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商不聽話Atom頻頻越界,Netbook與手機夾擊MID
廠商不聽話Atom頻頻越界,Netbook與手機夾擊MID看好Ultra MoblieDevice前景,英特爾於2008年3月發布針對MID及低價PC(Netbook、Nettop)而生的處理器「Atom」,差異之處在於封裝、功耗設計及所搭配的晶片組,而為明顯區分兩者定位,英特爾也清楚劃分MID螢幕為4.5~6吋,而Netbook產品則是7~10.2吋,不過近期卻出現Atom趴趴走踩線市況,MID平台跑到Netbook,甚至是12吋NB,而向來規矩的Netbook平台也偷偷溜至NB。
主打體積小、功耗低的MID平台,由代號為Silverthorne的Atom處理器及Intel System Controller Hub單一整合型晶片所組成;Netbook平台則採用代號為Diamondville的Atom處理器,及945GSE晶片組搭配ICH7M南橋。
年初英特爾清楚切割行動上網裝置(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Netbook、NB平台規格定位,不到1年就出現大混亂,英特爾相當低調地表示「因應客戶需求」。
首先令Atom出現在不該出現的產品是華碩9月發布的10.2吋N10型號,英特爾強制規定Atom處理器只能用於10.2吋以下,希望讓Netbook與NB有所區隔,但華碩卻鑽了漏洞,讓NB機種10.2吋N10採用Netbook平台處理器Atom N270及945GSE晶片組,內建獨立繪圖卡9300M GS,可達成混合型繪圖(Hybrid Graphics)功能,將低價Atom處理器擴大至NB產品線,雖然華碩強調N10與自家Eee PC在價格及規格上有顯著差距,但仍令外界對於華碩作法如霧裏看花。
有了華碩踩線先例,Atom就此出現四處趴趴走大混亂市況,近日工人舍(KOJINSHA)、戴爾(Dell)也推出變種產品;工人舍推出全新MID產品SX/SC系列,採用45奈米製程的Atom Z520處理器及設計耗電功率(TDP)低於5W的Intel SCH US15W低功耗晶片組(Menlow平台),但螢幕尺寸卻非4.5~6吋,而是使用8.9吋、7吋觸控旋轉螢幕,照工人舍官方說法,SX/SC系列是超強功能的MID,價格也高於Netbook,此也令英特爾的MID揮軍高階Smart Phone藍圖只是僅供參考而己。
緊接著戴爾也來湊一腳,將MID、Netbook及NB踩線動作發揮淋漓盡致;12吋Inspiron Mini 12近日正式現身,卻是定位在7~10.2吋主流的Netbook市場,所採用規格也不是Netbook平台Atom N270處理器,卻是轉採省電且價格較高的MID平台Atom Z520/Z530處理器。
在以獲利為前提下,英特爾先前以尺寸及平台規格區分的NB、Netbook及MID界線已逐步消失, NB、Netbook定位混淆,目前已衝擊NB平均售價及成長率,2009年情形將會更為嚴重,現身1年的Netbook將會消失,將會被視為低階NB產品線。
而值得注意的是,Netbook與現階段尚未導入語音通訊應用的MID平台出現重疊,恐會令仍未起飛,且市場定位備受質疑的MID生存空間更加狹隘;MID主打可放入口袋、提供近乎於PC的功能,而目前ARM-Based高階Smart Phone已可做到,簡易攜帶且價格相近的Netbook更是可滿足上網等需求,充其量功能著重於上網的MID只是一台「很大的PDA」,MID平台跑到Netbook市場會讓評價不高的MID雪上加霜。
目前將DT效能帶著走的NB,以及應用直逼PC的手機仍是涇渭分明的領域,MID能否侵蝕ARM-Based高階Smart Phone版圖,按照英特爾藍圖,現在看起來似乎難度相當高,不過技術功能、市場需求及消費者的使用模式日新月異,PC龍頭或許能想出法子令MID迅速進化也說不定。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