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PC 剪輯解決方案 喬鼎 Promise SANLink + VTrak E310f
http://www.postants.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201/11/151545dgo2dni8arrrsedn.jpg文,攝影/Ausir
一直以來在 Mac 與 PC 在剪輯影片上總是有著許許多多的問題,因此在一個工作室的環境,難免有同時存在著 Mac 與 PC 的環境,而要整合兩個異質平台的儲存設備一直是令人頭痛的問題,尤其是 MacBook Pro 的外接界面僅有 USB 2.0 ,如果要比較快的傳輸界面就剩下 giga lan 了,不過速度也不過 100 MB/s ,要使用還是相當辛苦,所以以往必須要將檔案 copy 到電腦,然後再做一些剪輯的動作,不過在 2011 年 MacBook Pro 搭載了 Intel 新一代傳輸界面 thunderbolt ,其傳輸可達 10Gbps ,不過經過一年的努力能夠與其搭配的週邊還是了了無幾,不過,喬鼎資訊 Promise technology 推出一款相當有幫助的硬體「SANLink」,這是一款搭載著 Thunderbolt 的光纖轉換器,因此,只要是儲存界面使用的是 FC 光纖傳輸,便可以透過 SANLink 將 FC 資訊轉為 Thunderbolt 在實測上兩個 FC 通道的實際存取速度可以達到將近 600 MB/s ,如此一來,有行動需求的 Mac 朋友也可以輕鬆的存取大容量的儲存設備。
Promise VTrak E310f 總傳輸量達 1100 MB/s , SANLink 也可達 600 MB/s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1/18/231649lzokl9ppkuuzhltv.png
而這次為了測試 SANLink ,筆者特地向喬鼎借測了一整組的儲存設備,相信整體測試起來更能夠讓各位讀者瞭解整個剪輯方案的配套措施,而在儲存設備的部分我們一樣使用喬鼎 Promise 開發的 VTrak E310f ,不過因為廠商硬碟測試品調度問題,很可惜的是這次硬碟僅有收集到 11 顆,規格為 Seagate 7200 轉 SAS 介面的硬碟,不過此次測試並沒有設定熱備援的硬碟,因此如果實際應用環境也差不多是 11 顆的速度,而 11 顆硬碟的總頻寬也達到 1100 MB/s效果算是相當好,並且 VTrak E310f 採用兩個控制器,每個控制器均提供兩個 FC 4Gbps 通道,因此如果接上 4 台電腦,每台電腦最大速度為 400 MB/s 同時存取速度也可達到 275 MB/s ,不過建議如果多台使用建議還是要使用 SAN 來作資源分配,以免同時存取同一檔案造成檔案毀損。
本次測試模擬為小型剪輯工作室,電腦環境為 Mac 與 PC 共存環境,並且 Mac 部分包含 MacBook Pro 並且搭載 thunderbolt 傳輸介面,模擬環境為兩台 MacBook Pro 各搭配一臺 Promise SANLink ,並且使用單條 FC 4Gbps 通道,做比較低需求的影像處理,最大傳輸速度為 400 MB/s ,而在 PC 端使用 LSI 7204EP 光纖通道卡,並且使用兩條 FC 4Gbps 通道,作需要高流量影片剪輯使用,最大傳輸速度為 800 MB/s ,並且該環境有可能兩人「同時」進行影片剪輯。
測試主角,Promise SANLink x 2 ,Promise VTrak E310f x 1 ,Seagate SAS 7200 rpm 2TB 硬碟 x 11 。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1/11/105343tvsamuwmnstv5m2a.jpg
Promise Vtrak E310f 正面照,共可使用 12 顆硬碟,高度為 2U 。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1/11/105344u5hw9f0um7u87h6h.jpg
Promise Vtrak E310f 搭載兩組 PSU,可作熱備援與熱抽換,並且為雙 FC 光鮮處理器,每個處理器提供兩組 FC 4Gbps 傳輸通道。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1/11/1053454s94u1419p4eo0i4.jpg
Promise Vtrak E310f 的電源模組。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1/11/105346ebp55ieofptexzev.jpg
電源模組採用的是自定義的 connect 以達成熱抽換功能。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1/11/105347t6yzylmm2lm0tkym.jpg
位於電源供應器旁邊的是散熱風扇模組。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1/11/105348s2j9lbnxpxlb6lkn.jpg
散熱風扇模組使用的是 PCB 的金手指插槽界面。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1/11/105350c33y2y7za3av0wdt.jpg
而控制器的部分也是可以抽換,提供兩個 FC 4Gbps 通道,以及 Mini SAS 界面可以堆疊兩台以上的 Promise VTrak E310f 設備,並且均提供網路控制界面以及 RS232 控制界面。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1/11/105351xzkamc2csxxwxf2f.jpg
