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35mm手持机$15,000将上市,什么AF105、VG10、5DII等都靠边吧!
SONY将发布35mm手持电影机,定价将在$15,000美元。日本国内将在:150万日元以下。虽然从定价来看,比之前Panasonic发布的AG-AF105、SONY自家的NEX-VG10 和可拍视频的DSLR还是昂贵不少。但就其巨大的性能优势来衡量此$15,000美元的定价依然具有比之前的摄影产品拥有更大的诱惑力。其相对Panasonic AG-AF105 和 可拍摄视频的DSLR的巨大性能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其一:SONY此35mm手持电影机将采用专门为此系统开发的针对性传感器,而不像Panasonic的 AG-AF105或可拍视频的DSLR那样,直接套用的是照相机上用的半成品传感器。
DSLR拍摄视频或类似Panasonic的AG-AF105和SONY自家的NEX-VG10,它们的传感器都是专门为照相功能开发的,而并非真正面向HD视频拍摄开发,所以这类传感器无法像真正的视频拍摄专用的高速传感器那样,真正做到全画素的取样,而是通过隔几行抽取的方式在全部传感器的画素中抽样取样。以Canon的 5D II为例(其它产品类似),它的传感器是2100万像素,但实际上它的视频取样方式是在这2100万像素中,抽取了1920 x 1080的207万像素,但实际上RGB的HD视频,在取样中,要想维持原始的RGB结构,那么取样像素至少是:1920 x 1080 x 3(RGB)的622万像素(也就是真正的3片式传感器的方式)。
而如果仅仅只取样1920 x 1080的207万像素的话,那么不够的RGB信息就必须通过色彩空间插值的插补算法来获得。 这样一来最终的成像清晰度就会大幅衰减,同时无法避免产生色彩空间插补算法时的颜色对应的取样错误,造成假彩色现象。
以Canon的 5D II为例,它的清晰度不足就是其最大的软肋(其它的类似产品,包括SONY的VG10),都存在清晰度不足的弱点。 5D II的输出分辨率虽然是1920 x 1080,但由于原始的取样信息不足,所以和真正的3片式传感器的产品相比,清晰度差好多。
而SONY的35mm手持电影机将会采用专门的HD高速传感器芯片,在颜色取样上将不会采用拜尔模式的抽样后以色彩空间插值算法获取不够RGB信息的模式,而是采取RGB对应取样的原始模式。这将最大限度保留彩色1080p信号的原始信号的清晰度。当然由于采用专用传感器,所以绝对不会产生可拍视频的DSLR那种令人极为讨厌的摩尔纹现象。
其二:SONY此次发布的35mm手持电影机的记录格式将会采用SONY顶级的数字电影格式: HDCAM-SR 的简化版:SR-Lite@220Mbps。 我们知道,SONY的HDCAM-SR的产品基本上都是天价级的产品, 信号规格非常优秀,拥有完全不压缩的原始RGB 4:4:4的空间色彩取样结构,同时记录码率能高达:880Mbps(而且能实现60fps信号的高速记录)。但问题是,HDCAM-SR 实在是太贵了,一般根本用不起,所以SONY在这个手持电影机上使用了HDCAM-SR 的简化版本:SR-Lite,相比HDCAM-SR, SR-Lite同样可以以:RGB 4:4:4和4:2:2的方式记录,而码率则降低到HDCAM-SR 的 1/4的 220Mbps。虽然规格上要比880Mbps的HDCAM-SR差不少,但比起什么17-24Mbps的4:2:0的AVCHD规格来,不知道要优秀多少倍了!
Panasonic的 AG-AF105采用了只有21Mbps码率的4:2:0的AVCHD规格,这个规格基本上拍了单纯的播放观看到没有什么,但糟就糟在通常买这个档次类似产品的用户,都是有比较高要求的后期编辑和制作需求的制作人或独立的工作室。而对于这类用户而言,21Mbps 4:2:0的AVCHD是属于典型的先天“残疾”的信号规格(对后期制作而言,几乎没有任何的可调整空间)!-
所以假如要买AG-AF105去用,可想而知,需要单独另行购买HD-SDI的输入记录设备是必须的。但由于HD-SDI规格是一个标准的广播级信号传输规格,所以凡是有HD-SDI输入的记录设备价格均十分昂贵,台湾地区在下不太清楚,在大陆这边最便宜的HD-SDI输入设备要算是:AJA推出的微型HD-SDI硬碟录像机KI –PRO,但即便这个最便宜的产品,其要价也差不多¥30,000人民币。
如果以 Panasonic的 AG-AF105再加上一个HD-SDI的录像机的话(就算选最差,最便宜的HD-SDI录影设备),其总价基本上就和SONY将要发布的35mm手持电影机差不多了(这样的投资,还不如一次性直接买SONY这个35mm手持电影机来得好得多)。
买手持便携式设备除了价格相对大型专业机便宜外,更重用的是体积轻巧,使用方便,可适应的拍摄角度和拍摄环境都比大机器的灵活性要大得多。但如果买了小机器还必须反而在小机器的屁股后面时时刻刻用繁琐沉重的BNC电缆连着台HD-SDI 记录设备工作的话,那未免有些画蛇添足,自找麻烦。
所以Panasonic推出这个 AG-AF105的时候,我就没想明白,既然你定了个:837,000日元(约折合:6.7万人民币)的专业机的价格,可为何在记录格式上沿用了甚至是还不如某些民用机格式的只有21Mbps码率的AVCHD的格式。这不是明白了让买了这机器的用户必须在屁股后面连着台HD-SDI录像机工作吗?
