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20 末日之戰(World War Z)布萊德彼特 票房開出紅盤?有意發展續集?!
本文章最後由 popo0121 於 2013-6-24 08:46 編輯World War Z前導電影海報
布萊德彼特 2013攻佔暑期強檔 末日之戰World War Z電影預告
HcwTxRuq-uk
《007量子危機》導演馬克佛斯特執導的動作片,根據同名科幻小說改編,由布萊德彼特主演。
一位聯合國調查人員,對殭屍大戰後的倖存者展開全國調查,企圖了解人類對於絕境求生的災難並阻止致命的病毒再度爆發。
中文字幕版
9AO1YU8V-T0
World War Z 布萊德彼特 最新末日僵屍電影
最新預告
t3hYKPt0uJQ
感覺那堆活屍很猛很多@@
看過小說 真的寫的蠻有意思,同個事件從各個角度出發,小說本身就很有畫面
另外 我覺得預告的畫面似乎有快轉喔 災難不斷的該說終於看到30秒搶鮮預告片嗎? 以目前看到的畫面很難不聯想到惡靈古堡4:陰陽界的感覺,
不論如何周4正式版電影預告即將放映,到時候再來看看這部,被看過毛片而讓高層頭痛的World War Z整個世界觀! 本文章最後由 popo0121 於 2012-11-9 08:32 編輯
布萊德彼特 2013攻佔暑期強檔 末日之戰World War Z電影預告
HcwTxRuq-uk
中文字幕版
9AO1YU8V-T0
末日之戰(World War Z) 雖然已發布電影預告片,不過目前還在英國倫敦重新拍攝部分畫面
布萊德彼特 英國倫敦拍片現場照
「布萊德彼特的僵屍惡夢:末日之戰混亂拍攝過程的內幕(Brad Pitt's Zombie Nightmare: Inside the Troubled 'World War Z' Production)」,這是The Hollywood Reporter(後面簡稱THR)去年6月22日出刊的雜誌版一則內幕報導的主標題,而副標題則是:「大規模的重拍、最後關頭劇本重寫,以及創作爭議,迫使派拉蒙成本至少1.7億美元的大製作僵屍戰爭電影,上片檔期從2012年12月延後到2013年6月21日(Extensive re-shoots, a last-minute script rewrite and creative issues force Paramount's $170 million-plus zombie war movie to June 2013 from a planned December release.)。」
末日之戰(World War Z)是根據Max Brooks的同名暢銷小說改編,布萊德彼特(Brad Pitt)除了掛頭牌擔綱男主角,他所擁有的B計劃娛樂(Plan B Entertainment)製片公司也參與製作,導演馬克佛斯特(Marc Forster)也是由他欽點的導演人選,派拉蒙希望可以發展成三部曲(trilogy),不過目前首部曲的拍攝已經成為一場惡夢(Nightmare),不但是派拉蒙的惡夢,也是小布的惡夢。THR這則內幕報導有點長,內容也有點亂,我花了一些時間看完之後,將所有重點做了一個比較有系統的整理。雖然去年11月首支預告片出爐後,一般反應好像還不錯,但從預告片是看不出幕後的亂象,也不容易看出電影的真正品質,更不要說預告片推出之際,電影才剛開始進行最後的補拍,派拉蒙搶救本片的動作目前仍在持續進行中。
THR的新聞提到,新手、第一次執導真人版電影,或是缺乏商業大片製作經驗的導演,在拍攝大製作且牽涉到大型特效的電影時,會面臨許多的風險。THR舉的例子除了本片之外,還提到曾拍過兩部成功動畫長片的Andrew Stanton(怪獸電力公司、瓦力),他為迪士尼執導的異星戰場:強卡特戰記(John Carter)賠掉至少2億美元,而這是他首度執導真人版電影;基努李維(Keanu Reeves)主演、新手導演Carl Rinsch首次執導的3D大片浪人47(47 Ronin,這是五大可能有問題電影的Part 5),拍攝過程也是一場災難,上片檔期一延再延。本片的情形則是,攝製概念與劇本都還沒有完成(concept and script that were not fully baked),派拉蒙就開綠燈放行整個拍攝計劃。關鍵在於派拉蒙執行長兼主席(chairman and CEO of Paramount Pictures)Brad Grey,他曾經是小布的經理人以及B計劃娛樂的合夥人。THR在這裡提到,當Grey接任派拉蒙的現職後,B計劃的辦公室也跟著從華納搬到派拉蒙。而本片的拍攝計劃得以迅速通過,主要原因就在於Grey與小布的長期關係,當然小布的大明星地位也是關鍵。
