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台北電影節 電影正發生:聲音設計
今年台北電影節「電影正發生」專題以聲音設計為題,除策畫為期兩天的現場創作拓邊創作者及觀眾對聲音的想像力,更特別專訪了九位台灣電影聲音後期工作者。通過他們的現身說法,期望更充分地介紹聲音設計工作的實際樣貌,甚至更進一步填上台灣電影聲音發展的一片小拼圖。系列訪談影片,網羅大師與他們的中生代徒弟、國外求學歸來的新生代與非電影產業出身的聲音藝術家。包含杜篤之、曹源峰、郭禮杞、周震、吳書瑤、簡豐書、楊書昕、澎葉生、黃大旺,九位聲音領域工作者。從不同角度、面向、世代切入,不藏私地暢談自身學習與入行經歷,尋找聲音靈感的幕後故事,以及和各部門、不同創作者合作的工作甘苦談。
「聲音」是什麼?
聲音在電影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聲音之於影像發揮了什麼作用?聲音設計又會如何定義自己?
系列訪談影片之一:「聲音是什麼?」,請聲音設計工作者們用一句話形容電影的聲音──是綠葉、是花香、是影子,是不可或缺、又是最好不要被發現的一部份。聲音設計師們的不同說法交織碰撞,揭開隱藏背後不易察覺的聲音角色。
後期製作|早雨早晴 Morning Rain Studio
剪輯|林思妤、李伯軒
剪輯助理|鍾承叡
特別感謝|
林謙勇、蔡宛璇、蘇弘恩
中影錄音室、好多聲音、震.聲音、聲色盒子
影像授權|本地風光電影公司
2020台北電影節|電影正發生:聲音設計|聲音是什麼?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392r07YVRY
聲音設計的任務是什麼?究竟在影像之外做了些什麼設計?
電影作為一門造假的藝術,創作者製造一系列的幻覺,只為讓置身於黑盒子的觀眾在短短的兩小時左右彷彿身歷其境。而看不見的聲音,有時比起視覺發揮了更強大的作用,讓電影的真實性更具說服力。
系列訪談影片之三:「影像之外的幕後聲態」,收錄九位電影聲音工作者分享的實務經歷,從現場收音、同步對嘴配音(ADR)、擬音、音效設計、混音,以及聲音設計與導演的溝通之道,一網打盡電影聲音在不同環節的工作百態。一窺無形的電影聲音如何經過設計,在影像背後發揮作用,默默支撐一部電影的完整。
後期製作|早雨早晴 Morning Rain Studio
剪輯|林思妤、李伯軒
剪輯助理|鍾承叡
特別感謝|
林謙勇、蔡宛璇、蘇弘恩
中影錄音室、好多聲音、震.聲音、聲色盒子
2020台北電影節|電影正發生:聲音設計|影像之外的幕後聲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9ugMKiFqes
電影聲音工作的技術如何煉成?美學品味又如何養成?
系列訪談影片之四:「電影聲音工作者的養成」,呈現九位聲音設計的入行經歷,以及他們想與有致投入聲音產業、不同部門的電影工作者說的話。從技術訓練班、師徒制到D.I.Y自學,窺見一名電影聲音工作者的技術煉成與美學養成。
2020台北電影節|電影正發生:聲音設計|電影聲音工作者的養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xeM52tvv68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