艋舺之我見
之前電影剛上片時,我在置頂的艋舺專題中發表了一點心得,最近稍微做了點整理,再加上第二篇感想一起發了這篇文,稱不上是影評,只不過是敝人一點心得。
http://img62.imageshack.us/img62/1721/ruan.jpg
《艋舺》
二月五日看完艋舺,下午場300個座位的電影院人滿到第一排。原本很擔心會只是一部完全商業走向,
沒有內容的空洞話題作品;我只能說這是近年來繼李安、魏德盛這些打出漂亮票房的導演之後,國片再
一次的向上提昇,,終於又讓人再次的對台灣電影燃起希望。
影片前段的打架場面透過一鏡到底的方式,攝影師在演員的動作間,鏡頭流轉去補捉畫面,以這樣的方式
帶出五個角色的性格別有創意。看完後真的很感動,整部片劇情的起承轉合、爆點、留白、收尾都讓人
驚豔。
隨著影片我也跌落那追憶中再也不會回來的1980年代。豆導所刻劃的不光是他記憶裡的青春歲月,也是
所有五六年級生曾共有的那個熟悉卻早已遠離的泛黃年代。
自以為是的青春走到最後被現實狠狠的重擊,爭強鬥狠的腥風血雨下沒有人是贏家。
青春不是無敵,無敵的是殘酷的成人世界。
最重要的是這部片讓你在走出戲院之後,還會思考劇情內容以及和尚內心的那種矛盾。
艋舺不光是一部所謂的商業電影,導演在商業與藝術之間抓到了一個平衡點。(這是以往台灣導演繼李安之後,所最欠缺的)
當然不能說是完美,但是看得出來所有工作人員真的很努力,這是一部真的很用心拍的電影,在編導、演
員、劇本、美術、錄音、攝影、剪接、動作各方面的表現都在水準之上。
http://img19.imageshack.us/img19/3177/monga05.jpg
《艋 舺》和尚的情愫暗流
*******有捏慎入*******
豆導對於和尚的性向用較含蓄的方式處理,這是劇情的合理性。
片中的時間點是1986年,在那個年代同性戀仍是很忌諱的字眼,更何況和尚還是個黑幫成員。當時壓抑的
同志不可能出櫃;也不可能對所謂的黑幫繼承人還是個異男表達自己的愛意。
所以在艋舺裡,這部份的情愫就只有靠演員的眼神舉止來補強。
像是舞廳的那場戲,和尚看著志龍摟著女友跳舞時,一臉怨懟的表情喝悶酒,已經看得出端倪;劇情中段
蚊子等人到妓院時,蚊子的一段口白其實也暗喻了和尚的性取向與一般人不同。
一直到最後和尚看到崩潰的志龍,才把自己對志龍壓抑的心意以一句”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一把眼
淚一把鼻涕的表達出來,這已經是他處在身不由己的環境中,對自己愛的人所能擠出最直接最坦白的一句
話了。
有些愛好腐情節的觀眾覺得劇情中和尚感情的篇幅太少,其實這還是跟艋舺的主軸設定有關。劇組將本片
歸類於青春動作片,然後環境設定在黑幫;重心擺在敘述太子幫的男性情誼以及從少年涉入成人世界後的
夢想變質與幻滅。
當然同志情感也可以是其中青春的一部份;只是在已經設定好的主軸下,如果加重這方面的劇情,整部電
影的劇情走向會變得分枝過多。電影不是連續劇,劇情時間上的分配相形之下更為重要,在一部電影有限
的時間裡如果要再表現更多厚重的同志情感,只會讓本片原有的主題失焦及邊緣化以致於喧賓奪主,然後
招來艋舺只是想在片型上討好各類族群的批評而已。
艋舺在劇情走向及段落時間的分配上,我認為豆導的掌握是精準的,也顛覆了我心中原本認為他是個粗枝
大葉的人的印象。
有雷討論
我的看法大致跟侯文詠之前所PO的差不多艋舺裡面流露出很多不經意之處,看得出來豆導的創作力有,才華洋溢
現在欠缺的是整體風格的塑造所以感覺五花八門,像一場西式自助餐的饗宴,豐富/多元/豪華...但少了點精緻感
舉例來說趙又廷一開始在頂樓K人那段,其實要呈現黑幫兄弟的思想觀<你不狠一點,將來就會吃虧>
豆導用了動漫式的呈現方式,很有笑點,但放在全片中僅驚鴻一瞥(後面類似的處理方式就含蓄很多),就讓人覺得突兀
這就是我所說的<風格不一致>~~
再來是趙又廷角色,在行銷(與票房)加分,在電影質感卻減分,得失之間很難說...
