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載 Retina 顯示器的 MacBook Pro 悄悄登陸精研
就在上週一年一度的Apple 盛會 WWDC 所發表令人驚艷的搭載 Retina 顯示器 MacBook Pro 讓大家期待何時可以看到實機,甚至有媒體朋友在 Facebook 上說,剛結束 WWDC 就已經下訂了一台,沒想到就在大家都期待之時,搭載著 Retina 顯示器的 MacBook Pro 居然在上週五悄悄的出現在台灣最大的高畫質俱樂部 HD.Club 精研視務所總部,當然追隨著科技資訊的科技螞蟻報也趕緊前往一睹實機風采。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6/18/14412285358tgxsqf4ygza.jpg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6/18/1441223y31yx391pyg0v3n.jpg
新版本的 MacBook Pro 同樣包含主體,變壓器,延長線以及說明書。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6/18/144122f33fd5bggvc8dbgk.jpg
新一代的 megsafe 充電接頭,較過去的接頭更薄,但是較長,不共用。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6/18/14412372hjy22y72k2tu14.jpg
說明書以及貼紙,我記得以往還會有一條試鏡布,似乎消失了。至於安裝光碟片的部分自 10.7 之後的機種就已經取消了。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6/18/1441235jd77wt9y7rs3fs9.jpg
這次比較特別的是還有搭載 HDMI 輸出接口,以往必須透過mini-displayport 輸出,現在更方便,直接就可以接 HDMI 輸出了。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6/18/144124kmmh55f6me689uzq.jpg
新版的 MacBook Pro 使用的是新款的 MagSafe 接口,與過去的並不共用,令人感覺有點不悅,雖然說購買 MacBook Pro 一定會獲得一個變壓器,但像我使用的是搭載舊款 MagSafe 接頭的 Apple Led Cinena 顯示器的使用者,那款顯示器已形同廢物。而另外則是搭載兩個 Thunderbolt 介面,並且取消網路孔設計,原廠更推出 Thunderbolt 網路卡,提供更快速的傳輸介面,最大速度理論質應為舊款的網路傳輸速度的兩倍,而另外重要的就是 USB 3.0 的傳輸孔,當然,這也是一個相當重要的,換句話說,舊款最為人詬病的擴充傳輸能力的問題,在新款的 MBP 一一解決掉了。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6/18/144124t858j4t5jwlvlz4v.jpg
散熱的部分在兩側額外開孔,可以排出更多的熱量。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6/18/144124p64dwy4yh4449a39.jpg
背蓋的螺絲改用星型設計,更可避免過往拆卸螺絲時若是使用較差的螺絲起子造成的脫牙情況。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6/18/144124oo4p432p2u2g49p2.jpg
當然,有些使用者可能不是第一次購買 MacBook Pro ,因此我們請來了前一代 MacBook Pro 來做對照組。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6/18/144125jkllkqb8pn8jnpii.jpg
在厚度方面,大約僅有 2/3 的厚度,螢幕解析度較高,但是厚度卻較薄。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6/18/144125mnwnn4sl0nvlmksn.jpg
先開螢幕後也可以看見機身也比較薄,主要所有零件改為製作在主機板上,不可更換,因此減少了許多 connector 的厚度,以及機構設計可以更輕薄,當然,網路孔也是輕薄底下的犧牲品。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6/18/144128px64w3w9powzw3e6.jpg
不但厚度較薄,連體積也比前一代的小上一號,雖然同樣都是 15 吋的機種,外框就是小一號。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6/18/144126ioorqaao55v518ep.jpg
來一張疊疊樂,上方的是新款的MacBook Pro ,有了兩個 thunderbolt , 1394b 當然也成了犧牲品,原廠也會提供 Thunderbolt 轉 1394b 的產品,以確保過去 1394b 的產品可以正常使用。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6/18/144126lz7hgqgddpvi7h43.jpg
在螢幕開蓋的部分也重新設計,原本的有一點凹陷的設計被改成平面的,可能是可以降低製作成本,個人並沒有感覺改了有比較好開,或是先前的設計不好開的感覺。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6/18/1441396cby4cd911ea9cd9.jpg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6/18/144139zxuzpotw3gdkpeec.jpg
以及由於拿掉了光碟機,因此就沒有退片按鈕,因此電源移至退片鈕,取消了原先電源鈕的按鈕。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6/18/1441420z1s554kbzijd4nu.jpg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6/18/1441431r1tzx0tv3x5k53n.jpg
在硬碟效能的部分,這次搭載 Retina 顯示器的 MacBook Pro 採用了 Flash 快閃記憶體做為儲存裝置,使用 Blackmagic 與 AJA System test 測試速度大約為 寫入 400 MB/s 讀取 450 MB/s ,速度上並不算特別的快。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6/18/1441358gqp3esi03pwcq7w.jpg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6/18/144135r6w9b1evbqwbee0v.jpg
