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花運動紀錄片 太陽.不遠 Sunflower Occupation 線上完整版
本文章最後由 popo0121 於 2015-7-13 16:26 編輯2014年10月31日星期五 太陽花運動紀錄片 戶外首映會 太陽.不遠 Sunflower Occupation
QLQdF43Sqoc
《太陽.不遠Sunflower Occupation》官方FB
https://www.facebook.com/318doc
2014年10月31日星期五《太陽.不遠》戶外首映會,
讓我們重新回顧這歷史的一頁。
【關於電影】
本片藉由十個導演串起九個不同的主題,紀錄青年世代為何在2014年的三月佔領台灣的議會。
在24天中,這些青年如何被改變?24天之後,他們又改變了什麼?
青年們衝進立法院側門之後,就像撐開了一個無盡擴張的黑洞,民主的意義在黑洞中重新詮釋。
身為生來就擁有民主制度的世代,當他們發現,有人要將民主從他們身邊奪走,他們的態度是悍然索回。本片紀錄青年運動者在這段期間驗證民主和公平的價值。淚中有笑,誠摯感人。
【特別感謝】 3154位影片贊助者、臺北市紀錄片從業人員職業工會、V Democracy群眾集資網站、Accupass活動通、《太陽.不遠》紀錄片製作團隊與被攝者、所有合作放映戲院、無限出版、牽猴子整合行銷,以及曾參與製作的朋友們。 專訪《太陽,不遠》製片賀照緹、蔡崇隆,導演李惠仁、陳育青 青年世代的民主拼圖
http://www.funscreen.com.tw/headline.asp?H_No=539
文 / 謝璇;採訪 / 謝璇、洪健倫
三月,台灣民主機制瀕臨崩潰的那個夜晚,沈積已久的公民力量終於爆發,一群青年與NGO團體成員翻過立法院高牆,在無盡黑暗中撐開一室光明。太陽花運動以佔領立法院為據點,力量火速延伸至議場外,延燒台灣社會,甚至喚醒散布世界的公民。太陽花綻放的二十四天,究竟改變了台灣什麼?參與運動的多數青年們,為了什麼而來?在他們身上,產生了什麼變化?
《太陽,不遠》太陽花運動影像記錄計劃,由台灣紀錄片工會發起,賀照緹、蔡崇隆監製,號召十位紀錄片工作者,分別以九個面向切入,試圖記錄並且梳理這場運動。以更貼近土地,與公民同在的位置,爬梳太陽花運動的始末。
運動從不單純,《太陽,不遠》中的九個題目也無法涵蓋這場運動的全貌。在企圖無限接近真實的過程中,《太陽,不遠》紀錄片本身似乎也吸納了社會運動的氣息。太陽花運動由無數個公民團體與青年撐起,紀錄片也由多個工作者共同完成。無論是九段敘事或製作的本身,都帶領觀眾回到現場,重新審視與討論那二十四天。退出議場的那一天,眾人喊著「轉守為攻、出關播種」的口號,他們說退場不代表運動的結束。紀錄片雖然會落幕,但開啟的對話空間將無限延伸。這幅由九小塊率先構成的民主拼圖,將由所有的公民一同參與,拼上屬於這塊土地的記憶。若說紀錄片是國家的家庭相簿,《太陽,不遠》將再藉由影像運動重述社會運動的同時,這些貼近人民的畫面,也將拼湊出屬於人民的記憶。我們在《太陽,不遠》的媒體試映會結束不久後,趁著記憶猶新,搶先為讀者訪問了本片的監製與發起人蔡崇隆、賀照緹兩位紀錄片工作者,以及參與拍攝計畫的李惠仁、陳育青兩位導演,期望不論是現在,或是在10月31日《太陽,不遠》結束了濟南路的首映大家各自返回家中之後,本篇訪談能給你對於本片與其背後的行動精神,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更多內容請參閱http://www.funscreen.com.tw/headline.asp?H_No=539 太陽不遠Sunflower Occupation
dLs3tDb1WiI
紀錄片工會在2014年發起「太陽花運動影像紀錄計劃」,並於該年十月底完成了《太陽‧不遠》,《太陽‧不遠》由十個導演串起九個不同的主題。為了抗議黑箱作業的兩岸服貿協議,台灣在2014年發生長達24天的佔領國會運動。為什麼青年學生要佔領國會?整件事是如何發生的?在24天中,青年世代如何被改變?24天之後,他們改變了什麼?
青年們衝進立法院側門之後,撐開了一個無盡擴張的黑洞,緊接而來的是無盡的,最基本的追問:什麼是民主?什麼是政府?什麼是公平?什麼是暴力?什麼是我們的未來?什麼是我們美好的幸福?什麼是「我們」?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