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rmer869 發表於 2011-4-26 11:22:55

顯示技術無非架構在視覺暫留的基礎上,不管再怎麼逼真,但是終究不是個真的

拜讀現在盛行的顯色技術討論,有許多感慨!盡性的分享盼各先進同好不吝賜教,也請就正反論點進行論述,蓋真理不怕辯
愈辯愈明也,
第一:現行的顯示技術無非架構在視覺暫留的基礎上,不管再怎麼逼真,但是終究不是個真的.您說60hz比較慢
240hz比較快,甚至480hz,以後還有960hz.....等等,或者是色彩多麼鮮豔, 多麼飽和畫質多麼高.但是有一個結論就是它還是擬真
建立了這個共識以後,很多討論的定位就可以很清晰了.以期看官能從許多(我的比你真)這種說法中有所辯明.
第二:花大錢去追求那一點點的比較像真的,套一句進來很流行的術語cp值夠高嗎?在科技如此澎湃洶湧的世代
裡,有沒有一套高cp值的家庭劇院組合.歡迎賜教!

真平 發表於 2011-4-26 17:12:56

網兄你好,我想標題本身是錯的,建議改一下。
並不是所有顯示技術都是靠視覺暫留,至少大部份LCD不是,它的顯示是still type的,可以說成是整個畫面顯示的,因為這個不符合人眼的特性,才會有後續的一些高更新率的技術出現。而實際上反而是利用視覺暫留的畫面是比較符合人眼的特性,像是以前的CRT。
影像本身就是一個創造的過程,傅真是其中一個目的,並不是全部。說穿了在顯示器上所有的影像都是做出來的,嚴格來說都是假的,一點也不傳真。但直接拍下來不加修飾的片,網兄如果看過的話,大概就能明白我的意思了。

farmer869 發表於 2011-4-27 14:04:18

本文章最後由 farmer869 於 2011-4-28 13:38 編輯

不同的顯示技術的一般特性差別非常大,導致對動作、閃爍等等需求的差異。


許多常見的顯示技術的一般性能略圖。本圖顯示一幅不一樣的技術如何呈現單一黑灰影格的插圖。時間與明暗度不計。注意的是某些技術有固定的明暗度,而發光期間是變動的。這是一種脈波寬度調變。其他的可能實際明暗度變動以對應輸入訊號。

DLP 利用一種「色彩複合」,在此每種顏色連續地呈現。明暗度不同於調變每個像素「開」的時間在一種顏色顯示內的時間間距。

LCD 有一個恆定的(背光)影像,在此明暗度取決於阻攔發光通過面板的程度。
引自李汪洋教授

CRT 利用電子束,掃描顯示屏,閃爍點亮的影像。如果採用隔行掃描,一個單一全畫面影像會導致兩次「閃爍」。

電漿顯示屏對每個子像素相變「開」的時間,相似與DLP 。

電影院使用機械快門「閃爍」同樣影格2或3次,增加閃爍頻率使它較不易為人眼認出

tuyhl 發表於 2011-4-27 14:15:53

不同的顯示技術的一般特性差別非常大,導致對動作、閃爍等等需求的差異。


許多常見的顯示技術的一般性能 ...
farmer869 發表於 2011-4-27 14:04 http://www.hd.club.tw/images/common/back.gif

滿有趣的,
引用自維基百科的連結也沒有附加來源...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8%BE%E7%A4%BA%E6%8A%80%E6%9C%AF%E7%9A%84%E6%AF%94%E8%BE%83
所以您究竟是要問什麼討論什麼呢

luke693 發表於 2011-4-27 15:31:17

本來就不是真的,從來也不是真的,永遠也不會是真的
就買一組自己負擔的起的,看得過去的就好啦

hkhk1024 發表於 2011-4-27 19:35:28

拜讀現在盛行的顯色技術討論,有許多感慨!盡性的分享盼各先進同好不吝賜教,也請就正反論點進行論述,蓋真理不 ...
farmer869 發表於 2011-4-26 11:22 http://www.hd.club.tw/images/common/back.gif

其實要將一個立體影像, 放到一個平面上去表達, 怎樣說都知道不是真, 但顯示技術日後會進步到那一個地步還是未知數呢...

分得出真假, 才會有不同, 有不同的話, 就會有比較, 有比較的話, 就會有更進步的顯示技術....

就如sony 之前所發表的360度顯示原型, 雖然解像度低, 難保日後會有像真度高的影像呢......
標題: Sony RayModeler, a 360-Degree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Prototype
連結: http://www.youtube.com/watch?v=6BFKC-NKRFw

facelover 發表於 2011-4-28 10:31:02

難到看的到時速100公里車上的人穿何種衣服

哈里遜福特才可以 !

farmer869 發表於 2011-4-28 10:51:45

回覆 4# tuyhl


    sorry 昨天貼上引用時 剛好有事離開,來不及說明引用來源,並無瓢竊原著之舉,不過非常謝謝大大的即時更正,其時這也正是我想拋磚引玉之意,網路上來源充斥,希望借討論與辯論而釐清許多,借用來源而自許專家之舉,以其恢復做學術研究的與做業務宣傳的區別

farmer869 發表於 2011-4-28 11:32:52

回覆 6# hkhk1024


    我也很期待喔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顯示技術無非架構在視覺暫留的基礎上,不管再怎麼逼真,但是終究不是個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