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VC D-ILA 系列投影機 DLA-X30/ X70R/ X90R 新品發表會精研第一手現場直擊
前言2011/10/20投影機市場上的本日之最,莫過於是JVC台灣傑偉世公司假台北信義誠品視聽室發表其新D-ILA系列投影機 DLA-X30/ X70R/ X90R。
一年前左右的今天,JVC在LG之後發表DLA-X3/ X7/ X9系列,挾其D-ILA LCD投影技術上的優勢,色彩與光學處理,以及JVC引以自豪優越的全時真實對比表現,在3D投影機的市場廣受使用者的喜愛,好評與選購。一年後的今天,各投影機大廠陸續發表規格與表現愈趨優秀的3D投影機,而JVC也在此時發佈了針對上一代機種改款的新機種DLA-X30/ X70R/ X90R,以面對未來市場上更激烈的競爭。
2011/10/20今天台灣傑偉世公司特別邀請了HD Club精研視務所採訪了其在誠品視聽室的發表會,好讓精研的會員們可以一睹新機器的風采(感謝Fred版主全程攝影)。
一進去是門口是發表會的招牌,主題是進化3D,極致4K e-shift。會下這樣的標題是因為新的X系列在3D上均較上一代有所精進,而X70R與X90R更新增加了4K e-shift功能。
入口是笑容可掬的JVC接待小姐。
接待小姐(笑):3D眼鏡拿了可要記得還啊!
現場並提供精緻餐點。
一進會場前方首映眼簾的是JVC DLA-X30白色款。DLA-X30是DLA-X3的次世代機種,其他型號以此類推:X7-->X70R,X9-->X90R。X3與X30整體外部機構看起來並沒有差異,但表面已改為霧面烤漆(原X3為鏡面烤漆),且原先X3的自動鏡頭蓋也被取消,須改用手動將鏡頭保護蓋蓋上。如此硬體改款筆者認為最主要原因是做必要的cost-down動作。自今年底開始HD250即將停產,可想見未來JVC的策略是結合原先X3與HD250的市場與產品線,完整改以X30取代,並將零售價格降得比前一代X3更低,讓X30成為"價格更殺的戰鬥3D新機種",藉此以因應市場競爭。3D基本款的X30勢必會是JVC在未來2012年3D投影機的銷售主力。
在機器軟硬體部分,X30最主要新增了2D-to-3D功能,並增加3D播放時的亮度與改善前代X3 cross-talk串影問題。
X30與X3的對比相同,均是50000 : 1。
除了機身本身的改款,JVC也同時發表了新一代的眼鏡PK-AG2-B。PK-AG2-B重量更輕,鏡片更輕巧,配戴更舒適且可以充電重覆使用,相較於前代PK-AG1-B使用拋棄式電池更為環保而耐用。而美中不足的是使用時間的縮短,從原本PK-AG1-B的75小時降為PK-AG2-B的40小時。
接下來是DLA-X70R。
相較於前代的X7,全時真實對比提高到80000 : 1,X70R除同樣新增了2D-to-3D,3D播放亮度/前代X7 cross-talk串影問題改善外,更新增了所謂的4K e-shift功能。
什麼是4K e-shift?
4K e-shift是JVC與NHK共同研發的畫素位移科技,在原本三片紅藍綠三原色0.7吋Full HD 顯像裝置前方,裝設了e-shift畫素位移裝置(請見下圖技術解說圖面)。透過光學反射角度的改變使畫素位移,而透過畫素的位移讓輸出的畫素可以擴充達到3840 x 2160的解析度。4K e-shift的功能只有X70R與X90R有。
DLA-X70R測照。
本次JVC頂級機種現身--JVC DLA-X90R!
除了集所有JVC D-ILA X系列的功能於一身,全時真實對比更較前一代X9提升到120,000 : 1。
X90R與X70R最大差異當然是全時真實對比,其次是X90R支援2組的自動校正功能,以及可建立個人的色彩管理描述檔,可提供高階玩家更多微調的選項。
此次DLA-X90R為配合布幕,使用了Schneider信乃達的光學變形鏡頭,將DLA-X90R的畫面輸出到2.35 : 1的螢幕上。
2.35 : 1?哪張幕阿?請看下一張。
本次發表會幾近喧賓奪主的器材:Stewart Filmscreen固定型弧形幕!