小弟在放牛班待過,說實話如果由<白猴>與<蚊子>2個演員如果對調,說服力會比較夠
趙又廷演<蚊子>,想要演出什麼心情呢?
1.一直換學校,當轉學生比較容易被排擠
2.從小到大常常被人欺負,可能是因為沒有爸爸
3.雖然被欺負但又不想當孬種,可是又躲不掉被欺負的命運
4.終於有朋友幫他,朋友的老爸是大哥,一方面崇拜大哥一方面填補心中欠缺的父親角色
5.發現朋友背叛的痛苦
我自己的經驗在放牛班中發育比較慢的才會被欺負
長的(像趙又廷這般)人高馬壯的,如果跟人家打架一定不是被欺負的問題,而是本身荷爾蒙太旺盛就是愛跟人爭吵
這次<蚊子>角色的內心衝突與角色間的轉換,可是遠比<和尚>多很多(不像痞子英雄的單一)可惜了...
回過頭來說阮經天演<和尚>與鳳小岳演<太子>2個人演的都很好,不過也是<角色設計的好>
只能說導演給趙又廷的功課(或說是挑戰)比較大,所以答題的水平頂多70分
但給阮經天與鳳小岳的功課單一(明確),在2個人的演技都不錯的情形下,水平就能超過80分
我倒是認為黃登輝與陳漢典,就真的演的很像我所認識的放牛班同學們:2種典型的俗辣
當然一方面也是他們的角色很單純,所以很好發揮
以上這些當然是<雞蛋裡挑骨頭>
期待更多好看的國片才是王道...這是每個愛看電影的人真心企盼的
[ 本帖最後由 kuen1972 於 2010-2-26 09:55 編輯 ] :D 這部戲我也看了 台灣的電影真是越拍越好
自從有了海角風潮以後 現在又吹起萬華風潮
應該會有不少外地觀光客湧近台北萬華參觀巴
是一個歷史的紀錄也是大家忘不了的回憶阿!! 是啊!給導演及所有工作劇組拍手加油。
韓劇以霸佔台灣媒體多年,真希望國片能自立自強。
電影本就商業,沒有票房哪談理想。
有點黏又不黏的影片應該較能捉住觀眾喜好,國片有一段時間幾乎都是些小品,拍攝之導演總想表現某一特定之議題,希望達到寓教於樂,我想...
從票房得知,好的影片大多之觀眾會願意走進戲院的。 我是看了第二遍,才觀察到真有同志這個東東擺在裡面,
只能說,厲害厲害
最近聽到有人批評豆導,演得很爛
我只能說,票房已經證明一切
別老躲在過去,台灣需要更多這種新元素的能量及人才
走出自己的世界,別逃避汰舊更新!
純屬個人意見! 豆導拍出了正港台灣的電影 因為那是實實在在發生過的事情
與其仿傚國外電影拍的不倫不類的技術效果沒比較好 演員太過生澀
雖然年代與目前真的有一段差距
也希望現在的某些傻孩子~不要拿電影情節當做自己犯錯的理由
流行語說說就好朋友之間的玩笑
電影情結看看就好 生活間的抒發
更別仿傚電影情結搞什麼幫派 孩子們醒醒啊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