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rder 發表於 2010-2-8 21:30:38

麥克風雜談

一個好的照相機(攝影機). <BR>要能拍出細緻的照片(影片). <BR>顏色要盡量真實(或討喜). <BR>雜訊越少越好. <BR><BR>同樣的. <BR>一隻好的麥克風能收到細緻的聲音. <BR>音色真實(或討喜). <BR>幾乎沒有底噪(麥克風雜訊). <BR><BR><BR>麥克風有許多數值. <BR>基本上多和麥克風的等級没太多關係.(如響應頻率.敏感度.阻抗.最大音壓....) <BR>即使很相關的噪訊比.頻率響應曲線等.很多廠商會含糊加灌水. <BR><BR><BR><FONT style="COLOR: darkred" size=5>細緻的聲音</FONT> <BR>細緻的聲音可想像為銳利度或細節表現度. <BR>麥克風聲音大聲不代表能收到細緻的聲音. <BR>細緻的聲音是把所有的聲音都抓到. <BR>即使聲音有點遠;有點小.依然忠實紀錄. <BR><FONT color=darkorange>麥克風數值似乎都看不出收音細緻與否.</FONT> <BR>例如:<BR><A style="COLOR: blue" href="http://www.sennheiser.com/sennheiser/home_en.nsf/root/professional_wired-microphones_camera-mics_k6-series_003284?Open&amp;row=1" target=_blank><U>SENNHEISER ME66</U></A>的聲音算大聲.可聲音有點糊糊的.<BR><IMG border=0 src="http://www.sennheiser.com/sennheiser/products.nsf/resources/FC59E43D69F102B4C125743200802C88/$File/ME66_ProductImage.jpg"><BR>而<A href="http://www.neumann.com/?lang=en&amp;id=current_microphones&amp;cid=kmr81i_description" target=_blank><U><FONT color=blue>NEUMANN KMR81i</FONT></U></A>的音量(敏感度)雖然小一截.但放大後一堆細節都跑出來. <BR><IMG border=0 src="http://www.neumann.com/img/photosGraphics/Zooms/KMR81i_Z.jpg"><BR><BR><BR>少數情況.<BR>麥克風收到細緻的聲音反而糟糕. <BR>小蜜蜂多數有點鈍.<BR>遠一點;小一點的聲音就收不到了. <BR>這樣子才不會有一堆環境聲進來. <BR>抓到細緻聲音的小蜜蜂有時也很困擾. <BR>例如:<BR>有人用<A href="http://www.dpamicrophones.com/en/products.aspx?c=Item&amp;category=128&amp;item=24035" target=_blank><U><FONT color=blue>DPA 4060</FONT></U></A>居然把遠處聲音一起清楚收到. <BR><BR><BR><FONT size=5><SPAN style="COLOR: darkred">音色</SPAN></FONT><BR>就像CCD/CMOS多少會有色偏. <BR>麥克風也會有其音色.<BR><FONT color=darkorange>音色可以從頻率響應曲線看出個大概.</FONT><BR>雖然大家都(多)在追求真實聲音.<BR>但是有時加些味道更討喜. <BR>例如:<BR><A href="http://www.sennheiser.com/sennheiser/home_en.nsf/root/professional_wired-microphones_broadcast-eng-film_001511" target=_blank><U><FONT color=blue>SENNHEISER MKH416</FONT></U></A> 的聲音低頻偏多.聽起來渾厚.<BR><IMG border=0 src="http://www.sennheiser.com/sennheiser/products.nsf/resources/B905568D10D34331C125743200802EDD/$File/MKH416_ProductImage.jpg"><BR><BR><BR>音色需要多方考量. <BR>戶外用指向麥克風通常需要加防風兔毛.<BR>這會減少高頻部分. <BR>所以NEUMANN KMR81i/82i "裸機"追求真實.音色會在加防風罩時變悶. <BR>反而<A href="http://www.sennheiser.com/sennheiser/home_en.nsf/root/professional_wired-microphones_broadcast-eng-film_003148" target=_blank><U><FONT color=blue>Sennheiser MKH60</FONT></U></A>/70 直接收音太亮(高頻太多)在加防風罩時聲音轉好. <BR><IMG border=0 src="http://www.sennheiser.com/sennheiser/products.nsf/resources/82833CD356706AD1C125743200802F10/$File/MKH60-1_ProductImage.jpg"><BR><BR>待續

