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ron 發表於 2011-11-11 18:32:07

夢邪?真邪?

夢邪?真邪?A dream within a dream“All that we see or seen is but a dream within a dream”
愛倫坡 (Edgar Allan Poe) 說的是:人生是一場夢,所有我們所看到的都是夢裡的夢。有時我們自以為夢醒了,其實我們還在另一個夢裡頭。愛倫坡的短篇小說揉合著神秘詭譎的文學象徵興味,相當引人的闡述出人生如夢,夢如人生的哲學冥思;不過,三千多年前莊子早提出夢蝶的觀點,雖然美感的表現不同,題旨卻有異曲同工之妙。
莊周夢蝶是莊子提出的一個哲學論點,認為人不可能確切的區分真實和虛幻。《莊子·齊物論》中有一段妙語:“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選自《莊子·內篇·齊物論第二》)其大意就是有一天,莊周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一隻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樂,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莊周。一會兒夢醒了,卻是僵臥在床的莊周。不知是莊周做夢變成了蝴蝶呢,還是蝴蝶做夢變成了莊周呢?在這裏,莊子提出一個哲學問題—人如何認識真實。如果夢足夠真實,人沒有任何能力知道自己是在做夢。這則寓言是表現莊子齊物思想的名篇。莊子認為人們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則無往而不快樂。它寫得輕靈飄渺,常為哲學家和文學家所引用。清人張潮寫的《幽夢影》,可稱得上是一副供燥熱的現代人服用的清涼散。禪不可說,清言不可譯。《幽夢影》中也有這麼一句妙語,可謂是點出了莊子哲學的精髓:“莊周夢為蝴蝶,莊周之幸也;蝴蝶夢為莊周,蝴蝶之不幸也。”
莊子說夢,不是從科學角度來解釋,而是利用夢來講他對人世的看法,可謂別出心裁,意味極為深刻。莊子講夢的問題,都是很深奧的,需要細心體會。失意者可以從中獲得精神安慰,消極者也可以從中找到為自己辯護的理論根據,過於計較的人也會從中獲得某種啟迪。後代編撰關於夢的故事,如黃粱夢等,或多或少都受到莊子的影響。
生活總讓某些人不清楚“我是誰”在《齊物論》中,莊子說:“夢飲酒者,旦而哭泣;夢哭泣者,旦而田獵。方其夢也,不知其夢也。夢之中又佔其夢焉,覺而後知其夢也。且有大覺而後知此其大夢也,而愚者自以為覺,竊竊然知之。‘君乎!牧乎!’固哉!丘也與女皆夢也,予謂女夢亦夢也。是其言也。其名為吊詭。萬世之後而一遇大聖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晚上做夢飲酒,醒來哭泣;夢中哭泣,醒來去打獵。在夢中,不知道自己是在做夢。夢中又有做夢的,醒來後知道是在做夢。大覺醒以後,知道這是大夢。愚蠢的人自以為是覺悟的,以為什麼事情都非常明白,“這是高貴的!那是卑賤的!”這是一種嚴重的偏見。孔子跟你都在夢中,我跟你說夢,也許就在夢中。這樣的說法,名叫“吊詭”。什麼叫吊詭?宋代王安石的兒子王雱解釋說:“吊當於至理,詭異於眾也。”也就是說,最深刻的道理,眾人往往以為是詭辯、謬論。萬世以後,會遇到一位聖人知道解釋這些道理,那就像早晚見面那樣。這樣大聖人非常難得,如果萬世出一個就不算少了。在這裡,莊子是將人生看成一場大夢,很多人稀裏糊塗地過日子,如夢一般。自以為什麼都明白,是非對錯,高低貴賤,都分得很清楚。實際上什麼都不明白,有的實際上是非顛倒,有的則是真偽混淆,他們至死也不覺悟,這一生不就是一場夢嗎?莊子認為他的思想是深刻的,被無知的夢中人誤解為詭辯。
我們批判莊子的說法,是否真正理解了莊子的本意呢?是否成了現代“夢中人”呢?戰國末期的屈原說:“眾人皆醉而我獨醒。”眾人皆醉,猶如夢中。要從夢中醒來,也像從醉中醒來。如醉如夢,如何能看清世界上複雜的現象,如何能正確對待處理艱難的世事?如何才能從大夢中醒來?我們真的醒了嗎?莊周與蝴蝶有分別嗎?這才是物我兩忘、萬物化而為一。你的的人生大夢是美夢還是惡夢?
註一:愛倫坡(Edgar Allan Poe)是美國早期詩人和短篇小說家,也是文學評論家。他是偵探小說和驚悚小說的始祖。註二:70年代著名的前衛搖滾團體Alan Parsons Project以Edgar Allan Poe的著作創作了一張概念性專輯“Tales of mystery and imagination” 口白請來了26歲以「大國民」一片不朽的天才導演奧森‧威爾斯客串,奧森從未見過唱片製作人Alan Parsons本人,在他收到腳本後他將口白的錄音帶寄給Alan。Alan Parsons是一位英國唱片製作界的傳奇人物,他與唱片錄音工程結下不解之緣始於 Beatles 灌製 Abbey Road 這張專輯時,他擔任助理錄音工程師;隨著 Beatles 的解散, Alan Parsons 與 Paul Mccartney 的樂團 Wings 繼續合作了 Wild Fire,Red Rose Speedway 兩張專輯,其後幫Pink Floyd錄製了搖滾史上最富盛名的Dark Side of the Moon專輯,只獲得一周35英鎊的基本工資,幫Al Stewart製作Year of the Cat只獲得比35英鎊稍微多一點的報酬,他獲得了十次葛拉美獎的提名,並且執導了London Calling的MTV。

