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6519|回覆: 31
收起左側

[美語片] (專題)末日之戰原始第三幕趨於殘暴,以莫斯科為中心,紅場大戰是高潮;紅場大戰未拍攝場景分鏡圖與概念圖;末日之戰的混亂拍攝幕後(Part1-4);2013年5部可

[複製連結]

發表於 2013-1-1 00:09:0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x
本文章最後由 IVANSHAN 於 2013-7-16 01:21 編輯

末日之戰原始第三幕趨於殘暴,以莫斯科為中心,紅場大戰是高潮,詳見本人第二頁30樓的發言。

末日之戰據說沒有人在銀幕上被咬,是最不流血的僵屍電影,連一滴血都沒有濺在銀幕上,詳見本人第二頁29樓的發言。

末日之戰負面訊息不斷Part 1:開拍前導演與編劇不合,換了編劇後卻顯著偏離原著,詳見本人第二頁25樓的發言。

末日之戰負面訊息不斷Part 2:開拍不到一個月已超支,派拉蒙急召變形金剛製片救火,詳見本人第二頁26樓的發言。

末日之戰負面訊息不斷Part 3:布達佩斯外景拍攝難度高,又爆發負面新聞,詳見本人第二頁27樓的發言。

末日之戰負面訊息不斷Part 4:派拉蒙決定重寫與補拍第三幕;海外市場佈局展開,詳見本人第二頁28樓的發言。

超級盃廣告效應反應票房風險?詳見本人第二頁24樓的發言。

強化出屏效果能否挽救3D電影票房?詳見本人18樓的發言。

2013年10大票房風險最高的電影(下),詳見本人15樓的發言。

2013年10大票房風險最高的電影(中),詳見本人11樓的發言。

2013年10大票房風險最高的電影(上),詳見本人九樓的發言。

Part 1:查寧塔圖突然成為票房巨星 特種部隊2:正面對決除了轉製3D 補拍又增加20%塔圖戲份 能否挽救試片反應不佳的觀眾看法?詳見本人二樓的發言。

Part 2:大亨小傳第三度重拍 文藝片拍3D 放棄金像獎 搶攻暑假檔 以熱門音樂重塑古典文學 在2部動作大片夾殺下票房可有生機?詳見本人三樓的發言。

Part 3:末日之戰 大規模重拍,最後關頭重寫劇本,創作爭議 布萊德彼特的僵屍戰爭大片 幕後卻是惡夢一場,詳見本人四樓的發言。

Part 4:獨行俠 拍攝過程災難不斷 預算暴增 工作人員死亡 強尼戴普墜馬 西部片型在海外難賣 票房前景難測,詳見本人五樓的發言。

Part 5:浪人47 日本歷史故事改編或虛構?基努李維戲份由配角補拍後變主角?新手導演無法駕馭大製作 上映檔期一延再延,詳見本人七樓的發言。

數家國外網站的2013年「最受期待」電影,詳見本人八樓的發言。

今天是2013年的第一天,這裡整理了本人觀察今年度即將陸續上片的好萊塢大製作電影中,五部可能有問題的大片。本人將會每天貼出一篇,每篇都介紹一部大片所發生的問題。

「有問題」三個字其實很籠統、甚至可說是很模糊,而且前面還加上可能兩個字。我思考了很久,曾經想用「地雷」、「疑似地雷」、「麻煩大製作」...等字眼,但是都很難適切地傳達這五部大片發生的問題,「有問題」反而比較接近這五部大片的真實情況。

這五部大片有一些共同點,首先就是拍攝成本至少1.27億美元,最高的也起碼要2.6億美元,不包括行銷費用在內;其次就是上片檔期都曾經延期,延後的時間至少將近半年,多則超過一年,還有某些電影是兩度延期;第三,這些電影都有大明星掛頭牌,包括強尼戴普(Johnny Depp)布萊德彼特(Brad Pitt)基努李維(Keanu Reeves)李奧納多狄卡皮歐(Leonardo DiCaprio)布魯斯威利(Bruce Willis)...等;第四,這些大片大多有再進行補拍,或是曾經發生類似MIB星際戰警3 3D(Men in Black 3)開拍後一度停拍的情形,其中有一部的最後補拍工作在感恩節前才開始,目前還不確定補拍完了沒有(可能是補拍完了,昨天已有八卦新聞拍到該片男主角帶著家人渡假的照片);第五,這些大片大部份都發生電影公司(都屬於好萊塢六大)高層強力介入,或是電影公司仍在進行補強(或搶救)的工作;第六,這些電影的導演對於大片的掌控,大部份可能都有力有未逮的情形(最後才會由電影公司出面介入)。

