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哄哄 發表於 2010-1-18 06:43:22

回歸儉樸生活 共築環保人生

本文章最後由 asa00322 於 2010-9-1 22:26 編輯

我們可曾想過,我們的日常消費,帶來了什麼衝擊?就讓我們從我們所買的東西,它們的一生,來思考我們所需要的,究竟是什麼經濟?我們所想要的,究竟是什麼樣的未來?看看這部已經有數百萬人點閱的影片:「東西的故事」(Story of Stuff),讓美國環保人士安妮‧雷納德(Annie Leonard)來告訴我們事實的真相吧。製作的非常用心很讚幽默的手法! 約20分鐘保證讓我們印象深刻,震奮與驚嚇 !! 最好還來點行動呀>< ........... http://www.taiwanwatch.org.tw/sos/pic/sos-in5.jpgStory of Stuff http://www.storyofstuff.com/international/ 全球數百萬人點閱
榮獲2008年SXSW互動網站獎
榮登時代雜誌2008年環境英雄榜


近年來,全球暖化情況不斷加劇,氣候異常帶來的災害頻繁出現。科學研究普遍認為,人類對地球資源的恣意揮霍,對自然環境的嚴重污染,乃是造成溫室效應的主因。
近年來,全球暖化情況不斷加劇,氣候異常帶來的災害頻繁出現。科學研究普遍認為,人類對地球資源的恣意揮霍,對自然環境的嚴重污染,乃是造成溫室效應的主因。 如何減緩災難發生?我們又能為大地做些什麼?為未來子孫做些什麼?
地球的未來掌握在你我手中。「環保」,靠的不僅是國際會議簽訂的文件公約,更需要我們每個人建立節約意識,改變生活方式。
近日在瀏覽環保資料時,偶然看到一部短片《The Story of Stuff》(物品的一生)。該片通過消費品的購買、使用和丟棄的過程,非常真實地闡述了我們生產和消費模式的實質,揭示了大量環境及社會問題之間的關聯。在物質經濟高度繁榮的外表下潛藏著危機,我們正在以一種不可持續的生活方式來毀壞地球——我們唯一的家園。
短片雖然僅有20分鐘,卻改變了許多人對事物的看法,讓我們開始認真反思自己的生活模式,思考人類的發展方向。
曾幾何時,人們一天只需要工作幾個小時就足夠過日子,因此剩下的時間就可以和家人相處,或是從事休閑活動。但是現在居住在城市的人們,一天工作24個小時還嫌不夠,我們比以前更加賣力地工作,想過上更舒適的生活,但結果是我們賺錢的速度遠遠趕不上欲望膨脹的速度。
片中提到,在過去三十年來,我們就消耗了地球上三分之一的自然基本資源!由於快速地濫砍、濫采、濫捕和濫丟,我們已經危害了地球維持人類生存的能力。目前全球75%的漁場被過度捕撈,全球80%的原始森林被砍伐殆盡。光是在亞馬遜,我們每分鐘就失去兩千棵樹,也就是每分鐘失去7個足球場面積的森林。
我們爭分奪秒地消耗能源,不惜透支子孫的未來以滿足一時的物欲,但結果卻並不盡如人意。有數據顯示,消費指數節節攀昇,而快樂指數反而持續下降。如果財富能帶來幸福,何以許多富有的人依舊煩惱無邊,不少赤貧的人也生活得很快樂?
我們把時間都耗費在無休止的欲望中,與其說是在賺錢,不如說是被錢所賺,錢賺走了我們的青春、健康,甚至子孫後代的未來。雖然我們擁有了更多東西,但是我們卻犧牲了陪伴家人以及休閑的時間。我們整日忙碌,忙得有些盲目,甚至是茫然。在工作一天之後,我們感到疲憊,但是回到家裡,卻不知道如何放鬆來恢復精力。於是打開電視,鋪天蓋地的廣告告訴我們「你落伍了」,快去商場裡買東西讓自己快活些吧。所以,我們又得拼命賺錢買東西。回到家之後已經累到半死,撲通一聲就躺在沙發上看電視,廣告又告訴我們趕快購物來放鬆吧。因此,我們就陷入這種瘋狂單調的循環裡:工作賺錢——看電視——花錢買東西。
我們只看見一小部分的物質經濟,那就是買東西;至於原料開采、產品製造和廢棄處理等所有的過程,我們全都看不到。我們不停地買東西,地球資源也確實不停地被消耗著。最後,我們所買的東西到底到哪裡去了?
