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採用10套F55拍攝:4K記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的幕前幕後
作為一部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的成功毋庸置疑,通過描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風貌有關主食的故事以及對主食的深厚情感,感動了無數的中國人。
目前,《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以下簡稱《舌尖2》)也於4月18日回歸央視螢屏,登陸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CCTV-1)和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CCTV-9),愛奇藝、樂視網等網路平臺也同步推出。首集《腳步》播出之後,根據索福瑞收視資料顯示,這部4K製作的紀錄片在中心城市的收視達2.57%,收視份額為6.72%,成績斐然。下面就由“影音新生活”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這部4K記錄片的獨特之處。
與第一季以美食的製作方式為主題相比,《舌尖2》的主題更顯文藝,也更加注重美食背後的故事。畫面中留了不少原汁原味的對話,既顯得接地氣,又深深地觸動著人的心靈。
7集主題分別為:《腳步》:品嘗辛勞與汗水中的苦辣酸甜
《心傳》:尋找那些消失的和即將消失的美味《時節》:展現傳統中國人對自然的依賴與敬畏,表達我們對氣候變幻的敏銳感知
《家常》:品味日常生活中的甜酸苦辣
《秘境》:將目光聚焦於隱秘在人們視線之外的鮮活民間美食,以及這些獨特食物背後的多樣生活《相逢》:記錄食物與人的每一次攜手,呈現中國人的相聚別離背後藏匿著的深切情感
《三餐》:細品中國人餐桌上的一粥一飯
“通過美食展現中國的文化以及中國人當下的生活,一直是《舌尖》的立意與追求。與第一季相比,我們正在向這個目標靠近。”《舌尖》系列總導演陳曉卿還透露,進入《舌尖2》的廣州美食不少,比如廣州早茶,較多地集中在第7集,於5月30日播出。
《舌尖1》的畫面已然逆天,《舌尖2》更是登峰造極。全程16bit 4K raw的輸出,又用窺鏡和自製微距攝影,畫面給人帶來的震撼看成電影級別的紀錄片。據悉,央視從去年開始,就開始了4K高端製作系統建設進程:2013年4月,系統設備調研,技術測試;2013年6-7月起,系統架構設計、工作流程設計;2013年8-10月,系統設備購置階段;2013年8月,4K前期設備投入使用;2013年11-12月,後期設備到貨安裝,系統集成;2014年1月,系統流程調試,開始投入使用,試運行。
4K製作系統包括4K ENG拍攝和後期編輯合成兩部分:前期拍攝設備採用10套4K攝錄一體機索尼PMW-F55,選配高精度電影定焦和電影變焦鏡頭、ZK系列富士電影變焦鏡頭、Cine-Xenar III型施耐德電影定焦鏡頭、選配輕型遮光鬥、濾光鏡。
PMW-F55採用了模組化精巧設計,可方便地進行各種附件的配置。4096x2160解析度的新型4K Super 35mm成像器(總圖元為1160萬)、最高240fps升格以及14檔的寬容度等優異性能使得影視製作人員在進行4K拍攝與製作時有了更靈活和創造性的選擇。尤其受到製作機構攝影師青睞的F55具備機內直接記錄XAVC 4K格式的能力,這一特點大大減輕了此前同級別設備輸出RAW格式帶來的巨大資料壓力;2013年10月初,PMW-F55進行V2.0固件版本升級,實現了2K/4K RAW的24P格式以及240格慢動作的記錄。
後期製作網包括:蘋果FCP X、歐特克SMOKE/FLAME/LUSTER,採用工作站單體存儲,網站間媒體檔和資料通過萬兆乙太網互聯,通過業務管理介面與全台節目生產管理和制播體系交互。
