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klin0311
發表於 2018-6-21 07:51:19
jj333k 發表於 2018-6-20 05:13 PM
請問一下這樣大概花費多少裝修...?
這不太好回答
因為有些工程費用跟整棟裝潢算在一起的
我只能很大略的粗估
至少四五十萬以上吧
要比較詳細準確的話,要一項一項去查
風之成
發表於 2018-6-21 11:50:32
不得不說 工程浩大啊! 點個讚!
fox520111
發表於 2018-6-21 19:32:58
本文最後由 fox520111 於 2019-2-7 12:50 AM 編輯
本帖最後由 fox520111 於 2018-6-22 12:49 AM 編輯
很棒喔也有考慮到聲學的處理給您一個讚不知道空間比例與roommode如何
有個問題想請教天花與側牆的反射點處會否考慮etc的問題呢
因為看您裝設面是與牆面/天花板面平行設置
那麼該區域的反射音對於開孔薄版是否有反射疑慮 如果事後測量時有此問題那是否有事後補足的備案呢
同上處理ETC問題上該區域是否考慮RFZ型空間(如反射器)以及事後加裝備案
另外多孔質吸音器(速度型)的厚度與空腔深度搭配您的roommode模式上
是否充足 (看您用的開孔板厚度4分板嗎?與開孔大小應該有5cm開孔率4%左右嗎?您設計的頻率?)而1.1.0模式處理最有利的角落吸聲器有無在設計當中
期待您完整的開箱唷(如果能夠有聲學測試那就更棒了)
fox520111
發表於 2018-6-21 19:51:12
william456 發表於 2018-6-16 08:46 PM
看到岩棉包布真懷念
不知道franklin0311的包法如何?
您的吸音器深度可真大看起來很不錯喔肯犧牲空間做聲學處理
franklin0311
發表於 2018-6-22 15:18:30
fox520111 發表於 2018-6-21 07:32 PM
很棒喔也有考慮到聲學的處理給您一個讚不知道空間比例與roommode如何
有個問題想請教天花與側牆的反 ...
承蒙您那麼用心觀看並提問這些專業問題
我只能針對其中一個我看得懂的問題回答Orz.......
空間比例整修後是長4.65M 寬3.5M 高2.6M
其餘的對我來說太專業了
實在沒辦法回覆您 抱歉
這些聲學處理是請某間聲學公司打造設計的
理想中的聲學規劃要付出的成本、金錢,甚至需要的空間都是很巨大的
理想跟現實必須做一些妥協,折衷之下才能進行下去
若您想了解更多,我可以提供給您聲學公司的聯絡方式
這樣對您應該會比較有幫助:)
thanksman
發表於 2018-6-22 22:00:57
fox520111 發表於 2018-6-21 07:32 PM
很棒喔也有考慮到聲學的處理給您一個讚不知道空間比例與roommode如何
有個問題想請教天花與側牆的反 ...
樓主以下的淺言,依事言之,倘有得罪處,請海涵。
fox502111兄
1. 從樓主在友站之回復,方知其對聲學所知不多,難能回應您的問題。
2.這不是一個常態的典型地下室,一個典型的地下室,係地下層皆在GL以下,而樓主的地下室從照片看,似非全在GL以下之典型地下室。(這在隔音上的效益與處理有極大的差異,不過從樓主的施工照可知,並無進行隔音之聲學處理)
3.這個空間後部的樓梯,將使其room modes受到不小的影響,非純鞋盒形的可就,其亦非單純1.1.0之態.
4.RFZ非反射器。以如此之設計是難成RFZ。
樓主
恭喜您有新視聽室,對於這公司或設計者,在聲學上的設計好不好在下就少言,免得被誤以為找碴或潑冷水或.....,不過有一事不知您是否知情? 或這事是經由您同意的施作?
