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今天剛好有空,我就再闡釋的更清楚一點
請不要用傳統攝影機的角度來看Canon的作為
因為Canon 要做的,是「商業模式」的改變
既然要談商業模式的改變,那為何Canon一定要出一台攝影機,把它列在Camcoder下面呢?
說穿了,Sony 推出FS-100不就是左打Panasonic,右打Canon「可能」推出的大片幅攝影機嗎?
Sony同時推出 F3與FS-100,共用同一塊CMOS,除了衝量攤提研發成本之外,也能發揮上下夾擊的作用來夾殺Canon原本H1後繼產品的定位區間
這樣的方式Sony已經在EX1和EX3用過一次了,也成功的打壓了Canon的市場生存空間,收復失土
Canon難道還要在自己跳出來當夾心餅乾嗎?
Canon是標準的商人,商人是賺錢優先,只要能開創市場賺到錢,管他是用相機還是攝影機
既然用攝影機打不過S和P,山不轉路轉,我繞過山頭去用相機來打市場難道不行嗎?
我不用去跟S和P比攝影機的市占率,我來創造一台副機,讓用攝影機的人來買不行嗎?
換句話說,Canon要讓那些買F65,F3,FS-100的人,再多買一台DSLR,這樣會有衝突嗎?
就是這種再「多買一台」的策略,就可以繞過攝影機的紅海競爭,直接開發出一片新的藍海
您瞧,現在有多少玩攝影機的人,又「多買一台」DSLR,西楓站長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嗎?
那些好萊塢拍片的,拍House的導演,有多少台攝影機可用,還不是又「多買了很多台」5D2
再加上買5D2後一定會在買鏡頭,所產生的經濟效益,難道會比出一台大片幅的攝影機小?
畫素高低是個問題,但也不是沒有解法,反正相機本來就存在用低畫素來衝高ISO的市場
只要在加個優異的動畫畫質,要一魚兩吃也不是不可能的
但是,這是否意味著Canon不會出大片幅的攝影機呢?
那可不一定,只是說現在可能不會出
未來技術突破或找到市場利基,還是有可能會出的
供參考 好吧!今天剛好有空,我就再闡釋的更清楚一點
請不要用傳統攝影機的角度來看Canon的作為
因為Canon 要做的 ...
charleswu 發表於 2011-4-20 21:54 http://www.hd.club.tw/images/common/back.gif
樓上分析的超讚! 星空兄對於企業經營分析的論點真的很精闢,這樣的討論方式也很過癮
但請容許小弟我先跳脫品牌經營的討論,畢竟這還是只有各家公司CEO才能決定的事
回到市場及設備的發展做討論
為何原本專注在影片拍攝的人會對可錄式相機(HDSLR)有所青睞?
過去需要淺焦的視覺效果時,不是調遠鏡頭來拍,要不就是很麻煩的用轉接套件
當然也可選擇花更多的預算來租或買電影等級的設備
而當大片幅相機提供了錄影功能,頓時讓影像創作者的世界變得更開闊了
相機畢竟是相機
經歷過這一段歲月的朋友應該都知道
用相機拍片得去適應內設定及操作方式的改變,對於編碼取樣技術的疑慮,以及輸出入端子的不足等等
這也就是為什麼近年來這麼多廠商投入開發周邊套件,為的就是彌補原有設計上的不足
另外,為了相機而設計的高解析度感光元件
在HD錄影需要高ISO跟更多的灰階表現時成了另一種困擾
當然,省了拍攝端的費用,多花點功夫及經費把光打好或許可以解決這問題
但過度的果凍效應卻又限制了一些運鏡上的想法,有時還得面對錄影長度、工作時間等限制
最佳化才是王道
過去買運動鞋時有種選擇叫多功能運動鞋,但也可以說它在每種運動中都不會是最佳的選擇
網球鞋強調前方的抓地力,籃球鞋著重腳跟的避震跟腳踝的保護,慢跑鞋強調整體的柔軟舒適度
當這些需求都做在一起時會是怎樣的一雙鞋呢?
所以究竟是拍影片為重,還是拍照片為重呢?
瞭解需求,在預算內選擇最適合的工具
過去選擇不多,只有要與不要兩種選擇
如今市場上選擇越來越多,反而多了相互比較的困擾,或是期待下一個會更好的心情
在無法直接攻頂的前提下,截長補短一直都是選擇中階機種的生存之道
這時勤做功課就很重要了,因為越是了解自己需求的人,才越能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設備
供參考 :) 本文章最後由 joewang2003 於 2011-4-21 12:01 編輯
講Business Model, 可能開個兩天兩夜的課都講不完, 正如我先前提到非常初淺的20/80 concept, 產品的定位是不能太理想化的, 其實在一個產品開發的過程中, PM都會很用心(台灣不常見, 但台達電就有邀站大for their new projector)的邀組一個focus group來針對new product feature, usibility ,posioning, targeted cutomers, willing to buy price range.....一大堆提建議& even 試用..feedback, 而focus group member 邀選就又是另一個大學問 (i.e iPhone or iPad 的 end user focus group 不但超過一個以上且還是跨年紀(age 1~ age 99), 跨行業....)