THR另外也提到,派拉蒙還找來兩家製片公司(也是本片的金主之一)來分擔風險,而包括製片Graham King(他的GK Film公司),以及David Ellison的Skydance製片公司(Skydance Productions),也因為干預本片的拍攝製造了一些麻煩。THR雖然提到這兩家金主兼製片公司,但沒有具體提到他們為本片的拍攝製造了哪些麻煩。
消息來源透露,本片的拍攝過程(production)「從頭到尾都是一場惡夢(A nightmare from top to bottom)」,因為一開始就「缺乏明確的創意方向(lack of clear creative direction)」。這個部份的核心是小布欽點的導演佛斯特。佛斯特過去執導的幾部電影,像是尋找新樂園(Finding Neverland,2004)、口白人生(Stranger Than Fiction,2006)、追風箏的孩子(The Kite Runner,2007),以及007第22集量子危機(Quantum of Solace,2008),其中前三部基本上屬於成本較低的文藝小品,也都有相當不錯的評價與口碑,只有量子危機是大製作動作片,而這也可以看出問題之所在。佛斯特雖然拍過量子危機,但是報導提到他缺乏拍攝特效比例高的大製作電影(effects-heavy tentpoles)的經驗。量子危機的拍攝過程就曾傳出問題重重,佛斯特在這一類大片的領導統御能力當時就受到質疑,丹尼爾克雷格(Daniel Craig)在為空降危機(Skyfall)宣傳時,就提過當時曾幫忙救量子危機,但電影完成後的口碑仍然不太好。
劇組原先設定的作法是,佛斯特專注在角色與故事(Forster could focus on character and story),劇組中則另外安排有經驗的人,在動作與特效場面上指導佛斯特。這個有經驗的人是第二組導演(second-unit director)Simon Crane,他曾經與小布合作過史密斯任務(Mr. & Mrs. Smith,2005),但拍攝過程仍然波折不斷。消息來源透露:「導演未獲授權(The director was not empowered)」,「(拍攝現場)無人掌舵(There was nobody that steered the ship.)」,工作人員根本不知道要聽誰的指揮。THR還提到,佛斯特雖然是小布親手挑選的導演,但卻只能單槍匹馬到劇組,而不能帶他自己的人馬進駐,劇組另外聘僱了一些「經驗老練的人(seasoned players)」來協助。THR提到根據多位消息來源透露,這樣運作產生的結果就是多頭馬車,不但群龍無首而且衝突不斷(a seemingly headless enterprise driven by conflicts)。
拍攝成本已經超越1.7億美元,又為了重寫第三幕(third act)而暫停作業,直到去年感恩節前再度補拍。THR的報導提到復拍需要花五個星期的時間,停拍加上恢復拍攝增加的經費不知道有多少。派拉蒙最早的應變措施包括:在去年3月份宣佈將上片檔期由原訂的去年聖誕節檔期,延後到今年暑假檔(6月21日),另外還聘請了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的編劇Damon Lindelof來重寫第三幕的劇本,原本預計至少會在9月恢復拍攝,但延到11月才復拍,而且在復拍前先釋出了第一支預告片。Lindelof受僱重寫劇本的消息,大概是在去年6月份左右、也就是普羅米修斯上片的那陣子傳出,顯然這個劇本重寫工作花了大概五個月左右,中間應該也有不少干擾發生,所以原訂9月復拍卻延到11月才恢復拍攝。
本片拍攝過程的混亂開始的很早,在開拍前三個星期-2011年6月就開始了。對於原訂去年聖誕節上片的大片來說,2011年6月開拍是很正常的。本片英文片名中的Z指的就是僵屍(zombie),可以想見僵屍在片中的份量很重,但是對於片中僵屍的外貌以及動作,佛斯特卻沒有作出必要的決策(critical decisions)。而人事傾軋也是混亂的原因之一,前面提到請來協助的「經驗老練的人(seasoned players)」,受僱工作一陣子後又被換掉。THR具體點名了三位,三位不是曾經獲得奧斯卡金像獎,就是曾在賣座大片中擔任重要職務,包括曾經獲得三座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攝影獎的Robert Richardson(得獎作品:誰殺了甘迺迪、神鬼玩家、雨果的冒險)、曾經以神鬼戰士(Gladiator)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視覺效果獎的John Nelson,以及在阿凡達(Avatar)掛名監製(executive producer)的Colin Wilson,他在本片的角色是製作統籌(line producer)。THR的新聞指稱,這三位都曾不止一次被要求離開劇組(to have asked to leave the production on more than one occasion),而這三人也都不願意回應THR的詢問,顯然他們都不想得罪好萊塢六大。
