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p Z-17000 3D眼鏡量測及色域量測
站上跟小弟比較熟識的人都知道,我並不喜歡出機器的量測報告,因為廠商並不重視這件事且又沒付錢要我幫他們量,搞得那麼弄耗時費力,實在沒必要,這種事自然有利益相關的人會去做。目前小弟對於建立正確快速3D量測流程比較有興趣。現在我手上的儀器 i1pro量經過眼鏡的3D亮部是沒問題的,但對於經過眼鏡3D暗部約30~40ire以下的量測則已經超過它的工作範圍,所以小弟目前還在構思另一個流程,整個解決方案大致上已經建立,現在只要等站長花大錢構入的新儀器跟軟體到台灣後就能驗証。對小弟來說,想出如何快速量出正確結果的流程,比趕著出機器的量測報告重要太多了,等到驗証完後再另文說明。
既然Z-17000已經進駐到西楓站長的視聽室中,當然要來測試一些東西,幫助我驗証一些東西,建立整套流程,目前只有針對一些特性做量測,並沒有做全盤的校正與量測,只有做3D眼鏡及色域方面的量測。
首先介紹一下量測設定及環境:
1. 地點:西楓站長工作區至視聽室(精研總部)
2. 軟體及儀器: Calman 3.7及X-rite eye-one pro
3. 播放器: HTPC及Steroscopic Player
4. 3D測試圖案: 站長自製的測試圖案
5. 布幕:Grandview130" 固定框幕
首先先量一下眼鏡的特性,用的是小弟自創的閃光測試法,整個架構可以看一下這篇: 3D眼鏡大評比
量測結果如下,紅色線是眼鏡的透光光譜,黑色線是閃燈的原生光譜。
基本上還算ok,只是藍色跟紅色末端有些不足,色溫偏移並不大,所以可以預期戴上眼鏡後對色彩的影響並不會太大。
接下來量測在3D的情況下,未經過3D眼鏡跟經過3D眼鏡下的差異,大致上架設圖如下,經由右上角及正下方,我們可以看到Sharp z-17000已經啟動3D模式,確認訊源是正確的送出3D測試圖案:
目前只有測75IRE的RGBW四個圖案,來驗証眼鏡的影響,結果如下,請看三角形的三個角點附近的黑點及中央的黑點:
左側是未經過3D眼鏡,右側是經過3D眼鏡,大致上只有紅色內縮一點點,跟預期的一樣
眼鏡對於z-17000的色域並沒有太大的影響。 上課了上課了~~~~~ 真平大這篇應該還沒完吧
期待後續精闢的測試分析 搬椅子來端正坐好聽真平兄上課!=崇拜= 雖然看起來是很簡單的一個量測動作,但沒實際去做看看的話,真的就無法知道該3D快門式眼鏡對影像色彩的特性會影響到多大的程度。
期待後續的心得~ 謝謝網兄的支持,這次沒東西可以講了啦,只是在思考量測流程時做的一些東西,留下一些記錄。等以後整個更完整後,還會發專文。 本文章最後由 ahchang 於 2011-4-26 22:14 編輯
之前網路上也有人做過一樣的 3D眼鏡量測,用的是一樣的i1 PRO 校色器
但是測法不同,測出的結果也全然不同
看來儀器還是要看人操作
不過依我個人實際戴上3D眼鏡觀看的結果,色溫偏移並不是很明顯的
就真平兄量測3d眼鏡的結果而論,跟我實際的觀感是滿符合的 應該還有,我真是有緣在旁看熱鬧 之前網路上也有人做過一樣的 3D眼鏡量測,用的是一樣的i1 PRO 校色器
但是測法不同,測出的結果也全然不同
...
ahchang 發表於 2011-4-26 22:07 http://www.hd.club.tw/images/common/back.gif
每個量測儀器都有其適合的場合及設定,最常見的錯誤就是把高階的色度計當作是萬能的,什麼都拿來量而不知要做修正,以為貴就無敵。或是把i1pro光譜儀當做是參考級儀器,而忽略它的天生限制或誤差而得到錯誤的結果。無奈這些觀念都不是一時就能養成,需要足夠的理工素養才行。好比菜刀都一樣,專業廚師切出來的就是比家庭主婦好。 小弟算了一下色溫約從7900K降至7200K左右,降幅約700K。
撥開雲霧見青天,總算是還Sharp Z17000一個清白了:)) 這一篇當時量測的3D快門眼鏡是初代款的,目前精研總部的Z17000全面都改新款的SHARP 3D眼鏡了。
雖說Sharp Z17000量測降幅約700K,不過實際觀賞影片時戴上眼鏡之後對色溫的改變是很小的。
相較其他 3D投影設備,Sharp Z17000 的3D眼鏡對於減光與色域(溫)部分的控制是令人非常滿意的。 这副眼镜是不是夏普x50a里面配的那款眼镜儿啊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