據統計,我們購買回家的物品,有99%在產品售出後6個月時,早已成為垃圾,只剩1%留在產品中或在使用中。在美國,每人每天製造4.5磅的垃圾,這是三十年前的兩倍。所有的垃圾,不是掩埋,就是焚化後再倒入掩埋場裡。不管哪一種方式都會污染空氣、土壤和水源,進而改變氣候。更糟糕的是,焚燒垃圾會釋放毒物到空氣中,那些毒物又會回到生產的階段。
放縱享樂的欲望,處處浪費資源,不僅有損自己的健康,也對地球造成傷害。「良田萬頃,日食一升;廣廈千間,夜眠八尺。」人真正需要的其實並不多,何苦讓人生如此辛勞?我們自認必須擁有事實上不需要的東西,結果則是痛苦了自己,又破壞了環境。
能否阻止環境惡化,取決於你我目前的生活方式與消費習慣。從家庭能源到汽車能源到其他的交通工具;從消費產品、服務到我們留下的廢棄物。每一次日常的選擇,對環境都有影響。搭電梯上下一層樓會產生0.218千克二氧化碳,看電視一小時產生0.096千克二氧化碳,吃一個外賣便當產生0.48千克二氧化碳,丟一公斤垃圾產生2.06千克二氧化碳……我們每天做的每件事情,無時無刻不在增加著二氧化碳排放量。
請不要懷疑個人努力的作用,對於普通人來說,環保是一種態度,而非能力。地球未來的希望,來自我們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當下。眾心齊,泰山移。在環保實踐中流過的每一滴汗水,都不會白費。
據瞭解,台灣的慈濟志業推行環保近二十年來,成效顯著。1990年,證嚴上人一句輕輕的呼籲:「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慈濟人自此紛紛響應環保的善舉,在社會各角落從事資源回收,身體力行闡揚「惜福愛物」的觀念,並帶動左鄰右舍共同愛護地球。從最初的志工或是老人家在做環保,慢慢地影響左鄰右舍也來響應,然後得到企業家的支持,再進一步推進校園,從老年人、中年人、青少年,甚至兒童,台灣環保運動可說已經全民化了。
慈濟志工引領民眾投入植樹、資源回收等工作,實踐「生活的淨土」。他們利用寶特瓶再溶解後可以用作紡織品的特性,將回收的寶特瓶研發製成毛毯、圍巾、環保衫和醫師袍,讓萬年不死的塑膠,重獲綠色新生命。其中,賑災毛毯,自2007年開始使用至今,已經在全球二十個國家送出將近二十五萬條,將垃圾化為溫暖貧困人們的愛心,為遭逢急難的人送上溫暖。真正是「垃圾變黃金,黃金變愛心!」
慈濟的環保除了擴大行之有年的資源回收,也加強「源頭減量」的宣導。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善盡物命,少欲知足並且惜福造福。他們成立的惜福屋,將資源回收時收到的舊物品,家裡不再使用的二手物品,捐贈的閑置物品等拿來交換,在延續物命之餘,也延續了愛心,透過出售所得捐贈慈濟,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除此之外,他們還宣導使用環保餐具,避免使用一次性碗筷;推行公文電子化,減少紙張使用,節約資源耗損;在建築內裝設太陽光電發電系統,雨水回收繫統等,儘量節約能源;在學校中落實環保生態教育,重視學生環保理念、生活習慣的培養……
從慈濟的環保實踐中我們也可以看到,減少排放最簡單最立竿見影的地方就在身邊。回歸儉樸生活,從生活中每一件小事做起,克制自己的欲望及消耗,以減低對地球的傷害。改變吧,從點滴的節約開始,從不使用塑料袋開始,從多吃素多吃有機食品開始,從少開車開始。讓我們攜起手來,為人類的生存和子孫後代的福祉,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能力和責任推動事態朝積極的方向發展。
環保就是對大地的關愛,對資源的珍視,對後世子孫的責任。返璞歸真地去進行人與自然的活動,為自己,為他人,多一份考慮與顧惜,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將充滿意義。只要我們攜手努力,人人付出愛心,相信一定可以使生態環境慢慢轉變,將世界化為人與自然共存共榮的淨土!