關於導演的部份,接戲向來謹慎的影帝丹佐華盛頓(Denzel Washington),前兩年在接受GQ雜誌訪問時,曾經被問到在他的演藝生涯中,有沒有後悔收到邀約、最後卻沒有接拍的電影?他具體提到兩部,一部是火線追緝令(Se7en,1995),另外一部則是全面反擊(Michael Clayton,2007),他的理由則是新手導演讓他感到焦慮(nervous),所以他不敢接拍。火線追緝令是大衛芬奇(David Fincher)的第二部導演作品,他的導演處女作異形3(Alien3,1992)拍攝幕後根本是一場災難,拍攝成績也頗受爭議,當然會讓他的第二部電影不容易找到他想要的好演員(雖然不確定芬奇當時是否真的想找華盛頓,或當時是新線想找影帝演出)。而全面反擊則是神鬼認證(The Bourne Identity,2002)四部曲的編劇Tony Gilroy,是他的導演處女作並仍兼任編劇,該片當時獲得奧斯卡金像獎包括影片、導演、原著劇本、男主角在內的七項提名。華盛頓談到全面反擊時,坦承沒想到新手導演辦到了(影帝的說法是:It's happening.,應該可以翻譯為它竟然行得通),他大概完全低估了Gilroy的編劇功力,也低估了他的劇本拍出好電影的可行性。

The Hollywood Reporter在其中一部大片的幕後追蹤報導提到,新手、第一次執導真人版電影的導演,或是缺乏商業大片製作經驗的導演,在拍攝大製作且牽涉到大型特效的電影時,會面臨許多的風險。而在這五部大製作中,其中一部拍攝成本可能超過2億美元的就是由新手導演執導,其中一部的導演之前沒有拍過成本超過一億美元的大製作,其中一部的導演之前只拍過一部大製作但是成績不佳,其中一部的導演之前拍過幾部大製作電影但被電影公司認為喜歡亂花錢,其中一部的導演拍中低成本電影的成績比大製作的成績好,這幾位導演各有各的問題,這幾部電影也各自有各自的風險,這些顯然也可能會影響這些大片的成績,若是電影公司搶救不得當,票房可能失敗,口碑與評價也不會好。MIB星際戰警3 3D雖然全球最終票房高達6.238億美元,但由於一度停拍近四個月改寫劇本造成花費暴增,國外媒體評估認為最後仍然小賠,而該片的口碑也不出色。

現在的電影票並不便宜,尤其是3D電影,這五部大製作中就有三部是3D電影。在經濟前景嚴峻的當下,已經可以發現台灣的觀眾對於消費大多都變得相當謹慎,所以李安的新片才會出現愈映愈盛的情形。有不少觀眾在謹慎的態度下,放掉了不少電影沒有進戲院看,卻進戲院捧李安的場,因為李安的新片有接近「零負評」的好口碑,值得花大錢進戲院看。而這五部大製作各自的問題不儘相同,本人將按這些大片預定上片檔期的先後順序,分五篇說明它們的問題。

評分

參與人數 1名聲 +20 精幣 +20 收起 理由
popo + 20 + 2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樓主| 發表於 2013-1-1 00:18:12 | 顯示全部樓層

Part 1:查寧塔圖突然成為票房巨星 特種部隊2:正面對決除了轉製3D 補拍又增加20%塔圖戲份 能否挽救試片反應不佳的觀眾看法?

