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5.1裡的0.1??
昨晚我在01跟某人"討論"了何謂5.1裡的0.1
其實一開始是因為他的光纖可以輸出LPCM多聲道
才討論到這的
那位大大說
支一般接收擴大機可以當發人聲辦識的喇叭,
另1支重低音,不適合與其它5支並列入一般人聲辦識之喇叭用,所以將以《.1》來區隔表示,
不是《0.1》用表示
是這樣的嗎??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47&t=768736&p=1 只能說嘴砲文跟硬凹文,都是同一調調(:| 以Dolby Digital 5.1杜比數位環繞音效5.1來說明
除了主聲道、中央聲道與後聲道外,另外加上一個超低音聲道,然後將這個六個聲道編碼成AC-3格式儲存.
因此以杜比數位系統解碼播放時,可以聆聽到五個聲道再加上一個超低音聲道....
由於這個低音聲道只涵蓋低頻範圍,並不是完整的頻率範圍,所以用0.1稱之, 而其他聲道都是有高中低完整的頻寬響應@親親@
另外硬凹文的.1跟您所說的0.1,我不知差在哪? 計算機按.1 跟 0.1 是一樣的8-}
[ 本帖最後由 sachiko1900 於 2008-9-16 15:47 編輯 ]
回復 #3 sachiko1900 的帖子
這傢伙很厲害的不管你回什麼他都有辦法回"凹"你
你去回他看看
你也會中槍的!!
[ 本帖最後由 ben0981 於 2008-9-16 16:00 編輯 ] 之前在"AV聖經"中看到對於5.1的解釋
由於重低音只負責20Hz~120Hz的頻段,並不像各聲道20Hz~20KHz的全頻段,
因此不能算是一個完整聲道,所以稱為.1
只是現在次世代光碟Blu-ray支援的聲道數增加了,
未來對於家庭劇院喇叭的數量及擺設應該是一大問題吧 原帖由 ben0981 於 2008-9-16 15:59 發表 http://www.hd.club.tw/images/common/back.gif
這傢伙很厲害的
不管你回什麼他都有辦法回"凹"你
你去回他看看
你也會中槍的!!
小的只是掛個人頭,
無法應付嘴砲的...(阿平大大深受其害):D 講到這個.1大家有沒有想過,劇院擴大機可將各聲道分頻點以下低頻集中給超低音,
電影後製時要多一個.1聲道專收低頻效果音,原因為何?
[ 本帖最後由 kazama. 於 2008-9-16 17:41 編輯 ] 應該是考慮一般喇叭頻響問題,
分出來可以用砲管專門來負責.1的超低頻重音,
才有震撼效果;)
[ 本帖最後由 sachiko1900 於 2008-9-16 18:56 編輯 ] 原帖由 sachiko1900 於 2008-9-16 18:54 發表 http://www.hd.club.tw/images/common/back.gif
應該是考慮一般喇叭頻響問題,
分出來可以用砲管專門來負責.1的超低頻重音,
才有震撼效果;)
要讓超低音負責低頻,照理說透過擴大機分頻功能將各聲道分頻點以下低頻經由
擴大機的SUBWOOFER OUT輸出給超低音,如此一來超低音以外的喇叭就可只負責
分頻點以上頻段了,換言之劇院擴大機的分頻功能即可兼顧衛星喇叭與超低音的
頻響特性,為何後製時要多收錄一個.1低頻效果聲道呢?
要不要再想一想其他的可能考量;)
[ 本帖最後由 kazama. 於 2008-9-16 20:47 編輯 ] 我想大概是這樣的:
若以擴大機分頻功能,會導致在分頻點以下的低頻被切割,而由SUBWOOFER輸出....這樣有個缺點, 例如音樂會收音時,左前方有隻大提琴,右前方有定音鼓時,當兩者發出低於分頻點的聲音,結果都被分至SUBWOOFER輸出,這樣聲音定位上就發生問題了.
所以多做.1的額外聲道,做為有必要時輸出低音表現用. 唉! 兩邊的討論差真多!
專業就是專業喔! ^O^! 那篇文我也有看
ben0981兄別太在意他
真的很會凹8-X 原帖由 sachiko1900 於 2008-9-17 09:43 發表 http://www.hd.club.tw/images/common/back.gif
若以擴大機分頻功能,會導致在分頻點以下的低頻被切割,而由SUBWOOFER輸出....這樣有個缺點, 例如音樂會收音時,左前方有隻大提琴,右前方有定音鼓時,當兩者發出低於分頻點的聲音,結果都被分至SUBWOOF ...
可是重低音不是沒有方向性的嗎??
還是他們做收錄音效時有一定的規範
就是軟體的問題
XXHZ以下通通都收在那.1裡
還有就是01那位Q凹凹講的但是我覺得應該要改成
另1支重低音,不適合與其它5支並列入一般人"耳"辦識之喇叭用
人的耳朵應該沒有辦法分辨XXHZ以下的聲音
才會要錄那.1的
這是我自己想的啦
有錯糾正! 原帖由 sachiko1900 於 2008-9-17 09:43 發表 http://www.hd.club.tw/images/common/back.gif
我想大概是這樣的:
若以擴大機分頻功能,會導致在分頻點以下的低頻被切割,而由SUBWOOFER輸出....這樣有個缺點, 例如音樂會收音時,左前方有隻大提琴,右前方有定音鼓時,當兩者發出低於分頻點的聲音,結果都被分至SUBWOOFER輸出,這樣聲音定位上就發生問題了.
所以多做.1的額外聲道,做為有必要時輸出低音表現用.
由於錄音時.1只有單聲道,且播放時.1聲道與擴大機分頻後的分頻點以下低頻,
均由同一顆或同一組(多顆)超低音負責,這種額外收錄一聲道的作法對聲音的定位
應無太大影響。
要不要再想想看其他可能的考量;)
[ 本帖最後由 kazama. 於 2008-9-17 11:56 編輯 ] 原帖由 ben0981 於 2008-9-17 10:40 發表 http://www.hd.club.tw/images/common/back.gif
可是重低音不是沒有方向性的嗎??
還是他們做收錄音效時有一定的規範
就是軟體的問題
XXHZ以下通通都收在那.1裡
.1以外的聲道為全頻段,實務上仍會收錄極低頻。 重低音通常負責輔助其他單體喇叭低音效果,加上低音無指向性的特性,因此重低音擺設的位置比較沒有硬性的規定.
大至上都是角落邊,也有人喜歡擺在能夠產生共鳴的位置,雖無指向性..但是迫力足的低音放的位置不好,可能產生亂衝..=期待=
01~~~~~~哀做生意的地方就無聊去打打屁,當在看電視購物就好.@吹口哨@
[ 本帖最後由 亞瑪遜戰士 於 2008-9-17 11:38 編輯 ]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