那你推出便携式产品不反倒成了根本不便携和找麻烦了嘛!真不知道Panasonic的工程师的脑袋是怎么考虑问题的!
相对来说,SONY的思路就更清晰,
沿用记录格式不怎么样的民用AVCHD规格的NEX-VG10,记录格式不行,那我价格也定民用价,加一支18-200mm的镜头,总价也只有:200,000日元(虽然记录方面和沿用相机传感器等性能上有缺陷,但价格上也完全是民用机的价钱)。
而当推出面向更高的专业级应用的35mm手持机的时候,价格定得高了,那我就干脆一次性把设计的完成度和完善性上都大大加强,无论是传感器还是记录格式都向高规格的专业机方向看齐。
另外:除了记录格式将采用 HDCAM-SR的简化版:SR-Lite@220Mbps之外(可能将保留RGB 4:4:4的色度记录带宽。这意味着拍摄主流的商业电影,其记录格式也已经完全足够,更不要说独立制作了,更不需要去外接什么HD-SDI设备),很可能性能上将加入:1--120fps的变帧能力。采用卡记录,估计将使用新型的写入速度1.2Gbps的高速SxS卡(随机附带双卡)。卡口将是标准的 PL卡口(镜头的投入上会比较高)
請問有沒有資料來源 ?
另外此機還是沒有一個名字或代號 ... 請問有沒有資料來源 ?
另外此機還是沒有一個名字或代號 ...
talfy 發表於 2010-10-2 23:02 http://www.hd.club.tw/images/common/back.gif
日本专门做广电设备报道的网站: www.pronews.jp
在IBC 2010上现场报道了,我上面的截图中的日文原文已经很清楚了, 将在2011年3月发布, 价格为:$15,000美元(日本定价:150万日元上下)
记录格式是:SR-Lite。 价格可能是它无法普及的障碍.
220M的码率,32G的卡(SXS)能记录多长时间! Sony 這樣搞就對了!!
這才像當大哥的該做的。 价格可能是它无法普及的障碍.
220M的码率,32G的卡(SXS)能记录多长时间!
haoys12 發表於 2010-10-3 00:42 http://www.hd.club.tw/images/common/back.gif
32G的卡能记录半个小时. 樓主說的中肯,
但此機 PL 卡口是門檻,
有取代的方案嗎? 請問有沒有資料來源 ?
另外此機還是沒有一個名字或代號 ...
talfy 發表於 2010-10-2 23:02 http://www.hd.club.tw/images/common/back.gif
上面寫說 affordable 特別強調大家都買的起... 傳感器是用CMOS orCCD? 傳感器是用CMOS orCCD?
roynan 發表於 2010-10-4 10:09 http://www.hd.club.tw/images/common/back.gif
肯定是CMOS了。要是用CCD的话,价格不可能那么便宜。
你看看用CCD的 F35、F23、SRW-9000PL卖什么价吧,都是10几,20几万美金啊!
32G的卡能记录半个小时.
CineAlta 發表於 2010-10-3 12:04 http://www.hd.club.tw/images/common/back.gif
我的意思不是时间,而是要多少银子。 我倒是覺得對VG10、5DII的影響有限,因為價格還是有蠻大的差異,已經形成不同的市場區隔
倒是對底片攝影機的市場會產生怎樣的排擠與取代效應?令人好奇
看來底片最後一塊領土也岌岌可危了
VG10應該不會另外出對應的業務機,看來SONY直接升級為電影機了 价格可能是它无法普及的障碍.
220M的码率,32G的卡(SXS)能记录多长时间! 先看看,怎么也是买不起。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