[ 本帖最後由 COFFEE 於 2010-4-18 20:37 編輯 ]

core 發表於 2010-2-8 21:32:37

<div>recorder大大</div><div><br></div><div>能圖文對照嗎?</div>

9SBEAN 發表於 2010-2-9 00:31:02

來來來,來聽聽看用DPA 4060搭配Sony PCM-M10錄音。
<OBJECT width=873 height=491><PARAM NAME="allowfullscreen" VALUE="true"><PARAM NAME="allowscriptaccess" VALUE="always"><PARAM NAME="movie" VALUE="http://vimeo.com/moogaloop.swf?clip_id=9296334&amp;server=vimeo.com&amp;show_title=1&amp;show_byline=1&amp;show_portrait=0&amp;color=ff9933&amp;fullscreen=1">
<embed src="http://vimeo.com/moogaloop.swf?clip_id=9296334&server=vimeo.com&show_title=1&show_byline=1&show_portrait=0&color=ff9933&fullscreen=1"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 width="873" height="491"></embed></OBJECT>
<P><A href="http://vimeo.com/9296334">DPA 4060 stereo AB with Sony PCM-M10 pocket recorder</A> from <A href="http://vimeo.com/user2063744">Tony Ching</A> on <A href="http://vimeo.com/">Vimeo</A>.</P>

[ 本帖最後由 COFFEE 於 2010-4-18 20:37 編輯 ]

recorder 發表於 2010-2-9 01:16:48

<BR>有些地方比擬不好.請多原諒. <BR>例如麥克風不管類比/數位轉換. <BR>比較像鏡頭. <BR>但以大家較多接觸的數位相機(攝影機)概念來談麥克風.相信更能理解. <BR>因為是入門雜談.所以盡量不談數據.而談概念.和在下的經驗. <BR><BR><BR><FONT color=darkred><FONT size=5>雜訊</FONT></FONT> <BR>相信大家都有在光線不足時拍過照. <BR>結果是畫面充滿雜訊. <BR>麥克風雜訊有些類似. <BR>不同的是<FONT color=darkorange>好的麥克風就是找不到.</FONT> <BR><FONT color=darkorange>爛的麥克風就是去不掉</FONT>. <BR>在下經驗. <BR>1000美金似乎是SHOTGUN高指向麥克風的分界. <BR>以下的<A href="http://bssc.sel.sony.com/BroadcastandBusiness/docs/brochures/mk10178v2_l.pdf" target=_blank><U><FONT color=blue>SONY ECM-678</FONT></U></A> <BR><IMG border=0 alt="" src="http://www.sonystyle.com/wcsstore/SonyStyleStorefrontAssetStore/img/718x407/ECM678.png"> <BR>或<A href="http://www.sanken-mic.com/en/product/product.cfm/8.1001400" target=_blank><FONT color=blue><U>SANKEN CS-1</U></FONT></A> <BR><IMG border=0 alt="" src="http://www.sanken-mic.com/upload/prd/img/img.php?photo=1001400.jpg"> <BR>都有些許底噪(麥克風雜音). <BR>而那些台幣萬元內的麥克風就不必說了. <BR>底噪在主體的音量夠大時.還可以壓掉. <BR>萬一收音主體音量不足時.只能事後降噪了.

[ 本帖最後由 COFFEE 於 2010-4-18 20:38 編輯 ]

recorder 發表於 2010-2-9 01:36:05

DPA 4060

<BR>9SBEAN 大. <BR>DPA4060 很優吧!再衝個幾組.或全系列都買<IMG border=0 alt="<img src=" src="http://www.hd.club.tw/images/smilies/default/38.gif" smilieid="121" 38.gif="" default="" smilies="" images="" .=""><BR><BR>上面可以聽到旁邊(不知多遠)女店員清晰的聲音(....每人395) <BR>這在片場會是(工作人員: 欸!我的奶茶哩!...)