Bernardo 發表於 2010-8-30 08:52:20

記得剛開始減重的時候
規定自己肉類只能吃雞胸肉、魚肉等白肉
後來聽張大春的科技e-mail的來賓王道寰先生提及
畜牧業所排放的溫室氣體數量極為龐大之後
索性連最後的肉食之慾也切斷了
吃素有什麼變化嗎?嗯........
沒什麼差也,路照跑山照爬
覺得人變得比較清爽些了吧............

dyeverywhere 發表於 2010-8-30 09:15:51

小弟正在製作這類節目
畜牧業排放的是不少,但也要看計算的方法
見小弟前些日子播放的預告
便是討論畜牧業的碳排放問題
...
小弟也幫大愛台作節目
的確許多志工的付出解決了很多台灣的垃圾問題
但,用另一個角度看,他們也搶了很多弱勢族群的生存空間
只是慈濟自己看不到罷了

吃素的影響不是短時間看的到的
不過,有運動的人應該感覺得到,餓得快,沒爆發力...
從營養來看,是會比較欠缺的
所以,我們鼓勵少吃肉,並吃在地的食品(勿吃進口的),肉類的攝取,一天的量大概跟自己的體重差不多1:1000
因此,體重七十公斤,就吃七十公克,小孩要DOUBLE

NICKTUC 發表於 2010-9-1 21:29:57

我不懂簡僕生活,也不懂環保議題.
只是我兩手空空,身上一件飾品也沒有.
家徒四壁,要買東西前一定考慮清楚,萬一買錯就送去義賣.
夏天一套衣服,冬天一套衣服(工作服不算).脫鞋一雙,步鞋一雙(上班也穿).
有一台50cc的機車,不開車.真正的朋友只有一個.
全素十年以上,其他時間也是半素(肉吃的不多).
書不超過4本,所有東西用一台小房車就可以裝完.
出門不必擔心小偷,回來不必用心整理.
休假盡量在家,一本書看五年(是常常看).
飲料幾乎不外買,只喝茶和咖啡,最近也沒喝了,只喝白開水,精神反而更好.

pollywee 發表於 2010-9-2 14:18:24

现在都是崇尚什么低碳环保生活

小哄哄 發表於 2010-9-4 15:46:28

補充最新環保短片..

本文章最後由 小哄哄 於 2010-9-4 15:48 編輯

陸續已出來多部環保短片!看得時候感覺很風趣幽默真的直達要害!
看完後就覺得生在現代環境也太慘了吧!我們人類怎麼把自己搞得這麼可悲這麼累><
把第一集也補上!都是有中文字幕的!


最初第一發短片Story of Stuff 不清楚可上官網收看很清晰!
http://www.storyofstuff.com/international/

Story of Stuff 1
elDB1NGDfbg

Story of Stuff 2
Cx0gOUnxJ4g
From its extraction through sale, use and disposal, all the stuff in our lives affects communities at home and abroad, yet most of this is hidden from view. The Story of Stuff is a 20-minute, fast-paced, fact-filled look at the underside of our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patterns. The Story of Stuff exposes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a huge number of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issues, and calls us together to create a more sustainable and just world. It'll teach you something, it'll make you laugh, and it just may change the way you look at all the stuff in your life forever.

第二發短片The Story of Cap and Trade
有關探討到國家政策問題!@@
SKe-JGMUwkc
The Story of Cap & Trade is a fast-paced, fact-filled look at the leading climate solution being discussed at Copenhagen and on Capitol Hill. Host Annie Leonard introduces the energy traders and Wall Street financiers at the heart of this scheme and reveals the "devils in the details" in current cap and trade proposals: free permits to big polluters, fake offsets and distraction from whats really required to tackle the climate crisis. If youve heard about Cap & Trade, but arent sure how it works (or who benefits), this is the film is for you.

第三發短片 Story of Bottled Water
這很帥!誇張極了一語道破呀!哈哈!
ZhYswV33Qg0
The Story of Bottled Water, released on March 22, 2010 (World Water Day) employs the Story of Stuff style to tell the story of manufactured demand—how you get Americans to buy more than half a billion bottles of water every week when it already flows from the tap. Over five minutes, the film explores the bottled water industrys attacks on tap water and its use of seductive, environmental-themed advertising to cover up the mountains of plastic waste it produces. The film concludes with a call to take back the tap, not only by making a personal commitment to avoid bottled water, but by supporting investments in clean, available tap water for all.

最新第四發短片The Story of Cosmetics
哇喔!環保實在太難不可能啦^^ 講到最後整個心態思想都要轉變誰會願意!
pfq000AF1i8
The Story of Cosmetics, released on July 21st, 2010, examines the pervasive use of toxic chemicals in our everyday personal care products, from lipstick to baby shampoo. Produced with Free Range Studios and hosted by Annie Leonard, the seven-minute film by The Story of Stuff Project reveals the implications for consumer and worker health and the environment, and outlines ways we can move the industry away from hazardous chemicals and towards safer alternatives. The film concludes with a call for viewers to support legislation aimed at ensuring the safety of cosmetics and personal care product

小哄哄 發表於 2010-9-4 16:02:43

TO:Bernardo 大哥!
真是厲害!能夠捨此口腹之慾真是非常不簡單呀!
僅靠些理論就能讓您有如此大改變,看來大哥是位性情中人呀:)
真是由衷感佩!能認識大哥真是深感榮幸~
蔬食的確讓人感覺神清氣爽振奮許多^^

TO:dyeverywhere 前輩!
喔!不過我認識的運動選手(非常激烈的@@)似乎都無此問題耶!
我在想關鍵應該都還是在觀念! 思想對生理有非常大的影響呢!


TO:NICKTUC 前輩
哇喔@@佩服~
能負荷到哪就做到哪,做的時候快快樂樂享受當下!
相信每個人都在盡自己最大的貢獻^^

祝福地球壽比南山~福如東海:)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回歸儉樸生活 共築環保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