舉個例來說, 若 Canon 挑選的 focus group member 都是像星空大及站大等 super user or prosumer, 不但不缺Coco, 對FF/35mm 又是重度影像創作者, 那最後的產品導向建議就真的會走向較低畫素但video feature高度優化, 也就極為可能分食到Sony super 35mm 的 2nd backup gear市場 本文章最後由 joewang2003 於 2011-4-21 12:06 編輯
反之, 若 Canon 挑選的 focus group member 都是still photo的愛好者甚至影像工作者, 那最後的產品導向建議就會很不一樣, 此時再加入更大規模的 potential customer survey, 對整個產品的市場定位及走向會更加嚴謹且更具競爭力 (事實上 Canon 在 DSLR上的玩法還沒到 business model 的改變充其量只是 business strategy 商業策略的玩法, 而Apple Computer 在當初由賣硬體轉成 iPod+iTune, iDevice+Apps store 才是最具代表性的商業模式改變, 當初IBM 由 電腦製造商轉成 SI is another example) 有了 focus group的 feedback 及 user survey+wish list, 都只是商品規劃決策參數中的一環而以, 接下來的 product cost analysis, competitor analysis, fesibility study, product life cycle, value propoition & competitive advantage, market segementation.....等一大堆因素也都緊密的影響一個new product的誕生 本文章最後由 charleswu 於 2011-4-21 22:21 編輯
呵呵!有了Alex兄與joewang2003兄的寶貴意見,的確讓這個討論挺有意思的
小弟目前也是在科技業擔任PP(Product Planning)的工作,所以joewang2003兄所言正是小弟的工作
其實我們的討論是有交集的,都是在探討posibilities,角度雖有不同,但都沒有否定不同的可能性
joewang2003兄指教的是,精確來講應該屬於business strategy而非business model
而Alex兄所言:「最佳化才是王道。」小弟亦十分認同。
確實誠如joewang2003兄所言,要看Canon如何挑選focus group ,會影響其產品定位與走向
如果將無敵三定位繼承無敵兔所打下的動畫市場,就有可能讓無敵三走向對video feature高度優化
當然,無敵三若定位在still photo的愛好者與影像工作者, 那最後的產品導向就會很不一樣
現在看一些無敵三的乳摸,也是呈現各種不同的預測
在still photo的論壇裡,會說無敵三的畫素為二千六百萬,多少也是這群客層的心理需求投射
小弟是認為若要兼顧錄影,靜態畫素的提昇不會太多,同時也無法排除優化動畫而降低畫素的可能性
我相信這降低畫素會是Canon內部評估的「選項之一」,只是這個選項會不會被高層採納,那只有Canon內部的人才知道
但這個選項對still photo愛好者而言,應該會感到不可思議
反正現在都只能猜測,最後還是要等到今年秋季Canon發表了為準
只是從無敵兔後續機種的動畫機能不斷演進,其實可以看出Canon的企圖心
7D獨立出錄影鍵,550D將錄影的picture style獨立出來,新增640x480的中央錄影模式
60D的旋轉螢幕,錄影時有histogram輔助。600D有網友回報改善了錄影時容易過熱的問題
都是相當重要的功能進化,而這一切,都會在無敵三上面集大成
而Canon也非常清楚,無敵兔成功的最大原因是在片幅,可以拍出有別於目前攝影機的畫面
可以成為主力攝影機之外的拍攝工具,那怕是側拍、紀錄、拍攝特定畫面與效果,都有其獨特性
就是因為具備這種獨特性,影像工作者可以接受它的缺點,即使它不是專為動畫所設計
所以我想Canon是會重視這群 focus group的 feedback 及 user survey+wish list
至於後續的product cost analysis, competitor analysis, fesibility study, product life cycle, value propoition & competitive advantage, market segementation
都可以在後續整個product roadmap做出完整的規劃與應對之道,比方以1Ds 4, 3D來對應still photo愛好者追求更高畫素的需求,而讓5D3扮演不同的角色
結局如何,還是有待Canon自己來揭曉,咱們就慢慢欣賞後續登場的好戲吧! 本文章最後由 charleswu 於 2011-5-14 17:41 編輯
更新一下目前看到的資訊
據傳CANON會在本月19日在上海舉辦的CANON EXPO博覽會上展出4k2k的概念攝影機(我很納悶既然是概念機,為何不提前一個月在NAB展出以達到更大的宣傳效果?)
如果傳言正確,代表CANON選擇走的也正是如同ALEX兄先前所言「最佳化才是王道」的路線
那麼小弟之前推論的前提就不存在了,代表Canon將同時推出優化的攝影機來搶佔專業市場
這樣一來,5D3就沒有必要以降低畫素到4K2K的方式來達到優化動畫畫質的意義
而是繼續衝高高畫素,附加動畫攝影的既有路線來進化比較可能
若定位如此,本樓標題所言MPEG2 Based Codec for 5D Mark III 的意義就不大了,因為這是定位在專業用的編碼技術
5D Mark III 繼續使用定位在民生消費用的H.264編碼技術的可能性比較高
因為5D Mark III 要跟Canon其他民用照相機共用DIGIC 5這顆影像處理晶片,所以使用定位在專業級編碼技術的可能性不高
不過,這種衝高畫素與搭配民用編碼技術的方式,也讓小弟對5D Mark III 的動畫畫質,不再抱有高度的期待了L-)
僅供參考 呵呵!傳言畢竟就是傳言,不能盡信L-)
上海博覽會展的概念機原來是之前就展過的相機攝影機一體的概念機,新的攝影機連個影子都沒有
http://www.mobile01.com/newsdetail.php?id=10673
用的還是一片2/3吋塞入八百萬畫素的感光元件,效果可想而知
不過,看起來Canon對進入4k2k的視頻好像還蠻認真的,電視、投影機、照相攝影一體機都往這個規格走
目前可以約略看出這幾家大廠未來要走的方向是不盡相同的
Canon是往相機攝影機一體化的方向在走
Sony則認為最佳化才是王道,攝影機相機兩個系列並行走最佳化路線,做出較明顯的區隔
我想這裡面都會有各自的擁護者與使用族群
消費者的選擇變多了,也是好事一件
根據自已的需要來選擇,是永遠不變的硬道理
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