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BRAVIA 最新旗艦 Z9D 發佈會現場直擊
你家也有 Sony 的產品嗎?
不論是相機、手機、耳機、攝影機,還是電視機...等等,幾乎都能看到 Sony 的外星科技
在這樣的積極耕耘下,Sony 已連續 4 年蟬聯消費者理想品牌第一名!
今天新發表的 BRAVIA 是最新的 Z9D 旗艦系列
將會有三個尺寸可供選擇,分別是 65"/75" 跟客訂的 100"
Z 系列定位在比原先的 X 系列還要更高的等級
為迎接一個新世代的來臨,特別邀請技術部門的首席工程師 - 小倉 敏之 先生來台介紹
看到自己部門努力的結晶登場,「做父母的」設計者應該比誰都感到興奮吧
顯示裝置的終極目標,就是把真實帶到觀眾面前
這看似理所當然,但背後可是需要許許多多的技術才有機會實現
Z9D 最關鍵的突破就是開發了新的直下式背光技術
控光表現上,一般來說直下式背光都會比側光式背光來得好
而這次要挑戰的是將直下背光的控制區做得更為精準,甚至可說目標不是區域,而是每一顆 LED 本身
新的 Blacklight Master Drive 能夠有效收斂光束不會漫射到其他區域
既然不是區域性的控光,那就要有更多且密集的 LED 點才能滿足了
以下這段影片或許會比較清楚它的運作方式
C5llG-OlzX0
密集的獨立 LED 控光,可以更有效地分辨出不同階調的亮度需求
會後小倉先生還另外用 100" 展示了背光的工作狀態
開啟特殊的 Blacklight mode 後,畫面中央區塊會變成全透光,可以看到背後 LED 的發光方式
依稀還能看到影像的輪廓,代表控光的能力真的已經不再只是大的區塊了
a8RDJ6JyLbc
要能夠駕馭如此多點的 LED 獨立控光,想必需要相當有力的處理器才能負擔的了
Z9D 以之前 X1 晶片為基礎,打造出效能更高出 40% 的 X1 Extreme 處理器
這顆高效能的處理器不只能有效的進行控光
還多了雙資料庫,以及更高位元處理的條件
在控光能力變強後,還需要判斷優化方式
好針對不同的物件做出最佳的對比處理
當然畫面中細節與整體的純淨度也是很重要的
因此新的處理器中的影像資料庫變成了兩套
簡單的說就是過去只有一個人在做的事,現在有兩個人一起做了
其中一位負責噪訊處理,另一位則專注在細節的強化
接下來這個更是厲害了!
過去許多的片源都是 8bit 的條件發行,面對現在越來越多 10bit 的播放環境,如何升頻變成了技術力的展現!
透過資料庫的比對分析,X1 Extreme 能將原本 8bit 訊源重新裝在 14bit 中並進行最佳化,之後再降回到 10bit 的面板上播出
這時原本在 8bit 片源中應該會出現的漸層斷階現象,也都變得平滑了
在小倉先生的介紹後,接著是產品 PM 上台報告
綜觀電視的發展,不外乎圍繞在「設計」「畫質」「生態系統」三個重點上
這回 Z9D 可說是 Sony 七十週年推出最具代表性的 BRAVIA 機種
集合了當下所有的影像處理技術,以及首次發表的最新外星科技!
這一頁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了,要還原「真實」就是往人眼能看到的境界做努力
光是個對比跟控光就有好多選單 (有機會再來深入了解各選單的差異與用途)
面對多樣化的訊源,能夠更自動的判斷才能簡化使用者設定步驟
外型維持了前一代的精神「簡約且低調的奢華」
100 吋會提供特製的腳座跟壁掛套件組
維持採用 Android TV 的生態系統
版本升級至 6.0,並且開放支援將 APP 等檔案儲存於外部空間之中
會場上展示的機種,android 系統版本為 6.0.1
內存空間仍是 8.2GB,但反正支援外接儲存裝置就不用擔心空間問題了
最後是上市日期與售價!最殺的 100 吋仍是個謎~
會後媒體追問下也只講出了日本在網上公佈的參考售價 - - - 7百多萬 日幣
電視一樣美,模特兒一樣正
模特兒一樣美,電視一樣正
以上為眼睛被寵壞報導!
好奇的請問一下會場上有公布到底用了多少顆LED當作背光嗎?64x32?或是更多?謝謝! Zimdy 發表於 2016-10-10 22:0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好奇的請問一下會場上有公布到底用了多少顆LED當作背光嗎?64x32?或是更多?謝謝! ...
現場只說明背光「技術」,但對於背光方面的「數據」並沒有具體的回應
相信在全球各地的發表會上也應該都有人提出過類似的問題
但目前網上也都查不到任何官方的回答,所以可想而知在台灣的發表會上也不會提供這方面的數據
技術戰略部門的首席工程師只笑笑地回答說,產品上市後相信就會有人去測量相關數據了 XD
不敢去現場,去了就怕口袋又要破洞了!!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