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蝦的時候喝橙汁等於自殺
蝦+ 維生素C = 砒霜------- 女孩一夜暴斃臺灣一名女孩突然無緣無故 的七孔流血暴斃,一夜之間,就奔赴黃泉,經過初步驗屍. 斷定為因砒霜中毒而死亡。
那砒霜從何而來?一名醫學院的教授被邀趕來協助破案。
教授仔細地察看了死者胃中取物,不到半個小時,暴斃之謎便揭曉。
教授說:「死者並非自殺,亦不是被殺,而是死於無知的『它殺』」大家莫名其妙。
教授說:「砒霜是在死者腹內產生的。」
死者生前每天也會服食「維他命C 」,這完全沒有問題,問題出在她晚餐吃了大量的蝦,吃蝦本身也是沒有問題的,所以她在家吃了都沒有事,但死者卻同時服用了「維他命C」,問題就出在這��!
美國芝加哥大學的研究員,通過實驗發現,蝦等軟殼類食物含有大量濃度較高的-五鉀砷化合物。
這種物質食入體內,本身對身體並無毒害作用,但是,在服用「維生素C」之後,由於化學作用,使原來無毒的-五鉀砷(即砷酸酐,亦稱五氧化砷),其化學式為(As2O5) ,轉變為有毒的三鉀砷(即亞砷酸酐),又稱為三氧化二砷,其化學式為(As2O3) ,這就是們俗稱的砒霜!
砒霜有原漿毒作用,能麻痹毛細血管,抑制巰基梅的活性,並使肝臟脂變肝小葉中心壞死,心、肝、腎、腸充血,上皮細胞壞死,毛細血管擴張。
故中其毒而死者,常是七竅出血。
所以;為慎重起見,在服用維生素C期間,應當忌食蝦類。
盡信書不如無書
網路流傳的信件已逐漸往這方向傾斜了... 類似的食物混合中毒事件多得是得是。。 食物相克太容易發生了
不能不防啊
但是這又是一件難得防的事情 站在科學的角度而言可能發生,只是"量"夠不夠大、多到可以發生化學反應
就算吃香腸喝養樂多會致癌的意思差不多吧! 有些東西看看就好.. 不要相信沒有根據的傳言,更重要的不要作幫兇.
沒有參加喜宴吃桌嗎?出菜有沒有出(龍)蝦?有沒有提供柳橙汁?回去是不是死了一大群人?是不是主家都在當殺人兇手?/:)
要傳之前先查一下,網路這麼方便,幾分鐘就有答案,真的不要再當幫兇,像幸運信一直傳下去不太好=崇拜= . 網路流傳的東西的確不能盡信。
不過,有時駁斥流言的文章本身就是錯誤的。 這一篇N年前就看過了
想不到竟然還在流傳
獅子的毛還沒被拔光
按照這種說法,小弟不知道掛點幾次了
網路上的東西,看看笑笑就好,太盡信就先輸了9成9 讀者還是需要有一些判斷能力,不然認為網路是萬能的,會很慘~ 這種蝦跟橙汁很容易想出答案..
外面吃東西常常果汁只有芭樂跟柳橙 也常會一起吃
(男人通常喜歡大量吃蝦 不要問我為什麼 = =")
要會吃出問題早上電視新聞了 因為電腦的複製和貼上的動做粉方便...所以很多的錯誤訊息就跟著一堆人的複製和貼上動作四處流傳。
假訊息反映出轉貼的麻煩...
只能請大家,不知道的事情不要亂轉貼...雖然是好意。
Discovery有製作有關網路流言的節目,根據網路上的流言去做試驗,不過,一堆的試驗到最後有大半以上的流言都是假的。 網路流傳的東西不能盡信!!!
不過任何東西吃/喝過量都是不好的!!! 那可能需要吃很大的量吧!可能性有點低喔! 話說我常常一起吃啊
唉。。以後要注意了啊
這真是細節生活啊 聽過好多類似的新聞
不過這一個倒是第一次聽到
七孔流血...感覺還滿恐怖的... 剛剛看到這標題
我腦袋閃過的 [最好是這樣, 那吃喜酒/宴會不就死一票人] 看看就好如果這樣應該死不少人了 類似的故事在網路上有很多....還是小心一點....
客觀的去分析一下可信性.....
尤其在email 一傳十, 十傳百....以訛傳訛的力量好大啊.... 原帖由 BlueMark 於 2010-3-25 16:31 發表 http://www.hd.club.tw/images/common/back.gif
和信致癌醫院藥劑科主任陳昭姿首先質疑說,除非遭到污染,否則蝦類並不會存有五鉀砷之類的重金屬成分;而雖然五鉀砷(As2O5),遇到抗氧化劑維生素C,確實會轉變為有毒的三鉀砷(As2O5),也就是俗稱的砒霜(三氧化二砷),從化學結構式來看是沒有問題。
五鉀砷,三鉀砷?
這是什麼玩意兒呀?像是醫生說出來的名詞嗎?
五價砷,三價砷這麼粗淺的化學名詞應該醫生不會不了解吧?
As5+得到兩個電子還原成As3+
[ 本帖最後由 土匪 於 2010-4-27 18:08 編輯 ]
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