本片在2011年春天進行籌拍的前置作業時,小布與他的製片夥伴(producing partner)Dede Gardner正忙著拍攝殺戮行動(Killing Them Softly,去年11月底在北美上片,台灣則是去年10月中旬上片),小布在拍完殺戮行動之後,就回去陪他那個大家庭,Gardner女士則開始將焦點擺在本片的籌拍,但是等到她介入之時,「災難已經發展到相當的規模(the disaster was already well in the making)」。至於本片幕後的災難,THR舉了一個例子就是拍攝時間不夠,THR以第二組為例,第二組導演Crane要求60天的作業時間,後來只被核准三分之一,應該就是20個工作天。劇組有些人希望小布利用與Grey的關係為本片爭取更多的時間與經費,但派拉蒙兩個都不給,派拉蒙的因應措施則是更換劇組的主要人員,THR提到被換掉的人是負責製作統籌的Wilson,派拉蒙找來接替的是Ian Bryce(他在四部變形金剛、搶救雷恩大兵與舊版蜘蛛人第一集掛名製片)。
本片在英國的倫敦、格拉斯哥(Glasgow),以及馬爾他(Malta)與布達佩斯(Budapest)等地進行拍攝,麻煩更多,顯然主要在於現場發號司令的人(應該指的是導演),以及工作人員之間氣氛不睦。THR提到現場工作人員認為攝影Richardson非常有才華(所以才會獲得三座金像獎),但在拍攝現場顯然適應不良,對於收到的指令(應該就是來自導演)感到相當掙扎,不知道如何執行,更不要提還要對抗其他的工作人員。
2011年10月在匈牙利外景地還遭遇到嚴重干擾,使當時拍攝進度已經落後又超支的情形雪上加霜。匈牙利的反恐單位搜查機場倉庫,沒收了85支拍片用、但功能完備的自動攻擊步槍(fully functional automatic assault rifles)。這些步槍應該是專供拍片用,無法正常操作,而這些槍顯然違反當地法令。這個事件發生當時,據說小布臉色鐵青,顯然他相當憂心本片不知道什麼時候可以拍完,他當時大概想不到一年後,也就是去年感恩節前要再度進行補拍。
THR這則內幕報導的內容,幾乎都是關於本片的負面消息,派拉蒙高層顯然必須提供一些可以平衡報導的說法。派拉蒙電影集團的總裁(Paramount film group president)Adam Goodman對THR表示:「這部電影的片段看起來好極了,但我們也都同意它可以有一個更好的結尾(The footage from this film looks fantastic, but we all agreed it can have a better ending)」,「末日之戰是暑假檔大片,當它在2013年6月發行時,我們有信心它將會是全球賣座大片( World War Z is a giant summer movie and we are confident it will be a global hit when it's released June 2013.)。」顯然,派拉蒙有信心可以搶救成功。而一位與本片有關的消息來源認為,本片可以救得起來,「它的前45分鐘、也許前一個小時很棒(It's a great first 45 minutes, maybe even an hour)」。這個消息來源的說法,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意思好像是指由Lindelof重寫的第三幕可能很長,最起碼半小時以上。本片拍攝成本至少1.7億美元,應該不太可能只有90分鐘,除非派拉蒙仍將三部曲視為選項。但如果連作為首部曲的本片都救不起來,應該也不必考慮續集了,至少我相信Skydance製片公司應該不會再投資續集,David Ellison的老爸雖然超有錢,但應該不會想作賠本生意,若本片票房不如預期,派拉蒙應該也很難再找其他金主投資續集。