控制器的 connector 密密麻麻的,相當驚人。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1/11/105352b7vhsao74blaah57.jpg
打開蓋板以後可以看到控制器的主板,整張為 Promise 設計製造。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1/11/1053548uxezbv81pdtzqq2.jpg
記憶體僅使用 512 MB ECC Ram ,如果可以再用大一點就更棒了,不過算算雙處理器加起來也有 1 GB 了。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1/11/105356dtdtowk07sw0ttlg.jpg
連接硬碟的控制面板。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1/11/105357xgexn72vzp7z6bph.jpg
從上方觀看的樣子。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1/11/105358r20wdff2nvq7zt3r.jpg
Promise SANLink 是這次可以讓 MacBook Pro 擁有極大傳輸量的重要幫手。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1/11/10535949sk9qjwp94p4z84.jpg
Promise SANLink 需要使用外接電源作轉換,並且提供兩個 thunderbolt 傳輸埠做菊鍵式串鏈,簡單說就是可以串接多個設備。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1/11/1054008s1k711jckczznjv.jpg
每台 Promise SANLink 提供兩條 FC 4Gbps 傳輸通道,最大傳輸速度可達 800 MB/s 。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1/11/105402jgww0pjd6zw62xj7.jpg
Promise SANLink 使用時產生相當高的熱量,這點似乎是 thunderbolt 的通病,因此 Promise SANLink 採用鋁擠型一體式外殼,並且插入主機板。下圖為主機板正面的部分。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1/11/105403idiimccmiimwwla5.jpg
轉換晶片也是 LSI 的晶片,但是因為會發出高熱,因此晶片被安置在主機板的背面,並且透過散熱貼片導熱到鋁擠外殼。下圖為主機板背面的部分。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1/11/1054050n905jt2900tnwgn.jpg
FC 轉換晶片為 LSI 的 FC949E ,左方為控制晶片。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1/11/1054070qm53jq33z33g90g.jpg
用於 PC 端(或是 MAC Pro)的部分就需要使用光纖通道卡,這次取得的也相同是 LSI 的產品,提供兩個 FC 4Gbps 通道,採用 PCI-E 8x 傳輸界面。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1/11/105408403kr7r155uubb10.jpg
由於體積太龐大,因此安置在辦公室一角進行測試。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1/11/105409pyqkdyrzq4jd0ie9.jpg
PC 端採用 MSI 的主機板,並且安裝在 PCI-E 16x 的插槽。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1/11/1054117gn6zzvjbzz2qvll.jpg
另外 Mac 陣營就推出 2011年末小改版的 MacBook Pro i7 2.2 GHz 16GB Ram 來做測試。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1/11/1054127lk0w7x5kvv8avw6.jpg
首先開始測試單一 Mac 平台環境,在測試之前我們必須要將磁碟陣列規劃為單一磁區,而 Promise VTrak E310f 並沒有提供前置面板控制,因此若是要製作磁碟陣列便要進入 Web 管理界面,或是使用 telnet 進入機器作管理,而在這裡值得讚賞的是喬鼎在管理界面雖然並不是做得多美觀,但是比較起其他的企業級應用品牌來說,其管理界面製作上相當清楚,非常容易上手,並且提供相關數據監控,相當的不錯,並且全繁體中文界面,操作起來相當得心應手。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1/11/105413g7m1bqqljmojolyv.png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1/11/105414c9o5iti7nw4ytz1c.png
首先我們執行製作一個磁碟陣列。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1/11/1054146aa1iq8496equ0a0.png