註三:奧森‧威爾斯是美國電影導演、編劇和演員,1938年萬聖節憑藉根據英國著名小說家H·G·Welles同名小說改編的CBS廣播劇世界大戰一炮而紅。(1938年的萬聖節,即將加盟RKO片廠的大導演奧森·威爾斯(Orson Welles)根據原著小說製作的廣播劇在美國播出,引起巨大恐慌,威爾斯革命性的藝術技巧令人們信以為真,以為火星人真的登陸了地球。據說當時此劇的聽眾都紛紛跑到街上,拿濕毛巾擋著頭,以保護自己免受“火星毒氣”傷害。隨後,新聞媒體還對這一事件做了報導,更令此事變得“真假莫辨”。)

byron 發表於 2011-11-24 13:11:47

A dream within a dream“All that we see or seen is but a dream within a dream”

The Raven
“Quoth the raven” Nevermore”
As if his soul in that one word he did outpour”

The tell-Tale heart
“Villains!’ I shrieked,
Dissemble no more! I admit the deed!
-tear up the planks! Here, here!-
It is the beating of his hideous heart!”

The cask of amontillado
“The thousand injuries of Fortunato
I had borne as best I could, but when he ventured upon insult I vowed revenge”

(The System Of) Doctor Tarr and professor Fether
“During the autumn of 18-while on a tour through the extreme southern provinces of France, my route led me within a few miles of a certain Maison de Santé, or private Mad House”

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
“Which the first glimpse of the building a sence of insufferable gloom pervaded my spirit”

To one in paradise
“And all my days are trances,
And all my nightly dreams
Are where the dark eye glances,
And where thy footstep gleams
In what ethereal dances
By what eternal streams”

byron 發表於 2011-11-24 15:29:14

愛倫坡那令人驚悚的文學城堡

愛倫坡 (Edgar Allan Poe)是啟蒙現代文學的大師和先哲,他去世一百五十六年後,對現代文學所投下巨大的身影,令人不敢逼視,沒有他,可能半部西洋現代文學史得改寫。

愛倫坡的短篇小說以怪異見長,他以前所未見的文學技巧和詩性的文字完美地呈現人類的黑暗大陸,在他創造的作品中,恐怖擁抱邏輯,瘋狂尾隨命運,每個人都是夢魘的偵探,靈異可以極端,可以優雅,也可以寓藏密碼學符號及充滿文學象徵興味,他要說的是:人生是一場夢,所有我們所看到的都是夢裡的夢。

