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ypyh 發表於 2010-12-30 23:01:35

數位電視可能的阻礙之一

本文章最後由 icypyh 於 2010-12-30 23:07 編輯

這是之前看到的文章
或許可說明台灣電視的發展受阻現況

http://blog.udn.com/maven111402/4325943

資訊來源:天下雜誌

    在電視全面數位化之役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掌握最後一哩,也就是提供直接家戶服務的通路。電信二哥──台哥大已經出手搶進電視。

    「所以我們要併購凱擘,」台灣大哥大技術長鄭俊卿強調。

    台灣大哥大在併購凱擘之後,掌握了三二%有線電視收視戶的最後一哩路。接下來,要加速在數位電視網路雙向的高速化工程,建構DOCS 3.0規格的超寬頻網路。「數位化的投資,都以百億元為單位,獨立的小型有線電視系統業者要進行數位化,會非常辛苦,」鄭俊卿指出。

雖然,有線電視系統轉換成全數位化耗資甚鉅,但鄭俊卿看好數位電視的加值服務商機。台哥大除了高畫質電視節目之外,未來將提供更多的隨選視訊節目、電視購物、運彩下注與經營社群網站等服務。

    台灣大哥大併購凱擘案背後,不只是想要擴張有線電視的版圖,更要進一步,把觸角深入消費者使用情境的調查市場。

    目前AC尼爾森的收視率調查,僅就全國一千八百多戶進行調查,一直存有抽樣樣本數不足的爭議。台灣大哥大自認擁有全台三分之一(三二%)有線電視用戶,「我們更有能力做收視率的市調分析,用戶只要用遙控器來選台,所有收看習慣都可以被記錄分析,做為頻道收費跟下廣告的依據,」鄭俊卿分析。

    雖然數位電視能夠提供互動、個人化的收看電視服務,但為何就只有政府喊得震天價響,業者卻冷漠對待?

「content、content 、content(內容),」鄭俊卿連講了三次。

    數位化普及的最大問題,不在於網路端或者終端設備,而是目前缺乏足以誘發消費者換數位電視的精彩節目。

挑戰:好看的節目在哪裡?

    以台灣大哥大為例,數位頻道上的高畫質節目,幾乎都是國外節目。台灣缺乏用數位化頻道觀看的高畫質節目,「即便連一百多個有線頻道直接數位化,對民眾來說,不會有什麼不同。管你數位還是類比,反正電視機就是電視機,沒有誘因,」鄭俊卿坦言。

    另外,原本有線台月繳五五○元就讓觀眾一一六個頻道「看到飽」的收視習慣已經行之有年,要讓觀眾改為數位電視以節目頻道數、收看影片數付費(pay by view),「有相當高的難度,」黃子漢說。

    鄭俊卿坦言,手上的高畫質節目大都虧錢,收來的錢不夠付客戶最低標準(minimum guarantee)的版權費。「你去看報表,虧的一屁股,」他抱怨,每個月收五百元,其中二百四十元都是版權費。

    「除非市場上有二、三十萬的收看戶,但台灣才五萬收視戶,所以每家經營數位電視的業者都是咬牙在做,」鄭俊卿也很無奈。

    現在電視業者不會把數位電視功能極大化,關鍵在於「廣告收入都不見了,」群邑集團媒體投資部總經理趙訓平點出問題。

    數位電視強調隨選視訊,徹底改變了在電視節目中安插廣告的收視習慣,「觀眾可以在毫無廣告的狀況下看影片,但電視台與廣告商卻慘了,」趙訓平分析,數位電視廣告沒有收益,經營成本就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目前如果不解決數位電視的廣告問題,未來數位電視節目會陷入惡性循環,政府制定數位電視的收費上限,電視台收入變少,買不起好的節目,也無法製作品質好的節目,觀眾自然流失,最後營收又再度減少。

    「數位電視必須要找到可行的獲利機制,來彌補消失的收入,」趙訓平強調。

雖然,數位電視將開啟全新的電視體驗經濟,但台灣政府對於推廣數位電視的政策一延再延,目前數位電視的商機僅限於硬體製造,「但利潤最高的加值服務與內容製作,受限於法規跟不上數位產業的變化,台灣業者看得到吃不到,」謝光正直言。

    政府不能只是單方面補貼機上盒,就認為是在推廣數位電視產業,必須要建立起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台灣才有可能在這一波的全球數位電視大戰中,取得有利的戰略地位。(全文完)

明基產品技術中心總經理 陳其宏:電視就是家庭媒體中心

    數位電視有四大趨勢,第一是透過無線波傳送;第二透過光纖電纜(cable)傳播,現在台灣cable覆蓋率九成,只是目前訊號還沒有數位化;第三是靠衛星傳播;第四是機上盒,最典型的就是MOD。

