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17寸CRT播放hdtv的问题
小弟初来乍到,有一问题一直困扰,请问屏幕刷新率如何设定才最合适?片源fps的整数倍吗?一般23.976的电影是不是72hz最理想?而720p那些60fps的电影刷新率60或120最好?如果不是整数倍会产生什么情况? 1080i Film HDTV 多已經過 Telecine 成為 59.94Hz 1080i,就像早期天王版 DVD 的 59.94 Field per Second 在每 2 Frames 加上 1 Field.
某些經過恰當的傳輸和記錄過程的檔案, 如 Matrix, Band of Brother 等 HBO 廣播的,
可以在解碼過程中完美的重組回 23.976FPS 的 1080p (C-MORE Pal HDTV 基本上也可 25FPS);
但是, 大部分的 1080i Broadcast-Film HDTV 須要做 Inverse Telecine (IVTC),
1080i IVTC 可以在 Decoder 做, 如 DScaler5 MPEG Decoder (Experimental version),
也可以在某些高階的 VGA adaptor 中處理, 如 6800Ultra, 7800GTX(詳情須察 NV 網站),
(ATI 新的 x1000 系列說不定可以, 但是最好要有網友確認).
所以, 如果成功的做了 IVTC, 在 CRT monitor 上 71.928Hz(progressively)
或是 47.952Hz(Interlaced 96Hz) 會是很恰當的 Refresh rate,
可以消除 Telecine (2:3 pulldown) 後的 Judder.
不過, 話說回來, 一則在 NTSC 制式的國家,
一般大眾已經很習慣 Telecine 後引入的 12Hz Judder;
二則, 23.976 FPS 的 Film 在先天上就已經有 24Hz Judder,
也就是說, 24Hz 整數倍的 Refresh rate 只能減少或穩定 Film content 的 Judder.
至於, 720p HDTV 廣播大部分都是 60Hz, 聽說可以藉由 FFDShow + Avisinth 來做 IVTC,
同樣的可以找出其中的 24FPS, 然後再以整數倍播放.
720p/1080i HDTV 在廣播規格中都有 24/48Hz, 但實際上很少 (原因不明).
谢谢,我试着用powerstrip把显示器调到1440*[email protected],但放角斗士(这部似乎不需要ivtc)的时候配合reclock 1.6总是有声音一顿一顿的现象,滤镜是dscaler(ivtc disabled)+moonlight+reclock,不知何故~~赐教~~ 至於 1080i Video, 在 CRT 上播出我們可以很單純的就以原本的 1080i 60Hz,
我個人最喜歡在 CRT 上播放不做 Deinterlacing 的 1080i Video 畫面,
一旦經過 Deinterlacing 畫面就會被 Soften;
一般的固定畫素顯示器無法以 interlace 播放, 不得不做 deinterlacing,
SONY SFP CRT 在播放 1080i Video content 畫面時, 可以輕鬆擊敗任何的 PDP, LCD, DLP,......
另外, 除非 Deinterlacing 做得"超級完美"(還沒有看過),
否則用 120Hz 播放 1080i Video content 效果值得存疑,
原因是, Interlaced Video content 有他原始的 interlaced temporal sequence,
用 120Hz 播出自然會造成 Time sequence 的前後錯亂.
至於 720p 60Hz, 如果 VGA adaptor 和 CRT 夠力, 理論上可以去試,
不過, CRT 磷光體有它自身能量釋放所須要的 Decay time,
120Hz 可能已經超出這個極限, 也就會減弱畫面的 Sharpness.
Anyway, 我也很好奇, 請試試看, 讓我們知道結果, 我的 CRT 跑不了那麼高的 V/F. <br><table cellpadding=0 cellspacing=0 border=0 WIDTH=94% bgcolor=#000000 align=center><tr><td><table width=100% cellpadding=5 cellspacing=1 border=0><tr><td BGCOLOR=#F8F8F8><font id=quote><b>下面引用由<u><a href="pop_profile.asp?mode=display&id=2410" target=_blank>ltgrboy</a></u>在 2006/03/24 05:17:58 AM 發表的內容:</b>
谢谢,我试着用powerstrip把显示器调到1440*[email protected],但放角斗士(这部似乎不需要ivtc)的时候配合reclock 1.6总是有声音一顿一& ...</td></tr></table></td></tr></table>
如果我們可以排除 CPU 和 VGA adaptor 不夠力的可能,
那可能就是 CPU clock 和 GPU clock 不協調所造成的 Audio Drop/Repeat.