愛倫坡是詩人和短篇小說家,也是文學評論家。他是偵探小說和驚悚小說的始祖,一百多年來,受到他影響的作家多得數不清,只能說,沒受到他影響的作家屈指可數,他的偵探、恐怖及驚悚小說是經典圭臬,檢驗起來,後代的類型小說創作沒有人在形式或文學表現上超越過他。且他更深刻,形式更多變,更巧妙。他將哲學和文思寫進故事,經常援用象徵或符號,早在一個半世紀前,他便是隱喻大師,他不是為他那一代的人寫作,他是為未來,是為我們這一代的讀者寫作。

任何人讀愛倫坡都會永誌難忘。那些恐怖的畫面和人性的掙扎統一成一種驚人的美感,那理性的分析文筆,逐字滲透/演化/進入惡性的表裡,製造布置危險的吸引和氛圍,小說人物走入人性的黑暗,讀者也隨之進入令人驚異的旅途,有時似乎都可以聞到潮濕的木栓味,更或者屍味。愛倫坡以冷冷的光線描繪這個世界,他以推理的文字建構了一個巨大陰鬱的文學城堡。其短篇小說所傳達的恐怖之美,得以驚擾讀者的心,也許他的用意正是向不安的讀者指出,走過黑暗險惡,才能看到人生美好,只有透過對死亡的最高懷疑,才能深刻認知生命的真實。

愛倫坡最早及最忠實的讀者是法國詩人波特萊爾,波特萊爾景仰大師之餘,窮盡畢生之力翻譯愛倫坡的作品,除了波特萊爾,許多歐洲文學家也讚嘆愛倫坡文學作品的鬼斧神工,如法國詩人梵樂希,德國戲劇家席勒。波特萊爾後來成為法國詩壇祭酒,他最著名的詩集《惡之華》便有愛倫坡思想的痕跡。

愛倫坡一生創作主題離不開個人悲劇及童年的惡夢,「從小我便和別人不一樣,我看到的跟別人不一樣,我的熱情來源也和別人不一樣。」一八○九年生於波士頓的一個演藝之家,父母在他出生後相繼過世,一位富商夫人愛倫說服夫婿收養坡家的孤兒,從此他複姓叫愛倫坡,童年的他常聽來家裡做生意的海員或船長講靈異故事,因想像力過於豐富,六歲時有一次夜晚獨自經過墓園,嚇得全身麻痺,他以為墓中的僵屍其實未死,將起身追趕他。

愛倫坡與養父關係不睦,在一場毆打後,大學時代的愛倫坡離家,自費出版詩集,並且決定從軍,他就讀西點軍校,那時他年紀已比同學大了幾歲,但身體羸弱,他在學校大量閱讀文學作品,尤其浪漫派詩人作品,如雪萊、濟慈及拜倫,除此之外,他也賭博,經常欠債,不久,他退學搬去與嬸嬸和表妹維吉妮亞同住。

一八三二年,愛倫坡為了文學獎的獎金,開始撰寫第一篇短篇小說,果然,獎金入手,那時,他開始吸食鴉片,在那個荒涼的年代,吸鴉片並不足為奇,只不過,他愛上一位叫德維候的女子,但因吸毒及醉酒後的暴戾行為,兩人很快分手,那使他再一次陷入痛苦的精神深淵。

吸毒和酗酒問題愈來愈惡化,他在《南方文學通訊》雜誌找到編輯工作,他娶了表妹維吉妮亞,那時她只有十三歲,但對外宣稱她已廿一歲。為了養家,他換了不少工作,在波士頓《紳士》雜誌工作的那些年,他開始寫起這些超現實和怪異的短篇小說,他辦起自己夢想中的文學雜誌,先叫The Penn Mag-azine,後改名The Stylus。

一八四二年,也就是愛倫坡死前的七年,他的妻子維吉妮亞在一個晚餐宴會上演奏,彈著豎琴並唱著歌,突然,她劇烈地咳嗽,並且大量吐血,血漬流在她的白色禮服上,這證實了家族的遺傳,愛倫坡的父母也都死於神祕的肺結核病,此時,愛倫坡的人生暴風雨已隱然掩至,悲劇命運的走向己註定。