    台灣現階段收視仍以無線十五台的地上波為主。但要真正數位化,則需做到有線台的數位化。

台灣現在數位頻道(中視二台等),播出的多是舊節目,且看的人並不多,即便是播高畫質節目的頻道,也常常沒節目。除非是偏遠人家,像我老家在台南縣新化,只剩五戶人家在偏僻的山裡,郵差送信送不到,那裡拉cable真的很貴,所以就裝了無線機上盒,跟原來幾台無線台並存,否則現在台灣對數位電視接受度不高。

    我現在家住在桃園,我四種都有裝,因此可以比較使用經驗。

    衛星因為有角度接收的問題,最好在十樓以上收視。衛星畫質雖好,卻常常受氣候干擾,下雪也不行、雲層太厚也不行,且每台電視都要再買機上盒,我家就為看衛星裝了四個機上盒。

我認為IPTV(網路電視)肯定是未來,因為它無遠佛界。將來只要連上網路,電視什麼都可以做。

    事實上,中華電信的MOD很重要,但是現在內容不足,吸引力不夠。我也裝了MOD在我的書房,並換成液晶電視,從十七吋一路裝到二十四吋來看高畫質節目。要看數位化高畫質節目,一定要換電視,如果用傳統映像管電視,高畫質的效果很難彰顯出來。

    我很看好IPTV的互動功能。譬如台灣有線業者在醞釀串聯,有線電台只要區域串連,市內通話可以不要錢。譬如你家住宜蘭跟台北,只要加入系統,打市內電話可能就不要錢了。當然也可以上網買賣東西,還可以直接轉帳繳費,就連社區活動等都可以透過IPTV播放。

如果將來整個連起來,電視本身就是每個家庭的生活重心,而我們上班族回家待最久的地方,是客廳,真的讓電視成為「家庭媒體中心」(home media centre)。

之前,蘋果也推 Apple TV。蘋果背後有經營內容,經營得很成功,Apple TV就是可把電腦中的東西傳到盒子中,再把內容傳送到電視。而且能跟電腦同步,隨時下載電腦裡的新物件。
如今,包括微軟、英特爾等國際級大廠,都想在這塊扮演要角。

法律趕不上科技數位電視窒礙難行

    近幾年台灣數位電視發展陷入停滯狀態。最大障礙,在於事關消除電視、電信業管制界線,導引未來產業發展的「廣電三法合併修正草案」、「通訊傳播管理法草案」,及「數位無線電視發展條例」,至今尚未立法實行,業者因此無法施展拳腳。

    立法工作遲遲沒有進展,主要原因在於政府和業者之間,對於收費限制、必載規範、放寬電信業者經營等法規該如何修訂,沒有共識。

    收費限制:「有線電視法」限制系統業者收費上限是每月每戶六百元,目前平均收費在五五○到六○○元之間,已沒有太多空間再收取數位頻道費用。因為事關消費者負擔,政府對於收費上限,至今沒有鬆動的跡象,立法委員也多半不願得罪選民,支持修法。

    「必載規範」:有線電視業者是否必須播送(必載)無線電視台的數位頻道內容,也沒有共識。政府是否該強制有線電視業者免費「必載」?必載頻道是否要區分公共和商業電台節目?這些問題,事關公共和商業利益之間的平衡,目前仍有爭議。

    不論是收費或必載規範,以台灣有線電視業者掌握全國超過六成收視戶來看,沒有有線電視業者的支持,數位電視將很難順利推動。

    法律沒有「匯流」:目前的電視與電信業,各自受廣電三法和電信法規範,各自為政。但在科技大匯流趨勢下,傳統的產業界線愈來愈模糊,必須將相關法規整併,提供數位電視發展的法律基礎。
   例如,電信法仍然限制電信業者經營數位電視,無法透過電視和電信業的良性競爭,刺激數位電視發展。同樣的,有線電視業者也抱怨有線電視法限制太多,在市場大小、收費規定上,無法和中華電信等電信業者公平競爭。

    前NCC(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副主委、東華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教授石世豪認為,所有相關法律必須一起修,要匯流,不能個別修。「就像要蓋高樓,一定要先整地,不先整地,就不可能蓋高樓,」石世豪比喻。

    如果台灣相關法律的更新速度,不儘快跟上科技發展的腳步,數位電視的發展將會困難重重。

mygamebox 發表於 2010-12-31 01:13:06

引述以上:
<< 收費限制:「有線電視法」限制系統業者收費上限是每月每戶六百元,目前平均收費在五五○到六○○元之間,已沒有太多空間再收取數位頻道費用。因為事關消費者負擔,政府對於收費上限,至今沒有鬆動的跡象,立法委員也多半不願得罪選民,支持修法。>>

現在有線電視業者 + 機上盒 就已經超過規定的 600上限了.法規在台灣好看罷了.當初政府為了讓電線電纜地下化.有線電視業者是檢了大便宜.有了政策加持.申請寬鬆.愛怎麼挖就怎麼挖.馬路隨便補補...最後坑坑疤疤.買單的可是大眾辛苦的納稅錢.....

