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umn 發表於 2012-5-2 00:21:50

Seagate Hitachi 單碟1TB硬碟效能PK

本文章最後由 autumn 於 2012-5-3 18:16 編輯

單碟1TB的硬碟,在大容量硬碟市場中已經不是新鮮事,
繼Seagate之後,Hitachi也推出單碟1TB的硬碟,
比較奇怪的是H牌只有推出總容量1TB的產品,
並沒有推及其他容量的產品線,
前幾天意外入手一顆H牌的1TB硬碟,
就捉一顆Seagate的同級產品來比較兩顆硬碟的效能。

兩顆單碟 1TB的硬碟
左邊是Hitachi HDS721010DLE630 1TB硬碟,
型號簡稱Deskstar 7K1000.D
轉速7200,緩衝記憶體容量32MB,採用SATA 6Gb/s 傳輸介面。

右邊則是SeagateST1000DM0031TB硬碟,
是梭魚14代的產品,可以稱為7200.14,
轉速一樣是7200,緩衝記憶體則比Hitachi多出一倍,達64MB,也是採用SATA 6Gb/s 傳輸介面。

http://img.photobucket.com/albums/v56/autumnmoon/Seagate%20%20ST1000DM003/001.jpg


兩者的PCB版用色不同,但面積都比以往舊機種小很多,
這跟控制元件的尺寸大幅縮小有絕對關係,
目前硬碟的設計,為了避免無謂的碰撞傷害到電子元件,
幾乎都把電子零件設計在PCB版的內側,從外觀上看不出採用什麼料件。
http://img.photobucket.com/albums/v56/autumnmoon/Seagate%20%20ST1000DM003/002.jpg


右側Seagate的硬碟,由於採用單碟1TB的碟片,可以大幅縮減硬碟的厚度,
一般硬碟厚度約26.1mm,Seagate ST1000DM003則只有20.17mm,
但所有的螺絲孔位,都還是符合3.5吋硬碟的規範,
要鎖上電腦不是問題。
左側Hitachi的硬碟,則在外觀上採用標準3.5吋硬碟的設計,
厚度為26.1mm,但其實中間部分還是有向內縮減厚度。
http://img.photobucket.com/albums/v56/autumnmoon/Seagate%20%20ST1000DM003/003.jpg



Seagate ST1000DM003,不但厚度變薄,
重量也只有399公克。
http://img.photobucket.com/albums/v56/autumnmoon/Seagate%20%20ST1000DM003/004.jpg


Hitachi HDS721010DLE630重量則有413公克
http://img.photobucket.com/albums/v56/autumnmoon/Seagate%20%20ST1000DM003/005.jpg


那如果容量加大呢?Seagate單碟1TB的3TB版本,
重量就變成625公克了,容量加大,重量也變重了。
http://img.photobucket.com/albums/v56/autumnmoon/Seagate%20%20ST1000DM003/006.jpg


言歸正傳,還是來看看兩顆單碟1TB硬碟的效能吧,
測試平台採用最新的intel Z77平台,
具有原生型SATA 6GB/s及USB 3.0傳輸介面。
CPU: Intel Core i7-3770K 1155 腳位
散熱器: Antec KÜHLER H2O 920
主機板: 華碩Maximus V Gene (Z77晶片組)
記憶體: 金士頓Kingston HyperX 限量版DDR3 1600 4G*2
顯示卡: 華碩 MATRIX GTX580
系統碟: OCZ RevoDrive3X2 480GB PCI-E SSD
電源供應器: Antec HCP-1200
機殼: 聯力T-60測試架


先從 Hitachi 的 HDS721010DLE630 開始測試:

HDtune 5.0 讀取最大值192MB/s,平均值151.9MB/s,
存取時間19.0ms,CPU使用率2.3%
http://img.photobucket.com/albums/v56/autumnmoon/Seagate%20%20ST1000DM003/H-01.jpg


HDtune 5.0檔案效能,讀寫約在 200MB/s左右跳動
http://img.photobucket.com/albums/v56/autumnmoon/Seagate%20%20ST1000DM003/H-02.jpg


