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球綁相機 西班牙高中生拍到太空畫面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319/4/1gb3w.html氣球綁相機 高中生拍到太空畫面
四名西班牙高中生將一顆用廉價相機操作的氣象氣球送上三萬二千公尺高的平流層,成功捕捉到壯觀的太空畫面。
英國《每日電訊報》十八日報導,西班牙加泰隆尼亞「IES畢斯巴爾中學」的四名學生合組了一個「氣象科技」(Meteotek)小組。這四名年齡十八到十九歲的青年在老師指導下,自行設計電子感應器,然後用一枚氣球攜帶感應器和相機上太空。
這枚高逾兩公尺,重約一.五公斤的氦氣球,成本四十五歐元(約台幣二千元)。感應器和相機的重量也差不多一.五公斤。而他們使用的尼康(Nikon)數位相機,售價僅六十歐元(約台幣二千六百元)。
今年二月底某天上午,四名學生按計畫施放他們的氣象氣球。他們藉氣球上的感應器獲取爬升數據,同時利用「Google Earth」和氣球上的無線電接收器追蹤氣球動向。
氣球以每分鐘二七○公尺的速度上升,隨著氣壓變化,這枚氦氣球會不斷膨脹,最大預計可達九.五公尺。氣球在過了三萬多公尺高度時到達極限,隨後便回落到地面。
幾位青年走了十公里路,找到仍在發送訊號的感應器和相機。而他們拍攝到的太空照片,證明要取得氣象資料,不需動用數十億美元預算,也不需借助氣象中心的資源。 氣球上升三萬多公尺後掉下來,只移動了十公里,
總覺得可信度不是很高..... 可能有綁繩子 3萬公尺相當於30公里是很高 玉山是3000公尺左右
ㄟ綁繩子 這條繩子.....
一般會漂浮的氣球(市面上的玩具氣球 大約10小時左右會消失浮力)
因為內部的"比空氣輕"氣體會逸漏出來
回復 #4 asa00322 的帖子
不可能綁繩子, 三十公里的繩子太重了!至於氣體會不會溢出來就不知道了。 太多疑點了!
1. 60歐元的Nikon數位相機,哪一款呀?
2. 怎麼設定拍攝角度? 相機正上方不是氣球嗎? 如何控制拍攝? 用Timer?
3. 在對流層頂(平常國際線飛機航線高度大約都是10000公尺左右)氣溫約零下50度左右,一般的相機早就掛點了(凝結水)
4. 在32000公尺拍攝又怎樣?比較清楚嗎?
5. 氣球掉下來,無線電接收器還有相機都沒有損壞,還都能找的到?
我猜是四月一號要發布的消息,先被人拿出來了..... 是阿疑點太多了..可信度似乎不高阿 太多疑點了!
1. 60歐元的Nikon數位相機,哪一款呀?
2. 怎麼設定拍攝角度? 相機正上方不是氣球嗎? 如何控制拍攝? 用Timer?
3. 在對流層頂(平常國際線飛機航線高度大約都是10000公尺左右)氣溫約零下50度左右,一般的相機早就掛點了(凝結水)
4. 在32000公尺拍攝又怎樣?比較清楚嗎?
5. 氣球掉下來,無線電接收器還有相機都沒有損壞,還都能找的到?
我猜是四月一號要發布的消息,先被人拿出來了.....
本來只是覺得有點奇怪.
沒想到土匪大提出這麼多疑點.鼓掌=
如果這些疑點可以一一合理解釋.
那真是太神啦!! 或許 1,2 項還可以克服
但光是第 3 項就真的值得研究了
一般電子儀器的工作溫度是沒辦法在零下 50 度的環境下還能正常工作的
更何況上頭還有衛星定位等儀器
現在的新聞都不用小心求證的嗎?
連個圖也沒有就拿來登,當年腳尾飯至少還來了幾張照片呢 @@ ................好多名偵探柯南8-}
該活動官方網址
http://teslabs.com/meteotek08/
小弟沒有相關的技術及巧思 . 所以不便多說
只是滑鼠點了點 . 去尋找那充滿創意的活動訊息真偽 增廣見聞了
謝 囧Sir 提供的官方網站資訊
文字內容看不懂
但從看圖片看來,的確有在保暖及防震上做了加強
[ 本帖最後由 alex 於 2009-3-20 11:22 編輯 ] 依他們的設計方式 , 只放置一台相機有點可惜了 ,
第二代該可以多角度放置架設了~
其實還有一種東西俗稱叫致冷器 , 珀爾帖效應
(Peltier Effect)與塞貝克效應(Seeback Effect)
從不同的角度來解釋同一種物理現象 , 可利用
溫差來發電 , 屆時還可以對電力系統的供給 ,
有一定的幫助.. 有圖就應該比較能讓人相信了
真令人難以置信
才高中生而已
我高中時期只是會把妹和念書而已 嗯!!
有圖有真象!!
感謝提供官方網站.
可以參考看看是如何達成的.
只要有心,人人都能拍「近」太空照
【只要有心,人人都能拍「近」太空照】ref:
http://chinese.engadget.com/2009/03/21/teens-take-pictures-of-space-with-balloon-nikon-coolpix-camera/
http://www.blogcdn.com/chinese.engadget.com/media/2009/03/090320-spaceballoon-01.jpg
來自西班牙 IES La Bisbal 的學生,利用價值 80 美元的 Nikon Coolpix 相機,以及 60 美元的乳膠氣球,加上自製的電路。不必花大錢發射火箭上太空,也不用坐飛機上高空,就成功地在 3 萬英呎的高空拍下許多瑰麗的地球近太空照片。
這個名為 Meteotek 的團隊,除了指導老師外,成員年紀都介於 18~19 歲之間。於今年二月底施放後,氣球相機共飛行近十公里的距離,往上昇到十萬英呎的高度才失去浮力重返地球。從主站讀者的討論串中發現除了 Meteotek 團隊之外,早在一年半前加拿大的 Flight 2 團隊也做過類似的事情。而 Parallax Inc 網站也提供第一次放氣球就上手的教材,讓所有有心的網友都能夠拍下專屬於自己的近太空照。
讓夢想高飛固然是件值得高興的事情,只是假如哪一天天上都是氣球相機,隨時都可能會掉下來的話,那麼出門在外是不是隨時都該戴著安全帽才會比較安全呢?
相關閱讀:
Read - Flight 2
Read - Parallax Near Space 原帖由 土匪 於 2009-3-19 23:20 發表 http://www.hd.club.tw/images/common/back.gif
5. 氣球掉下來,無線電接收器還有相機都沒有損壞,還都能找的到?
GPS & Parachute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8/84/Apollo_15_descends_to_splashdown.jpg/230px-Apollo_15_descends_to_splashdown.jpg 不錯!挺有趣味!!8-} 很強的說 在電視上看到了
回復 #6 土匪 的帖子
土匪大雖然質疑其真實度, 但也是一般人所想像不到的工程.因為對於一般高中生而言,簡直不可思議...
此工程雖然花費不多,卻要有許多專業知識才能做到,
電路學,工業控制,無線電,大氣學,冷凍學.......許多許多.... ''而他們拍攝到的太空照片,證明要取得氣象資料,不需動用數十億美元預算,也不需借助氣象中心的資源。''
果然這些是學生的看法啊
取得精準的資料 就必需是能百分之百自主控制的
想拍哪就拍哪
哪有人 用自然升空的方式
這跟求神問卜有什麼不同啊
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