這種情況可以在播放時叫出 ReClock Audio Renderer,
看看 Video hardware 裡的 Refresh rate 是否正好 71.928Hz,
如果不是, 就回去 PowerStrip 加減 Refresh rate 來遷就 CPU 的 Clock.
我個人在 PowerStrip 的 Refresh rate 是 71.948Hz,
這時, ReClock 報告 71.928Hz, 完全沒有惱人的 Audio Drop/Repeat, 供參考.
另外, 我們也要想到檔案本身有瑕疵的可能,
以我個人的經驗, 這種情況會使 Audio 在固定的畫面下斷聲.
的确有偏差,reclock里报71.922,ps调整到934后reclock终于到928,那请问下面media adaptation里的speed是选auto(best)还是23.976?dscaler里面的adjust fps if any tc film要不要选择set to 23.94/24 fps呢?谢谢! <br><table cellpadding=0 cellspacing=0 border=0 WIDTH=94% bgcolor=#000000 align=center><tr><td><table width=100% cellpadding=5 cellspacing=1 border=0><tr><td BGCOLOR=#F8F8F8><font id=quote><b>下面引用由<u><a href="pop_profile.asp?mode=display&id=2410" target=_blank>ltgrboy</a></u>在 2006/03/24 06:08:23 AM 發表的內容:</b>
的确有偏差,reclock里报71.922,ps调整到934后reclock终于到928,那请问下面media adaptation里的speed是选auto(best)还是23.976?dscaler里面的adjust f ...</td></tr></table></td></tr></table>
個人的經驗是選 Auto 就可以,
原因在於, 如果 DScaler5 無法做出正確的 Film detection,
ReClock 並沒有能力做 Film detection 也就只能被動的接受 29.97FPS,
在 ReClock 設定 24.976 FPS 只是強求.
DScaler5 裡的 23.976(24)FPS 選項在我的系統裡完全無效, 同理,
如果 DScaler5 的 Film detection 無法有效辨識播放所須的 47.952 Fields/sec,
設定成 23.976FPS 也同樣是強求. 难道角斗士和reclock不兼容 =。= 不开reclock倒是挺顺,一开就是卡。开reclock放撒哈拉倒是一点问题没有,奇怪,我再试试看其他片子,谢谢~~~ Gladiator 在思路有三個版本,
1080i 3xDVD's, 1080i 5xDVD's and 1080p,
可能各版本有差異.
另外, ReClock 採用 VSYNC correction 或在 VGA adaptor 勾選 VSYNC 都可試試;
VGA 的 Latency 也可以去調整看看. ReClock 的理想很高, 只是調整須也費一番工夫! 我是分5块的那个版本。。俄……vga latency哪里调? Latency 可以用專門的 Latency Configuration 調整,
或將就著現有的 PowerStrip 的 Options > Adaptor info. 裡. ps里面那个latency显示0,是虚的。。。。汗了~~~~好像对pci-e的卡不管用
<font color="#000066">[這篇文章最後由ltgrboy在 2006/03/24 10:18:08 AM 編輯]</font> Sorry, 我不知您的 VGA adaptor 無法調 latency!
我在 DScaler5 裡的設定:
Display Forced Subtitles: Uncheck
3:2 Playback Smoothing: Check
Inverse Telecine: Always Enabled
Deinterlacing Mode: Force Weave
Video Delay: 0 ms
Use accurate A/R: Uncheck
DVB Aspect Preference: 16:9 Display
Hardcode for PAL w/FFD: Uncheck
IDCT to Use: Accelerated
Output Colour Space: YV12
Do Analog Blanking: Uncheck
Force Field 1 first Flag: Check
DScaler5 用 5006 去改成 Experimantal version.
KMP 最新版: VMR9 windowed, Input color space: YV12, Output color space: YV12
CPU P4 3.5G (2.8CG OC'ed), VGA: x800pro 256Bit/256M DDR3 AGP8X
RAM: 1G DDR533
Audio Decoder: AC3 Filter (ac3filter.ax), Onboard S/Pdif Bypass 輸出
播放 1080i Flim HDTV 輸出 1280x720p/48Hz progressive or 1440x960/96Hz interlacing
可以同時上網, BT, 都不會有問題;
可是, 播放 1080i Video HDTV 輸出 1080i/60Hz 就沒辦法這麼清鬆了!