妻子臥病不起,愛倫坡找出德維候女子的地址,專程跑到紐約,他坐在她家門口,只為了等到她回來。他一看到她,立刻迎頭痛罵她不愛她那時的丈夫。幾天後,他衣衫襤褸,在森林裡遊蕩,被人發現。

看著維吉尼亞逐日的死亡,愛倫坡潛意識的自毀意圖也更加深。一八四五年的〈大鴉〉 (The Raven)便是對死者最深的思念,一首禮讚死亡的長詩,半夜的烏鴉只呱噪著:不再,不再 (nevermore),全詩多次重複不再 (nevermore),銜接現今 (anymore),跳及將來(ever-more)或者了無 (nothing more),詩極難翻譯,那是黑暗音樂,那是旋律的魔術,那是充滿抑揚頓挫的文字藝術,純粹之極的詩感。

愛倫坡是文學的開創者和先知,他一生可說悲慘潦倒,〈大鴉〉刊登後,幾週內洛湯紙貴,從此一印再印,可惜那時沒有智慧財產權,愛倫坡名聲遠播,紅遍全國,但生活仍然窮困。

一八四九年九月,愛倫坡離開親人,他說他要經過巴爾的摩和費城去紐約辦事,他離開時已神志不清,失蹤了五天,連巴爾的摩都沒抵達,穿著不知名人士的衣服,昏迷不醒,被人送去醫院,幾天後便死了,死前只說了:上帝,救救我可憐的靈魂!

對一些愛倫坡迷而言,愛倫坡的作品是一部密碼學,不但如此,愛倫坡尚活著。他們認為愛倫坡作品是一系列有系統的密碼結構,在〈金甲蟲〉一文中,讀者不難看出愛倫坡對解讀密碼的偏好,但至於愛倫坡留下什麼密碼待解?至今無人知曉。但是他確實是不朽的,他在文學史上留下一個駭然、巨大及孤獨的城堡。

byron 發表於 2011-11-24 15:34:31

Alan Parsons Project
Tales of Mystery and Imagination (1976) (英國前衛搖滾)

藝人:The Alan Parsons Project
專輯:Tales Of Mystery And Imagination
年份:1976
曲目:01. A Dream within a Dream
   02. The Raven
   03. The Tell-tale Heart
   04. The Cask of Amontillado
   05. (The System of) Doctor Tarr and Professor Fether
   06. 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 I. Prelude
   07. 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 II. Arrival
   08. 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 III. Intermezzo
   09. 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 IV. Pavane
   10. 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 V. Fall
   11. To One in Paradise

Alan Parsons 是一位英國唱片製作界的傳奇人物,他與唱片錄音工程結下不解之緣始於 Beatles 灌製 Abbey Road 這張專輯時,他擔任助理錄音工程師;隨著 Beatles 的解散, Alan Parsons 與 Paul Mccartney 的樂團 Wings 繼續合作了 Wild Fire,Red Rose Speedway 兩張專輯後,又轉向 Hollis 這個樂風較為溫和的樂團,為他們製作了五張專輯,包括此團體最有名的招牌歌曲 He Ain't Heavy He's My Brother。

在這同時 Alan Parsons 也開始與英國前衛搖滾團體 Pink Floyd 頻頻接觸,70年 Pink Floyd 之 Atom Heart Mother 便由 Alan Parsons 擔任錄音工程師,Alan Parsons 為這張實驗性的作品創造了特殊的空間效果,他為 Pink Floyd 的名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使 Atom Heart Mother 成為一張暢銷百萬的金唱片之後他們又接連合作了 Meddle 與 Dark Side Of The Moon 非但使 Alan Parsons 在搖滾樂界聲名大噪,更使 Pink Floyd 在搖滾樂壇的影響力維繫至今。

於是他開始為一些剛出道的樂手和團體製作唱片,包括 Al Stewart,Ambrosia,Pilot,John Miles 等,這些唱片不但在音樂的內容上具有相當的水準,同時也是名利雙收的佳作,尤其是 Al Stewart 的 Morden Time,Year Of The Cat 和 Time Passage 皆為難得一見的佳作。