抱歉借個詞,不過Stewart Filmscreen可真的說是"幕王之王",在布幕界中可以說是首屈一指的王者,也是投影機布幕需求者心目中的逸品。
不過價格也不是一介草民可負擔得起的。
一支100吋的Stewart Filmscreen電動張力幕都可以再買一台HD250還有找了。
台灣傑偉世公司蔡主任主持發表會。
日本JVC台灣分公司總經理小林信彥先生對大家致詞並感謝過去一年大家對JVC的支持與幫忙。
產品說明簡報。
透過e-shift將原本Full HD影像的畫面轉換為4K的畫面實景。
日本JVC投影機事業部岩崎倫也先生主持會後的Q&A。
產品發表會一角並完整結束。
相關討論:
[精研評測]國產驕傲!! 奇美電子56" 4K×2K LCD Monitor在精研
[分享]台灣首次5K拍攝現場花絮分享 產品差異分析說明
以下簡單對JVC新款的投影機的新規格與產品差異做一下整理:
1. 新的X30系列較前代均新增有2D-to-3D,3D亮度進化與cross-talk串影處理技術,並同時新增有3組的鏡頭記憶功能。所謂鏡頭記憶功能是使用者可以設定鏡頭在同一部電影裡卻有不同比例的場景去做切換,如從16 : 9自動切換到2.35 : 1的比例。
2. X70R與X90R支援像素位移4K e-shift功能,可讓解析度擴充至3840 x 2160。
3. X90R可透過其內建的RJ-45接頭與色度計連接,並使用JVC自家的軟體做適合該裝設場所的自動調校,或是透過色度計調整因燈泡光衰導致色平衡失準的問題。搭配的色度計是Spyder系列。另X90R可建立5組的使用者色彩管理描述檔。
4. PK-AG1-B已經停產,之後會完全以PK-AG2-B取代。
5. HD250已處於停產階段,2012年開始會完整以X30取代。
產品體驗會實際心得與感想
優點:
1. 延續JVC D-ILA顯像原件,光學技術以及全時真實對比影像技術,JVC的對比與黑階在此代仍是相當優秀,不負JVC"黑位很沉且層次分明"的盛名。
2. X90R開啟4K e-shift播放星際大戰三部曲,搭配Stewart固定弧形幕與Schneider鏡頭打2.35 : 1,其效果實在令人驚艷。景深與人物畫面如在眼前,4K e-shift功能的開啟在該場景片段人物臉部與細節層次有顯著提升。
3. 3D開啟時觀賞的整體亮度比起前代有明顯增加。戴上3D眼鏡觀賞的舒適度也因3D快門鏡片作動方式的不同而更舒適,比較沒有眼球壓迫感。
4. 於3D開啟時觀賞影片,cross-talk串影問題比起上一代若有改善。(因發表會觀賞時間過短,cross-talk改善幅度請暫容筆者保留,待精研有實機可測試時再行發表心得。)
5. X30的價格較前代X3更低(美國定價:USD$3499),改善前代X3問題,功能更多且更符合市場需求。
美中不足與Bugs:
1. 本次新機使用3D時仍是無法開啟Clear Motion Drive 120Hz。3D模式在24p遇到畫面平移場景快速移動時無法做24p補幀動作。這部分JVC要再加油,因為已經有同級機種可以在3D模式開啟動態補償。
2. e-shift 4K在3D模式無法開啟,這點非常之可惜。
3. 現場的PK-AG2-B有紅外線視角過小的問題,一稍微側頭就會有3D同步訊號斷訊的狀況。日本JVC投影機事業部的岩崎倫也先生有特別提到這一批的PK-AG2-B眼鏡是日本JVC的海外試作工程樣品,並承諾會在正式生產前做改善。
4. 2D轉3D功能並無法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但這一點目前每一家都一樣,即使是JVC也不例外。設計2D轉3D功能象徵性意義恆大過於實質意義。
5. 4K e-shift在一般Full HD電影場景擴充為3840x2160畫面解析度與影像細節表現確實非常令人驚艷,但因開啟4K e-shift必須要針對畫素位移後減損的畫素做修復,JVC的軟體會對修復後的畫面整體做銳利化動作。由於銳利化的強度並不低,致使在暗部場景開啟4K e-shift後暗部雜訊也會同時計算且放大,導致暗部背景會有明顯畫面失真的問題。雖然瑕不掩瑜,但此狀況為4K e-shift一體之兩面,也是非原生4K顯像裝置的天限。 JVC X30系列的規格比較表:
Television
PicturePK-AG1-BDLA-X30BUDLA-X70RBUDLA-X90RBU
Device0.7-inch Full HD D-ILA x30.7-inch Full HD D-ILA x30.7-inch Full HD D-ILA x3
D-ILA+YesYes
Resolution1920 x 1080approx. 3840 x 2160 (2D)approx. 3840 x 2160 (2D)
Lens
Zoom2X zoom & focus, motorized2X zoom & focus, motorized2X zoom & focus, motorized
Focus21.4 -- 42.8mm21.4 -- 42.8mm21.4 -- 42.8mm
F3.2 -- 43.2 -- 43.2 -- 4
Lens shift function+/-80% vertical & +/-34% horizontal, motorized+/-80% vertical & +/-34% horizontal, motorized+/-80% vertical & +/-34% horizontal, motorized
Light source lamp220W Ultra High Pressure Mercury lamp220W Ultra High Pressure Mercury lamp220W Ultra High Pressure Mercury lamp