請看下面三張照片,從照片看來,有破壞樑結構之虞.....
fox520111
發表於 2018-6-23 13:08:04
本帖最後由 fox520111 於 2018-6-23 01:44 PM 編輯
thanksman 發表於 2018-6-22 10:00 PM
樓主以下的淺言,依事言之,倘有得罪處,請海涵。
THANKSMAN兄:
3.空間實體牆面非矩形在roommode點分佈上確有更複雜之情形唯superchunk類角落吸音器仍舊是跨複數roommode於空間分佈區域且能廣範圍吸收各該頻率
4 即使開孔薄板仍會產生聲反射且在該等距離下看圖上或許會涉及一次反射點區域 所以對於etc上或許沒板比有板好如果放置區域非上述則另論
再論薄板開孔來說 開孔目的或許並非如壓力型有去針對中心頻率設計 而只是依照速度型設置並為了要避免一般所說過度吸收高頻區域但不論何種設置在一次反射區上都有可能破壞了聲成像如果設計它的目的真是如此(避免過吸高頻)那反射器的使用搭配QRD變成形同RFZ型的設計方向也是能達到非LEDE(雖然看吸音器使用量也不可能做到LEDE) 而上文沒說過RFZ是反射器這句話反射器/展開牆面做法皆只是該種設計為達目的的作法罷了
jeffbaby520
發表於 2018-6-23 22:08:54
太羨慕了~這才享受人生啊!
thanksman
發表於 2018-6-25 18:43:48
本帖最後由 thanksman 於 2018-6-25 06:55 PM 編輯
fox520111 發表於 2018-6-23 01:08 PM
THANKSMAN兄:
3.空間實體牆面非矩形在roommode點分佈上確有更複雜之情形唯superchunk類角落吸音器仍舊是 ...
fox520111 兄
3.
superchunk類之吸聲,未知您做過聲學試驗否?
常態上,較主之吸聲頻約在80~100Hz,次者(因設計者之別)可向下擴展約至63~80Hz間,或125Hz以上。
然吸聲性能尚可。
稱跨複數room modes之這種稱法 怪怪的。
它在吸聲上使吸聲頻較寬些,在聲學上非"跨複數room modes"之稱法。
4.
fox520111 兄前文語意,不知者恐有不少會誤解成反射器。
RFZ 係關乎 Peter D'Antonion 之所出 (80年代左右的論文起)
LEDE 係關乎 D.David 和 C.Daivs 之所起 (近70年代尾的論文起)
在影院設計上,非純然依此二者就之。本質上是有多所差異的。
QRD 的聲學設計與分析未知您做過否? 若做過,你就會知商業數據或商業說詞與實際數據(學術)之別。
RFZ 、LEDE 雖 Don Davis 與 Eugene Patronis, Jr 有做一些介紹,然究其實質與實務,需進行許多之聲學分析以為設計。
呵......
fox520111
發表於 2018-6-25 23:31:07
本帖最後由 fox520111 於 2018-6-30 01:14 PM 編輯
thanksman 發表於 2018-6-25 06:43 PM
fox520111 兄
3.
3."聲學試驗不敢說",但有調適過自己空間,現在使用三種類型吸音器將waterfall控制到40hz一帶,剩下要製作helmholz去處理餘下兩個roommode(30.40)
至於superchunk一類,該吸音器放置於角落,而一般矩形空間角落處正是複數空間模式所含蓋者,多孔質吸收物依照其流阻率與實體深距(或包含空腔)本身吸音率涵蓋者廣,非壓力型僅針對某一/二區域做窄範圍吸收
至於您說的深到幾hz與頻寬,如果做的面積夠大(寬度兩米五高度三米流阻率設置5000pas/m2與牆面45度設置那您覺得他處理深度與吸音能力能多少?絕對不是您說的到63hz,您把他狹隘了)國外聲學物件,如real trap/gik等公司,就個人在論壇上看其負責人(我記得好像是)葛倫/Dr.依森等人對於聲學設置之建議亦同(設置於該區域之吸聲器的優秀表現,即使diyer也能有不錯的表現),也絕非您說的尚可
這是自己之前測試時一只"角落"吸聲器的測試,收音位在主座位,您覺得他往上作用範圍到只寫"125hz..........以上嗎"該吸音器仍不是我後來使用版本即可有此吸收能力,而您所說,儘管500hz1k2k甚至到20k都是125以上,但如此說法我想容易讓聽者著重在125附近
放大一些,隨便都影響到500hz,100hz也都能看到改變
另外這是控制到剛剛說的40hz一帶的圖空間無吸音器 smoth:1/48window(ms):500total slices:51time range:300ms
空間設置吸音器 smoth:1/48window(ms):500total slices:51time range:300ms
decay0msvs300ms(以上圖示僅針對諧振干擾處置)
4.與文主提起之問題,從lede延伸到rfz主因為etc問題,把等級提高點,一般民用在台灣您有見過完全依照控制室去設計的嗎?要完全依照該類設計或是類似國外黑鳥設計本身控制室案例來說,本身就是幾乎不可能(生活使用性/設計者專業度/造價),尤其對本案現階段看到的狀況而言,所以,如果可行,更直接的給予文主可事後多點想法的方案,會比無法更改的問題來得更好,否則只是空談
QRD沒任何文字扯到商業說詞,何來扯上這些問題?還是您對於RFZ做設計方向的空間有更不同的見解,建議您,您應該給比較直接建設性的方案,而非說太多沒人能聽懂的東西會更來得有用,小莊兄,如果能夠提出您所做的實體案例,真的才是更有用的教材,我相信您在各大網站上的做為,難道無非是要教育一般燒友使其更多著眼於聲學控制/處理/概念上嗎?
