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SONY Motionflow 脈衝模式 看到技術回歸
本文章最後由 SKAP 於 2012-12-10 21:12 編輯板上好像都沒看到討論,搜尋中文影音論壇也少有相關資訊
所以小弟在此拋磚引玉說明一下最近看到此模式的心得
日文的話有找到這篇說明的相當詳細
http://magazine.kakaku.com/mag/kaden/id=749/
我認為LCD發展至此,SONY算是給出另一種較佳解
這邊先來圖解 Impulse mode (脈衝模式)運作方式
相當簡易明瞭,原圖在240Hz面板上顯示4次
只在最穩定的第4張畫面開啟LED背光顯示
雖然不知道為何第4張最穩定,但其結果是達成極高的動態解析度
缺點是亮度下降只剩1/4,就算背光全開還是偏暗,觀燈看較佳
還有就是閃爍感相當明顯,幾乎等同CRT、早期PDP
回顧LCD發展真是相當有趣
最早是拼命提升反應速度,但理論上60fps只要16ms反應速度就能完美顯示
事實上就算面板有1ms反應速度,動態解析度依然悽慘
這是因為LCD這種持續顯示的技術先天上就不適合顯示動態
要CRT、PDP那種瞬間發光顯示才適合
所以之後廠商開始轉求其他解決方案,像是插黑畫面
不過成效似乎不怎樣,畢竟還是靠LCD轉換
近來已變成主流的就是倍速方式
補插新畫面強制提升流暢、動態解析度
這種無中生有的技術真的相當強悍
各家也都有各自的演算法力求完美
但畢竟演算法再聰明也無法把沒有的東西完美計算出
到了4倍速已經多補3倍畫面,動態解析度還是有其極限
而且還產生過度流暢、忽快忽慢、邊緣錯誤跳動等一些副作用
在LED光源量產普及的現在
這種能瞬間開關的新背光也為LCD帶來新局面
各家開始從背光下手,搭配背光閃爍強制排除LCD的轉換延遲
再次有效提升動態解析度,規格標示也開始480、960滿天飛...
這次看到SONY的脈衝模式,好玩的是沒使用倍速補插,當然不會有倍速的一些毛病
1秒240張畫面只有1/4點亮顯示,等於1次顯示4ms,同樣60Hz
用LCD模擬CRT、PDP工作方式...很妙
本文章最後由 真平 於 2012-12-10 00:03 編輯
我覺得這是個不錯的方向,今天在4k 84"上就有看到,滿不錯的,不會像動態插補是無中生有。 這算是插黑畫面的另一種方式吧?
由原本的用液晶顯示黑色畫面插黑
改為直接利用LED快速點滅背光達成插黑
以耗電量的角度來說,此作法應該還可以再省下可觀比例的電力消耗? 星瑜 發表於 2012-12-10 00:5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這算是插黑畫面的另一種方式吧?
由原本的用液晶顯示黑色畫面插黑
以前插黑是透過液晶,那樣還是免除不了液晶先天轉換的問題
有LED背光之後,各大廠都有採用背光閃爍的方式
理論上利用LED瞬間發光->穿過液晶面板顯示
應該也能辦到CRT、PDP那種瞬間發光顯示效果
不過觀察SONY原本的倍速模式,就算加上LED背光閃爍,還是有差異
一直到這篇的脈衝模式,我才真正有感覺像是在使用CRT、PDP
更神的是動態解析度高到不行,第一次在LCD上看清楚PixPerAn的文字
玩遊戲、看電影有一種動態時解析度等同靜態圖的恐怖感
SKAP 發表於 2012-12-10 01:3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以前插黑是透過液晶,那樣還是免除不了液晶先天轉換的問題
有LED背光之後,各大廠都有採用背光閃爍的方 ...
好驚人的動態解析度
不知道玩遊戲時
輸入延遲是多少?
如果脈衝模式下能有低延遲就好…
選擇顯示最後第四張大概是想要避免第一張之前的那一禎液晶轉換延遲造成的殘像 液晶就是天生殘缺 不過廣大消費者 水準也不足 依舊是買帳 :D 是不錯,但不是每個人都喜歡.但大多只是數字遊戲 momoisacow 發表於 2012-12-10 11: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液晶就是天生殘缺 不過廣大消費者 水準也不足 依舊是買帳
本來就沒有完全的顯示器
CRT也是有缺點的(解析度、地磁偏差
PDP有色割、電壓分配、烙印
多數人是選便宜的買,畫面怎樣本來就是其次
只能說液晶的價位就是很大的市場優勢
Sony今年的中階投影機也用上此一功能,效果應該也是不錯,但聽聞總代理因HW30還有大量庫存,所以現階段無意引進,不過聽說售價是與HW30一樣的,看了樓主的文章真是期待:)) kkmdti 發表於 2012-12-10 09:2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好驚人的動態解析度
不知道玩遊戲時
延遲多少SONY沒說明
但從Game模式會強制關閉Motionflow相關功能以降低輸入延遲來看
其他能開啟Motionflow的模式應該都不太佳
要像東芝那樣開啟倍速、超解像還能有超低輸入延遲才叫猛 星瑜 發表於 2012-12-10 09: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選擇顯示最後第四張大概是想要避免第一張之前的那一禎液晶轉換延遲造成的殘像 ...
