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o 發表於 2015-5-8 17:13:32

廖慶松老師 電影剪輯中的“無我·中觀見”理性架構與感性吸收

本文章最後由 popo0121 於 2015-5-8 17:19 編輯

XOTQ1MzcwOTQ4

關於廖慶松老師著名電影剪輯師。1950年生,台北市人。1973年自中影第一期電影技術人員訓練班畢業,隔年進入中影公司製片廠,任職剪輯,1987年執導第一部電影《期待你長大》,其從事剪接工作約三十年,剪接五十幾部電影,為台灣電影界的著名剪接師。

1980年代,廖慶松替台灣新電影時期的許多導演剪接影片如楊德昌、侯孝賢、張毅等,被稱為台灣新電影的“褓母”;同時也是台灣中影公司當時啟用的新導演之一,深受許多新電影時期導演的影響,對其剪接的方式及觀念有極大的啟發。其中與侯孝賢的合作關係密切,廖慶鬆在中影公司擔任剪接助理時,因紀錄片《陸軍小型康樂》而與侯孝賢初識,自此展開兩人近三十年的合作關係。

在約三十年的影片剪接生涯中,歷經了中影政策軍教片時期、台灣新電影時期。曾擔任過第三十八屆金馬獎執委,也曾多次獲得金馬獎最佳剪接的提名;2002年獲頒第39屆金馬獎年度最佳台灣電影工作者獎。北京國際電影節“剪輯的力量”高峰論壇特別合作公開課

來源:http://107cine.com/openclass/49/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廖慶松老師 電影剪輯中的“無我·中觀見”理性架構與感性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