以及搭載 USB 3.0 的傳輸簡易的測試,確實比以往傳輸檔案節省相當多的時間。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6/18/144128d9qd940aqd9oj58d.jpg
在 OSX 上搭載了 10.7.4 。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6/18/144140yblhy1sl3vsysvh3.jpg
這次取得的版本是 RAM 8GB FLASH 256GB 的版本。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6/18/144140up41xw7dl77psdlk.jpg
顯示器則是 Retina 顯示器,解析度高達 2880 x 1800 。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6/18/144140iohx1nnn8hla4elr.jpg
內顯是用的是 Intel HD4000 應該是使用IVY Bridge 規格,另外獨顯的部分使用的是 nVIDIA 的 GeForce GT 650M ,並且支援 CUDA 運算,建議到 nVIDIA 官方網站下載 CUDA 驅動,如此一來在 Adobe CS 6 各項軟體都可以開啟 CUDA 運算功能。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6/18/144141ysoohok7sh7fhkha.jpg
緊接著就是大家最殷殷期盼的螢幕測試的部分,這次搭載的Retina 顯示器不但解析度高,色彩也比以往的更加漂亮,亮度上也有所提升,下圖兩者都是使用最高亮度下拍照,使用感覺整體層次更較以往的還高。( 舊款 MacBook Pro 採用標準亮面顯示器 )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6/18/144126wj0rzr0wjql2ss20.jpg
在開始介紹螢幕效果之前,必須要先提到一個搭載 Retina 顯示器才會出現的設定功能,主要是用於進行螢幕縮放調整,由於這次的 Retina 顯示器解析度高達 2880 x 1800 ,並且尺寸僅有 15 吋,因此若是不進行縮放,所有的字都會相當的小,因此若是搭載 Retina 顯示器的電腦,進入顯示設定便會出現以下選項,而其最適合 Retina 顯示器縮放比例,大約是與 1440 x 900 類似,目前未知這個功能是否也同樣適用於舊款的 MacBook Pro 搭載高解析螢幕時使用。若是眼力好的朋友,也可以更改為需要使用最大桌面,也就是桌面將會以 1:1 的方式呈現,但是文字也會變得相當小。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6/18/144130m4mq4ebn9vqnmv3i.jpg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6/18/144130jj3060k6sa6oima2.jpg
首先一看到Icon 很明顯的就會發現,這實在是太細緻了,圓形的 ICON 居然連一點點鋸齒邊都沒有,下面為放大圖片,可以看到下方舊款的 MBP 使用 1440 x 900 的解析度有明顯的鋸齒,而上方的 Retina 顯示器,可以完美的成像。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6/18/14412711rjkw9z88w82ps8.jpg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6/18/144127a1p0rdpt36bpgzx4.jpg
我們在仔細挑兩個圖示來比較看看,相當清楚的看到在相同大小下,Retina 顯示器相當的漂亮,並且由於 OSX ICON 有提供各種大小,所以並不會像 new iPad 遇到非官方的ICON 會有模糊的現象。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6/18/144129677i8nskzv33i8ip.jpg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6/18/144129suxukv9rlcjxe7eu.jpg
接著我們播放由 HD.Club 精研事務所拍攝的 4K 測試影片,可以看到影片就像栩栩如生的在眼前一般,先前看過 4K 的電視播放過該影片,不過電視的尺寸較大,現在雖然解析度只有逼近 3K 的效果,不過縮小在 15 吋的螢幕,這精細程度甚至超越電視上所看到的效果。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6/18/144131m9rsv8am1ar9uc6r.jpg
不過影片的解像能力也相當厲害,當開啟影片原始大小時,畫面上仍有許多範圍無法看見,並且毛髮分明,相當可怕。不過記得若是要看 1:1 的影片,必須前往顯示設定將縮放功能關閉。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6/18/1441315y5k20k4ht52t3tt.jpg
在 Retina 顯示器上呈現的龍蝦,看得我邊測試邊流口水,所有的細節都可以一一看清楚,就像擺在眼前一般。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6/18/144132b1bmw27kkc7j190b.jpg
將畫面放大仔細觀看,由於影片是 4K 解析度,因此所有的細節都可以在 Retina 顯示器上保留,而下方舊款的顯示器,相對喪失了許多細節,並且有明顯的鋸齒。(上方照片的紋路為翻拍時出現莫爾紋)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6/18/144135ikr77di46cxyrxic.jpg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6/18/144134jxemzdx3biyhwmxx.jpg
在停格放大時,放大右下角的文字,清楚看到銳利的文字,不會因為文字過小而糊成一片。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6/18/1441420ifutt9gci0fc4zq.jpg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6/18/144142haaijvv0nrva0afk.jpg
