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Ko 發表於 2014-12-31 15:30:20

【後製】Element 3D v2的線框掃瞄變成實體效果

本文章最後由 PhilKo 於 2014-12-31 17:45 編輯

http://1.bp.blogspot.com/-GWpN0koMX6M/VJvA1X1l0_I/AAAAAAAAWT0/816l6eEQiDQ/s640/7.png利用遮罩作出線框掃描成實體(這效果真難取名)的感覺
之前在看產品介紹影片的時候,覺得這支影片的效果真棒,用內容農場的語氣來說就是:所有人看到這支影片都讚嘆不已,尤其是1分29秒的時候我真的驚呆了。
http://1.bp.blogspot.com/-6zZKYFsVKuo/VJu-VXR_hoI/AAAAAAAAWTQ/t3rF_TuobEg/s1600/0.png
連結在此,請大家回味一下。

之前也沒機會摸索,想找相關教學還不知道怎麼下關鍵字,這幾天看Element 3D v2的官方文件的時候,忽然把一些零碎的技巧揉在同一個麵糰裡,疑似可以作出類似效果。

先看結果影片,沒有錄音,用滑鼠大概介紹一下關鍵技巧。qKgvc4-QjWk

分解圖說明
可以用slider control去調整掃瞄範圍,製作過程會比較彈性http://1.bp.blogspot.com/-tvkNHtUH_-E/VJu-VPC5zkI/AAAAAAAAWTM/vGyUNOsJ_eI/s1600/1.png


當然先要有一個全彩的模型,我們放置這個模型的圖層(layer),後面會再複製出幾個作別的用途http://4.bp.blogspot.com/-m7GHRpyHgU8/VJu-Wa-4qZI/AAAAAAAAWTY/g3XiBc3BzWc/s1600/3.png

然後要有一個線框的模型,作法就是複製剛剛全彩模型的圖層,貼到新圖層,然後進去改材質為線框(官網介紹)http://4.bp.blogspot.com/-6bYRCEWmUhk/VJu-VGjH57I/AAAAAAAAWTI/TR27LtNX014/s1600/2.png

我們需要的遮罩,也是用第一個全彩的圖層再複製出來,並且改成Z depth(官網介紹)http://3.bp.blogspot.com/-JWTsDIFv-S0/VJvCu60r6iI/AAAAAAAAWUA/F1a8fAtzsvI/s1600/8.png

遮罩加上彩色模型,並試著調整Z depth參數的效果,參考官網關於trkmat介紹http://3.bp.blogspot.com/-sR3jBVHDE6M/VJvCylfoRdI/AAAAAAAAWUQ/qHLKu0MX0hg/s1600/10.png

將剛剛的遮罩再複製一個出來當線框模型的遮罩,這樣剛剛調整的可視距離參數會一樣,而且兩個遮罩會是相反的,比方一個是Luma Matte,另一個就會是Luma Inverted Mattehttp://1.bp.blogspot.com/-5hhLtDr7E2s/VJvCw8PzLSI/AAAAAAAAWUI/Ow-gk3Rryl4/s1600/9.png

這是我的排列方式http://3.bp.blogspot.com/-z3nqXCowNm4/VJvFTaW4dPI/AAAAAAAAWUc/pOAUoHzw8Iw/s1600/12.png

第二部分就是參數的調整,由於我們有兩個遮罩,這樣子調整參數會耗兩次工,一個不小心沒接好會有破綻,所以把兩邊的參數,用同一個Slider control綁定,也就是我只要調整一個Slider control,就同時可以更動兩個遮罩的參數。Slider control設定方法http://4.bp.blogspot.com/-cx_Abp9bCuw/VJu-W83R0XI/AAAAAAAAWTo/xJJdms98lgU/s1600/5.png

遮罩邊緣有些微的光暈,這裡用的是Fog,我還是看到文件才知道這竟然是用Fog作出來的,用的是Taper選項。http://4.bp.blogspot.com/-KkbCX9aCxUc/VJu-XZ7WO5I/AAAAAAAAWTs/ig3PwElnHvU/s1600/6.png

關鍵點大概是這樣,趕快寫下來免得自己忘記~~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後製】Element 3D v2的線框掃瞄變成實體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