Brightness1,300lm1,200lm1,200lm
Lamp lifeApprox. 3,000 hours in normal modeApprox. 3,000 hours in normal modeApprox. 3,000 hours in normal mode
Contrast RatioNative: 50,000:1Native: 80,000:1Native: 120,000:1
Video input signalsDigital: 480i/p, 576i/p, 720p 60/50, 1080i 60/50, 1080p 60/50/24; Analog: 480i/p, 576i/p, 720p 60/50, 1080i 60/50Digital: 480i/p, 576i/p, 720p 60/50, 1080i 60/50, 1080p 60/50/24; Analog: 480i/p, 576i/p, 720p 60/50, 1080i 60/50Digital: 480i/p, 576i/p, 720p 60/50, 1080i 60/50, 1080p 60/50/24; Analog: 480i/p, 576i/p, 720p 60/50, 1080i 60/50
PC input signal
DigitalVGA/ SVGA/ XGA/ WXGA/ WXGA+/ SXGA/ WSXGA+/ WUXGAVGA/ SVGA/ XGA/ WXGA/ WXGA+/ SXGA/ WSXGA+/ WUXGAVGA/ SVGA/ XGA/ WXGA/ WXGA+/ SXGA/ WSXGA+/ WUXGA
AnalogueVGA/ SVGA/ XGA/ WXGA/ WXGA+/ SXGA/ SXGA+/ WSXGA+/ 1920x1080/ Mac 13",16", 19"VGA/ SVGA/ XGA/ WXGA/ WXGA+/ SXGA/ SXGA+/ WSXGA+/ 1920x1080/ Mac 13",16", 19"
Video input terminals (back panel)
HDMI2 (3D/Deep Color/CEC compatible)2 (3D/Deep Color/CEC compatible)2 (3D/Deep Color/CEC compatible)
Analog RGB1 (D-sub 15-pin)1 (D-sub 15-pin)
Control terminals
RS232C1 (D-sub 9-pin)1 (D-sub 9-pin)1 (D-sub 9-pin)
Trigger1 (mini jack, DC12V/100mA)1 (mini jack, DC12V/100mA)1 (mini jack, DC12V/100mA)
Remote1 (mini jack)1 (mini jack)1 (mini jack)
LAN (RJ45)111
Output terminals (back panel)
3D sync1 (Mini DIN 3-pin)1 (Mini DIN 3-pin)1 (Mini DIN 3-pin)
GeneralPK-AG1-BDLA-X30BUDLA-X70RBUDLA-X90RBU
Noise level20dB (when the lamp is in Normal mode)20dB (when the lamp is in Normal mode)20dB (when the lamp is in Normal mode)
Power consumption330W (Stand-by: 0.8W)360W (Stand-by: 0.8W)360W (Stand-by: 0.8W)
Dimensions: W x H x D, mm167.8 x 47.2 x 164.6455 x 179 x 472455 x 179 x 472455 x 179 x 472
Weight, kg56 g14.915.415.4
Provided accessoriesStorage case, nose pad x 2, CR2032 battery
3DPK-AG1-BDLA-X30BUDLA-X70RBUDLA-X90RBU
3D formatFrame packing:720p 60/50,1080p 24,1080i 60/50; Side by side:720p 60/50, 1080p 60/50, 1080i 60/50; Top & bottom: 720p 60/50, 1080p/24Frame packing:720p 60/50,1080p 24,1080i 60/50; Side by side:720p 60/50, 1080p 60/50, 1080i 60/50; Top & bottom: 720p 60/50, 1080p/24Frame packing:720p 60/50,1080p 24,1080i 60/50; Side by side:720p 60/50, 1080p 60/50, 1080i 60/50; Top & bottom: 720p 60/50, 1080p/24
3D GlassesPK-AG1-BDLA-X30BUDLA-X70RBUDLA-X90RBU
Lens TypeLiquid crystal shutter
BatteryLithium coin battery CR2032/3V
Battery LifeApprox. 75 hours of continuous use
4K言猶在耳,雖然JVC這一波的4K是透過0.7-inch 的Full HD D-ILA x3 Device變換演算,不過起碼走出4K的第一步了!!
