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14 民歌紀錄片 四十年,公視新春 必看節目 2017/01/27 晚間 10:00 新春電影院
本文章最後由 popo0121 於 2017-1-18 00:06 編輯WA62IJ-BnPM
眾所期盼的《四十年》前導預告大公開!40年前,一把吉他、一首創作歌曲,旋即燃起一股猛烈的民歌風潮火焰。40年後,當年的年輕創作者,而今都各有一片天。電影《四十年》紀錄陶曉清、楊弦、木吉他合唱團、李宗盛、胡德夫、吳楚楚、李建復、邰肇玫、楊祖珺、包美聖、侯德健…等知名民歌手,重溫當年風華。由導演侯季然執導,走訪世界各地貼身紀錄,帶來40年的滄海桑田,電影今年秋天上映,敬請期待!
懷念的歌曲總能回憶起懷念的時光,
期待上映!
民歌巨星 紀錄片一次網羅
《四十年》
民歌之父楊弦親自上陣 頂烈日拍攝
前導海報詩意呈現
上映日期:10月14日
由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出品,《有一天》、《南方小羊牧場》導演侯季然執導,「民歌之母」,知名廣播主持人陶曉清監製,並由《德布西森林》、《露西》製片李耀華聯手打造的民歌紀錄片《四十年》,從四月底前導預告推出,預告今年秋天即將上映的訊息後,即有許多粉絲引頸盼望,詢問何時才能在戲院一睹為快。今天(9日)除了在粉絲頁上首度曝光前導海報之外,也正式公告電影將在10月14日正式全台聯映!
《四十年》匯集民歌時期最活躍的歌手和推手,包括楊弦、胡德夫、陶曉清、吳楚楚、楊祖珺、李建復、侯德健、李宗盛、邰肇玫…等。透過最讓大家熟悉的歌聲,重現大銀幕。不過電影選擇不談過多的民歌時代歷史背景,反而選擇以「人」為重點,從真實的生命出發,反觀時代的變遷和人在時間中的成長與改變。
而最新曝光的《四十年》前導海報,設計更是美感與意境兼具:白襯衫牛仔褲的中年男子,提著行李廂和吉他上路。白襯衫牛仔褲是民歌歌手的典型象徵,也意味著音樂和人生的路將持續前進。但其實這個背影更是大有來頭,本尊即是被尊稱為民歌之父的楊弦老師!長年居住美國的楊弦老師,日前特別回台灣舉辦回顧演唱會,片商也利用空檔抓緊時間,協商民歌之父來拍攝《四十年》的前導海報,希望可以藉由楊弦老師的身分,來完美呈現的《四十年》前導海報意念。
拍攝當天,雖然挑了早上九點,但天氣還是相當炎熱高溫,不過楊弦老師沒有任何抱怨,更是配合度極高的來回走了好幾趟,更換了不同造型的衣服和鞋子。看到特別準備的道具皮靴和大喇叭褲,楊弦老師還打趣地說:這麼年輕的穿著,好像不適合我現在的年紀了啊!而為了呈現最精緻的美感,主視覺攝影由知名攝影師郭政彰操刀,海報由曾設計《破風》、《刺客聶隱娘》、《行者》等許多電影主視覺設計的的資深設計師陳世川負責。
《四十年》敘述1970年代,台灣掀起年輕人自己寫歌自己唱的「民歌」熱潮,當年的民歌手與歌,不只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精神面貌,也描繪了某一個世代青年的面貌。四十年後,歌曲仍然傳唱,唱歌和聽歌的人經歷了四十年的光陰,都到了人生的下半場。本片以民歌四十周年演唱會為軸心,往外輻射民歌時代的代表人物們:楊弦、胡德夫、陶曉清、吳楚楚、楊祖珺、李建復、侯德健、李宗盛、邰肇玫……,此時此刻的生活實貌,以及對創作、對國族認同、對人生起落的所思所想。這是歌的故事,也是時間的故事。 片名:《四十年》Ode to Time
導演:《南方小羊牧場》侯季然
主角:陶曉清、楊弦、胡德夫、吳楚楚、楊祖珺、李建復、侯德健、木吉他合唱團、李宗盛、邰肇玫
出品: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
製作:販賣機電影事業有限公司
監製:陶曉清
製片人:李耀華
行銷發行:牽猴子整合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映期:2016年10月14日
級數:普遍級
片長:120分鐘
劇照:https://goo.gl/5qvnLw
前導預告:https://youtu.be/WA62IJ-BnPM
電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1379847222295849/
【劇情簡介】
一九七○年代,一個風起雲湧的變幻時代。一群戰後第一批出生於台灣的年輕人,決定要自己寫歌自己唱,這一波洶湧澎湃的青春熱情,我們叫它做「民歌」熱潮。
四十年後,熟悉的旋律依然悠揚傳唱,但是那唱歌和聽歌的人呢?現在變成了什麼樣子?四十年的光陰倏忽而過,走進了人生的下半場之後,曾經的熱情與美好想像,是否依然存在?2015年6月,一場宛如降靈夜的「民歌四十」演唱會,把當年抱著吉他唱歌的男孩女孩們都找了回來,久違的齊聚一堂,召喚久違的青春記憶,與當下的生命對照、對話。在音符的流瀉之中,輕輕地彼此問一句,這些年,你好嗎?