僅供 ltgrboy 兄參考.
^_^设置大致相同,就是我用的yuy2输出,分辨率1440下刷新率如果上96hz屏幕左下边角会有虚影(我发现这个显示器虽然标称250带宽,其实到160以上带宽左下角就开始有虚影,>_<)刚才又看了几遍,感觉如果放的过程中无其他声音干扰(例如qq消息嘟嘟嘟的声音)就不会有过段时间卡一下的情况,否则7~8分钟总会有一次。谢谢peter兄赐教呵呵~现在基本正常了 刚才看错了。。96hz的隔行是可以的,隔行和逐行刷新率观看有什么区别吗?隔行如果看桌面似乎横线看得很清楚。。看电影倒没什么感觉。。
另外 dscaler的3:2 playback smoothing不是为了60hz刷新率放24fps(2*12+3*12)设置的嘛?如果在72hz的刷新率了还有必要开吗?
<font color="#000066">[這篇文章最後由ltgrboy在 2006/03/25 01:29:44 AM 編輯]</font> Decoder 輸出 YV12 時, CPU 會比較輕鬆, 跑 VMR9 時比較不會 Drop frames.
我習慣把機械化的 Color Space conversion 丟給顯示卡處理!
另外, 在 KMP 裡輸入 YV12 or YUY2 時, gamma 會有 Levels Expansion or Compression,
注意重設 Brightness, Contrast and Gamma.
2:3 Playback Smoothing 這項功能我以前看過 DScaler 作者 JohnAd 提過,
我忘了他確實的解釋, 大約是說這項可以讓 DScaler5 在播放 Film DVD 時輸出 24FPS;
在可以 24FPS 解碼的前提下 VGA adapter 才能 Playback Smoothing.
總之, 很肯定這和 60Hz 2:3 pulldown 輸出無關 (因為我原本也是這麼想, 所以印象深刻). 原来如此。。“播放 1080i Flim HDTV 輸出 1280x720p/48Hz progressive”这个刷新率不晃眼? ;) 喔, 我忘了解釋:
1280x720@48Hz 是供 DLP projector 用的,
我用的 DC3 DLP 有它自己內部的 300Hz RGB Clolor Wheel,
當輸入 48Hz 時, Color Wheel 會降速到 288Hz, 所以不會晃眼.
當用 CRT 時, 我會選 72Hz 的 1152x648 progressively,
或 1440x960@96Hz interlacingly for Film. i c ^_^
crt用progressively or interlacingly哪个更好
是不是调成96hz interlacingly以后不用作deinterlace? 對於 Film, 基本上須要做 IVTC 以正確的 Weave 其中有效的 48 fields 成 24 frames,
然後再以 72Hz progressively 播放;
但是在開高解析度的情況下, 我的 19:9 Toshiba 32" HD CRT 的電子束的 spot 有些過大,
在 72Hz 下又沒有足夠的 Energy decay interval, 我的 CRT 畫面反而會 Soften,
所以試到最後, 我選 1440x960/96Hz interlacing, 以求 Sharpness 和 Smoothness 的平衡.
較低的解析如 1152x648/72Hz progressive 的畫面會比較有穩定感.
玩 Analog display, 我個人喜歡做各種不同的嘗試.
對於 1080i Video content, 我基本上是追求簡單的, 完全不做 Deinterlacing 的輸出給 CRT,
也就是 1080i/60Hz. 至於輸出訊號到 Fixed Panel display, 這就很 Debatable,
有人堅信應該 1 to 1 mapping 60Hz, 不過, 我個人不相信 PC 端的 Deinterlacing 品質,
它會因 Decoder, Color space, Renderer, Resize 而產生無數多的可能組合.
不過, 隨著 MCE 我們步入 Entertainment PC Era, 明年 M$ 又要推出 Vista,
我猜 NV 和 ATI 對 HTPC user 會比以前更加重視, VGA adapter 的 Deinterlacing 會有重大進步,
在此之前, NV/ATI 都只在乎 Gamer 的須要, 而 PC game 是 progressive 的,
根本不須 Deinterlacing.
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