1975年與 Alan Parsons 合作多年的好友 Eric Woolfson 與 Parsons 提出了組成 Alan Parsons Project 的構想,他不但對電子鍵盤樂器的演奏技巧有深刻的研究,對於唱片製作也有十分精闢的見解,他建議 Parsons 以 Allan Poe 的小說為題材寫作與製作一張純概念式的專輯,而另一對古典樂有高深修養的 Andrew Powell 也在此時加入。

Andrew Powell 畢業於劍橋大學 King College,專攻樂曲篇編排與交響樂的處理手法,對於和聲與音樂的搭配也下過一番功夫,曾經與當代許多著名樂師合作過,包括古典大師史托克豪森和民謠歌手 Donavan,Al Stewart,Chris De Burgh 與 Leo Sayer等人,任何樂曲經過他的潤飾與編排均十分優雅與流暢 Alan Parsons Project 能有今日的成就,Andrew Powell 實在功不可沒。

在這張第一張專輯他們動員了樂手與工作人員不下一百位,並由英國著名設計公司 Hypgnosis 負責設計封面花費了整整一年的時間才推出了這張 Tales Of Mystery And Imagination Edgar Allan Poe。

Tales Of Mystery And Imagination 發行於1976年,不但在唱片界締造了難得的佳績同時它也可稱得上搖滾樂史的經典之作。

說它是經典之作有兩個原因:一是整張專集的核心概念集中於闡釋當今美國文學史上最具風格的作家 Edgar Allan Poe 的恐怖小說 Tales of The Grotesque And Arabesque,題材本身就極富幻想力 Alan Parsons Project 闡釋的也很具個人風格,成功的掌握了聆聽者的思緒;一是它的樂曲編排與樂器演奏均達到完美無缺的境界,Alan Parsons Project 處理 Allan Poe 的作品,將古典搖滾合唱與特殊錄音效果巧妙地融匯成一篇流暢的樂章,更技巧地在 Allan Poe 這本書的每個故事賦與原著的精神和恐怖小說應有的戲劇效果。

Tales Of Mystery And Imagination 中最大膽也最引人注目的是B面長達15餘分 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 組曲,這個演奏曲在 Parsons-Woolfson-Powell 三人小組的精心設計下,非但保持了原著小說的恐怖氣氛更避免了冗長的重複。

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 全曲依「(1) Prelude 序曲 (2) Arrival 到達 (3) Intermerro 間奏 (4) Pavane 孔雀舞曲 (5) Fall 倒塌」五段來敘述這個故事;序曲的交響樂十分討好的吸引聆聽者的注意力,這時正是男主角在接受 Roderick Usher 的邀請,騎馬到古宅去的時候緊接著下來音樂表現的凝重氣氛湧現出來, 男主角被古宅外表的陰森籠罩住依稀有一種神秘而危險的霧靄迎面而來,屋外佈滿了不知名的菌類,一個如同眸子般的窗戶正凝視著屋外的一泓死水,此時雷電聲配於以氣氛詭異的電子樂器演奏充分發揮了恐怖效果令人不寒而慄。

第三段鼓聲的加入帶來了男主角與主人 Roderick Usher 相處愉快的高潮,但是很快的又轉變到男主角遇見 Roderick 雙生妹妹 Madeline 的情形,第四段 Madeline 病發被其兄誤以為死亡而裝入棺材,後又清醒過來將他哥哥嚇死,音樂仍然散佈著神秘與恐怖氣氛,而第五段男主角逃離 Usher 古宅時雷電大作狂風吹進了原來牆上的裂縫,古宅終於倒塌 Usher 一家終於停止流傳而結束。

綜觀 Tales Of Mystery And Imagination 整張專集給人的印象是真實而不帶絲毫誇張,並未拘泥於搖滾樂的範疇而具有嶄新的創意,融合了古典樂與搖滾樂卻又十分合諧,Alan Parsons Project 與其他作品不同的是這張專集擁有完整的製作概念堪與 Pink Floyd 的 Dark Side Of The Moon 及 Wish You Were Here 相提並論。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夢邪?真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