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Sony,發表新款VPL-VW200投影機
VPL-VW200簡介:新開發的240Hz驅動/120fps表示的新FullHD SXRD
採用1.8倍的光學變焦的卡爾蔡司「Vario-Tesar」鏡頭
影像搭載 BRAVIA Engine
HDMI輸入,
支援 x.v.Color
動作聲音約22dB
預定10月上市
售價 15,000 美元
日本watch.impress介紹
http://www.watch.impress.co.jp/av/docs/20070906/sony1.htm
美國sony相關介紹
http://news.sel.sony.com/en/press_room/consumer/television/front_projection/release/31278.html
[ 本帖最後由 sega2003 於 2007-9-6 13:11 編輯 ] 原帖由 阿平 於 2007-9-6 13:17 發表 http://www.hd.club.tw/images/common/back.gif
15000美金8-X
超貴8-X
努力再搞個大賣的 On-line game 就有年終獎金啦鼓掌= ~
PS. 近來網速變慢, 中華奠訊自然是首謀,
但是阿平兄精彩的 PC Game 也有一定的貢獻度:-" ! 关于本机报道,各位可以参看下:http://www.digi-fashion.com/ArticleShow.asp?ArticleID=184 看起來
氙氣燈還是最大的賣點
外加一個蔡斯鏡頭
其它部份與VW60相比的差異不大
用的都是第三代SXRD晶片
詳細規格還待原廠確認 看起來就很高貴 還有2.35比1外接鏡頭.............. http://www.pcpop.com/doc/0/225/225313_6.shtml
http://img5.pcpop.com/ProductImages/500x375/0/447/000447334.jpg
索尼VPL-VW200外觀http://img5.pcpop.com/ProductImages/500x375/0/447/000447335.jpg
背部接口 索尼VPL-VW200采用最新研發的240Hz驅動/120fps SXRD面板,分辨率達到1920×1080,能徹底降低影像殘留問題,配合動態補償技術,可實現自然流暢的影音畫面。在VW200的外觀上可以清晰的看到BRAVIA的logo標誌,其搭載了專業的BRAVIA Engine數字引擎,動態對比度可達35000:1。 索尼VPL-VW200使用1.8倍的光學變焦鏡頭,除了支持標準的16:9顯示外,還可外掛鏡頭以支持超寬銀幕2.35:1的畫面顯示,躺在家中即可完美享受好萊塢大片帶來的驚險刺激。完美享受所需要的代價同樣是不菲的,即將於10月份在美國上市的索尼VW200預計售價為15000美元,約合人民幣將近12萬元。 還有2.35比1外接鏡頭..............
VW-60也有支援外接2.35:1鏡頭的影像模式。 原帖由 Giu 於 2007-9-19 03:01 發表 http://www.hd.club.tw/images/common/back.gif
VW-60也有支援外接2.35:1鏡頭的影像模式。
外接支援或內建2.35:1鏡頭有可能為未來趨勢之一!那看電影就好像在電影院難一樣!超爽的!:O) 原帖由 JYW 於 2007-9-22 11:28 發表 http://www.hd.club.tw/images/common/back.gif
外接支援或內建2.35:1鏡頭有可能為未來趨勢之一!那看電影就好像在電影院難一樣!超爽的!:O)
在布幕上下方花個幾百塊,車兩幅羅馬簾,效果不也一樣? 原帖由 shavian 於 2007-9-22 17:47 發表 http://www.hd.club.tw/images/common/back.gif
在布幕上下方花個幾百塊,車兩幅羅馬簾,效果不也一樣?
這樣可視面積比較小呀:D 原帖由 cabin 於 2007-9-23 01:05 發表 http://www.hd.club.tw/images/common/back.gif
這樣可視面積比較小呀:D
不懂?
如果在布幕不變的前提之下,例如120吋的16:9,大小為2656 × 1494(mm),那在同樣都是265公分的寬度下,2.35:1的投射方式,相較於1.78:1的投射方式,反而可視面積比較小啊。
所以如果要在120吋的布幕上看2.35:1的電影,用2.35:1的鏡頭投射,跟用16:9的鏡頭投射,因為寬度無法改變,所以畫面應該一樣大不是嗎?只是差別在16:9的鏡頭會讓畫面多出上下的Mask,所以用羅馬簾遮起來不就可以了嗎? 原帖由 shavian 於 2007-9-23 04:10 發表 http://www.hd.club.tw/images/common/back.gif
不懂?
如果在布幕不變的前提之下,例如120吋的16:9,大小為2656 × 1494(mm),那在同樣都是265公分的寬度下,2.35:1的投射方式,相較於1.78:1的投射方式,反而可視面積比較小啊。
所以如果要在120吋的布幕上看2.35:1的電影,用2.35 ...
