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040|回覆: 2
收起左側

香港RealD電影院 觀眾可自備3D眼鏡進場看3D電影;Sony明年5月起不再支付北美戲院3D眼鏡費用

[複製連結]

發表於 2011-1-3 22:32:2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x
本文章最後由 IVANSHAN 於 2011-9-29 00:38 編輯

最近上片的3D電影創:光速戰記(Tron:Lagacy)引起的話題不少,台灣玩影音器材的朋友應該有不少人有在看香港巴斯的網站(AVBuzz),剛才在巴斯的網站看到巴斯先生看創:光速戰記的雜想,在這篇巴斯的雜想(我用雜想,是因為巴斯先生通常不會只談電影本身,而是會拉拉雜雜的講很多與電影本身無關的事)中,可以看到香港IMAX 3D的票價竟然要130元港幣,大概合台幣520元,比台灣貴了120元台幣。

但是,我個人對巴斯的那篇雜想中最感興趣的部份是,香港的電影院放映3D電影竟然是從9月中旬才開始加收眼鏡的費用,而且在9月中旬開始收費前,3D眼鏡是免費贈送的,觀眾日後若是再來電影院看3D電影,只要帶著之前拿到的免費贈品眼鏡去電影院看就好,不用另外付眼鏡的費用。若是忘記帶3D眼鏡,電影院的販賣部也有賣,而且只要6元港幣,以現在的匯率來算,只要24元台幣左右。

而巴斯看創:光速戰記的電影院使用的是RealD的3D放映系統,根據我的了解,美國的RealD眼鏡很便宜,不到一美元就有了,觀眾是可以在看完電影以後,把眼鏡帶回家的。顯然,香港使用RealD系統的電影院之前是採用免費贈送,9月中旬開始也與美國的電影院採用同樣的作法。台灣採用RealD系統的電影院,與使用其他3D放映系統的電影院一樣,是一律加收60元的眼鏡租金,也就是說看完以後眼鏡還要回收,然後提供給下一場的觀眾使用。

我個人認為這種作法對觀眾來說並不公平,對消費者來說也不划算,不知道喜歡看3D電影的朋友認為如何?或是有香港或其他地區的朋友可以來提供當地電影院放映3D電影的經驗,給台灣的朋友(以及台灣的電影院業者)參考,也希望消基會與消保官可以來看一下,並考慮是否要對電影院業者採取一些行動,以保障消費者權益。

以下是巴斯(AVBuzz)的創:光速戰記(此片的香港片名是:創戰記)觀影雜想的網頁連結,有興趣的朋友請自行前往閱讀。

http://www.avbuzz.com/audio-video/201012/tron/0.htm

 樓主| 發表於 2011-9-29 00:36:59 | 顯示全部樓層
The Hollywood Reporter(後面簡稱THR)有一則獨家新聞,Sony電影公司(Sony Pictures Entertainment)已經發函給美國的各大戲院業者,宣佈從明年5月1日起將不再支付戲院業者3D電影的3D眼鏡費用。而THR在副標題的更新內容則進一步提到,這個3D眼鏡的費用主要是指採用RealD的3D放映機系統所使用的眼鏡,對電影公司發行的票房大片來說,每部電影的費用大概在500萬到1000萬美元之間,而看起來戲院業者對Sony此舉的反應不佳。

可能台灣的朋友看不太懂THR這則獨家新聞到底在說什麼,所以我接著將逐步說明。THR的這則獨家新聞後面有提到,現在幾已廣為人知的數位3D(digital 3D)-這個新的電影放映型態在幾年前剛開始在美國出現時,到底要由誰來支付3D眼鏡的費用,在當時並不清楚,很顯然當時沒有人知道3D電影是否可以捲起熱潮,也不知道數位3D放映機在美國戲院的普及程度將會達到現在的規模。而當時為了鼓勵戲院業者裝設3D放映機,或將原有的放映設備改成3D格式,迪士尼(Disney)帶頭向戲院業者表示願意支付3D眼鏡的費用。畢竟,迪士尼可以說是最早拍攝3D電影的大型電影公司之一,像是2005年的四眼天雞(Chicken Little)以及2007年的未來小子(Meet The Robinsons),就連將舊片轉換成3D版重新推出,迪士尼都可以說得上是先鋒,像是2006年推出的3D版聖誕夜驚魂(The Nightmare before Christmas)。(對台灣的3D電影粉絲來說,比較可惜的是只有3D版聖誕夜驚魂曾在台灣的戲院放映過,另外兩部在台灣都只有放映2D版)