結語:在《舌尖1》走紅後,有人採訪到其製片人,其中一位表示在播出前,他們曾對節目中隱含著的,對中國社會問題的揭示而感到擔憂。而如今,《舌尖2》已無必要將借美食寓社會的野心隱藏。僅第一季中,它就流露出對空巢老人問題、中國農村6100萬的留守兒童問題的關注,它在記錄下美食的同時,更將中國和國人的巨變用飲食串聯,透著無奈與心酸,正如結尾文案所述:“這是劇變的中國,人和食物比任何時候都走得更快。無論他們的腳步怎樣匆忙,不管聚散和悲歡來得多麼不由自主,總有一種味道以其特有的方式,每天三次在舌尖上提醒著我們:認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來處。”
同時,通過《舌尖2》全程使用4K製作,我們也能清晰的看到,4K的時代確確實實已經來到,這在之前發佈的文章中也有所提及。那麼,4K會給影音乃至智慧家居行業帶來怎樣不同的格局?我們如何面對和利用4K來發展自己?我想,這就要求大家“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
參考來源 大家認真點~
拍~~~~~~ 人家一集不知道準備了多少預算拍攝製作的,以我估計起碼超過台幣一千萬。
聽說台灣的文化部也有類似的補助拍攝,之前聽說小額補助,還要版權...聽了我都沒力了。 原來還有第二季
非常期待
thank you for sharing useful information 人民日报社江苏分社是這樣報導的。
......舌尖2”比第一季制作费高了30%,在内容上也延续第一季的主题——“探讨人与食物的关系”。相比上季加强了对社会文化层面的挖掘,以美食见人生,“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饮一啄饱蘸苦辣酸甜”。由此可见,“舌尖”或许是其次,背后的“中国”才是这个系列的主角。
舌尖到雲端 食材引爆網購商機
【聯合晚報╱記者黃國樑/台北報導】
2014.04.25 02:52 pm
「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上周五開播,即引起許多討論,今晚即將播出第二集「心傳」。據陸媒估計,舌尖2的投資製作費約在人民幣3000萬 (近台幣1億5千萬元)左右,而它的收益,包括播出權冠名、版權銷售及其與其他節目之間插播的廣告,則應該已達上億元 (台幣近5億元)。
兩季「舌尖」都是由央視紀錄頻道投資,第二季比第一季投資高出約30%。
「舌尖1」曾引發「淘寶食材」的熱賣,以及相關食品的上市公司的股價上漲。「舌尖2」更直接與天貓商城旗下的天貓食品獨家合作,同步首發每期節目中的食材和美食菜譜。
據指出在8集「舌尖2」中,每集都會有故事人物做一道菜。這一道菜的絕密菜譜,將同步出現在天雙方合作的頁面上。譬如已播第一集「腳步」中,四川樂山的豆花飯,這一道豆花飯的製作方法、食材,甚至到作料,都會出現在天貓食品的獨家頁面中。
事實上,18日首集播出後,天貓專頁上就可看到湖北房縣香菇釀、貴州雷山糯米稻花魚、四川樂山豆花飯和福建泉州蘿卜飯,這四道特色美食的食譜。雷山魚醬及西藏林芝訂單的三分之二是首播後的第二、三天下的訂單。天貓表示,在開播的兩個小時裡,就有200萬的網友透過手機登錄天貓搜尋食材。
小弟買了樂視X50 Air, 希望這套能在4K內容裡看到拜託@ 所以每一集平均有新台幣2000萬製作費,真好。 没想到引发的商机有这么巨大,这么多人在天猫上搜食材。在央视上播出占了绝对的优势。投入巨大,收益也扶摇直上。 本文章最後由 kenny張 於 2014-4-29 22:33 編輯
這部紀錄片第一季公視有播!我也看過!而最令我印象深刻就是毛豆腐.....這比臭豆腐強10倍話說台灣的製作人真的只能靠自己!如果想靠政府補助......別想了....都是成名後才補助!前面製作費都拿不出來了....怎做出好作品?
第三季都已铁定要拍了 《舌尖上的中国》,真好。 也只有這種製作費才可以拍出這種等級
還真想快點看到 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幕後故事-那個神奇的航拍長鏡頭 http://107cine.com/stream/49868/
XNzA0MTY2MjQ4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A0MTY2MjQ4.html
4K時代的來光臨,但是DVD卻還未退出市場,OMG 4K的紀錄片.真是大手筆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