[ 本帖最後由 COFFEE 於 2010-4-18 20:38 編輯 ]

9SBEAN 發表於 2010-2-9 02:02:59

要買的東西太多了,偶已經有4060, 4061咧,還有Schoeps,目前首要任務就是一對CCM22。=P~

9SBEAN 發表於 2010-2-9 09:19:56

<P>原帖由 <I>recorder</I> 於 2010-2-9 01:36 發表 <A href="http://www.hd.club.tw/redirect.php?goto=findpost&amp;pid=410956&amp;ptid=37021" target=_blank><IMG border=0 alt="" src="http://www.hd.club.tw/images/common/back.gif"></A> ...這在片場會是(工作人員: 欸!我的奶茶哩!...) ... </P>
<P></P>
<P>您是指劉若英嗎?<IMG border=0 alt="" src="http://www.hd.club.tw/images/smilies/default/39.gif" smilieid="122"> </P>
<P></P>
<P>不過,現場收音的製作不是應該....<IMG border=0 alt="" src="http://www.hd.club.tw/images/smilies/default/32.gif" smilieid="115"> </P>

[ 本帖最後由 COFFEE 於 2010-4-18 20:38 編輯 ]

htjmartin 發表於 2010-2-9 12:12:23

你接那個sony pcm m10用3.5mm 接頭還加轉接頭,如果要用xlr轉那不是會有interferrence雜音干擾嗎?

順便請教一下,如果要達到像好萊塢電影的音質,要用什麼麥克風才行呢?

呵想知道他們大手筆的製作都是用什麼的器材

PHD270 發表於 2010-2-9 21:40:36

<P>音色需要多方考量. <BR>戶外用指向麥克風通常需要加防風兔毛.<BR>這會減少高頻部分. <BR>所以NEUMANN KMR81i/82i "裸機"追求真實.音色會在加防風罩時變悶. <BR>反而Sennheiser MKH60/70 直接收音太亮(高頻太多)在加防風罩時聲音轉好. <BR></P>
<P>&nbsp;</P>
<P>難怪678的套子 洞粉大....</P>
<P></P>

9SBEAN 發表於 2010-2-10 00:25:04

<P>原帖由 <I>htjmartin</I> 於 2010-2-9 12:12 發表 <A href="http://www.hd.club.tw/redirect.php?goto=findpost&amp;pid=411275&amp;ptid=37021" target=_blank><IMG border=0 alt="" src="http://www.hd.club.tw/images/common/back.gif"></A> 你接那個sony pcm m10用3.5mm 接頭還加轉接頭,如果要用xlr轉那不是會有interferrence雜音干擾嗎? 順便請教一下,如果要達到像好萊塢電影的音質,要用什麼麥克風才行呢? 呵想知道他們大手筆的製作都是用什麼的器材 ... </P>
<P></P>
<P>器材容易取得,功夫就要苦工咧。<IMG border=0 alt="" src="http://www.hd.club.tw/images/smilies/default/30.gif" smilieid="113"> </P>
<P></P>
<P>曾導要用藍色的棍子才夠啦。<IMG border=0 alt="" src="http://www.hd.club.tw/images/smilies/default/103.gif" smilieid="105"> </P>

[ 本帖最後由 COFFEE 於 2010-4-18 20:38 編輯 ]