亂入一張 nVIDIA GeForce GTX 690 ,這解析度細緻到就像肉眼看到真實的物品,就好像水中的倒影,真實的顯示出所有的細節,看過之後,真的只能說【回不去了】。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6/18/144133obd2o1oo8pbqmy2b.jpg
看完了影片,至於在實際使用情況下,若是我們將解析度開到 1:1 ,也就是我們將可獲得桌面顯示範圍 2880 x 1800 ,整個文字將會變的相當的小,在閱讀方面確實相當吃力。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6/18/14413610ihbsd2d5y2hdd1.jpg
不過相對好處也可以獲得更多的桌面空間,甚至是放入兩個網站同時瀏覽也沒有問題,若是用於影像編輯或是影像剪輯,甚至在一堆工作列之外,還可以正常顯示完整的1080p 預覽畫面,在工作時相當好用,但是眼力可能要練一下。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6/18/144136l649l5a9x9bc33cb.jpg
因此為了要舒適使用,因此建議調整到適合 Retina 顯示器的縮放大小,大約與舊款的 MacBook Pro 相同的解析度 1440 x 900 ,下方為舊款 MacBook Pro 我們可以看到他的螢幕顯示比例其實是與經過縮放後的 Retina 是相同的。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6/18/144137cv7ci6cgbvcba10p.jpg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6/18/144137kflkkwkzq26oepq2.jpg
將文字放大後,舊款的 MacBook Pro 文字明顯有些模糊,而 Retina MacBook Pro 則每個字都相當的清楚,不過經過縮放後的 Retina 顯示器也如同 New iPad 一般會有個問題,就是圖片的解析度不足,雖然每個文字都銳利清楚,但是每張圖片都明顯可以看到模糊的狀況。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6/18/144138kudu2822emlvmukl.jpg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6/18/144139k7k7laa4pggklmn7.jpg
最後許多人相當有興趣的應該是這次搭載Retina 顯示器用來進行遊戲時的效果如何吧,我們也安裝了最近相當熱門的 Diablo 3 來進行測試,可以看到在解析度的部分確實可以開到2880 x 1800 超高的解析度。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6/18/1441458u79uou8vk9uzvue.jpg
畫面的表現當然也相當精細,不過呢,這麼高的畫面解析度,勢必須要高效能的 GPU 才撐得住,雖然這次搭載的是 nVIDIA GeForce GT 650M ,不過遇到這麼高解析度的畫面,FPS 還是硬生生的只剩下 17 張,心想若是可以把 GTX 690 的畫面顯示在 Retina 螢幕上該有多美好啊。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6/18/144143cb78hft9tus07h02.jpg
我們可以比較一下 1440 x 900 與 2880 x 1800 在遊戲效果上的差異,看看這旗幟上的效果,以及邊緣精細度,相當漂亮。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6/18/1441440igjjm87j0mqzjt1.jpg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6/18/144145hhnr1vzhe190399n.jpg
不過很可惜的若是我將解析度調整到 1920 x 1200 畫面居然會出現嚴重的錯誤現象,畫面無法正常縮放到正確畫面。
http://attach.postants.com/attach/forum/201206/18/1441469fmuvsts27sy97vv.jpg
因此,若是要以可以接受的效能進行遊戲,仍需要使用 1440 x 900 的解析度,而該解析度則是使用縮放的方式進行,因此也會看到畫面有稍微的模糊現象,因此 Retina 顯示器在 MacBook Pro 上確實無法發揮太大的功效。
經過一個下午的簡易測試,Retina 顯示器看起來相當的舒適,不論是解析度或是顯像能力都有大大的進步,雖然經過縮放後可視範圍仍然只有 1440 x 900 ,不過精細度高上一節,並且整體機構設計輕薄,有一點類似MacBook Air 的設計,但是卻又擁有 MacBook Pro 強大的運算能力,當然,先前我之所以選擇 MacBook Pro 不光只是效能的問題,另外一點則是電池續航力的問題, MacBook Pro 雖然較 MacBook Air 來的重,但是續航力卻高許多,而新的設計則讓 MacBook Pro 變得更為輕巧,更方便攜帶與使用,以及對於外接設備提升傳輸能力的USB 3.0 以及各種Thunderbolt 產品的應用,都讓搭載 Retina 顯示器的MacBook Pro 更加迷人,確實讓人很想帶回家,當然,過於輕薄也會帶來許多不便,例如取消的網路孔與光碟機,總是會在最重要的時後忘記帶外接網路卡,或是拿到一張光碟,卻無法取得內部的資料,不過即使如此,它還是一台趨近完美的 MacBook Pro 。
真不知道這個高解析度面板是哪家出的,
該不會是三星?
B4K 發表於 2012-6-19 10:3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真不知道這個高解析度面板是哪家出的,
該不會是三星?
查了一下, 應該是 LGD,
有考慮入手新的MBP,想作為行動剪輯用。
但不知是否硬體支援Adobe Mercury?
還有是否能負荷DSLR 1080p的影片realtime剪輯?
不知有無實測分享,先謝~ 好險小許不是蘋果迷
不然荷包又要失血囉!
感謝分享唷 質感真好羨慕中=P~ 老實說,把網路孔拿掉這一點,有點跑得太前面了............................ 很棒的測試喔
我想
只要是視聽迷應該都很難抵擋視網膜規格的螢幕
而且視網膜螢幕必須要搭配OS和強悍的顯示晶片
否則顯示效果會大打折扣
這一點WIN+INTEL已經落後很多了
不知道WIN8能不能有所進步 Win 8 光看介面就令人倒胃口! 这款笔记本真的很不错 我就是看了这个屏幕才进MAC这个领域的 原来只是用用别人的 没有购买的念头 可惜的是不是广色域的 梦想中的笔记本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