緊接著而來的還有SONY 真實4K投影機,Toshiba推出價格震撼市場的4K解析度裸視3D螢幕..eizo 4k2K monitor...
不知道有多少人準備迎接4K即將襲來的衝擊了??
面對即將襲來的4K,精研也早就最好準備了。
近期內,精研也將推出精研原創首部4K作品讓大家下載測試了喔!!
相關討論:
[精研評測]國產驕傲!! 奇美電子56" 4K×2K LCD Monitor在精研
[分享]台灣首次5K拍攝現場花絮分享 今天JVC新一代3D投影機系列正式發表.
有幸受邀參加,略發表一下感想.
重點有兩項:
1. X70/X90 的4K e-shift的4K超高解析度畫質技術展現.
2.3D技術的再精進!包含3D投影亮度在提升、3D串影減低以及 2D轉3D的功能,這三項技術X30/X70/X90全系列都支援!
先說第一項,4K e-shift的4K超高解析度畫質好了,從遠處看,就可以明顯看得出的確因為經過差補技術的4K解析度會比同場的X30 2K解析度還來的佳!!
若再貼近銀幕看,2K畫面的畫素晶格仍可見到,但4K畫面的畫素晶格完全消失殆盡!!而且因為畫面密度的提升,畫面看起來更銳利,立體感更佳而且細節更清楚!
令人有種從720P投影機升級到1080P投影機的對比驚豔感受!
但可惜現場有個盲點,因為X90本身原生對筆值就高過於X30,再加上X90/X70的 4K e-shift技術是強制開啟,故在無法針對兩台Side By Side展示機都做2D展示下,亦無法排除立體感覺教的4K畫面其實有部分是因為其真實對比值較高的關係( X30對比為50000:1, X90則為12000:1)
另外,4K e-shift技術在3D播放模式開啟時並無法使用,換言之,只能在2D畫面時使用.
接著說第二項,3D技術的進步這方面,現場3D展示是用X30,搭配增益1.5Gain的120吋 Kikichi 150PROG Advance,在現場看,打120吋,3D畫面亮度可說撮撮有餘,而此次投影機本身額定標示亮度都與前一代相同.但能讓看3D畫面更明亮的秘訣是,原廠說法是藉由改變快門眼鏡關閉時間來增加3D時觀看的亮度.
Corsstalk的串影干擾,以現場播放的影片來看(貓頭鷹的守護者與AVATAR)來看,的確看不到串影,這部分以後若有機會的話請HDClub,再找幾部串影較嚴重的片段再試試看吧!
2D轉3D,個人看法,立體感是有,不過還是內凹式的,而非往外凸的立體感,感覺上還是SoSo而已...,應該還有進步的空間吧.
附帶一提的兩個配件:
1.這一代3D眼鏡(PK-AG2)改款了,採用更輕40g的USB充電式眼鏡,比起第一代PK-AG1的56g電池式的還輕上不少,據說價格也還會再便宜一些.不過有兩個缺點,一是更輕更小,但側邊遮光沒舊款好,這顯然也是輕量化不得不然的結果,且有戴眼鏡者較不易戴.
二是,當充電式的快沒電時,他的感應"關閉"時間會更快,可能稍微沒對準竟自動關閉了,不過原廠蔡主任有說,這種狀況在一般視聽室因空間較小,反射訊號較快,較不易產生死角,故這狀況應不至於發生!
2. 頂級機X90支援色度機(原廠建議是Spyder),可針對不同環境的遮光與銀幕特性座自動校正,以讓用家在各種環境內能得到原廠最佳工廠化設定!
說來令人感慨...其實這功能的概念其實阿比大概在10年前720p投影機剛上市時,就提出過,可是這一步地跨出,廠商居然在十年後才將他商品化,而且是在要邁入4K解析度的時代.原來一個構想從發想到實踐竟需要這麼長的時間,或許是成本考量與技術門檻的關係,廠商一直不肯研發色度計隨機附贈在投影機身上,即使像這一次,X90也只是支援,而非標準配備,其普及化如要像AV擴大機一樣,附上Mic做Auto EQ等化的時代可能還有一段漫長的路要走. 不知道JVC對近期才購買X3X7或X9之用家,是否有升級之活動? 本文章最後由 len1978 於 2011-10-21 16:44 編輯
請問...在發表會中,有沒有提到X70R/X90R能不能播放真實4k resolution的影像訊號? (例如4k攝影機的影像)
還是說,目前這一代新機種就是只有影像升頻至4k的用途而已??