本文章最後由 IVANSHAN 於 2013-1-2 00:10 編輯

派拉蒙今年度的大片特種部隊2:正面對決(G.I. Joe: Retaliation,後面簡稱GI Joe 2),是由查寧塔圖(Channing Tatum)布魯斯威利(Bruce Willis)巨石強森(Dwayne Johnson),以及李秉憲主演,導演則是華裔的朱浩偉(Jon M. Chu)。本片的問題很多,尤其是派拉蒙去年突然將本片由原訂去年6月28日的上片檔期,在上片前一個月臨時決定延期到今年3月29日(台灣據說是3月28日)上片,讓整個好萊塢都感到目瞪口呆(gobsmacked)。在派拉蒙臨時決定延後上片後,對外宣稱的理由是要將2D拍攝的本片轉製為3D,但顯然Deadline與The Hollywood Reporter(後面簡稱THR)這兩大影劇專業媒體都不相信這套說法,並先後發佈了各自的獨家新聞,掀開延後上片的真正內幕。

Deadline的報導提到兩大最關鍵的原因,分別是查寧塔圖(Channing Tatum)以及本片在試片時的觀眾反應不佳,這也是真正讓派拉蒙對GI Joe 2票房前景感到憂心的地方。派拉蒙之前發佈的GI Joe 2資料,是由塔圖、老布、巨石強森,以及李秉憲等人主演,其中塔圖與李秉憲都是第一集的重要角色,塔圖更是戲份最重的男主角。Deadline提到一個重點,那就是至少在去年暑假之前派拉蒙發佈的所有宣傳資料中,似乎無法讓觀眾察覺到塔圖有參加演出,尤其是其中兩張最廣為流傳的海報,這兩張海報其中一張有八個重要角色,以好人與壞人兩大陣營分列海報的上半部與下半部,電影片名則放在中間做為區隔;另外一張海報上面則有四個重要角色(Deadline這則新聞即使用這張海報)。怪異的是,兩張海報都看不到塔圖的身影,觀眾可能會以為塔圖並沒有繼續演出第二集。

塔圖去年上半年,陸續以愛重來(The Vow)龍虎少年隊(21 Jump Street)以及舞棍俱樂部(Magic Mike)成為票房巨星。愛重來成本3000萬美元,北美票房高達1.250億美元,龍虎少年隊成本4200萬美元,北美票房更高達1.384億美元,舞棍俱樂部成本僅有700萬美元,北美票房高達1.137億美元,後面兩部更已經在計劃拍攝續集。舞棍俱樂部是以塔圖年輕時的脫衣猛男秀生涯為故事背景的半自傳電影,對北美的女性觀眾有極大的吸引力,因而在北美創下上億美元票房。而GI Joe 2的原訂上片檔期是在同一天,Deadline報導派拉蒙並不希望兩片在同一天對打,讓穿上制服的英挺塔圖,對上露出誘人身材的光溜溜塔圖,雖然兩片的目標觀眾群幾乎完全不同。而這是派拉蒙提出的第二個延期上檔理由,THR的新聞則補充了第三個藉口(那真的不是理由),那就是派拉蒙內部消息來源指稱,蜘蛛人:驚奇再起(The Amazing Spider-man)與GI Joe 2的原訂上片檔期只相差5天,派拉蒙兩位高層『突然』認為5天的時間太短因而決定避開。老實說,這個理由聽起來的確比轉製3D要來得充分一些,也比較可以接受,但仍不夠充分,畢竟蜘蛛人:驚奇再起的上片檔期很早就已經確定,去年6月29日原來是闇黑無界:星際爭霸戰(Star Trek Into Darkness)的上片檔期,派拉蒙2011年決定讓GI Joe 2接手去年6月29日的檔期時,就已經知道5天後會與蜘蛛人:驚奇再起強碰。