5.您的設計案例,其實我是更有興趣的,不知能否現場朝聖,如果有機會,朋友的視聽室正在設計階段,建物已蓋好,空間尺寸已定,揚聲器無法做埋牆處置,可有興趣承攬或現場給予實際意見解說,更有興趣知道您怎麼控制諧振干擾/非諧振干擾/揚聲器與座位擺位處置/dsp修正,有機會您應該展展拳腳的,其實大家都知道的,批評總是容易,對岸小春兄雖然謬誤處仍有,不管良莠(學習您說法),但是其實最直接的就是能夠提出設計案例,您設計了15年的聲學空間,想必大空間聲學設計小空間聲學設計皆囊概不少,相信一定可以分享以及以實例做解說的
thanksman
發表於 2018-6-26 00:43:57
本帖最後由 thanksman 於 2018-6-26 12:53 AM 編輯
fox520111 發表於 2018-6-25 11:31 PM
3.聲學試驗不敢說,但有調適過自己空間,現在使用三種類型吸音器將waterfall控制到40hz一帶,剩下要製作helmh ...
fox520111 兄
3.
(1) 無規入射與正向入射有所異.
(2) 聲阻抗的match有所異.
(3) 流阻、孔隙率、結構因數、材料厚度、堆密度...等,影響因子非僅流阻
(4) 前文所述吸聲在63Hz以下吸聲性能非你認為的高,若真興趣驗證,可進行聲學試驗(聲學實驗室試驗)便能較知.
4. 5.
兄如此反易走入空談,把實務狀況理清些,才不會走入空談.
樓主的空間,設計前做了哪些聲學特性相關的事物量測?
進行了那些聲學特性分析?
哪些聲學特性可改善?
哪些聲學特性不易改善?
哪些聲學特性是受大極大的侷限性,而幾乎改善度不太有的?
在沒有一定量且可茲準參之資訊,何多能有建設性方案?
再者,當樓主都已完事,許多事物早已定了,能改變性將是少之又少的,又何能多有建設性?
在下非業於此,聲學分析、設計是有緣利用餘暇時,幫幫自己朋友為多,ex.http://blog.xuite.net/thxisf/twblog/584666177
在下友人之小 Control Room,在下都還無暇助之,按延
您可自幫您的朋友.
既還已在設計之階段,你可給他建設性方案。
恕在下,無甚麼能力與空暇於網上說什麼。
若在下點提處,網兄們看不懂,請恕在下才薄,無能使網兄們了解。
若在下點提處,使網兄們認為在批評,請恕在下才薄、言駑詞鈍。
fox520111
發表於 2018-6-26 00:52:22
本帖最後由 fox520111 於 2018-6-26 02:19 AM 編輯
thanksman 發表於 2018-6-26 12:43 AM
fox520111 兄
3.
上述您說的很多東西,簡單就是一個ab 比較就是整體了有圖可見淺顯易懂 有無改善/改變 並非空談
僅速度型吸聲器? 以及下段應該是美私板
這是最一般也是剛剛說的diyer都能做的東西了
個人更期待您的設計方案當中有提供全頻域聲學處理的
另,如果能夠提供揚聲器重播為主的空間以及聲學測試更為優(一樣諧振干擾/非諧振干擾)
設計面向根本不同ㄚ..............