HDtune 5.0隨機存取
http://img.photobucket.com/albums/v56/autumnmoon/Seagate%20%20ST1000DM003/H-03.jpg


HDtune 5.0額外測試
http://img.photobucket.com/albums/v56/autumnmoon/Seagate%20%20ST1000DM003/H-04.jpg


ATTO Disk Benchmark
讀取最高190MB/s,寫入最高185MB/s。
http://img.photobucket.com/albums/v56/autumnmoon/Seagate%20%20ST1000DM003/H-05.jpg


Crystal Disk Mark 3.01,
最高循序讀取196MB/s,寫入則為188MB/s
http://img.photobucket.com/albums/v56/autumnmoon/Seagate%20%20ST1000DM003/H-06.jpg




接下來是Seagate ST1000DM003的測試數據。
HDtune 5.0 讀取最大值212MB/s,平均值162.7MB/s,
存取時間14.2ms,CPU使用率1.8%,
整體來看,Seagate ST1000DM003的傳輸速率、存取時間和CPU使用率,
都比Hitachi的硬碟都來得優異。
http://img.photobucket.com/albums/v56/autumnmoon/Seagate%20%20ST1000DM003/S-New-01.jpg


HDtune 5.0檔案效能,讀寫約在 200MB/s左右跳動,
但跳動的曲線也比Hitachi來得平穩。
http://img.photobucket.com/albums/v56/autumnmoon/Seagate%20%20ST1000DM003/S-New-02.jpg


HDtune 5.0隨機存取,就數據來看,
不論是作業速率、平均存取時間、最大存取時間或平均速度,
都比Hitachi的硬碟好上一截。
http://img.photobucket.com/albums/v56/autumnmoon/Seagate%20%20ST1000DM003/S-New-03.jpg


HDtune 5.0額外測試,不意外,
還是Seagate勝出,
Hitachi只有在高載速率這一項以些微差距贏過Seagate的硬碟
http://img.photobucket.com/albums/v56/autumnmoon/Seagate%20%20ST1000DM003/H-04.jpg


ATTO Disk Benchmark
讀取最高172MB/s,寫入最高172MB/s,
這部分的測試,則是Hitachi優於Seagate。
http://img.photobucket.com/albums/v56/autumnmoon/Seagate%20%20ST1000DM003/S-New-05.jpg


Crystal Disk Mark 3.01,
最高循序讀取190MB/s,寫入則為189MB/s
Seagate的讀取稍稍落後Hitachi,但在寫入則是Seagate領先,
但兩者差距不大。
http://img.photobucket.com/albums/v56/autumnmoon/Seagate%20%20ST1000DM003/S-New-06.jpg


測試歸測試,但就使用者來說,最重要的還在儲存檔案的速度,
以我來說,主系統碟是採用SSD,但儲存藍光影片檔,還是要靠傳統硬碟,
儲存的對象,最大宗的就是藍光影片檔案了,
因此硬碟的寫入速度對我來說十分重要,
當然是寫得愈快愈好啊。

我準備了一些藍光影片檔案,總容量約180GB,存放在SSD上頭以供測試,
這顆SSD是PCI-E介面的,最高讀取速度超過1500MB/s,
這樣就不會影響到SATA Port的傳輸速度,可以測出硬碟寫入的真實速度。
傳輸程式則是用Fastcopy這支小軟體,可以詳細記錄寫入速度和花費的時間。

Hitachi HDS721010DLE630一共花了1047.45秒傳完檔案,
平均每秒傳輸178.2MB。
http://img.photobucket.com/albums/v56/autumnmoon/Seagate%20%20ST1000DM003/H-07.jpg


Seagate ST1000DM003則只花費963.48秒就傳完檔案,
平均每秒傳輸193.74MB。
http://img.photobucket.com/albums/v56/autumnmoon/Seagate%20%20ST1000DM003/S-New-07.jpg