nkey7722 發表於 2010-2-10 10:51:02

器材容易取得,功夫就要苦工咧

PHD270 發表於 2010-2-10 11:27:18

<P>退休前有感 (人之將死 其言也善) </P>
<P>有錢...能使鬼推磨</P>
<P>有能力者...役於人</P>

recorder 發表於 2010-2-10 12:46:45

<BR><FONT size=5><FONT color=darkred>挑一隻麥克風</FONT></FONT> <BR>很多人在挑麥克風時.會把預算當首要考量. <BR>結果就像買一隻便宜的變焦鏡頭.用沒多久就變成防潮箱的裝飾品. <BR>一隻專業麥克風或許很貴. <BR>但如考慮使用的期限是數十年.它就顯得便宜. <BR><BR><FONT color=darkred>雜音</FONT>是很重要的考量. <BR>在下懶得做吃力不討好的降噪處理.<BR>所以建議挑幾乎沒底噪的麥克風. <BR>當考慮要買的麥克風不只一隻時(銳指向SHOTGUN+小蜜蜂).<BR><FONT color=darkred>音色</FONT>類似就不需後製調EQ. <BR><BR>接下來還要考慮指向性.<BR>長度和防風罩建議一起考量(架在攝影機會不會露毛). <BR><BR>LOW CUT/-10dB等功能不重要. <BR>因為除了SCHOEPS藍色棒子外.(DPA沒聽過) <BR>SENNHEISER 和NEUMANN都是用來破壞音質的邪惡撥鈕. <BR><BR>就像鏡頭長長短短. <BR>麥克風能夠有各種指向性更能符合所需.

[ 本帖最後由 COFFEE 於 2010-4-18 20:39 編輯 ]

htjmartin 發表於 2010-2-11 01:08:49

原帖由 <i>9SBEAN</i> 於 2010-2-10 00:25 發表 <a href="http://www.hd.club.tw/redirect.php?goto=findpost&amp;pid=412160&amp;ptid=37021" target="_blank"><img src="http://www.hd.club.tw/images/common/back.gif" alt="" border="0"></a>

&nbsp;
器材容易取得,功夫就要苦工咧。
&nbsp;
曾導要用藍色的棍子才夠啦。


<br><br><br><br>嗯,果然好的操作員是最重要的<br><br>不過看樣子結果還是SCHOEPS藍色棒子 比較好 呵<br>

recorder 發表於 2014-9-5 23:52:11

錄音設備簡介薛永志[email protected]
戶外錄音(行動錄音)的設備可以有些複雜,最精簡化後的必要設備,就只需要「麥克風(套件)」+「麥克風線」+「錄音機」。少數的麥克風可以直接接到錄音機,連麥克風線都省略,不過不建議這麼省。另外,監聽耳機可以讓你確定麥克風是否指向正確位置,以及是否有不預期的聲音被收錄,雖然無關錄音品質,但建議一定要有。

麥克風 Microphone,簡稱Mic,中國稱話筒。水下麥克風另外叫Hydrophone,嚴格説,也是麥克風的一種。
麥克風是把聲音轉換成電訊號的主要器材。根據不同的特性,有不同的分類方式:
有依照指向性分成:全指向Omnidirectional(又稱無指向),單指向(區分後面詳述),雙指向Bi-directional(8指向)。其中單指向分成:寬心型指向Wide-Cardioid,心型指向Cardioid,窄心型指向Hyper-Cardioid,超心型指向Super-Cardioid,銳指向(葉狀指向)SHOTGUN槍型麥克風的指向。
有依照錄音對象分成:人聲麥克風,樂器麥克風,泛用(通用)麥克風。樂器麥克風又因樂器不同而細分,如:鼓組麥克風,薩克斯風麥克風等。
有依據轉換原理分成:動圈式(圈動式),電阻式(壓阻式,碳阻式),壓電式,鋁帶式,電容式,駐極體式(駐極體電容式),光電式(雷射式)(*動圈式和鋁帶式屬於電磁式。MEMS應該算是不同製造方式,應用原理如前)。
對於一般人來説,麥克風指向性需要區分成全指向和非全指向兩類,兩者對聲波(壓力波)感應原理完全不同,麥克風特性也不一樣,非全指向麥克風,通常對風和震動非常敏感,因此麥克風需要搭配防風避震的套件,在後面介紹。
轉換原理對一般人不重要,但是因此需要將麥克風區分成三大類:
自己產生足夠電訊號
自己產生微弱電訊號,由內部電子零件放大電訊號
把電流改變,產生電訊號
這三類最重要的地方是後兩類必須在「有提供電力給麥克風」時,它才能運作。至於提供的電力,常見的有Plug-in Power和Phantom Power(例如P48)兩種,Plug-in Power 約需要1.5V~5V,       Phantom Power則高達48V(高電壓低電流)。