相信15年設計經歷不會沒有的,如果一個月到兩個月接一件case,15年下來也破百案例了,另,提供改善前與改善後的指標顯示給予參考是更好的
雖然老話說的,圖好看不見得好聽,但是,卻是一種可視的改善問題與否的方式,也是更能說服與直接給看得懂的人不用言語的解說
thanksman
發表於 2018-6-26 00:57:17
本帖最後由 thanksman 於 2018-6-26 01:02 AM 編輯
fox520111 發表於 2018-6-26 12:52 AM
僅速度型吸聲器?
這是最一般也是剛剛說的diyer都能做的東西了
個人更期待您的設計方案當中有提供全頻域 ...
1. 僅速度型吸聲器???
2. 在下非業餘此,何來一個月、兩個月 一個CASE ???
3. 您可就你自學的去幫自己的朋友設計
fox520111
發表於 2018-6-26 00:59:13
本帖最後由 fox520111 於 2018-6-27 02:16 AM 編輯
thanksman 發表於 2018-6-26 12:57 AM
僅速度型吸聲器???
因為您沒有寫頂多從圖示上僅有1.吸音軟包2.左側牆面如果沒有錯的話仍舊是吸音軟包(但畢竟外觀難查) 3.類似rpg的角落吸音 4.下段像是美絲板,綜合上述外觀所見均為速度型吸聲器原理
小弟才疏
希望能夠聽您討論解析以避免我說的誤導大眾
並好能受益(真心話)
懂得理論
但是
如果有實際案例
有機會跑一趟您的所在或是您的案例所在跟您聊聊我想更好
另會說這樣是因為您之前提過您從事聲學設計15年餘 想必跟前輩學習是最快的途徑
不過我就認識的朋友來說(建築業界與音響業界)沒聽過您設計過的小空間聲學案例 所以想要知道是否小弟有誤 或是您設計的是???
有無可以觀摩
而 因為本人才疏 所以希望幫朋友找真正能者
他那兒我沒本事幫他設計 起碼經驗不足
實際與您碰面以及這兒聊下來
感覺或許您有能力可接他案子 只是實例 我未曾看到 如果聲空間都只是秀秀樣子 那跟我一堆同學在做的沒什麼不同(小弟以前學建築)
thanksman
發表於 2018-6-26 01:18:16
本帖最後由 thanksman 於 2018-6-26 01:30 AM 編輯
fox520111 發表於 2018-6-26 12:59 AM
因為您沒有寫頂多從圖示上僅有1.吸音軟包2.左側牆面如果沒有錯的話仍舊是吸音軟包(但畢竟外觀難查)...
呵...
我也不知您是聽誰說了什麼。
外面對在下的奇怪謠言早已不少。
小空間聲學的改善沒做過?
這琴房是大空間嗎?
呵.....
不過這些謠言對在下無差,在下非業於此,只是有時傳到在下熟識的朋友那,他們覺得還蠻好笑的,偶時會說說給在下聽聽。
既然都有建築背景,兄應知在下工作(工程)是夠我忙了,沒那多充裕的時間與能力與接外人的案子,你看我這樣一個朋友琴房,就從去年弄到今年了。
既然都有建築背景,您不妨試著去幫您朋友看看。小空間聲學,會比單純建築更需的一些工程背景。
fox520111
發表於 2018-6-26 01:24:22
本帖最後由 fox520111 於 2018-6-26 02:23 AM 編輯
thanksman 發表於 2018-6-26 01:18 AM
呵...
我也不知您是聽誰說了什麼。
外面對在下的奇怪謠言早已不少。
小莊兄
我沒聽別人說啦
您自己跟我說的................使用100hz以下之吸聲材(我建議把他說成吸聲套件或搭配/配比 比較適合些)
不然一個100hz以下吸聲材聽起來是這個東西是直接一個整體了買回來詳閱使用說明書就可以服用了.........(好比a10或是modex)
而因為您說的是規畫/設計 所以這是一個從事設計性質的角度 而聲空間設計必定有驗收
所以我才會因為上面這段以為您設計聲空間已有15年以上資歷/經驗
最後避免歪樓也對文主不好意思
所以提供聲學上的設計建議或改善方式(由其是文主事後可以加裝的)
對文主較有益處
對我有益處的
則是改天私底下去您設計的案例做觀摩
對我朋友有益處的
是您有機會整個承接該案(空間比例與設計目標有興趣再談當然一定會須要前後測試數據供比較 我也會在旁學習如果時間不足也可以僅提供設計施工我可以找同學做)
thanksman
發表於 2018-6-26 01:40:29
本帖最後由 thanksman 於 2018-6-26 01:46 AM 編輯
fox520111 發表於 2018-6-26 01:24 AM
小莊兄
我沒聽別人說啦
您自己跟我說的................使用100hz以下之吸聲材(我建議把他說成吸聲套件或 ...