本片以民歌四十周年為軸心,往外輻射民歌時代的代表人物們:楊弦、胡德夫、陶曉清、吳楚楚、楊祖珺、李建復、侯德健、李宗盛、邰肇玫……,此時此刻的生活實貌,以及對創作、對國族認同、對人生起落的所思所想。
這是歌的故事,也是時間的故事。
【導演的話】
每次拍片,總覺得最痛苦的地方,就是寫導演的話。千頭萬緒,不知從何說起,才能用最精簡的方式,準確地說出我的感受。這一次同樣很困難,我會試著這樣說:「四十年」讓所有喜歡民歌,或是對民歌不了解的人,看到這些民歌手用最真實的樣子,唱歌給你聽。你可能在這裡看到許多熟悉的民歌手,但你卻絕對沒有看過他們與你素面相見。他們會感動你,也許你聽了那麼多遍「如果」「散場電影」,但你卻不認識這個歌手,也不知道他對這首歌的真正想法。在這部紀錄片裡,你會看到他們最真實的樣子。
我是六年級生,等我開始買唱片的時候,民歌已經不是市場上的主流了。可是當我十五歲上五專,走進世新大禮堂地下室的社團大本營時,舉目望去,看不到盡頭的一張張社團「社桌」旁,學長學姐們彈著吉他唱的,都是民歌。
我加入了「長城文藝社」,每天放學的黃昏,跟著學長姐在景美河堤上一首首唱著「散場電影」、「季節雨」、「微風往事」……河對岸新店灰灰的四層樓住宅、橙色的天空、早亮的路燈、搖曳的蘆葦花、隔著牛仔褲傳來的水泥地餘熱,誰唱著唱著又被勾起什麼心事而流下的眼淚,都是我和民歌分不開的青春回憶。
那是1989年,離「民歌元年」十五年。
民歌二十,民歌三十,去年民歌四十,我也抵達四十歲了。在人生折返點的這一年有機會執導「民歌四十」紀錄電影,是榮幸,是重擔,也是命運之神的仁慈,讓我能夠為那些早就種在我生命裡的歌貢獻出什麼。
我能貢獻什麼呢?民歌一代一代地唱過四十年,並且做為臺灣流行音樂史與文化史重要的覺醒,早已被書寫詮釋,反覆報導。因此,相較於民歌的「歷史」,我更想去紀錄那些在年輕時寫下這些歌,傳唱這些歌的人們,在電影拍攝的當下,對歌是否依然留戀、對創作是否依然熱烈、對生活的認識與實踐,是否依然純真如昔。
我希望這部片會是一張隔著四十年迢迢時光寄出的明信片,給歌、給記憶、也給人生。
【導演介紹】
侯季然,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廣電系,作品風格細膩清新,經常與時代記憶連結在一起,他也自稱自己是個「對『時間』特別有感覺」的人。2003年他的個人首部影像作品《星塵15749001》獲台北電影節百萬首獎,從此成為台灣影壇近期重要新秀導演之一。其他重要作品包括電影長片《有一天》(2010)《南方小羊牧場》(2012),短片《10+10》之《小夜曲》(2011)《台北工廠2》之《顫慄》(2014),紀錄片《台灣黑電影》(2005)《聽時代在唱歌》系列之第二集、第三集(2007)《書店裡的影像詩》(2014)《玫瑰少年》(2015)。
《四十年》正式預告
V_1Vz6yia88
媒體試片 口碑滿載、餘韻不絕
《四十年》
民歌手大咖齊聚 讓老少觀眾感受當年魅力
上映日期:10月14日