本片在去年感恩節前除了推出了首支預告片,也差不多同時在英國進行最後的補拍。依照THR的報導,補拍要花五個星期,若是扣除感恩節與聖誕節的假期,目前可能仍在進行補拍。而由於去年底的八卦新聞拍到小布帶著一大家子正在渡假,也有可能是已經補拍完畢。從THR的整個報導可以推估,本片是於2011年6月左右開拍,應該是拍到年底,去年的上半年開始進行後製,然後因為發現片子拍的有問題而停工,去年6月決定另外找編劇重寫第三幕,重寫劇本又花了約五個月,去年11月開始進行最後的補拍。整個情況與MIB星際戰警3 3D(Men in Black 3)幾乎如出一轍,但是本片中途停工的時間,比星際戰警3的4個月要久,應該最起碼停工超過半年以上。而整個過程的複雜程度卻比星際戰警3高出許多,星際戰警3的主要問題是男主角威爾史密斯(Will Smith,他不滿意開拍的劇本,Sony只好在開拍一個多月後停工4個月進行重寫,連重寫劇本都先後找了幾個人參與),本片則是整個劇組似乎都有問題。至於THR報導中提到的拍攝成本超過1.7億美元,那已經是去年6月左右的事,若說最後整個拍攝成本超越2億美元,應該不會讓人太意外。而由於本片沒有拍成3D版,因此未來在海外市場無法靠3D加收票價膨脹票房,對於回收成本的難度也升高。至於本片的品質,我想就不要太奢求了。
以下是The Hollywood Reporter相關新聞的網路連結,有興趣的朋友請自行前往閱讀。
http://www.hollywoodreporter.com/news/brad-pitt-world-war-z-production-nightmare-336422 無法抗拒活屍片,尤其是這個數量跟速度,也太猛了吧! 喜歡這類型的電影
預告感覺不錯 末日之戰(World War Z) 第47屆超級盃30秒廣告
IwgvMTBXWvw
預告看起來真的很猛
可惜我家女王不可能陪我去看活屍電影Q.Q 本文章最後由 popo0121 於 2013-2-4 15:30 編輯
第47屆超級盃末日之戰電影廣告
ORdaKAp8L_g
OULsJ49av9U
預告的最後? @-)不是沒有做成3D版嗎? 一定會去戲院報到!!!
這片裡面設定的僵屍動作迅速
跟一般的僵屍片類型不太一樣
非常刺激!! 末日之戰(World War Z) 兩款宣傳海報
本文章最後由 popo0121 於 2013-3-25 16:17 編輯
末日之戰(World War Z)第二支預告片
qjXE3lMV3Ms
A48Su7yykDg
布萊德彼特(Brad Pitt)擔任男主角兼製片的末日之戰(World War Z),是繼特種部隊2:正面對決(G.I. Joe: Retaliation)之後,派拉蒙今年要搶救的第二部大製作,最新的報導提到派拉蒙的高層最近看了該片的最新剪接版本,對於這部耗資至少1.75億美元的大製作,派拉蒙高層關切的不是片中的暴力(violence),或是重新設計的結尾(reengineered ending),高層關切的卻是片中牽涉到一個敏感議題(a sensitive topic)-中國。這是The Wrap網站最新獨家新聞的主要內容,報導指稱,那段敏感片段是片中的角色在爭論導致僵屍末日(zombie apocalypse)爆發在地理上的起源(the geographic origin of an outbreak),片中的角色將起源指向了中國。
The Wrap報導提到,像這樣的細節問題通常不值得電影公司高層進行討論(Normally the detail would not have merited discussion at the top echelons of the studio.),但當中國市場顯著地快速成長(the fast-rising prominence of the Chinese market),並牽涉到中國的審查制度以及美國電影的配額問題後,電影公司方面建議該片製片將片中提到的中國改成其他國家,而這是對該片有相當了解的劇組人員告訴The Wrap記者的內容。報導也提到,這項改變是最近才發生,因為派拉蒙方面希望該公司今年暑假的這部大片可以在中國上片。
報導也不忘提到最近發佈的統計,那就是中國已經超越日本成為2012年最大的海外電影市場,中國在去年度的電影票銷售金額高達27億美元($2.7 billion),比2011年大幅成長36%。報導也提到,有分析師更認為中國可望在2020年超越美國,成為全球電影票房最高的國家。(這些統計都是三月下旬時,由美國戲院公會所提出的統計,而實際上今年初就已經有統計指出,中國是2012年好萊塢在海外的第二大市場,中國去年的27億美元電影票房係好萊塢電影的收入,佔了中國去年度整體票房超過一半比例;好萊塢在海外第三大市場俄國,去年收入13億美元,不到中國的一半;好萊塢去年度海外10大市場按先後順序分別為:英國、中國、俄國、墨西哥、法國、德國、澳洲、日本、巴西,以及南韓)