由於測試單一 Mac 環境,因此我們將所有的硬碟全部規劃進磁碟陣列內。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1/11/1054156p01vpjx2e3u06xp.png
我們將磁碟陣列形態製作為 Raid 0 模式以取得最大存取速度。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1/11/10542015ggkkpen8gpkp2q.png
測試後,寫入速度為 362.8 MB/s 讀取速度為 330.4 MB/s ,不過看這個速度似乎僅有發揮 FC 4Gbps 單通道的結果。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1/11/10542107i2yz25mq7qi0o4.png
因此我們從新分配應碟規劃,首先選 5 顆硬碟,建立第一個磁碟陣列。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1/11/1054229km9mmk3hk2b8889.png
另外 5 顆硬碟製作另一個磁碟陣列。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1/11/105423qnhynjtdqwitvfft.png
接著可以在 Mac 磁碟工具中看到兩個硬碟。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1/11/105424if3m10mdns7sdb0c.png
我們可以使用 Mac OSX 的磁碟工具將兩個硬碟在做一次 Raid 0。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1/11/105425qp6pbqg96qhlvmwm.png
接著我們在對組合起來的空間進行存取測試,可以發現最大傳輸速度來到了 586 MB/s ,雖然提升了約一倍,但是並沒有達到理想值的 800 MB/s ,主要原因是在傳輸轉換過程會有衰減,以及 AJA Sytem test 是屬於單執行緒存取指令,因此速度沒辦法提升到極速。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1/11/105426oaqfquflbgdzoqql.png
由於筆者的內建硬碟也更改為 OCZ OCTANE 512GB 經筆者測試該顆 SSD 在 MacBook Pro 下的速度讀取可以達到 467 MB/s ,而這樣的速度雖然小於 Promise SANLink + VTrak E310f 的 586 MB/s ,不過也沒有相差太多,因此將檔案傳輸到磁碟陣列內測試單一個 27 GB 的檔案傳輸,僅僅只需要 1 分鐘以內。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1/11/105427e8tnt9ngkun8zq1g.png
測試完單一 Mac 的環境後,接著我們來到 PC 上做測試,PC 端我們使用的是 iometer 測試軟體,該軟體可以使用多執行緒寫入指令,並且可以同時對兩個以上的磁碟空間做效能測試,因此在多執行緒的寫入情況下,兩個 FC 4Gbps 通道傳輸總量可以高達 776.26 MB/s ,而讀取時也可以達到 766.44 MB/s 的最大傳輸量,差不多已經是 FC 的傳輸頻寬總量,不過我們嘗試著把兩個磁碟組合 Raid 0 ,進行存取測試,使用 AJA System 測試寫入 658.6 MB/s 讀取 574.1 MB/s ,相差還是有一段距離,不過 AJA System test 也比較能夠表現出真實工作環境下的使用速度。
當使用管理界面建立完成磁碟陣列後,需要先初始化磁碟,由於單顆硬碟超過 2TB ,因此必須要設置為 GPT 分割樣式,才可以一次存取 2TB 以上的磁碟空間。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1/11/105428otyyykf3nkfnn5x3.jpg
首先先將兩個磁碟空間分開測試。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1/11/105429dk4599r658ascas6.jpg
單一磁區的寫入測試 385.38 MB/s 。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1/11/105430lmu3ffmmzxnxx3mc.jpg
單一磁區的讀取測試 391.47 MB/s 。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1/11/105432a09iia263i6p5263.jpg
同時對兩個磁區做寫入測試,總頻寬可達到 776.26 MB/s 。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1/11/105436muhqqyoftuqhyypu.jpg
同時對兩個磁區做讀取測試,總頻寬可達到 766.44 MB/s 。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1/11/105439emkhezmobeeqtqxy.jpg
使用 AJA Sytem Test 對單一磁區做測試,寫入為 361.2 MB/s 讀取為 310.7 MB/s 。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1/11/105444cx8cka88xtiyx5yz.jpg