不過站上的朋友在傳輸檔案時,最常用的還是USB外接方式,
USB 2.0.......嗯,真的有慢,真不知以前咱們是如何熬過來的(感謝eSATA陪我們度過那段等待的歲月),
現在我自己都改用USB 3.0了,
所以順帶的加測一下兩顆硬碟在USB 3.0外接座上的表現。
http://img.photobucket.com/albums/v56/autumnmoon/Seagate%20%20ST1000DM003/007.jpg



Hitachi HDS721010DLE630一共花了1159.04秒傳完檔案,
平均每秒傳輸161.05MB,比在SATA Port稍慢一些。
http://img.photobucket.com/albums/v56/autumnmoon/Seagate%20%20ST1000DM003/H-07-U3.jpg


Seagate ST1000DM003則只花費981.79秒就傳完檔案,
平均每秒傳輸190.12MB,只比在SATA Port上慢一些些而已,速度超越Hitachi很多。
http://img.photobucket.com/albums/v56/autumnmoon/Seagate%20%20ST1000DM003/S-New-07-U3.jpg

測完之後,發現Seagate ST1000DM003還是目前單碟1TB硬碟的速度之王,
而且容量廣及到1TB, 1.5TB,2TB 和3TB等容量,
3TB的版本,我之前就測過,和1TB相較有過之而無不及,
而且1TB版本的價格,上星期在光華買的時候,還不到3000元,
Hitachi的單碟1TB硬碟,目前就只有1TB一種選擇,
價格則在3450~3500元左右,相對來說還比Seagate 貴一些。
但Seagate 的硬碟目前只有保固一年,
Hitachi 則是提供三年保固,就看大家如何選擇了。

Fred 發表於 2012-5-2 10:07:15

秋明兄這篇評測內容很詳盡 , 很值得參考 , 我也已經改用seagate很久了

potsticker 發表於 2012-5-2 12:54:48

本文章最後由 potsticker 於 2012-5-2 12:58 編輯

看起來Seagate略勝,
只是保固只有一年我想恐怕是很多人望而卻步的原因;
Hitachi的單碟1T有出500G的,
不過我想對於版友們來說500G太小了。:))

期待之後有跟WD的單碟1T一起大亂鬥的測試文,
也期待混合碟亂入大亂鬥=))

X價屋最近成為Seagate的快換中心,
住家離X價屋近一些的在保固內倒是省去送修的麻煩。

imshin 發表於 2012-5-2 14:13:05

感謝測試,現在就等著降價後出手了.
最近WD不知怎麼搞的沒降價又沒單碟版。

Fred 發表於 2012-5-2 15:13:14

sam 發表於 2012-5-2 15:0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看了評測, 馬上 K 了六顆 3TB 去餵 QNAP

倒忘了問站大及秋明兄有沒有優惠


sam你也太猛了啊 ,SACD 與BD放在這些裡面游刃有餘;;)

clubaudition 發表於 2012-5-2 15:14:38

昨天剛好在pchome訂2顆 這幾天有小漲一點

autumn 發表於 2012-5-2 15:25:42

WD目前好像還沒單碟1 TB的產品,
倒是有一顆1TB的新款萬轉迅猛龍,
已經跟WD橋好借測產品。

autumn 發表於 2012-5-2 15:26:52

sam 發表於 2012-5-2 15:0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看了評測, 馬上 K 了六顆 3TB 去餵 QNAP

倒忘了問站大及秋明兄有沒有優惠


過一陣子吧,看大家需不需要來辦個團購。

autumn 發表於 2012-5-2 15:33:04

potsticker 發表於 2012-5-2 12:5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看起來Seagate略勝,
只是保固只有一年我想恐怕是很多人望而卻步的原因;
Hitachi的單碟1T有出500G的,


真正的SSD混合碟,
目前只看到Seagate 2.5吋小硬碟750GB產品,
我想大家應該不會太有興趣才對。
數據我是有完整測試,
只是容量不符合大家收納影片的需求。

Fred 發表於 2012-5-2 15:45:43

autumn 發表於 2012-5-2 15: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過一陣子吧,看大家需不需要來辦個團購。