The Wrap這則獨家新聞內容相當長,一共三頁,後面還提到上個週末來臨前,Marvel與中國的DMG共同發佈新聞稿,除了宣佈鋼鐵人3(Iron Man 3)在中國的上片檔期之外,該片的中國版本更會有獨家為中國市場準備的片段。報導也提到重拍版的小子難纏(The Karate Kid,2010),由於片中牽涉到一個中國的壞人(Chinese villain),Sony修剪了12分鐘片段以確保該片得以在中國上片;雲圖(Cloud Atlas,2012)的中國版修剪了40分鐘;MIB星際戰警3(Men in Black 3,2012)片中發生在唐人街(Chinatown)的12分鐘段落,中國版全部剪光;空降危機(Skyfall,2012)包括在不知名中國城市發生暗殺行動在內的一些片段也遭到修剪。
而前面提到除了鋼鐵人3之外的幾個例子,其實都是發生在電影已經或即將開始在全球各地上片之後,所以中國的檢查單位應該是有介入。而鋼鐵人3北美的上片日期也是5月3日,海外大概會在4月下旬開始陸續上片,所以該片目前應該已經差不多完工(也就是所有的後製工作都已完成)。而末日之戰的北美上片檔期是6月21日,目前仍在進行後製階段,也就是說派拉蒙方面並未等到中國檢查單位有意見,即先自行動手、或者說是高層「建議」修改相關內容。The Wrap這則獨家的標題就是:「擔心中國檢查,派拉蒙(自行)更動『末日之戰』(的內容)(Fearing Chinese Censors, Paramount Changes 'World War Z')」
報導也訪問了南加大東亞研究中心(USC's East Asian Studies Center)的主任Stanley Rosen,Rosen對於派拉蒙認為末日之戰有機會在中國上映感到驚訝,因為他表示:「中國對於任何電影的劇情牽涉到魔法、恐怖或迷信,是有嚴格的法律可以取締(The country has strict laws outlawing any movies that deal with magic, horror or superstition.)。」,末日之戰的劇情則會牽涉到僵屍。而由於中國市場的日漸壯大,Rosen「相信(好萊塢)電影公司將很快地會特地為中國市場製作電影(believes studios will soon have to make movies specifically for the Chinese marketplace)」。
報導也提到中國是1994年才開始對好萊塢開放市場,當時一年只有10部好萊塢電影得以在中國上片,之後增加到20部,去年2月中美雙方簽訂的新協議將配額增加為34部,而多出的14部必須是IMAX或3D電影。這也就是好萊塢近兩年雖然幾乎沒有通過以3D攝影機拍攝的原生3D電影案,但卻陸續將多部2D拍攝的電影,以後製方式轉製3D版本的原因之一。另外,IMAX公司也為了中國市場,特別將一些電影轉製為IMAX版本獨家在中國上片,例如去年暑假檔的神鬼認證4(The Bourne Leagcy)與攔截記憶碼(Total Recall),這兩片全球只有中國有IMAX版本。
末日之戰是派拉蒙今年要搶救的第二部大製作電影,這部拍攝過程極度不順利,2011年6月開拍,2012年中與年底兩度進行補拍,中間還另外僱編劇重寫結尾,製作過程災難不斷的大片,在The Wrap報導的第一段提到製作成本1.75億美元,這大概是派拉蒙的官方說法,報導第二頁中段的文字就變成2.4億美元,我個人傾向相信後者。本片今年才突然傳出要轉製為3D版本,想必主要也是為了中國市場(當然還有俄國),3D版本比較有機會賺錢,至少比較可能達到收支平衡。若本片實際製作成本真的高達2.4億美元,加上行銷費用之後,全球票房應該至少要5億美元才會賺錢,也就不要怪派拉蒙會要求修改幾個戲中角色的對話內容。
以下是The Wrap這則獨家新聞的網路連結,有興趣的朋友請自行前往閱讀。
http://www.thewrap.com/movies/article/fearing-chinese-censors-paramount-changes-world-war-z-exclusive-83316
本文章最後由 popo0121 於 2013-4-4 19:40 編輯
末日之戰 新款宣傳海報
末日之戰(World War Z) 30秒電視廣告
0jz_wdyrSkk
2013 MTV電影大獎 布萊德彼特(Brad Pitt) 末日之戰(World War Z)宣傳造勢
末日之戰(World War Z) 花絮訪談
nwUgKmJah_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