與台灣的情形類似,現階段在美國的電影院,3D電影每張票會另外收取附加費用,這個附加費用包括提供3D眼鏡給觀眾。而不同的是,在台灣的電影院看3D電影,都是採取憑電影票進場後,觀眾必須領取3D眼鏡,並在散場時歸還。在美國則是,如果是觀賞採用RealD系統放映的3D電影,散場後觀眾可以自行決定是否要歸還眼鏡,電影院在散場出口仍會設置資源回收裝置,讓觀眾將不想帶在身邊的3D眼鏡投入回收裝置內。RealD的3D放映機在北美戲院的普及率超過一半,是北美最大的3D放映系統供應商。而根據THR的新聞,電影公司平均支付RealD的3D眼鏡一付約5角美金,以現在的匯率來說,差不多是15元台幣左右。Entertainment Weekly的Inside Movies專欄(後面簡稱EW)的跟進報導則提到,英國當地一付3D眼鏡要價一英鎊,約為1.5美元或45元台幣左右。至於其他的3D放映系統,THR的新聞只有提到杜比(Dolby)3D,使用杜比3D放映系統的戲院,3D眼鏡是屬於戲院業者的財產,在電影放映前借給觀眾,並在散場時收回,並在清洗後再度提供給下一場的觀眾使用,也就是說與台灣的情形一樣。

所以,THR的這則獨家新聞的實質內容就是,明年5月1日起,Sony希望北美地區的觀眾帶(戴)著自己的3D眼鏡來戲院觀賞Sony的3D電影,因為Sony不再支付相關費用給戲院。在THR的新聞中也提到,在澳洲、英國、意大利與西班牙等歐洲國家,觀眾可以自行購買3D眼鏡,並可以戴著自己的3D眼鏡進戲院觀賞3D電影,而不需要使用戲院提供的3D眼鏡。而曾經是英國殖民地的香港,似乎也是採用同樣的方式,至少香港採用RealD放映系統的戲院是這樣子在做。Sony的用意就是希望美國的觀眾或戲院,可以比照這些國家的方式辦理。而Sony宣佈開始施行這項措施的時間,也受到了國外媒體的議論。因為,明年5月1日就是美國的暑假黃金檔開始的時間,Sony將在明年的暑假檔推出5部電影,其中有2部是3D電影,包括MIB星際戰警第三集(Men in Black III)與蜘蛛人:驚奇再起(The Amazing Spider-Man),這兩部電影都是Sony明年度最受矚目的大片。

華爾街的分析師兩個多月前明確指出,3D電影的票房已經在美國崩盤。而從過去好萊塢媒體討論這個現象的新聞中可以發現,在北美的戲院,一張3D電影票要比2D版多收3到5元美金,而多收的這筆錢是給電影公司以及電影院的3D設備供應商,代為收取這筆費用的電影院反而無法從中分到任何好處。而THR的新聞還提到,電影公司以往會支付3D眼鏡的費用,賣座大片付出的費用大概在500到1000萬美元,比較小型的電影則約在150到200萬美元左右,相對於電影的票房收入來說,都不算是大錢。而從Sony將要採取的作法看來,Sony似乎是只想賺3D電影票多收的錢,但不想負擔多收錢應負的責任,這個責任就是提供觀眾3D眼鏡。THR的新聞認為,Sony現在突然提出這項作法,似乎希望其他電影公司跟進。Sony雖然對戲院業者表示,在戲院販賣3D眼鏡是有利潤的,也就是說北美的戲院業者既然無法從多收的票錢裡分一杯羹,不如在戲院賣3D眼鏡來賺一些外快。而THR的新聞就提到,北美的觀眾應該已經習慣看3D電影時,戴著由戲院提供的3D眼鏡,反正觀眾在買票的時候已經多付了錢,Sony的作法屆時可能會引起爭議。

