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刻意炒作的 ~ 桐花與桐花祭
也不知道從甚麼時候開始,每到這個季節油桐花就被莫名其妙的吵成一個熱門的觀光話題。無意間看到這篇文章,身為影像創作的我們,我覺得應該知道的一些歷史。
與大家一起分享。
【被刻意炒作的 ~ 桐花與桐花祭】
桐花祭? 砍了改種木耳吧! ◎ 林瑞珠
前幾天跟隨一位長輩到他位於竹東鎮的丘陵地,去拔除油桐樹的幼苗,以及砍油桐樹來種木耳。他說,油桐是一種繁殖力很強旺的外來樹種,每年春天一到,到處都蹦出幼苗,生長非常快速,三年就長成大樹,所以又稱為「三年桐」。以前,客家人每年都會疏伐,用來種木耳,如果不拔除,就會影響其他樹種的生長,對於生態多樣性是一個戕害。
近年客委會帶頭把「桐花祭」搞得如火如荼,目前除了南部縣市之外,各地方政府全都跟進舉辦桐花祭,甚至苗栗縣還在客家大院廣植油桐樹,這對生態多樣性百害無一利。
再者,台灣中低海拔丘陵之所以到處可見油桐樹,乃出自百年來執政者的利益考量,及商業上的詐騙,跟客家人並無直接的關係;兩者卻要牽強連結,被客委會及各地方政府廣為利用,以創造執政業績,真是不可思議。
油桐原產於中國長江流域,是一種具有毒性的樹種,但種子可用來榨桐油,用於塗料與油漆工業中,並非一無是處。台灣大量引進,始於一九一五年,當時日本政府默許日本三菱製紙,從中國將油桐和木油桐運到台灣,企圖以油桐的高經濟價值替代樟木,而將原生相思樹悉數砍除,迫使台灣人在台中、南投、高雄及屏東栽種木油桐,在苗栗栽種油桐,做為軍事、民生用材。
後來,日本家具市場需要大量梧桐木,做為抽屜板材,台灣人便一窩蜂種植梧桐,卻感染了簇葉病,再加上需二十年才能採收,投機的林農民便改種三年可收成的油桐,仿冒梧桐出售,因而自斷貿易之路。
沒了經濟價值,便乏人問津,油桐反而在丘陵地無限制的蔓延開來,影響了其他樹種的生長。客家人為了生態平衡,才會「斬桐樹,種木耳」,疏伐並加以應用,這才是真正的客家智慧。
賞花是件雅事,但桐花祭是不了解台灣山林歷史的奇怪節慶,政府著魔一樣帶著民眾一起「瘋迷」,對於需要疏伐的油桐加以推廣,另一方面卻縱容山老鼠在山上濫伐濫墾,真的是反其道而行,台灣山林的生態多樣性,就在政府的倒行逆施之下受害了!
桐花與桐花祭其實很無辜,有問題的是官員的腦袋。
(作者為紀錄片工作者,新竹縣民)
原來美麗的桐花背後有這樣的故事!
感謝老大,長知識了~ 看了此文章後,才驚覺--
油桐花原來是外來種生態破壞的一種,
就好像吳郭魚、福壽螺、琵琶鼠不也是台灣生態的浩劫!
最近走在山道上,常有油桐木被砍伐,詢問結果是用來種植木耳或香菇。
以前也有用來做木屐,取其輕便易成長,目前穿在腳上的木屐已不流行了...... 商業行為加上執政者喜歡所謂文創產業,
所有的包裝及行銷認真探究其實都背離事實及歷史,沒有人會深究文化之根源,
只是盲目的追求商業利益,每年我也會朝聖般來一段五月雪的桐花登山縱走,
看著如雪花飄落的場景,是有點詩情畫意,但是當登山朋友告訴我桐樹是外來種時,
眼見其一個山頭攻過一個山頭,就如同於登山時於溪流中滿見吳郭魚肆虐般,
令人憂心,生態的保護必須審慎,錯誤的決策會導致不可收拾的後果 學習了
台灣人也都是這樣一窩蜂的盲目跟從
可惡的是這些政府單位跟媒體的誤導
導致現在這樣, 台灣山區的林相豐富, 有許多的東西可以觀賞的
只要用心~就會有新的發現 油桐樹跟客家人及文化確實沒啥關連 到內灣的看過很多人油桐花,
這世界只要能賺錢的地方 人 動物
都會被一直被當搖錢樹
可愛
美麗
好吃
都有事物被抽乾 在背後哭泣
讓我想到40年前福和橋下的新店溪.有鯉魚.鯽魚.海蓮阿.目孔.禮魚.泥鰍.九柑阿.溪哥.紅貓...等等
魚種豐富.現在只剩清一色吳郭魚.
吳郭魚大量繁殖性強.且具肉食攻擊性.對台灣的溪流生態.真是浩劫.... 一直以為油桐花是象徵客家人精神的代表植物,
也肯定客委會每年花心思與巨資透過桐花祭推展文化觀光產業,
閱讀貼文後才驚覺原來油桐花與客家人根本沒有關係...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