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BDP-S1 HDMI 1080p 輸出, 那麼接受 1080p 輸入的顯示器或投影機在那裡 ?
http://www.sonystyle.com/is-bin/INTERSHOP.enfinity/eCS/Store/en/-/USD/SY_DisplayProductInformation-Start?CategoryName=hav_bluraydiscsub&ProductSKU=BDPS1&TabName=feature&var2=http://www.sonystyle.com/intershoproot/eCS/Store/en/imagesProducts/180x180/BDPS1.jpg
是否歷史快速重演, 我們只需要價廉物美的倍頻 DVD player, 不需要昂貴的視訊倍頻 (1080i 3:2 pull-down) 處理器單機, 或內建高檔視訊倍頻處理器的顯示器 ? 最近有接到Toshiba HD-DVD的廣告傘訂單耶!
成品作好拍照給大家看喔! ^O^!
出美國的! 呵呵! Yes, history repeats itself~
Toshiba 初期上市的 HD-DVD 並不支援 1080p outputting;
HDTV STB 大多也不支援 1080p, 甚至沒有 digital outputting;
HD-DVD 和 BD 的 title mastering 搞不好也會像 DVD 初期一樣的一團混亂;
HD-DVD player 和 BD player 初期如果 Bug 一堆, 也是情理中事;
可接受 1080p 訊號並且妥善 processing 的顯示器也沒幾台;
......................, 肯定會有一堆問題.
我想, 高價的 Scaler 還是會存在著市場 (當然這些 Scaler 也一樣面臨更複雜的情況);
有一天, HQV, Gennum,.....也會變成像今天的 FLI2310, Pixelwork504 一樣的平價晶片,
起而代之的晶片會有更完善的 Deinterlacing 60FPS (Deinterlcing 永遠無法完美),
也會有 IVTC 48/72 FPS (只要好萊塢的 Film 繼續是 24FPS, 畫面就是會 Juttering),
乃至 29.97FPS Video 和 23.976FPS Film 都以 120FPS/120Hs 顯示 (這須要顯示器也能配合).
有一天, Video 也會像 Game 一樣的可以靠硬體 frame generating realtime, 越快的晶片畫面越滑順.
HDTV 規格初制定時似乎很遙遠而美妙, 但是過不了多久我們就開始埋怨它的
Band width, Bit rate, Color depth,...........,
而這一切就像 NTSC 480i 成為公共標準後, 須要五十年才會演變成 ATSC.
往後的五十年, 大家也都困在 1080i/p 的訊源中掙扎.
廠商總能找到新的進程勾引我們玩物喪志,
差別只在不同的年代, 玩家或有不同的要求水平, 不管玩車, 玩電腦,........
HDTV 規格初制定時似乎很遙遠而美妙, 但是過不了多久我們就開始埋怨它的
Band width, Bit rate, Color depth,...........,
而這一切就像 NTSC 480i 成為公共標準後, 須要五十年才會演變成 ATSC.
往後的五十年, 大家也都困在 1080i/p 的訊源中掙扎.
Peter Caesar 發表於 2006-3-23 01:57 http://www.hd.club.tw/images/common/back.gif
Peter大寫的心得真是經典...
儘管4年後的現在,廠商已經發展出一堆新技術(例如顯示器120hz倍速、播放器24hz輸出等),i/p轉換、影像流暢度等等仍然是經常被提出來討論的問題。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