所以不只要有2.35:1的鏡頭,還要搭配2.35:1的布幕B-)
VW60香港示範會就是這樣處理的
http://www.avbuzz.com/audio-video/200708/vw60/index.htm 原帖由 cabin 於 2007-9-23 08:26 發表 http://www.hd.club.tw/images/common/back.gif
所以不只要有2.35:1的鏡頭,還要搭配2.35:1的布幕B-)
VW60香港示範會就是這樣處理的
http://www.avbuzz.com/audio-video/200708/vw60/index.htm
卡賓兄您提到巴斯他們用的 2.35 :1弧形幕,以及 Anamorphic lens,的確讓家庭劇院提升了好大的一步。
但一般人在家中裝設布幕時,只要投射距離夠長,牆壁夠寬,能裝150吋絕對不會只裝120吋,而且大多是以16:9布幕為主。
因此在視聽室寬度已達極限的情況下,將16:9布幕改為2.35布幕實在沒有太大意義(除了弧形還算有看頭)。
而阿平兄您提到的數值換算很清楚也很明白,但就目前主流的Kikuchi或OS來說,大多網兄也是用16:9的布幕,所以我認為期待2.35:1的鏡頭,不如用16:9的布幕再加上下兩邊的遮蔽,其實效果也是一樣的不是嗎? 原帖由 shavian 於 2007-9-23 11:08 發表 http://www.hd.club.tw/images/common/back.gif
卡賓兄您提到巴斯他們用的 2.35 :1弧形幕,以及 Anamorphic lens,的確讓家庭劇院提升了好大的一步。
但一般人在家中裝設布幕時,只要投射距離夠長,牆壁夠寬,能裝150吋絕對不會只裝120吋,而且大多是以16:9布幕為主 ...
您預先把左右寬度給限制住了,但沒有考慮到投影距離
一樣的投影距離,左右寬度沒有限制的話,2.35鏡頭+2.35布幕呈現2.35影像時,
會比16:9鏡頭+16:9布幕呈現2.35影像來的大
而電影類又以2.35:1的格式遠多於16:9(1.78:1)
試想,您坐在同一位置上,哪一種爽度會比較高?
另外一個重點,黑邊當然用遮幅可以解決,但那其實是一種投影光源的浪費
Anyway,這是一種新的玩的方式,會不會普及也是未知數
但我相信現今有能力使用2.35:1鏡頭+2.35:1布幕的人,他視聽室一定很大的,所以不用幫他擔心:D
[ 本帖最後由 cabin 於 2007-9-23 13:00 編輯 ] <br /><br />卡賓兄您提到巴斯他們用的 2.35 :1弧形幕,以及 Anamorphic lens,的確讓家庭劇院提升了好大的一步。<br /><br />但一般人在家中裝設布幕時,只要投射距離夠長,牆壁夠寬,能裝150吋絕對不會只裝120吋,而且大多是以16:9布幕為主 ...
shavian兄:這樣說吧,在使用Anamorphic鏡頭後,使用2.35:1的超寬銀幕來觀賞電影是理所當然的。假使原本你使用的銀幕是16:9、120吋(對角)的銀幕,在投影距離不變的狀況下,使用Anamorphic鏡頭後,將會呈現與原本120吋銀幕高度一樣,但寬度更寬的畫面,此時的畫面對角長度將變為150吋,可是銀幕的長寬比是2.35:1,這樣的玩法就是在美國的知名影音論壇:AVS Forum中大家常講的CIH(Constant Image Height)。
使用Anamorphic鏡頭及2.35:1幕和直接用大號銀幕的差別在於,前者投影距離不變(跟120吋,16:9一樣的投影距離在加Anamorphic鏡頭後,一樣的投影距離可投150吋,2.35:1,畫面高度和120吋一樣)後者則須較遠的投影距離或較長的變焦。另外,若用大號銀幕還得考慮,投影機輸出的力道夠不夠,用Anamorphic鏡頭時,投影機將原本放在16:9畫面格式中2.35:1的畫面往垂直方向拉伸成為16:9的畫面,以去掉黑邊。所以投影機的微顯示器(如:DLP™、LCD、及LCoS)是用全部的芯片面積在做反射,顧即使畫面面積變大,光輸出幾乎沒有折損。這樣的前提是你所觀看的訊源是2.35:1的才有的好處。
[ 本帖最後由 Giu 於 2007-9-23 12:56 編輯 ] 請問這種模式下,畫面的訊息量有沒有可能變多一些??
我的意思是,Player可以用某些複雜演算法多補一些資料出來,而非單純的拉長? 原帖由阿平於 2007-9-24 00:29 發表
這本身就不是單純的左右拉長喔
上面網兄也解說的很清楚其原理了
就是利用投影機本身來讓2.35比例的影片畫面呈現的訊息量能表現的更多
而不是靠Player或HTPC
Player或HTPC只要做好份內該發揮的就好了
之後就交給投 ...
左右的橫向拉長是由光學組件來作,故Anamorphic鏡頭的設計及品質很重要,比較具代表性的如:ISCO及Schneider皆為德國光學名廠。這次在美國的CEDIA,VW-200搭的就是Schneider的Cine-Digitar Anamorphic及Kino-Torsion.
垂直的拉長是由投影機或外置處理器做,當然Player或HTPC也可以,但一般來講目前較高檔的1080P投影機的內建處理迴路:像HQV、Gennum等會比player或HTPC為佳。垂直拉長的處理可以想成是一種垂直方向的插點運算,做的好的話,等於是用較多的點來顯示原本的訊號,理論上細節的部份會較細緻。 原帖由 Giu 於 2007-9-24 05:33 發表 http://www.hd.club.tw/images/common/back.gif
左右的橫向拉長是由光學組件來作,故Anamorphic鏡頭的設計及品質很重要,比較具代表性的如:ISCO及Schneider皆為德國光學名廠。這次在美國的CEDIA,VW-200搭的就是Schneider的Cine-Digitar Anamorphic及Kino-Torsion.
垂 ...
Giu兄對投影機的相關知識非常專業,幫加個分鼓掌=
往後還請在精研多多分享:)
[ 本帖最後由 cabin 於 2007-9-24 08:27 編輯 ] 謝謝Giu兄的講解,往後請還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