由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出品,《南方小羊牧場》導演侯季然執導,「民歌之母」,知名廣播主持人陶曉清監製,並由《德布西森林》、《露西》製片李耀華聯手打造的民歌紀錄片《四十年》。今天(7日)舉辦媒體試片,從開放報名後就相當熱烈,讓片商為了不要爆場,還多加開場次!試片之後更是獲得一致的好口碑,讓現場許多資深的民歌音樂前輩、媒體、電影人和觀眾,都相當感動與回味再三。
《四十年》匯集民歌時期最活躍的歌手和推手,包括楊弦、胡德夫、陶曉清、吳楚楚、楊祖珺、李建復、侯德健、李宗盛、邰肇玫…等。今天的媒體試片總計包含陶曉清、吳楚楚、楊祖珺、李建復和木吉他的張炳輝、江學世都親自出席。另外,趙樹海、馬毓芬、葉佳修、丁曉雯、凃佩岑、韓賢光、林明樺…等民歌時期的重要歌手也都共襄盛舉,讓現場滿溢著濃濃的民歌回憶和感動,也讓有經歷過或者從不知道民歌的年輕人,都感受到當年民歌的魅力。
現場的民歌前輩在看完片後,媒體訪問時,異口同聲的讚賞導演侯季然的導演功力和手法。但侯季然導演也補充:「其實當初還拍了許多民歌時期的重要歌手,但因為篇幅有限,只能忍痛割愛。拍這部片自己好像生魚片師傅,著墨著把最好的食材如何拼貼才最美味。而且我是備受寵愛的導演,製片把我需要的資料畫面、和需求都準備得很到位,陶姐和小復哥更沒有干預我創作的空間,雖然我第一次拿片子給他們看,還是很緊張的!」
《四十年》從八月底正式預告推出後,在粉絲頁上即獲得熱烈回響,到目前已經有超過20多萬的觀賞次數,將近2500則的分享。許多網友更是踴躍留言參加最愛民歌分享個人故事的活動,可說是相當熱絡,也可見40年前民歌運動開始之後,民歌對於聽眾和喜愛這些歌曲的人,持續留下了深遠的影響。
《四十年》敘述1970年代,台灣掀起年輕人自己寫歌自己唱的「民歌」熱潮,當年的民歌手與歌,不只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精神面貌,也描繪了某一個世代青年的面貌。四十年後,歌曲仍然傳唱,唱歌和聽歌的人經歷了四十年的光陰,都到了人生的下半場。本片以民歌四十周年演唱會為軸心,往外輻射民歌時代的代表人物們:楊弦、胡德夫、陶曉清、吳楚楚、楊祖珺、李建復、侯德健、李宗盛、邰肇玫……,此時此刻的生活實貌,以及對創作、對國族認同、對人生起落的所思所想。這是歌的故事,也是時間的故事。
《四十年》片尾曲 - 鷺鷥 - 鄭怡演唱
5EsEcD2ltRs
《四十年》名人好評推薦|10.14 飛揚上映
0X1RUfY6ypU
《四十年》眾星推薦第二彈|現正熱映中
jGzbb-4FGAQ
侯季然攜手陶曉清 東京影展唯一代表台灣出征
《四十年》
陶曉清笑稱幸運 感謝導演
第一次和電影沾邊 就出國比賽
由侯季然執導的民歌紀錄片《四十年》,除了正在台灣熱映獲得極好的口碑外,也風光入圍了東京影展「亞洲未來」競賽單元,將代表台灣和其他9部電影角逐獎項。《四十年》也是「亞洲未來」單元內,唯一一部的紀錄片,也是台灣在本屆東京影展唯一入圍競賽單元的代表。
在10月25日下午東京六本木之丘,侯季然導演和《四十年》監製「民歌之母」陶曉清,特別盛裝出席東京影展開幕紅毯。陶曉清陶姐一身典雅搭配可愛的繡花鞋,特顯清新脫俗;侯季然導演帥氣的西裝和斯文打扮,更顯兩人氣質與眾不同,備受現場國際媒體的關注,還有來自台灣的民眾特別到場打氣支持。
