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icmalisa 發表於 2011-1-17 09:23:08

請問各種顯示介面的最大解析度?

一般常見的介面有AV端子, 色差, 及HDMI.
除了現在熱門的HDMI可支援到1080P外
有人知道AV端子和色差可到多少解析度 ?

facelover 發表於 2011-1-17 10:29:18

一般常見的介面有AV端子, 色差, 及HDMI.
除了現在熱門的HDMI可支援到1080P外
有人知道AV端子和色差可到多少解析度 ?
ericmalisa 發表於 2011-1-17 09:23 http://www.hd.club.tw/images/common/back.gif


http://zh.wikipedia.org/zh-tw/AV%E7%AB%AF%E5%AD%90
AV端子

facelover 發表於 2011-1-17 10:31:02

一般常見的介面有AV端子, 色差, 及HDMI.
除了現在熱門的HDMI可支援到1080P外
有人知道AV端子和色差可到多少解析度 ?
ericmalisa 發表於 2011-1-17 09:23 http://www.hd.club.tw/images/common/back.gif



http://zh.wikipedia.org/zh-tw/%E8%89%B2%E5%B7%AE%E7%AB%AF%E5%AD%90
色差端子

ericmalisa 發表於 2011-1-17 10:42:50

在wiki的解釋裏都沒看到av和色差是支援到480 I/P, 720I/P, 或是1080I/P.

rizing 發表於 2011-1-17 11:03:34

簡單來說
av端子是早期複合類比訊號
他所呈現出來的畫質不能用解析度來做說明
要用電視掃描頻率來呈現
硬要用解析度來看大概的話,約是352x240

而色差的話則是將掃描頻率向上提升
所以呈現出來的畫質
可以達到720p

ericmalisa 發表於 2011-1-17 11:33:34

簡單來說
av端子是早期複合類比訊號
他所呈現出來的畫質不能用解析度來做說明
要用電視掃描頻率來呈現
硬要用解析度來看大概的話,約是352x240

而色差的話則是將掃描頻率向上提升
所以呈現出來的畫質
可以達到720p ...
rizing 發表於 2011-1-17 11:03 http://www.hd.club.tw/images/common/back.gif

所以若用色差來看DVD應該是夠用的 但用來看藍光則畫質會有減損
至於av端子可能只適合用來看vcd 或是以前的錄影帶之類的, 其它dvd 或藍光都不適合
是這樣嗎? Thanks !

真平 發表於 2011-1-17 11:44:47

色差就線的傳輸能力來說,家用距離傳1080p絕對沒問題,同軸線的傳輸頻寬相當高,第四台那麼多台的頻寬只用1條,其能力可想而知。
實務上不用的原因不是能力問題,而是用類比傳的話可以輕易複製高畫質訊號,所以後來因應軟體商的要求才沒弄上去,以上原因是道聽塗說,參考一下。

seedwafer 發表於 2011-1-17 11:59:30

色差可支援至1080i,但因訊號為壓縮的類比訊號,理論上來說還是以HDMI較優( 訊號減損較少),但實際上因處理晶片和連接線材的差異仍有被翻盤的可能。

KOBSS 發表於 2011-1-17 12:15:50

本文章最後由 KOBSS 於 2011-1-17 12:39 編輯

色差可支援至1080i,但因訊號為壓縮的類比訊號
seedwafer 發表於 2011-1-17 11:59 http://www.hd.club.tw/images/common/back.gif
最好是 類比訊號還可以壓縮...   orz
請不要誤導大眾好嗎?


色差就線的傳輸能力來說,家用距離傳1080p絕對沒問題,同軸線的傳輸頻寬相當高,第四台那麼多台的頻寬只用1條,其能力可想而知。
真平 發表於 2011-1-17 11:44 http://www.hd.club.tw/images/common/back.gif
導線也是電線, 跟那個沒關係.


實務上不用的原因不是能力問題,而是用類比傳的話可以輕易複製高畫質訊號
真平 發表於 2011-1-17 11:44 http://www.hd.club.tw/images/common/back.gif
複製完美的類比並不容易...
正確的說法是 "想要保護類比訊號不被人輕易的中途擷取, 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類比世界當中, 只有 Marcovision 鎮守大關, 偏偏它只守得住 "類比" 錄影機這道防線.
遇上 VCD/DVD/BD 錄影機根本一點用都沒有.

Sorry, 扯遠了...