Rope of Silicon網站跟進報導的標題就是「你準備好買一付屬於自己的3D眼鏡了嗎(Are You Ready to Buy Your Own 3D Glasses?)?」,那則新聞的作者在報導的一開頭就提到,他擁有一付朋友在去年聖誕節贈送、看起來很時髦的Oakley品牌的3D眼鏡,他很喜歡這付眼鏡,因為他知道這付眼鏡只有他自己戴過(意思就是戲院提供的眼鏡,不知道有多少人戴過)。除了Oakley之外,EW的新聞還提到Polaroid與屬於名牌精品的Prada也有做3D眼鏡。而Sony即將採用的這項作法,THR的新聞也提到,福斯(Fox)也曾嘗試過,但是遇到來自戲院業者的阻力。EW的跟進報導指出,2009年時福斯的3D動畫冰原歷險記3:恐龍現身(Ice Age: Dawn of the Dinosaurs,後面簡稱冰原3)也曾想要這樣作,但是北美最大的連鎖戲院業者Regal Cinemas揚言旗下所有戲院將抵制播放3D版,而只播放2D版。冰原3全球票房8.86億美元,比第二集的6.55億美元多了3.31億美元,但是3D版的冰原3的北美票房1.96億美元,比2D版第二集的1.95億美元只多了100萬美元左右,顯然北美大型連鎖戲院的抵制對票房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而Sony發函通知美國的戲院業者後,戲院業者這邊也抱怨已經花了很多錢在3D放映設備上,Sony不應該再增加戲院業者的負擔。看起來,有點像是暗示明年Sony的3D電影,戲院業者有可能會為了3D眼鏡再增加收費。但Rope of Silicon的報導最後提出質疑,觀眾是否高興擁有一付屬於自己的3D眼鏡,或者這只是又增加了一個遠離(或排斥)3D電影的理由?而後者似乎也暗示,Rope of Silicon這位記者認為Sony此舉將會打擊到自家3D電影在北美的票房。而且,如果發生擁有自己的3D眼鏡的觀眾忘記把眼鏡帶出門,可能會演變成這些忘記帶眼鏡的觀眾,到了戲院乾脆就買2D版的票,既省錢也省得還要回家拿眼鏡。而EW的新聞也問了全美戲院業者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Theatre Owners,NATO),NATO還沒有作出回應,而EW也詢問了迪士尼與華納(Warner Bros.)的反應,這兩家好萊塢大公司則回應目前正在進行內部討論,大概一方面在看輿論反應,一方面想等到NATO作出回應之後,再來看要如何因應。

3D電影在北美市場崩盤,是今年暑假檔才開始出現的趨勢,目前這個趨勢應該只有出現在北美電影市場,海外市場目前還看不太出來會朝這個方向發展。北美一張3D電影票差不多有三分之一是加收票價,而國外媒體認為一部3D電影的3D票房佔有率達到60%是比較健康(healthy)的,其實意思差不多就是:60%拿掉三分之一的加收票價效益之後剩下40%,2D版的收入佔了40%,所以3D票房佔有率60%比較健康的意義,差不多就是指這部電影的2D版與3D版的觀眾數量差不多是一比一。而一般而言,北美觀眾對3D電影開始出現排斥,導致3D票房佔有率大幅下滑,今年暑假檔在北美推出的18部3D電影,其中16部的3D票房佔有率最高只有46%,差不多就是3D版的觀眾數量只有2D版的一半多一些。而北美觀眾對3D電影的排斥,最主要因素應該就是3D電影票太貴,現在Sony將要採取的作法,等於是除了3到5元美金的加收票價之外,看3D電影的觀眾很可能還必須再多花一筆3D眼鏡的費用,看起來3D電影在北美崩盤的趨勢,到了明年暑假有再向下探底的可能。

華爾街的分析師已經明確指出,3D電影的票房在美國崩盤,儘管重新以3D格式在北美上映的獅子王3D(The Lion King 3D)蟬聯北美週末電影票房兩週冠軍,但是好萊塢的新聞並不認為這代表3D電影聲勢再起,而是認為將過去的賣座大片,花點小錢重新轉換成3D格式似乎是賺錢的一種方式。畢竟2D舊版獅子王的8.6億美元的全球票房,不但早就回本而且還賺了相當多的錢。3D版獅子王在北美10天就有6147萬美元的票房,而根據洛杉磯時報的報導,獅子王2D轉換3D只花了不到1000萬美元,表示迪士尼從這部17年前的舊片又擠出了五千多萬美元的利潤,在經濟前景與現況都不佳的現在,是非常划算的。明年4月要重新以3D格式重演的鐵達尼號(Titanic),洛杉磯時報的新聞指稱2D轉換3D的費用只有1800萬美元(鐵達尼號的片長超過獅子王的兩倍,轉成3D的費用當然可能是獅子王的兩倍)。所以,3D新片在北美雖然票房崩盤,但是看起來舊片改成3D版重新上映似乎有利可圖,也難怪3D電影傳出崩盤趨勢後,最近幾個月好萊塢大公司確定開拍的新片幾乎沒有要拍成3D的,反倒是傳出二十幾年前的舊片捍衛戰士(Top Gun)可能要在明年以3D格式推出上映。