引述:
<< 電信法仍然限制電信業者經營數位電視,無法透過電視和電信業的良性競爭,刺激數位電視發展。同樣的,有線電視業者也抱怨有線電視法限制太多,在市場大小、收費規定上,無法和中華電信等電信業者公平競爭。>>

MOD不就是最大咖的電信業者..mod. hichannel..該有的都有了..

以上兩者.典型的會吵的孩子有糖吃...

強制未能限時內完成數位化的電視台或是節目撥放頻道就停撥.

MOD退出市場.全面開放網路電視...這樣不就都解決了

真正想做好的被既得利益團體佈下天羅地網誅殺.....這不正是典型的台灣嗎?

tom71233 發表於 2010-12-31 02:58:45

MOD退出市場.全面開放網路電視...這樣不就都解決了
mygamebox 發表於 2010-12-31 01:13 http://www.hd.club.tw/images/common/back.gif
MOD退出市場可以加速數位電視發展?我很有興趣知道原因為何。

ufo191 發表於 2011-1-4 23:37:27

可能是指MOD市占率太高,其他業者沒有辦法累積市場規模無法生存,就好像發電廠執照早就開放,可是沒有人能拚得過台電一樣

kreites 發表於 2011-1-4 23:43:44


MOD退出市場可以加速數位電視發展?我很有興趣知道原因為何。
tom71233 發表於 2010-12-31 02:58 http://www.hd.club.tw/images/common/back.gif

他前幾篇有個主題是針對MOD的批評
所以這位大哥是本身就反MOD的同學..

根據那篇主題
發現M大針對的好像是因為MOD的節目不太符合觀眾期待
所以覺得MOD不是個好平台?

tom71233 發表於 2011-1-5 00:04:09

發現M大針對的好像是因為MOD的節目不太符合觀眾期待
所以覺得MOD不是個好平台? ...
kreites 發表於 2011-1-4 23:43 http://www.hd.club.tw/images/common/back.gif
他的結論就是:「因為MOD沒有播NBA,所以不是好平台。」
而且他依舊堅持平台商要對頻道節目內容負責,
但不管如何,他那篇的言論依舊沒有解釋到為何MOD退出市場可以加速數位電視發展,
反正就為了反對而反對而已...

icypyh 發表於 2011-1-5 23:12:51

不過我認為
MOD至少有其價值存在
而且他們也做了不少突破
在台的互動電視、HD頻道都是他們率先啟用的
對數位電視有一定的貢獻

不過MOD也出現了文中所及之問題

kuen1972 發表於 2011-1-6 09:36:15

MOD算是另闢蹊徑

有線電視要全面數位化
第一頻寬要夠
第二內容要吸引人
第三要夠划算
第四要政策主導推動
四者缺一不可

電車癡漢 發表於 2011-1-7 13:56:01

數位電視目前一堆節目都是外購的
如果還繼續這樣搞下去
無法製作一些優質節目
就算擁有HD畫質
也是無法打動人心的

clubpower 發表於 2011-1-7 23:58:40

MOD 可訂可不訂, 隨你高興, 但有線電視不得不訂, 否則就少了很多新聞頻道可看, 至少對我而言, 每天都還是要看至少1 個小時的有線電視新聞. MOD 只要有目前有線電視的新聞台, 再加上那大約10台的
電影台, 我就打算將有線電視退掉, 只訂 MOD. 若都是高畫質, 我還願意每月多付 300元沒問題.
MOD高畫質節目雖然不多, 但已經是目前能提供高畫質節目最多的業者了,
關於這點還是要替 MOD 鼓掌

電車癡漢 發表於 2011-1-10 17:01:43

MOD我覺得不錯阿
至少是國內最多HD頻道的供應商
可以讓我享受到液晶電視該有的表現
第四台的那種畫質
只會讓我覺得花了那麼多錢買一台液晶電視
是浪費的~

我要開機啦 發表於 2011-1-12 15:23:44

MOD的頻道不夠多
有的是第四台抓著不放吧
不然MOD真的算很便宜了

IamKant 發表於 2011-1-14 10:06:55

網路頻寬是個很大的瓶頸,電信業者不願意投資太多在擴充頻寬上,
現在每到晚上,網路就猛塞車,打電話向電信業者反映也是無解,因為用戶太多了!

facelover 發表於 2011-1-14 11:08:29

網路頻寬是個很大的瓶頸,電信業者不願意投資太多在擴充頻寬上,
現在每到晚上,網路就猛塞車,打電話向電信業者反映也是無解,因為用戶太多了!
IamKant 發表於 2011-1-14 10:06 http://www.hd.club.tw/images/common/back.gif

用戶太多了? 因此太多的用戶捧場是用戶自己的錯?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數位電視可能的阻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