陶曉清提到第一次走出台灣踏上國際級的影展紅毯,陶姐更是開心的說:「要特別感謝侯季然導演,讓我開了這第一次的洋葷!才第一次跟電影沾邊,就有榮幸能夠入圍走上紅毯,真是特別開心。本來我月底到東京是要參加同學會,又能夠有影展入圍出席,更是再巧、再開心不過了。」而侯導則算是東京影展的常客了,這是他第三次入圍參加(第一次《台灣黑電影》、第二次《茱麗葉》),對於能否得獎,已經很平常心看待:「能入圍而且是唯一一部的紀錄片,已很開心並感謝大會。能和陶姐一起到東京來參展更是開心,之前都是他的兒子和她一起走紅毯,現在換我陪她,我也於有榮焉。」晚上兩人更將參加影展的開幕活動,開幕片是《走音天后》,聽說女主角梅莉史翠普也會出席,讓侯導、陶姐也十分期待興奮能否和梅姨合照,來場中西音樂的交會。
《四十年》敘述1970年代,台灣掀起年輕人自己寫歌自己唱的「民歌」熱潮,當年的民歌手與歌,不只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精神面貌,也描繪了某一個世代青年的面貌。四十年後,歌曲仍然傳唱,唱歌和聽歌的人經歷了四十年的光陰,都到了人生的下半場。本片以民歌四十周年演唱會為軸心,往外輻射民歌時代的代表人物們:楊弦、胡德夫、陶曉清、吳楚楚、楊祖珺、李建復、侯德健、李宗盛、邰肇玫……,此時此刻的生活實貌,以及對創作、對國族認同、對人生起落的所思所想。這是歌的故事,也是時間的故事。《四十年》全台持續上映中。 《四十年》
主創侯季然、陶曉清、李耀華
齊聚東京國際影視節台灣之夜開幕酒會
共同推動台灣優秀影視作品在國際發聲
獲選今年東京影展「亞洲未來」競賽單元,由侯季然執導的民歌紀錄片《四十年》,今天(26日)晚上也特別出席在東京台場舉辦的東京國際影視展,台灣影視之夜的開幕儀式。包含導演侯季然、監製陶曉清和製片李耀華皆到場支持,也為台灣影視之夜更添話題。
《四十年》是今年東京影展台灣唯一入圍競賽項目的電影,來到東京國際影視展台灣影視之夜和現場所有來自國際的影人、買家,分享並推廣優秀的台灣影視作品。《四十年》劇組也特別準備在影展期間《四十年》的入場券和民歌之父楊弦親手簽名的限量海報,送給駐日代表處的郭仲熙副代表,期盼透過代表處,能將富有台灣人文、音樂和的作品,在日本更能推廣出去。
在參加台灣之夜之前,也因為「亞洲未來」單元策展人石坂健治提到,台灣的民謠發展和日本相近,侯季然導演特別前往東京神保町,有許多知名舊書店和二手CD店的地方,前往收藏大眾和搖滾音樂書籍聞名的【BUNKEN ROCK SIDE】書店,找到了被稱為日本民謠之父的吉田拓郎書籍以及歌本。並和歌德蘿莉風造型,一頭紅髮的女店長開心合影。還去了disk union二手CD店,搜尋值得一聽的日本民謠歌曲。
《四十年》敘述1970年代,台灣掀起年輕人自己寫歌自己唱的「民歌」熱潮,當年的民歌手與歌,不只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精神面貌,也描繪了某一個世代青年的面貌。四十年後,歌曲仍然傳唱,唱歌和聽歌的人經歷了四十年的光陰,都到了人生的下半場。本片以民歌四十周年演唱會為軸心,往外輻射民歌時代的代表人物們:楊弦、胡德夫、陶曉清、吳楚楚、楊祖珺、李建復、侯德健、李宗盛、邰肇玫……,此時此刻的生活實貌,以及對創作、對國族認同、對人生起落的所思所想。這是歌的故事,也是時間的故事。《四十年》全台熱映中。