真平 發表於 2011-1-17 20:45:47


導線也是電線, 跟那個沒關係.
KOBSS 發表於 2011-1-17 12:15 http://www.hd.club.tw/images/common/back.gif
同軸線是主要是傳輸高頻訊號的,有其特殊的高頻阻抗設計,不能用一般導線來看待。以前LD的AC-3RF訊號,不過短短不到2M的線材,都是RCA頭,用到音頻線,馬上訊號就不過。





複製完美的類比並不容易...
正確的說法是 "想要保護類比訊號不被人輕易的中途擷取, 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類比世界當中, ...
KOBSS 發表於 2011-1-17 12:15 http://www.hd.club.tw/images/common/back.gif

沒錯,大大說比較嚴謹。

JUDAS 發表於 2011-1-17 22:33:59

AV、S只到480i
色差可上到1080P

KOBSS 發表於 2011-1-17 22:37:28


同軸線是主要是傳輸高頻訊號的,有其特殊的高頻阻抗設計,不能用一般導線來看待。以前LD的AC-3RF訊號,不過短短不到2M的線材,都是RCA頭,用到音頻線,馬上訊號就不過。
真平 發表於 2011-1-17 20:45 http://www.hd.club.tw/images/common/back.gif
我的意思是... 導線能承載的頻寬, 跟您使用的是什麼線材, 沒有對等關係. 拿有線電視的同軸線, 來比喻 AV/色差 的線, 是很奇怪的比較方式.

真平 發表於 2011-1-18 03:45:41

本文章最後由 真平 於 2011-1-18 04:12 編輯


我的意思是... 導線能承載的頻寬, 跟您使用的是什麼線材, 沒有對等關係. 拿有線電視的同軸線, 來比喻 AV/色差 的線, 是很奇怪的比較方式.
KOBSS 發表於 2011-1-17 22:37 http://www.hd.club.tw/images/common/back.gif

小弟會這樣說明是因為色差線本質上跟第四台的同軸線是一樣的,目前不用來傳送高解析度訊號不是線材的問題,而是目前因為其它因素,訊號沒用到那麼高頻,要再上去它一樣能負荷。
實際上如果用電腦當訊源的話,用色差送更高解析度的畫面也不是問題。不過說這些也沒什麼意義,很少人這樣用,畢竟現在是數位的年代。

KOBSS 發表於 2011-1-18 09:50:04

AV、S只到480i
色差可上到1080P
JUDAS 發表於 2011-1-17 22:33 http://www.hd.club.tw/images/common/back.gif
AV / S-Video / Component都是類比訊號, AV / S-Video 一開始並沒有 480i 這種名詞.
因為 AV / S-Video 都是固定格式, 最多只有 NTSC/PAL 這樣的差異.

NTSC/PAL 是算 掃描線, NTSC=525/60 , PAL=625/50
這是固定的格式, 不能改變也無法改變.
所以會問 AV/S-Video 的 "最大解析度" 這種問題, 廣電人看到 應該是叱之以鼻 而不想回答...

色差一開始並沒有 1080p60 (我有註明是 60/59.94 喔) 這個格式, 主要原因可歸咎於早期技術不成熟, 以及電子訊號上一些存在的限制. 只是科技進步的很快, 這些問題就一一被克服, 所以就看到現今市面充斥著 1080p 電視.


唉... 開始懷念起之前出走的大老們...   orz

BEARWUALADA 發表於 2014-7-14 18:08:40

本文章最後由 BEARWUALADA 於 2014-7-14 19:16 編輯

AV端子一條線要傳Y(亮度)和彩度(混合UV),理論上頻寬會最小或是最慢,但以線材不要太差來看(線材好壞是有關係的,類比訊號會衰減失真喔!!),其實上面能載的資料量要發揮跟HDMI同等的能力是絕對夠的,因為它是類比的,所以只要產生類比訊號的東西夠厲害夠真實,那麼AV端子的類比資料已經是人眼極限,重點會在類比轉成數位這邊的取樣率夠不夠高才是重點(decoder和DSP等IC群組),如果不能支援那麼高的取樣率或解析度,都是白搭

如同板主所述 AV / S-Video / Component 都是類比訊號,NTSC/PAL 是算 掃描線,
NTSC=525條線/60(每秒60張) , PAL=625/50FPS,看似有被限制住,
但是以目前市面能買到的Camera 960H,800條TVL和960H,600TVL來比較,實際比較後,800條的影像還是會比600條來的好(前提是decoder和DSP要能支援這樣的性能)

所以不需再拘泥於AV端子能支援怎樣的解析度,因為解析度跟AV端子實在沒有太大關係,重點是產生AV端子上資料的東西到底強不強(雖然還是會受限於NTSC/PAL/或是少見的俄羅斯的塞康等廣電標準),接收AV端子資料量的這一頭到底是走什介面,怎麼走到顯示器上讓我們看到才是重點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請問各種顯示介面的最大解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