了解
強刷4次相同畫面,確保完全消除前一張畫面的殘影之後才開啟背光顯示
聽起來相當合理,不過刷4次相同畫面...對液晶來說真的會有動作??
那這麼說起來,其實120Hz面板跑24p電影也能玩這招
強刷5次相同畫面,第5張才開啟背光顯示......
如果是開發人員,就可以每種組合都玩看看><
120Hz面板強刷2次相同畫面,第2張開啟背光顯示,不知效果如何? 本文章最後由 patrick753 於 2012-12-10 23:21 編輯
我是看圖說故事
加上GOOGLE翻譯
不知道這樣理解對不對
SONY和以往的差黑
兩這應該都是捕黑畫面
只是SONY是關LED
造成黑畫面
液晶畫面則是補了四個相同的畫面
以往是液晶畫面補了四個黑畫面
但是LED或燈管是持續作用的
不過文中好像有提到
使用SONY脈衝模式時
會有亮度較低的問題
畫面會顯得比較不明亮
本文章最後由 SKAP 於 2012-12-10 21:36 編輯
kkmdti 發表於 2012-12-10 19:2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本來就沒有完全的顯示器
CRT也是有缺點的(解析度、地磁偏差
PDP有色割、電壓分配、烙印
的確,不同顯示技術都有優缺點
像前幾周我有買SONY的3D頭戴顯示器玩
號稱完美顯示技術的OLED,據說唯一缺點就是價位跟壽命
不過我仔細觀察,雖然反應速度極高,但動態解析度並沒有讓人驚艷
猜測是跟LCD一樣的原因
在60Hz下持續顯示,等於一張畫面會停留16ms,玩起遊戲還是糊糊的
聽說SONY最新的Crystal LED Display,動態解析度方面比等離子還要好
實現完全一致的靜態、動態解析度......不過從來沒親眼看過>< 原来东芝有种变种的CRT,平板化的,相当于在屏幕前安排几千个微型CRT,从显示效果上看,应该是最好的 SKAP 發表於 2012-12-10 20:5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延遲多少SONY沒說明
但從Game模式會強制關閉Motionflow相關功能以降低輸入延遲來看
其他能開啟Motionflow ...
小弟之前有看過朋友的東芝REGZA Z2
GAME DIRECT模式下的倍速,和平常倍速模式是不太一樣的
這模式的倍速看起來像是同一張畫面重復兩次,而不是補間運算
GAME 殘像感覺比一般倍速來的較強,基本上還是有為了減低延遲而犧牲點畫面
當然,這點無損這台適合打GAME的事實
光是低輸入延遲的同時能有超解像功能就很值了
不過說實話,假設SONY能開發出,不用太好,在低延遲模式中有REGZA類似的畫質
要我選我一定選SONY…… 本文章最後由 kkmdti 於 2012-12-11 08:27 編輯
SKAP 發表於 2012-12-10 21:3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的確,不同顯示技術都有優缺點
像前幾周我有買SONY的3D頭戴顯示器玩
請問買的是HMZ-T1?
還是T2?
新的T2有PANEL DRIVE功能
開啟後會插入不發光的間隔,類似脈衝顯示
不知道兄台是否有使用這功能
PS:電漿(等離子)電視成色是靠時間積分的堆色而成的(動態解析度和好的CRT還是有差
因此動態解析度也是看要情況的
大量平滑色階情報在畫面左右浮動時,看起來也是……
kkmdti 發表於 2012-12-11 08:0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請問買的是HMZ-T1?
還是T2?
哈...我玩的是T1沒這功能
T2的價錢可以買我現在這台40HX75A還找好幾個小朋友
可是戴起來不舒服又要一直換HDMI實在太麻煩了 SKAP 發表於 2012-12-11 11:1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哈...我玩的是T1沒這功能
T2的價錢可以買我現在這台40HX75A還找好幾個小朋友
小弟是對目前的3D顯示沒什麼興趣
加上本身就有戴眼鏡,沒在玩這種的… 這樣看來果然還是CRT的最棒反應最快 只是個頭實在是太大了
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