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shi7665 發表於 2020-6-29 00:20:54

LINDY 林帝 主動式 Type C to HDMI2.0 DP 線材開箱

本文最後由 sushi7665 於 2020-7-7 12:10 AM 編輯

LINDY 林帝 Type C 主動式 to HDMI2.0 DP 線材開箱

最近因為在研究黑蘋果以及需要蘋果平台的緣故
買了 MIA 跟 Mini 主機以及雙4K螢幕
主要的痛點跟煩惱,還是因為蘋果平台都是Thunderbolt 相容TypeC
不過市面上可以穩定搭配的線材不好找
原廠是轉頭類型比較不是心目中想要的,不然就是M牌子的也不便宜

最後找到目前還算滿意OK 測試沒問題的,順便開箱給大家參考

本次主角

43262 - 主動式USB3.1 TYPE-C TO HDMI 2.0 轉接線 2M

43267 - 主動式USB3.1 TYPE-C Type-C to DisplayPort 轉接線 2m

規格


解析度 4K@60Hz、1080p
接點端子採24k純金電鍍,線材遮蔽處理
接頭標示 Source 及 Display
DP版本有按壓接頭卡榫、使線材不易鬆脫(若需要將線材拔出,需確實按壓接頭卡榫後再拔出,才不會造成接頭損壞)

接頭標示的意思是線材都有方向性的限制(來源以及目的)
Type C的話則沒有受限正反面,小細節要注意的就是來源設備須具備(DP Alt Mode功能)
除了可以相容Apple以外,如果是接到一般PC或者手機平板或者筆電
因為有主動式晶片的關係基本上也不用煩惱來源或者螢幕是否有支援DP++

打開一次性封口密封塑膠袋

43262 - 主動式USB3.1 TYPE-C TO HDMI 2.0
長度為2公尺,雙邊接頭都分別有上保護套



43267 - DisplayPort 版本的也一樣



搭配環境 LG 4K DP 雙螢幕+HDMI電視




Macbook AIR 以及 Mac mini 都可以支援雙輸入,隨插即用
也沒有碰到閃爍的問題,之前買過淘寶雜牌的測試則是沒畫面

簡單心得以及測試小結 ︰

Type C 的線材目前市面規格愈來愈多
但實際上還沒有完全統一,有帶影像、帶充電
不帶影像帶充電或者兩者都具備,以及Thunderbolt3版本
往往在選擇的時候,如果稍微不注意真的是非常容易搞混

經過這次的建構搭配測試,除了選DP線材大家愈來重視以外
我覺得下一個階段Type C 的設備會愈來愈多且還真的蠻重要
之前因為貪小便宜買過一些雜牌測試,但品質真的不穩定
換上LINDY目前搭配 Apple 穩定滿意使用中
有機會再來測試顯卡~(Type C) NVIDIA GeForce RTX2000 系列
以上是入手LINDY林帝線材43262跟43267的開箱跟心得分享

KOBSS 發表於 2020-6-30 10:17:15

個人測試心得

1. Apple 的設備, 請用原廠 USB-C Digital AV 多埠轉接器, 才能順利開啟 HDR
2. 非 Apple 設備, 建議使用 Microsoft 微軟Surface USB-C 對 HDMI 轉接器(HFM-00005), 相容性高, 也能支援 HDR
3. 市售 Thunderbolt 的 Type-C 線材, 有頻寬分別. 如果不想煩惱頻寬差異, 直接買 Apple Store 當中販售的線材就對了.

另外要注意的是, Type-C alt DP 的多埠轉接器, 只要有 HDMI + USB 3.0 的, HDMI 沒有辦法到達 4K 60Hz, 而且幾乎無 HDR, 選購時需多加留意

sushi7665 發表於 2020-7-7 00:08:10

KOBSS 發表於 2020-6-30 10:17 AM
個人測試心得

1. Apple 的設備, 請用原廠 USB-C Digital AV 多埠轉接器, 才能順利開啟 HDR


感謝K大分享 原來有HDR的小細節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LINDY 林帝 主動式 Type C to HDMI2.0 DP 線材開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