Corsstalk的新看法,在此與各位分享~
本文章最後由 Abby 於 2011-9-1 10:08 編輯昨天有幸Fred兄家,看到SONY目前最新的3D投影機 HW30ES,
經過阿比特意挑了幾片在泛LCD陣營的電視或投影機上面
都可以察覺的到的Coresstalk片段來檢視HW30ES在串影干擾上的現象是否明顯?
例如"阪本冬美",元氣火箭(720P),甚至一些BS 上轉錄的Side By Side的 3D訊源,
結果在SONY最新一代影像技術發揮下',上述片段的Coresstalk可以說微乎其微,
若不適用家刻意雞蛋裡挑骨頭去找碴,根本是無法去察覺!!!
這對於X3用家的阿比而言,這同時讓我有了一個新的想法出現了...
之前大家在討論DLP無Coresstalk的現象時,一直是將重點擺在顯像元件的反應速度它的物理天性不同,
所以泛液晶系統的SXRD/LcOS與 D-ILA本身顯像元件他會產生Coresstalk..
但這次SONY的HW30ES,他利用自家開發的新一代影像電路處理,幾乎將會產生Coresstalk的問題給解決到8~9成掉了!
這證明說反射式液晶要做到無Coresstalk並非不可能,以這代HW30ES的成績來看,
SONY下一代的3D投影機與電視,要做到完全消除串影的干擾的可能性非常之高!
這也就是說,或許DLP陣營推出的3D投影機無串影的根本關鍵,
可能並非完全是顯像元件反應速度的優勢,而是在TI 德儀有一套極強的影像處裡電路在解決Coresstalk這問題!
而對於他的下游投影機製造商而言,德儀是將一套已將解決好問題的光機方案交給他的下游製造商,
故其製造商亦不需在這方面煩惱!
我之所以有這樣的推論與想法,原因來自以下幾點:
1.DLP反應速度真的快嗎?我個人覺得他與泛液晶系統並沒有明顯的差異到可以讓他完全消除Coresstalk,
而且大家別忘了,Coresstalk現象再產生時,不管當時畫面是按暫停還是播放當中,是都一樣會有的,
這時就無關面板反應速度了,而是3D 左右影像分離又合成時,兩者是否搭合的上了.
這部份很明顯跟影像處理有關.
2.最近我去美麗華戲院看"絕命5"3D版,戲院的播放系統是BARCO的3版式DLP播放機,
也是戴快門眼鏡.結果很意外的是,字幕部分居然也看的到Coresstalk!
這比較有可能的是在做字幕時,景深視差調得太開了,(這點西楓站長應該很了解問題在哪吧?)
所以這裡表示DLP完全看不到Coresstalk,若在後製部分視差調整不當,
即便是DLP,一樣有機會看的到串影干擾!
3.再回到反應速度方面.大家也都知道若是薄型電視裡,
PDP電漿的反應速度就是明顯比LCD還來的快,
早期所以很少會有PDP在做120HZ/240Hz之類的流暢差補運算技術,
可是到了3D時代,不管是LCD還是PDP電漿電視一樣避免不了有Coresstalk的問題...
不過最近已經聽說韓系S牌也能透過影像電路處裡將Coresstalk降到非常之低不是嗎?
也因此,個人的推測,其實TI德儀一開始就在3D會產生的Corsstalk方面,
很早就找出應對的方案,或許DMD Panel的物理特性有些幫助,
但那絕對不是他對外宣稱的真正理由,關鍵應該還是在後面的影像處裡電路這區塊,
德儀比其他泛液晶對手早一步想到解決的方案,
說DLP顯像元件好只是為了打對手的說法罷了!
事實上,在商業競爭的立場,他們也不必告訴對手他們解決的方案與方向.不是嗎?
不過看起來˙,SONY終究還是摸出一個解決的方案,
接下來就看其他泛液晶陣營的投影機廠商是否也能找出自個的解決方案.
以上看法,歡迎大家提出看法,互相討論~ DLP的反應速度比PDP更快,不過就這樣吧?
LCD的MC/ME功能是為了解決hold type造成的殘影, 對反應速度沒幫助,
而且與PDP的高更新率也無關, 畢竟PDP是屬脈衝式的. http://www.hd.club.tw/thread-98774-1-1.html
我在這篇有提到過
Acer GN245HQ 在 DVI-D 120Hz 與 HDMI 3D 120Hz 時, 兩者表現是不同的.