一般來說,不管你拿哪種麥克風,都可以進行錄音。不過為了得到想要的結果,還是要針對錄音目標,錄音方式,挑選適合的麥克風。以現今台灣電影錄音來説,多數人是針對主角們(甚至單一主角),想要排斥周圍不相關的聲音。能達成這種目的的麥克風,又要夠粗勇,能應付戶外各種惡劣環境因素,大概就是SHOTGUN槍型麥克風了
SHOTGUN簡單來説就是非全指向麥克風前方加一根叫「干涉管」的管子,管子上有一排經過計算大小和距離的洞,利用聲音從不同方向,不同孔洞進入管子後,音波會因為干涉作用而產生加強及抵消的現象,造成側面的聲音大幅被抵消掉,形成「狹窄」的收音範圍(相對而言,其實頗寬)。原則上越長的干涉管,收音範圍越窄,但是也越容易讓「側向同角度不同頻率聲音的干涉結果不同」的現象更明顯;簡單説,聲音由斜側方向進入麥克風時,聲音部分頻率的「干涉抵消」太少,讓聲音聽起來不自然。也就是SHOTGUN越長,通常收音範圍越窄,「離軸線->音調變」現象越明顯。
幾乎所有的SHOTGUN都是電容式或駐極體電容式,也就是它們都需要提供電源才能運作。一些駐極體電容式麥克風可以在麥克風內放入電池,其他的就必須由外部(例如錄音機或攝影機)提供正確的電力。SHOTGUN的駐極體麥克風幾乎音質都遠不如電容式,而且都有或多或少的噪音(底噪),原則上,不建議使用。如果因為麥克風供電問題,不得不使用,可以考慮Sennheiser Me系列的Me66及Me67(需要搭配K6),它們的聲音大聲,耐用,但聽起來像隔層紗,輕微不清晰,輕微「嘶聲」的底噪。MKE600新產品,比Me66短,沒試用過,以價格和公佈數據來看,可能差不多。
好的麥克風不應該有人耳可以聽到的底噪,而這種聽不到底噪的專業麥克風,大概都是一千美金起跳,如果想好好的收錄一些聲音,這個投資其實非常划算。以最便宜的Sennheiser MKH416 P48來説,它現在的價格是999.95美金,約三萬新台幣,出產超過二十年,連前一代都還有人在使用,非常耐用,二手價格,外觀尚可應該可以半價出售,繼續使用個十幾年不是問題。因為麥克風不像攝影器材,規格(解像力,畫素)一直翻新,舊規格器材很快就沒有人要用,也賣不掉。麥克風規格幾乎已經固定下來,幾年前有推廣麥克風數位化,把麥克風內裝入數位轉換晶片,直接輸出數位訊號,只是至今仍然無法撼動絕大多數人的使用習慣,個人相信,要全面推翻現在的規格,會和電腦鍵盤重新排列一樣困難。
無線麥克風(小蜜蜂)多數是利用無線電傳輸聲音訊號,紅外線傳輸多數只用在室內的無線耳機。小蜜蜂的無線電因為有穿透力、傳輸距離、互相干擾、訊號壓縮等問題;另外小麥克風有麥克風線磨擦聲、拉扯、脫落等問題,容易出現不可預期的雜音,建議一定要有有線的麥克風(SHOTGUN)做保險。小蜜蜂主要要注意無線電頻道調整(跳離干擾),發送端的小麥克風音量調整,接收端的輸出音量調整。SONY因為低階3.5mm小麥克風規格特殊,建議不要使用,個人喜歡Sennheiser G3。
推薦短SHOTGUN麥克風
Sennheiser MKH416($999.95)便宜,耐操,低頻灌水,聲音聽起來渾厚,中高頻真實。
Sennheiser MKH8060($1249.95)次便宜,聲音真實,麥克風長度短,缺點是後端太短了點,尚未經過時間考驗,耐用度未知。Schoeps CMIT5U($2199)聲音真實度最好,音頻調整鍵輔助對抗某些噪音(其他專業SHOTGUN有附也是垃圾),缺點是價格説不出口。另外Schoeps SuperCMIT( 4千美金以上)利用多麥克風消減側面聲音,可以達成比所有SHOTGUN更窄的收音範圍,有人懷疑會有相位問題,單音收錄沒關係,多軌混合可能出問題,暫時不推薦。
長SHOTGUN麥克風推薦,Sennheiser MKH8070,很窄的指向範圍,和經典MKH816有拼。
特殊麥克風(M-S立體聲)SHOTGUN推薦Sennheiser MKH418-s($1649.95)以雙震膜來説,相對便宜,再加一隻已經停產的MKH406可以組成環繞聲道,缺點是M-S立體聲空間定位效果有限。