這是個很好的提議~

soujirou 發表於 2012-5-3 07:53:39

下面這裡應該有寫錯

右側Seagate的硬碟,由於採用單碟1TB的碟片,可以大幅縮減硬碟的厚度,
一般硬碟厚度約2.61mm,Seagate ST1000DM003則只有20.17mm,

因為Hitachi厚度是26.1mm
一般硬碟厚度我猜是不是26.1mm,點點跑掉了
抱歉,因為我很喜歡這篇文章,看得仔細了點
不過Seagate的硬碟看起來很誘人啊.....
Seagate的除了SCSI硬碟外,無論是IDE還是SATA我都沒有買過
以前總感覺它的IDE硬碟很容易壞
當時我們都買Quantum,沒想到它被併購了
然後併購它的又被其他家併購(是這樣子嗎?)
如果要搞個團購,我是舉雙手贊成
因為在我這......要買硬碟也是要上網路買XD
但希望也能夠團購個監視器用的那種^^

SAM兄,您太驚人了!
實在太有魄力了
他們應該請您去當廣告的
超有說服力,誰看了都想跟著去買

autumn 發表於 2012-5-3 18:16:32

soujirou 發表於 2012-5-3 07:5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下面這裡應該有寫錯

右側Seagate的硬碟,由於採用單碟1TB的碟片,可以大幅縮減硬碟的厚度,


感謝你的指正,我真的是眼花了,是26.1mm才對。

tml7g5 發表於 2012-5-3 23:06:11

在HD_CLUB出入的各位前輩應該都是硬碟超級重度使用者加消耗者,

回想當年我第一個硬碟NEC 20M,沒記錯的話花了至少上萬塊,

今天硬碟容量之大,真的不可思議,團購力量大,就期待有機會分享團購的活動,

謝謝對硬碟性能之比較,以前真的不太注意詳細規格,應該說想注意也不了解,

現在起會注意好好比較,期待減少陣亡硬碟的數量(應該有20顆),好好備份重要資料,

以免˙˙˙˙˙

小許 發表於 2012-5-6 08:02:06

sam 發表於 2012-5-2 15:0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看了評測, 馬上 K 了六顆 3TB 去餵 QNAP

倒忘了問站大及秋明兄有沒有優惠


好可愛的lucky~
我家的阿球走了之後,
我也好想再買一支回來。
可是老媽警告我!
你再也不要給我買小動物回家。
sam哥你們家的隔間牆快要可以用硬碟堆起來了。

guandesu 發表於 2012-5-6 15:44:12

非常之詳盡的評比呀~!
Seagate果然厲害
感謝:))

tadalafil 發表於 2012-5-6 17:40:30

看來大家也還是對死雞信心滿滿啊!!!
(小弟還是不經意上網才知道以前死雞前科累累)
不過自己用的都還頭好壯壯
所以可能與網友說的啥人品、八字巴拉巴拉得有關吧?!:-?
看來應該還是值得敗下去
THX

LarryChen 發表於 2012-5-8 10:09:30

死雞還有個好處
基本上它RMA不太鎖區--(雖然你還是要選擇在哪個國家)
但是我在美國/日本買過十顆hitachi和死雞的硬碟
死雞幾乎選台灣區還是可以送修
Hitachi選台灣就無法送修....

硬碟博土 發表於 2012-5-13 16:34:26

sam 發表於 2012-5-2 15:3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哈哈, 目前世界上還沒有那麼多的 SACD 啦
不過家裏有了 NAS 之後, 每個成員對資源共用的依賴是越來越大
之 ...

不用做RAID 啦! 小弟可以幫你作備份!

硬碟博土 發表於 2012-5-14 14:43:50

sam 發表於 2012-5-13 22: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博士, 改天有緣相見
能幫我備份無任歡迎

小弟已經收了快60顆2TB的藍光, 加6顆2TB 的社交片....每一份檔案都有2份!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Seagate Hitachi 單碟1TB硬碟效能P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