同樣一片 Blu-ray 3D, 在 nVIDIA 3D VISION (DVI-D) 播放, 幾乎看不見 crosstalk ; 但是, 以 HDMI 3D 播放時, 卻會發現些微 crosstalk.
既然顯示器是同一台, 眼鏡也是同一副, 但是結果卻不同.
問題在哪裡, 其實已經很清楚了. DLP的反應速度比PDP更快,不過就這樣吧?
LCD的MC/ME功能是為了解決hold type造成的殘影, 對反應速度沒幫助,
...
T.Danny 發表於 2011-9-2 05:29 http://www.hd.club.tw/images/common/back.gif
Danny兄的意思是,問題還是在顯像元件的反應速度囉? 我在這篇有提到過
Acer GN245HQ 在 DVI-D 120Hz 與 HDMI 3D 120Hz 時, 兩者表現是不同的.
同樣一片 Blu-ra ...
KOBSS 發表於 2011-9-2 09:31 http://www.hd.club.tw/images/common/back.gif
KOBSS兄的見解是;透過不同的3D輸出方式,其實對於Corsstalk的造成會有程度不一的˙影響,
故顯像元件並非絕對嗎,是這個意思吧?
這讓我想到之前在X3上播放音樂3D宣言,若再播元氣火箭那段,以原生720p輸出,跟用PDVD10用1080/24fS輸出,轉成1080p/24FS的Corsstalk硬是比720P輸出的輕微. Abby兄開啟sony 30es的flow motion功能,動態順暢度方面覺得如何? 再過一段時間, 弟會拿到非DLP陣營的某廠牌第二代3D投影機(對於Corsstalk的處理我想會更進步), 弟可以提供場地給精研網兄來看看DLP與非DLP陣營的某廠牌第二代3D投影機在串影上的差別
弟也認為, 衡量一台投影機不管是2D/3D. 串影只是一小部份(更新一代一定會有更好的電路去處理), 色彩還原, 原生對比, 畫面的通透度, 動態處理等等以及最重要的價位(這個就因人而定),也才會導致不同價位帶有不同的客戶群 在泛LCD陣營的電視或投影機上如果不能有效解決於Corsstalk現象 , 那麼在3D市場裡將會被對手陣營放大檢驗 , 近期個人在精研總部接觸的三星D8000與SONY HW30ES均已經有相當程度的改善 , 即將要推出的松下AE7000聽說表現更好 , 不管如何希望未來的3D顯示器材上Corsstalk會成為歷史名詞 看到 EPSON 480Hz 的解說, 可以明白 crosstalk 的成因就是 LCD 的畫面有一條條 scan line , 循序的變換. 所以畫面中有段時間會有左右眼畫面同時出現的狀況.
從他的說明中, 可以看出 , 240Hz ( Sony) 操作時, 有 1/2 的時間要遮蓋掉.實際亮度也變成 25% ( 每眼只有開 1/4 的時間).480Hz 操作時 , 則只有 1/4 被遮蓋掉. 實際亮度為 3/4 *1/2 = 36.5%.
如果犧牲點亮度, 加大遮蔽時間, 也許 crosstalk 就可以解決吧.
DLP 的話 , 考慮色輪運作的方式,原本就該避免R->G->B 變化時, 畫面不該有類似 scan line 的循序變化, 上半部畫面在 R , 下半部畫面在 G 的情況.既然 RGB 的處理得好, 左右畫面應該不難處理才對. Abby兄開啟sony 30es的flow motion功能,動態順暢度方面覺得如何?
WEI 發表於 2011-9-2 12:34 http://www.hd.club.tw/images/common/back.gif
WEI兄,個人覺得還不錯,即使開到最強的那檔,都不會有像之前那種流暢過頭又有很明顯掉格的不自然現象.
雖然偶而發生,但已經很輕微了,算是有實用的功能! 我們公司有開發一套量測3D特性的軟體搭配CA-310,但是礙於3D TV及monitor價格太高,沒辦法買許多產品來測試,如果大家有興趣,我們可以幫大家免費量3D特性,順便收集一些資料。 Dear Kerson大,
請教一下, 怎麼跟您聯絡呢? 我家有一台高階的3D投影機可以請您量量3D特性嗎?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