另外,明年暑假檔電影的上片檔期已經大致底定,而3D電影大概會有10部,比今年暑假檔的18部少了將近一半,而屆時是否會有電影臨時取消3D版,現在仍很難說。以下是明年暑假檔好萊塢預定的3D片單:

明年五月只有一部,Sony的3D版MIB星際戰警第三集(Men in Black III,5月25日上片)。

明年六月有五部,分別是:福斯發行,不知道是否仍是異形前傳的3D版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6月8日上片)、夢工廠的3D動畫長片馬達加斯加第三集(Madagascar 3
,6月8日上片)、華納/New Line的Jack The Giant Killer(6月15日上片)、迪士尼/皮克斯(Pixar)的3D動畫長片Brave(6月22日上片)、福斯的3D版Abraham Lincoln: Vampire Hunter(6月22日上片)。

明年七月目前有兩部大片,分別是:Sony的3D版蜘蛛人:驚奇再起(The Amazing Spider-Man,7月3日上片)、福斯的3D版動畫長片冰原歷險記第四集(Ice Age: Continental Drift,7月13日上片,但是目前公佈的首張海報沒有3D字樣,Box Office Mojo的資料仍顯示為3D版)。

明年八月目前為止只有兩部大片,分別是:Summit的舞力全開4(Step Up 4,8月10日上片)、Focus的3D動畫ParaNorman,8月17日上片。

以下是The Hollywood Reporter這則獨家新聞,與Entertainment Weekly跟進報導的網路連結,有興趣的朋友請自行前往閱讀。

http://www.hollywoodreporter.com ... y-3d-glasses-240837

http://insidemovies.ew.com/2011/09/28/sony-3d-glasses/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9-29 15:16:22 | 顯示全部樓層
Sony決定自明年5月1日起,將不再支付戲院業者3D電影的3D眼鏡費用,目前有了進一步的消息。全美戲院業者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Theatre Owners,NATO)與Sony在三個小時內,先後發佈了正式聲明回應對方。Deadline的新聞更指出,其他電影公司可能會與Sony站在同一陣線。而自從The Hollywood Reporter的這則獨家新聞傳出之後,有相當多跟進報導的媒體在標題上就直接指出,明年5月起觀眾大概就必須另外再付費買3D眼鏡。Deadline最新的新聞標題乾脆這樣寫:「勒索:如果電影公司不付錢,觀眾最後是否必須自行付費買3D眼鏡?(SHAKEDOWN: Will Moviegoers End Up Paying For 3D Glasses If Studios Won't?)」

先來看NATO與Sony雙方的回應。既然代表全國戲院業者回應,NATO的新聞稿當然對Sony的片面行動表示不滿。NATO在新聞稿中指責Sony此舉麻木不仁(insensitive),尤其是在當前的經濟景況持續不佳下。Sony的回應則指出:「NATO發佈的聲明顯示他們(指戲院業者)『理解』電影公司一直在承擔3D眼鏡的費用是錯誤的,因為從來就沒有這樣的協議存在(NATO's statement that it has been "understood" that distributors would always bear the cost of 3D glasses is incorrect, because there never has been any such agreement.)。」而在NATO之前發佈的聲明中,也承認電影公司提供3D電影所需的3D眼鏡,是「長期存在的業者慣例(long-standing industry practices)」,既然是慣例就表示雙方(電影公司與戲院業者)當初並沒有白紙黑字的合約。

我在樓上的文中提到,2005年的四眼天雞(Chicken Little),應該是第一部數位3D(digital 3D)電影,為了鼓勵戲院業者裝設3D放映機,或將原有的放映設備改成3D格式,迪士尼(Disney)帶頭向戲院業者表示願意支付3D眼鏡的費用。從NATO與Sony各自的聲明中可以發現,當時雙方僅有默契,並沒有由雙方律師出面、以白紙黑字寫成的正式協議。所以,在Deadline的另外一則新聞就指出,一場大戰已經開打,這場交戰雙方為電影公司以及戲院業者的戰役,爭執的焦點就是到底應該由誰來支付3D眼鏡的費用。戲院業者雖然在賣票時就代收了3D電影加收票價,但是這筆錢一毛都不會進到戲院老闆的口袋,而是到了電影公司以及3D設備供應商那裡。所以,大概可以肯定戲院業者不想付這筆錢,而電影公司當然不會放棄這筆收入,而且現在這批人又想把3D眼鏡的費用也放到自己的口袋,所以希望北美的3D電影觀眾自己花錢買屬於自己的3D眼鏡。