15年前,在下於小空間聲學上就已有幫朋友改善。
100Hz以下,它不是套件,套件反而猶如成藥。
您畢業後,有走入工程實務嗎?
給您一個觀念,您或許會較知我再說什麼。
任何的聲材都是藥,但每個聲空間的病不同,因此要較好點的治療,它沒有成藥,需要進行對症組藥。
對於樓主,你若真想給得出建設性的方案,那你就要去病情診斷。
在沒有病情診斷下,往往是難以給出較實際具體而切合的建設性方案。
fox520111
發表於 2018-6-26 01:43:20
本帖最後由 fox520111 於 2018-6-26 09:56 PM 編輯
thanksman 發表於 2018-6-26 01:40 AM
15年前,在下於小空間聲學上就已有幫朋友改善。
100Hz以下,它不是套件,套件反而猶如成藥。
您說的
有玩空間設計的
應該都知道
"對症下藥"
這點其實我還算是懂的
唯 套件一類的好處是 提供更直接的概念(如果對不是太專業的來說起碼有個廣告行銷用吸音率以及主要吸收頻段)(只要對於處置區域與做法都有概念的人來說 我想不是難事 起碼透過測量也能夠知道問題有無改善或是是否錯誤放置)
對於建物已成事實(無法在簡併現象上做改善者) , 病情診斷>>>>>測量 跟您說的這些您覺得我沒有做測量想怎麼做就怎麼做嗎面對聲學儘管諧振干擾也不可能隨意就處理 上面已是實際個人案例 除40hz以下全頻域180ms左右消散振鈴(decay圖中50hz區域為室內機底噪/型號沒記錯是日立syt28)對於這樣要結束諧振處理來說也是足夠的了其餘對於諧振干擾使用DSP做修正雖然實質上並非讓空間對於該頻率增加改善能力 但是起碼是對於該系統處理了問題
而我想您上文下段所建議事項來說要平均改善像上圖的混響時間不可能沒經過病情診斷就去設計/施做的吧?反過來說您15年下來累積的設計呢?說得一口好音響時,更應該讓後輩理解您
真正的聲空間處理,有圖,又能前往實地參訪/測量,才是您實力的佐證 千萬別讓人感到您是吹噓
至於,您提到的諸多問題,發現您喜歡把問題導往"知識面"
即使知識面是正確的,也未必代表別人並不理解更不代表您能說的種種必定是您真的做得到的(知道與做不做得到是不同的)所以當您做不到時請不要拿沒做到過的然後用我在網路上即可查到的東西說嘴
您總是無法切合問題去做解說,這點我覺得才是可惜的了
在自學聲學過程當中,查閱不少國外聲學討論.文章.論文與專利,總是也有真正的專家 gearslutz上就一堆真正的聲學設計者
進行指導時,與您的角度,感覺真是發現台灣的專家真的是某方面的專家(嘴?炮?)
一句"恭喜您有新視聽室,對於這公司或設計者,在聲學上的設計好不好在下就少言,免得被誤以為找碴或潑冷水或....."
隨便看的人就懂您目地是為稱讚還是撥冷水了
最後不希望歪了本樓
所以希望您與我如果有討論是針對該空間而不是為了表現出您又懂了什麼比較好些
或是真的需要您分享一篇十五年磨一劍的聲學設計大補帖 加上設計實際圖文並茂範例會比起您單純文字更來得精彩如果您懶得介紹 可以說說哪兒有您的設計案例可以參訪比較直接些再不然我剩下的您有能力承攬嗎我想看大師手筆去挑戰我剩下的空間問題 吸音器設計(也只剩下那個八度想必對有經驗者來說根本小菜一疊........只要您有設計圖我一定可以將其實現<我背後有木模具設計團隊的支持您絕對可以相信施工品質這種箱體設計對他們來說根本沒啥 所以除非設計錯誤)空間擺位(bir家族的處置)etc(延伸到isdg)的處理等等相信在您的指導之下我會用最用心的角度去學習您的高超 是否有認為自己能夠勝認?還是一樣您沒時間?