麥克風套件
前面有提到「非全指向麥克風」對於震動和風聲非常敏感;加上專業麥克風會收到細緻的聲音(震動),直接拿者麥克風錄音絕對會影響品質,因此必須把麥克風放入防風避震套件,減少影響。不過防風聲的兔毛,多少會讓聲音變悶(高頻衰減),在確定沒有風的狀況下,應該把兔毛拿掉。
專業防風避震大廠首推Rycote,他們專注於防風避震,推出許多高低階的產品,並且持續研發新產品,許多麥克風大廠都是搭配他們家的套件,優點是新一代由各種零件組成,任何部位損壞都可以更換,缺點是兔毛和Sennheiser比較,毛多而厚,聲音較悶,避震握把連接處由金屬改塑膠,耐用度待考驗。法國的cinela沒用過,它們家的避震方式值得關注。

線材
線材主要在傳輸電流訊號,由麥克風線和兩端的接頭組成。
對一般人來說,線材差別在接頭,接頭分成"圈圈內三針(三洞)"和"一根有環"兩類,前者被稱為CANNON頭,或XLR端子,後者被叫JACKS頭,或TRS端子,依照粗細分成6.3mm,3.5mm,和較少見的2.6mm。
*另外一類叫梅花頭,或RCA端子,幾乎不會用;也不適合用於影片錄音設備。
不過專業的區別,應該分成平衡線,和非平衡線兩類。平衡線的訊號由正訊號線和負訊號線負責傳遞,外面再包裹屏蔽(接地)線,即使電磁雜訊沒被外圍屏蔽掉,因為同時干擾正負訊號線,在「正訊號正處理」,「負訊號負處理」的同步處理時,雜訊可以一正一負抵消,因此平衡線有優異的抗電磁波干擾能力。相反的,非平衡線容易受到干擾,要儘量短。
一般來説,兩端都是XLR的線極有可能是平衡線,而一端有TRS的線,通常是非平衡線。平衡線也要搭配平衡式錄音設備才能起作用,錄音機的麥克風接頭如果有XLR,通常是平衡式設計,建議優先選用。
線材中的麥克風線通常是多芯線,夾帶增加韌性的綿線,外面包圍一圈金屬隔離網,最外層再包塑膠。這些東西組合起來必須符合許多電學的要求,如阻抗等等,還有實用性的要求,如耐用度,柔軟度,粗細等等。對影片錄音工作來説,麥克風線常常在五公尺以內,有牌子的,好壞影響輕微。
單聲道麥克風通常使用2芯線,也有人使用2+2的4芯線。入門者最推薦的是Canare 的L-2T2S ,耐用,平價。其他有些較知名的品牌,如:Monster ,Mogami ,Hosa ,Rosa ,Vovox等等,應該都有一定水準。
接頭最推薦的是Neutrik黑色鍍金系列,普通的銀色系列也不錯,只是用久了會有氧化問題。其他知名品牌,如:Switchcraft ,Contech。也有線材和接頭都做的品牌,如:Whirlwind。

錄音機
近期有許多廠商開發新產品,其中有些產品品質不錯,因為新產品一直推出,中低階的舊產品逐漸降價,建議是買最高階機,不太降價,或是堪用的平價機,降價幅度有限。頂級中較便宜的SOUND DEVICES 7系列絕對值得購買,否則平價的TASCAM,一萬不到的DR-40、DR-60D、DR-100 MK II 可以考慮。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麥克風雜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