《四十年》
東京影展首映獲熱烈回響
侯季然、陶曉清、李耀華共同出席映後
被熱情粉絲包圍
獲選今年東京影展「亞洲未來」競賽單元,由侯季然執導的民歌紀錄片《四十年》,今天(27日)下午在六本木的東寶戲院,是《四十年》首場在東京影展的播映,也是在台灣之外的國外首次放映。包含導演侯季然、監製陶曉清和製片李耀華皆到場和現場的觀眾分享拍片點滴和互動,放映結束時也獲得了現場熱烈的掌聲和迴響。
導演侯季然上次來到東京影展已是六年之前,這次再次能夠帶著影片入圍,並在東京放映,心情自然開心又興奮,《四十年》是「亞洲未來」選片人石坂健治第一部選定的片子,石坂健治今天也特別擔任映後Q&A的主持人,他也說一直都很欣賞侯季然導演的作品,導演和東京影展也特別有緣份,東京的觀眾應該也會喜歡《四十年》,因為它拍攝的相當寫入人心。現場觀眾也就電影的製作過程、影片對現在台灣的影響,還有台灣過去的社會狀態發問,可說是相當深入的探討。
映後許多觀眾在散場後,還特別準備了侯導之前的作品和手冊,讓導演和監製陶曉清簽名,還要求合影,可說是非常熱情。活動結束後,更巧遇才剛到影展會場,也入圍今年觀摩單元的《一路順風》導演鍾孟宏,兩人也互相寒暄打氣,
《四十年》敘述1970年代,台灣掀起年輕人自己寫歌自己唱的「民歌」熱潮,當年的民歌手與歌,不只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精神面貌,也描繪了某一個世代青年的面貌。四十年後,歌曲仍然傳唱,唱歌和聽歌的人經歷了四十年的光陰,都到了人生的下半場。本片以民歌四十周年演唱會為軸心,往外輻射民歌時代的代表人物們:楊弦、胡德夫、陶曉清、吳楚楚、楊祖珺、李建復、侯德健、李宗盛、邰肇玫……,此時此刻的生活實貌,以及對創作、對國族認同、對人生起落的所思所想。這是歌的故事,也是時間的故事。《四十年》全台熱映中。
公視新春 必看節目 1/27 晚間 10:00 新春電影院 四十年
gvOOwdOiQ-o
播出日期01/27,播出時間22:00
本片由導演侯季然執導,重溫當年民歌風華,走訪各地貼身¬紀錄這些前輩歌手、創作者的點滴,帶來40年的滄海桑田,那些成就你我寶貴的青春歌曲與回憶。
侯季然導演從很宏觀的時代視野切入,再回到歌手的個人生命經驗。前半段幾乎是台灣近代政治、文化、社會脈動的總整理。介紹了時空背景之後,再帶出一九七○年代,一個風起雲湧的變幻時代。這群戰後出生於台灣的年輕人,決定要自己寫歌自己唱,父親的鄉愁、詩人的詞句、台美斷交引發的愛國潮,每個動盪時代裡的事件,每個個人經歷的感觸都化作了不朽的經典歌曲。
四十年過去了,每個歌手的生命如樹狀圖展開,有人經商、有人繼續在舞台上、有人走入街頭運動、有人在與生命奮鬥。這些代表人物包括了:楊弦、胡德夫、陶曉清、吳楚楚、楊祖珺、李建復、侯德健、李宗盛、邰肇玫……,此時此刻的生活實貌,以及對創作、對國族認同、對人生起落的所思所想。 這是歌的故事,也是時間的故事。
http://www.pts.org.tw/2017cinema/cast03.html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