Deadline新聞提到最關鍵因素,是塔圖仍然有參與演出,但是戲份比第一集少很多。看過試片的觀眾多數認為,劇情唯一的亮點(the only bright spot)就是「塔圖與巨石強森兩人的角色之間的關係被迫中斷(the aborted relationship between Tatum and Dwayne 'The Rock' Johnson)」。這邊的關係(relationship)指的應該是隊友之間的情誼,或是兩人之間的友情,而不是同志情。而Deadline的新聞繼續提到,派拉蒙接下來的補救動作,最優先的並不是轉換3D(國外媒體曾經報導在電影開拍前,導演朱浩偉公開表示本片不需要拍成3D,但後來看來好像是被派拉蒙隔空公開賞了一個耳光),派拉蒙接下來要做的是重做(rework)以及補拍(reshoot),「不要因為(在片中)殺了他而失去了像塔圖這樣有價值的男主角(don't lose a valuable leading man like Tatum by killing him off)

Deadline當然也有詢問派拉蒙方面的反應,並在報導中將這位派拉蒙未具名高層(會回應的一定是高層)的回應刊登出來。從派拉蒙的回應可以發現,雖然派拉蒙在第一段首先仍然以異星戰場:強卡特戰記(John Carter)的海外票房,來強調了3D對票房的重要性,並在第三段文字以超級戰艦(Battleship)與異星戰場的北美票房作對比,來強調將電影轉製成3D,以提供觀眾最好版本的重要性。但在第二段的文字中,派拉蒙雖然提到了他們在進行首次試片時,觀眾反應良好但最為關切兩件事( In our first screening of the film the reaction from audiences was good but with 2 big concerns,第二件事是3D,但是第一件事卻是:「他們不喜歡在塔圖(的角色)死前,塔圖與巨石強森(兩人的角色)沒有時間發展彼此的關係(They didn't like the fact that Channing and The Rock really didn't have any time to develop a friendship before Channing died)

派拉蒙給Deadline的回應提到3D票房問題,其實邏輯不通。派拉蒙以異星戰場與超級戰艦的海外票房,做為電影轉製3D的理由,其實非常不充分。同時有3D以及IMAX 3D版本上映的異星戰場,海外票房只有2.097億美元,但是只有2D版本的超級戰艦,海外票房則有2.376億美元,票房數字已經可以看出勝負,若將票房換算成觀眾人數(或售票數),只有2D版本的超級戰艦絕對比異星戰場多更多。至於派拉蒙提到的北美票房,異星戰場若沒有迪士尼於5月初,安排復仇者聯盟(The Avengers)在北美一百多家汽車戲院(drive-ins)以兩片聯映(double-feature)方式,為異星戰場的北美票房急拉尾盤,異星戰場的北美票房要超越7000萬美元會有很大困難(最終票房7307.81萬美元),而超級戰艦在北美的最終票房6523.34萬美元,觀眾人數應該也比異星戰場多。對照了這兩部電影的票房發展後,更可確定派拉蒙宣稱要將GI Joe 2轉製3D,只是延後上片的藉口,真正的原因是片子拍得不理想,至少參加試片的觀眾並不喜歡。

另外,Deadline新聞也提到,派拉蒙宣稱GI Joe 2的拍攝成本大約1.25億美元,其中米高梅佔了25%,David Ellison(甲骨文的億萬富豪創辦人的兒子,他還有一個妹妹也在好萊塢混,反正老爸身價至少十位數美元,有的是錢可以燒)所有的Skydance製片公司也佔了25%。派拉蒙也宣稱轉製3D只要再多花500萬美元。派拉蒙的回應中,另外有一段提到已有幾家3D數位公司向派拉蒙方面接洽,想要承接這單生意,派拉蒙方面相信最後成本不會超過1.3億美元(It should stay under $130M.)。整個好萊塢對於派拉蒙臨時決定,在上片前五個星期將上片檔期延後九個月,都感到目瞪口呆(gobsmacked),因為派拉蒙不但在去年的超級盃(Super Bowl)打廣告(超級盃的廣告是有名的昂貴),而且因為電影還有五週就要上片,派拉蒙已經花了大錢在電視以及戶外看板打廣告,更不要提堆積在倉庫裡、準備趁電影推出之際上市撈錢的大批玩具(GI Joe 2是根據孩之寶的玩具拍成的電影版)。而現在檔期延後到3月29日,派拉蒙勢必又要砸大錢在今年的超級盃再買廣告,加上去年已經花下去的大筆行銷費用、3D轉製費用,以及重做加補拍的費用,相信整體費用(拍攝成本加上行銷費用)應該至少會超過2.5億美元以上。