接著我們使用 Windows 7 的軟體 Raid 0 將兩組磁碟組合在一起,測試合併後的最大效能。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1/11/1054473c2m0309ittq0439.jpg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1/11/105447ovgtgtcc22coikb4.jpg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1/11/105448od5jjno64wq7oy4y.jpg
組合後使用 AJA System Test 寫入測試為 658.6 MB/s 讀取為 574.1 MB/s 。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1/11/1054498hbzzbbfsc0p8j4t.jpg
而最後的測試也是最熱血的,就是我們要將 Mac 與 PC 「同時」對 Promise VTrak E310f 做存取動作,看看 Promise VTrak E310f 的最大資料吞吐量到底有多少,實際測試後發現,同時使用 PC 與 MAC 對 Promise VTrak E310f 做存取,寫入時,總頻寬使用可以達到 1103 MB/s ,而讀取時也有 900 MB/s 。
首先我們先規劃出 4 組磁碟陣列,並且平均分配在兩組控制器。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1/11/10545052orot50hhqj55s0.png
在 Mac 上組合磁碟陣列,達到兩個通道同時存取。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1/11/1054510vd0z0llgbergrh2.png
在 PC 上也組合磁碟陣列,達到兩個通道同時存取。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1/11/1054514lwxzqowwwll8332.png
我們使用 MacBook Pro 並且開啓一個 VNC 視窗連線到 PC 端,讓他可以同時存取,請注意兩個 AJA System Test 的視窗關閉按鈕的形式是不同的,在寫入時最大速度來到 1103 MB/s 。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1/11/105459xxtbxwlbb2px0004.png
在讀取時剛好截圖的關係速度為 822 MB/s ,不過依照速度看來應該可以達到 900 MB/s 。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1/11/105501c2ee2pzqpobcv525.png
在整體數值看來表現相當不錯,並且此數值為「同時」做存取。不過兩台同時存取時難免會有一些資訊爭奪的問題發生,因此當兩台同時存取雖然速度有,但是穩定度表現還是沒有單一使用來的漂亮。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1/11/105457chbdkwx4ekxxevdd.png
高速多點同時存取 VTrak E310f
Promise SANLink 在 2011 年的 Computex 展覽時便有看到,不過當時還沒有需求使用,而後與 HD.Club 接觸後,發現該產品對於 MacBook Pro 剪輯的使用者,或是小型的剪輯工作室來說,相當有幫助,因此一直延至今日才進行測試,整體來說,若單以磁碟陣列來說,Promise VTrak E310f 並不是最新的產品,而且也只有 2U 12Bay ,因此若是速度上要與 16 Bay 甚至是 24Bay 的磁碟儲存系統來看速度的話,當然比上不足,但 Promise VTrak E310f 提供 4 組 FC 4Gbps 傳輸通道,最多可以連接 4 個存取裝置,而且總體資料處理量也達到 1100 MB/s 以中小型企業應用來說算是相當足夠,不過可惜的是 VTrak E310f 控制器並沒有提供 port trunk 的功能,無法將所有的光纖通道組合起來,畢竟用軟體來組合磁碟還是有點心驚膽顫,不過筆者在規劃此測試環境時設定的預算約為 20 萬,相信若是預算在 20 萬並且有多台電腦需要共同存取使用算是相當不錯,不過若是多人存取建議還是搭配 SAN 的管理軟體,以免造成同時存取同一檔案。
FC to ThunderBolt 多人磁碟陣列解決方案 Promise SANLink
而 SANLink 更是大大的幫助 MacBook Pro 起死回生,為什麼如此說呢,有時候我們會有一些比較小型的活動影片需要剪輯,也許流量並不需要那麼大,並且特效並不會使用太多,所以若是使用 MacBook Pro 做一些輕量剪輯動作,那整體的瓶頸將會是在磁碟的 IO 上,雖然我們可以將內建硬碟更改為 SSD 甚至使用到 512 GB,不過要將影片傳送到 MacBook Pro 最快的方式也只有使用 Gigabyte Lan ,可是速度也才只有 100 MB/s ,這樣傳送也需要花費不少時間,因此若是可以使用 thuderbolt 來做傳輸界面大大的節省了傳輸等待的時間,相信也只有用過 MacBook Pro 剪接的朋友才會瞭解這樣的痛苦,並且 thunderbolt 的熱插拔相當容易,因此多台 MacBook Pro 間要傳輸大量的檔案也多了一個新的方式,不過也希望 thunderbolt 的周邊趕快推出,不然沒有 USB 3.0 的 MacBook Pro 的確是爹爹不疼姥姥不愛。
這次測試原先希望可以邀請到 HD.Club 的一些剪接師試用,不過因卡在過年,大家工作滿檔,因此這次測試僅能提供一些測試軟體的數據,沒辦法讓實際的工作者現身說法比較可惜,不過希望這些數據也可以給各位工作者一些參考。如果任何的產品需求也歡迎聯絡喬鼎資訊。
postants 科技螞蟻報 http://www.postants.com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