如果不支援未來JVC打算推出的家用4K攝影機,那就有點可惜了! 請問...在發表會中,有沒有提到X70R/X90R能不能播放真實4k resolution的影像訊號? (例如4k攝影機的影像)
還 ...
len1978 發表於 2011-10-21 16:34 http://www.hd.club.tw/images/common/back.gif
這問題現場居然沒人提起,不過從Leon版主提供的規格表來看:
X30/X70/X90輸入部分都一樣,
Video input signalsDigital: 480i/p, 576i/p, 720p 60/50, 1080i 60/50, 1080p 60/50/24; Analog: 480i/p, 576i/p, 720p 60/50, 1080i 60/50
故可判斷應該無法吃真實的4K訊源. 這問題現場居然沒人提起,不過從Leon版主提供的規格表來看:
X30/X70/X90輸入部分都一樣,
Video input sign ...
Abby 發表於 2011-10-21 16:47 http://www.hd.club.tw/images/common/back.gif
真是如此的話,我以後要改口、不能稱JVC這一代的機種叫作4K機了。
4K機卻不吃4K,那就讓人誤會大了。 不知道每一台價位大概落在多少?畢竟今年投影市場非常五彩繽紛啊.. X30的美國定價是美金$3,499。JVC美國官網已經有列新的機型與官方定價。
台灣X30比前代X3定價少5萬,實際大約會比美國定價換算成台幣+/ 10%左右吧。 太专业了,只能支持!!! 不知何時可以在精研現場直擊.辦個體驗會吧! 不知新機型的 Clear Motion Drive有無改善?? 新一代與前一代一樣,CMD支援4個Mode:
Black Frame Insertion--CMD Mode 1 (Low)
CMD Mode 2 (High)
Frame Interpolation--CMD Mode 3 (Low)
CMD Mode 4 (High)
官方的資料是說有X30以上全系列有使用新的CMD高速驅動演算晶片。但至於效果如何,那得看實機表現才能知道了。 学习了! 本文章最後由 WEI 於 2011-10-24 19:45 編輯
4K e-shift在一般Full HD電影場景擴充為3840x2160畫面解析度與影像細節表現確實非常令人驚艷,但因開啟4K e-shift必須要針對畫素位移後減損的畫素做修復,JVC的軟體會對修復後的畫面整體做銳利化動作。由於銳利化的強度並不低,致使在暗部場景開啟4K e-shift後暗部雜訊也會同時計算且放大,導致暗部背景會有明顯畫面失真的問題。雖然瑕不掩瑜,但此狀況為4K e-shift一體之兩面,也是非原生4K顯像裝置的天限。
關於LEON版主這一段弟有一些看法, E SHIFT本身是把2K解析更加精細化, 如同把上霧的鏡子擦淨, 得到高解析的同時也會如同照妖鏡顯示出片段的缺點, 該夜景的某些暗景雜訊, 也有可能是在黑夜高空鳥瞰拍攝時已經存在
如同看高畫質的女主角皮膚, 皮膚不好很快的可以看很清楚, 會場那一台, 應該是地之前拿到的試作機, 弟這個禮拜會拿到機器, 時間充裕點, 再來拿幾部片子與測試畫面來比較看看:-?
題外話, 看慣DLP高銳利度走向, 這次的JVC 4K效果真的有讓小弟驚訝到 不知何時可以在精研現場直擊.辦個體驗會吧!
salt 發表於 2011-10-23 22:15 http://www.hd.club.tw/images/common/back.gif
JVC台北跟台中都會辦網友體驗會 现在 我是消费不起啊 JVC的4K升頻技術介紹:
http://www.stereosound.co.jp/htweb/topics/topicskiji/2011101317383328/
這篇文章將JVC在日本發表會所介紹的4K升頻技術(2K提升至4K)講的很清楚。
JVC此次所採取的影像分析方法及演算方式等非常特別,再配合E-SHIFT技術,才能將這樣的4K升頻效果真正的表現出來。
google中譯看起來怪怪的,有興趣的話參考一下google英譯版本。
--------------
其實最清楚的展示是下面這兩張圖了。
從圖片中可看出,升頻效果不但解析提升以外,原有影像的景深感仍然非常好。
圖片引自stereosound.co.jp:
http://www.stereosound.co.jp/htweb/topics/img/703421173690916.jpghttp://www.stereosound.co.jp/htweb/topics/img/445870397453294.jpg
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