對於臨時延後上片以進行補拍與重做,Deadline提到有消息來源指出,朱浩偉已經感到戰鬥疲乏(shellshocked),而且朱浩偉在GI Joe 2的拍攝期間,派拉蒙不但全程嚴加控管,並且不准與他連續合作兩部電影的製片夥伴David Nicksay參與。而前一陣子發佈的最新海報與預告片,娛樂週刊(Entertainment Weekly)相關新聞的標題「'G.I. Joe: Retaliation' trailer: The sequel is back, now with 20% more Channing Tatum」反應了可能是實際情況,那就是看起來似乎比原訂上映版本多出了20%的塔圖(的戲份),不但海報上再度看到塔圖,預告片中也可以看到塔圖的戲份,而且是有對白的戲。但問題是塔圖的角色只是暫時性復活,仍然會死?還是因為塔圖現在的票房地位大不相同,整個劇情為了他而大幅翻轉?延後9個月上片,因應試片反應重新調整劇本等前置作業應該至少要花一、兩個月,實際上的補拍與重做、包括後製以及轉製3D,應該只有半年不到的時間,很可能就只是多加了一些塔圖的戲,而且主要是與巨石強森的對手戲,娛樂週刊提到的20%很可能是高估,是否可以扭轉試片反應出來的評價不佳印象,而且是大幅度扭轉,我個人其實是相當懷疑的,更不要提上一集的口碑與評價其實並不是很好,拍攝成本高達1.75億美元,全球票房只有3.024億美元(北美.1502億美元,海外1.522億美元),應該是沒有賺錢,可能只有孩之寶(Hasbro)賣玩具有賺到錢。

而上一集的導演是曾經執導神鬼傳奇(The Mummy,1999)前兩集的Stephen Sommers,他已經有執導相關大製作動作片好幾部的經驗,而本片的導演朱浩偉之前的三部作品都是小成本的音樂片,本片是他首部製作成本超過一億美元的大製作,而且是大型動作片,雖然有派拉蒙在後面全力(與全面)「監督」,他的導演功力其實是有疑問的,再加上前面提到的波折不斷,本片「重做」後的成績,最好是先觀望後再決定是否買票進場。以下是朱浩偉前三部導演作品的票房:

舞力全開2(Step Up 2 The Streets,2008)拍攝成本2300萬美元,北美票房5801.77萬美元,海外票房9279.89萬美元
舞力全開3(3D Step UP 3-D,2010)拍攝成本3000萬美元,北美票房4240.02萬美元,海外票房1.16億美元
小賈斯汀:永不說不(Justin Bieber:Never Say Never,2011)拍攝成本1300萬美元,北美票房7301.39萬美元,海外票房2542.80萬美元

至於THR的報導,除了前面提到派拉蒙的藉口,以及塔圖的部份之外,主要其實是藉由本片延後上檔,來談派拉蒙去年歡慶成立100週年,但去年在電影本業上卻乏善可陳的困境。派拉蒙去年有好幾部大片,都因為不同原因而延後到今年上片,包括本片以及過兩天將會提到的末日之戰(World War Z),派拉蒙面臨困境的這個部份,就請參考本人半年前在本片討論串的發言內容,這裡就暫時略過。

以下是Deadline與The Hollywood Reporter相關新聞的網路連結,有興趣的朋友請自行前往閱讀。

http://www.deadline.com/2012/05/big-problems-behind-g-i-joe-2s-big-delay/

http://www.hollywoodreporter.com/news/paramount-gi-joe-release-date-330504

評分

參與人數 1名聲 +10 精幣 +10 收起 理由
popo + 10 + 1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1-2 00:06:39 | 顯示全部樓層

Part 2:大亨小傳三度重拍 文藝片拍3D 放棄金像獎 搶攻暑假檔 以熱門音樂重塑古典文學 在2部動作大片夾殺下票房可有生機?