thanksman
發表於 2018-6-26 20:17:48
本帖最後由 thanksman 於 2018-6-26 08:21 PM 編輯
fox520111 發表於 2018-6-26 01:43 AM
您說的
有玩空間設計的
應該都知道
fox520111 兄
1.由於在下沒多少閒餘與興趣在網上分說,如此您就能牽扯到 "台灣專家" "嘴?炮?",我笑了,如果這樣能讓您爽,請繼續。
2. 在下不是專家,僅是一實務工程人員而已。
3. 從文往中,兄與在下文往有礙,錯屈甚多,因是在下詞表之力不佳,如此再文往而下多所無益。
4. 就在下對工程之經驗,兄在工程實務面上似乎稍所匱乏,或許兄在畢業後甚少在工程界實務,在下所言多為實務。
就樓主狀況,對superchunk類角落吸音器 給您去思考(若對樓主或設計公司、設計者得罪處,請海涵)
(1) 以鞋盒型空間視 room modes時,兄對 1,1,0 之 room modes 當會思量到空間角偶處,想到superchunk類角落吸音器也是理所當然。
(2) 然而,不是咱能給出superchunk類角落吸音器的網上建議,就是什麼建設性建議、建設性方向,因此案是完案工程,所牽涉性就更多方面。
(3)就樓主的座位來做方向參考,您可看看,左右前方角偶 插座,若要將 superchunk 類角落吸音器做於此,就得再動點工程,倘要將superchunk 類角落吸音器做的夠大且效益較佳時,則左前方角偶或許還可能影響到出線與其他插座,再者,也將可能影響到SPK的擺放,SPK的擺放也可能影響其是否有擋道螢屏之慮。
(4) 樓主座位的左後方,下部排風口,上部是進氣口,superchunk 類角落吸音器 若要做於此,那也是得再動工程。
(5) 樓主座位右後方,能做多少呢? 樓主願意或可以做多少呢?
(6) 就這 CASE, superchunk 類角落吸音器若要做,當然最好就是在設計階段就設計,能跟許多介面配合上,然而,今天都已完案,咱說這些能有補多少? 說了,反倒猶似在打臉樓主、打臉設計者。
(7) 若您真心想幫樓主且樓主也確定願意接受並再做些改善,那您可去幫樓主測量,再幫樓主設計這改善的作為。 這比與在下文往更加有益。
(8) 在您空間能施的作為,並非其他空間就能施為,每個空間常常有不同的差異性存在,也有不同主人的需求性....等。
======================================================================================================
"恭喜您有新視聽室,對於這公司或設計者,在聲學上的設計好不好在下就少言,免得被誤以為找碴或潑冷水或....."
若使人覺是潑冷水,那真得很抱歉,是在下表意不佳,在下之表意要點,於友站也有再度點提樓主,所要表意之要,是安全事項。(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48&t=5491211&p=5#69035111)
在工程上,見過不少裝修,真是.....無言,對結構的有心或無心之傷害,真的是要千萬小心,因為我們是住在地震帶。
fox520111
發表於 2018-6-26 21:35:36
本帖最後由 fox520111 於 2018-6-26 09:59 PM 編輯
1.您對樓主可有的意見就看樓主經過設計者事後勘驗後如何了如果後續有願意發佈測試結果的話
2.個人在工程業內是否實務經驗對此文重要?因為我不在工程業界不過同學在中鼎 中興工作者亦有 而對於您要討論的工程方面對於樓主之哈利破壞混擬土層這應屬於結構技師之認定 個人不是 但對於建築物之勘驗查核要領得使用執照 由他局處之簽稿會核尤其是工務局與經發局 倒是須要經過我們這關 但這與本文亦無相關所以咱不須要東拉西扯 要談經驗有機會您私信跟我說說哪家公司我找業內老板能人貴屬地之工務局人員跟您在專業領域上深聊交換心得彼此切磋 對於您的長才定極力讚許
3. 咱不要在網上討論有機會過來我這坐坐吧 如您願意本人這兒可以重新開始本人真的很想看看您的設計實力 在您的說詞上與實際成果上的體現 您有須要提供的 我會提供給您做參考設計只希望能端出一盤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