那同樣收到3D電影加收票價的3D設備供應商呢?這次的焦點是RealD,因為RealD的3D放映系統在北美市佔率超過一半,而RealD目前還沒有被戰火波及。但是RealD願意付這筆錢嗎?我個人很懷疑。從5月中旬,神鬼奇航:幽靈海(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On Stranger Tides,後面簡稱神鬼4)在北美票房失利,並被華爾街分析師Rich Greenfield認為3D傷害了神鬼4的票房之後,RealD的股價就一直在下跌。9月中旬,Slate網站一篇標題是「誰殺了3D?(Who Killed 3-D?)」的專文裡提到,從5月開始一直到9月中,RealD的股價跌了70%。而Deadline最新的新聞裡提到,Sony向北美戲院業者丟出這顆炸彈之後,RealD的股價在一天內又重挫了14.7%。

RealD目前的處境有點尷尬,但RealD的發言人Rick Heineman表示,3D眼鏡的生產是開放給其他行業的。Deadline的新聞裡就提到,Polaroid、Gunnar Optics、Marchon與Oakley都有生產3D眼鏡。而RealD自行生產的3D眼鏡到底要價多少?Heineman只有回答,一付眼鏡大概在4角到1元美金之間,必須看訂單數量而定。Heineman也表示,RealD不介意人們保存並重覆使用他們生產的3D眼鏡。

Deadline最新的新聞第一段提到,他們聽說其他電影公司將與Sony站在同一陣線,也就是支持不再支付3D眼鏡的費用。並有電影公司指出福斯(Fox)已經同意支持,但是福斯的發言人Chris Petrikin則否認,表示仍在研究中。Deadlne的這則新聞接著就提到,福斯在2009年推出的3D動畫冰原歷險記3:恐龍現身(Ice Age: Dawn of the Dinosaurs),就曾因遭到戲院抵制只好妥協。

目前看來,Sony丟出的這顆炸彈,正在好萊塢電影公司與北美戲院業者之間發酵,雖然國外媒體大概都認為最後大概又是消費者倒楣。華爾街分析師Rich Greenfield提出他的警告,他認為如果戲院業者要再加收費用,只會導致更多的美國觀眾抵制3D電影,進而損及3D電影的票房與利潤。時間即將邁入10月,離明年5月還有七個月的時間,目前很難說最後結果,我個人有點好奇台灣的情形如何,在台灣3D電影每張票加收60元台幣,這筆錢到底會流到哪些地方?台灣的Sony以及其他電影公司是否也打算比照辦理?

以下是Deadline相關新聞的網路連結,第一則新聞裡附上了NATO與Sony新聞稿的全文,有興趣的朋友請自行前往閱讀。

http://www.deadline.com/2011/09/ ... -3d-glasses-myopic/

http://www.deadline.com/2011/09/ ... es-if-studios-wont/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文 登入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熱門推薦

《創:光速》主題風暴家庭劇院,達到最佳性能表現
《創:光速》主題風暴家庭
《創:光速》主題風暴家庭劇院,達到最佳性能表現全文譯自:Stor
身歷其境的聲音-StormAudio ISR Fusion 20 環繞綜合擴大機器評
身歷其境的聲音-StormAud
身歷其境的聲音-StormAudio ISR Fusion 20 環繞綜合擴大機器評
臺南市郊StormAudio風暴/Ken Kreisel 8.4.4多聲道音效實驗場!
臺南市郊StormAudio風暴/K
臺南市郊StormAudio風暴/Ken Kreisel 8.4.4多聲道音效實驗場!
屏東劇院之霸燕旅宿風暴Ken Kreisel劇院DXD1000 X 3超低音3D堆疊/雙劇院設置核爆等級再進化!
屏東劇院之霸燕旅宿風暴Ke
屏東劇院之霸燕旅宿風暴/KK劇院DXD1000 X 3超低音3D堆疊/雙劇院
權威媒體Sound and vision評Starke Sound SW15 超低音
權威媒體Sound and vision
權威媒體Sound and vision評Starke Sound SW15 超低音全文譯自:

聯絡我們| 問題反映| 小黑屋| 手機版| Archiver|  本網站特別聘請 蔡家豪律師 為本站法律顧問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