本文章最後由 IVANSHAN 於 2013-1-2 00:11 編輯

華納的3D文藝大片大亨小傳(The Great Gatsby),由巴茲魯曼(Baz Luhrmann)執導,李奧納多狄卡皮歐(Leonardo DiCaprio)凱莉墨里根(Carey Mulligan)陶比麥奎爾(Tobey Maguire)主演,無論是幕前幕後的卡司都相當吸引人,加上根據同名的經典文學名著改編,看起來在奧斯卡金像獎的重要獎項應該會很有競爭力。本片原訂去年聖誕節檔期上片,並於2011年9月就已經開拍,大概一直拍到去年1月左右。沒想到,華納去年上半年突然將上片檔期從聖誕節撤出,過了一、兩個月才決定延後到今年暑假檔的5月10日在北美上片。然後在去年8月中旬,從澳洲傳來一則消息指稱,來自澳洲的魯曼正私下在當地籌資,想要另外進行補拍。

這是澳洲當地媒體Herald Sun的報導,提到華納已經投資了1.27億美元,但是魯曼又向華納要求增資以進行補拍,該片已經超支且進度落後(already overdue and over-budget),華納因而拒絕增資的要求。當時的報導提到,魯曼已經召集了包括麥奎爾在內的部份演員,準備重回澳洲進行補拍。雖然報導提到由於上片檔期已經延後半年,魯曼應該有時間找到金主,但由於後來並沒有聽說魯曼募到款以及進行補拍,補拍工作應該並沒有進行,至少華納應該沒有再出錢。

本片是根據史考特費茲傑羅(F. Scott Fitzgerald)所寫的同名小說,第四度改編的電影版,之前已經有1926、1949以及1974年的三個電影版,其中1926年的版本據說已經失傳,市面上比較容易找到的版本,是1974年由勞勃瑞福(Robert Redford)米亞法蘿(Mia Farrow)主演的版本。原著小說的評價相當高,但是之前的三個電影版(外加本世紀初的一個電視電影版本),目前為止還沒有一部的評價可以與原著相提並論,可以想見改編難度有多高。而1974年的版本,負責改編劇本的還是法蘭西斯科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教父三部曲),當時可說是科波拉的全盛時期(那個劇本是他在教父一、二集之間的作品),但那個版本在爛蕃茄(Rotten Tomatoes)網站的新鮮度只有38%,觀眾口碑53%,在IMDB的評價也只有6.2。由這些地方可以看出,魯曼在改編劇本上面臨相當大的挑戰,而他能否拍出最成功的改編版本,其實不無疑問。

接下來看一下魯曼這位導演。本片是他的第五部作品,他當年在澳洲拍攝的第一部電影舞國英雄(Strictly Ballroom,1992),引起了影迷以及好萊塢對他的注意。該片在爛蕃茄網站的新鮮度95%,觀眾口碑82%,IMDB的評價7.1,可以說是他目前為止導演/編劇生涯中最好的作品,也為他開啟了到好萊塢發展的大門,並先後為福斯拍攝了以下三部電影:

羅密歐與茱麗葉(Romeo + Juliet,1996)
拍攝成本1450萬美元,北美最終票房4635.13萬美元,海外總收入1.012億美元
爛蕃茄網站的新鮮度70%,觀眾口碑76%,IMDB的評價6.8
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藝術指導的提名

紅磨坊(Moulin Rouge,2001)
拍攝成本5000萬美元,北美最終票房5738.66萬美元,海外總收入1.218億美元
爛蕃茄網站的新鮮度76%,觀眾口碑88%,IMDB的評價7.6
獲得奧斯卡金像獎包括影片女主角(妮可基嫚)、攝影、化妝、剪輯、音響等八項獎的提名,最後拿下藝術指導與服裝設計兩項獎

澳大利亞(Australia,2008),片長165分鐘,是魯曼作品中最長的一部
拍攝成本1.3億美元,北美最終票房4955.40萬美元,海外總收入1.617億美元
爛蕃茄網站的新鮮度55%,觀眾口碑69%,IMDB的評價6.6
僅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服裝設計的提名

從以上資料可以看出,羅密歐與茱麗葉紅磨坊這兩部電影是他導演生涯的高峰期,無論是票房或是評價都相當不錯,紅磨坊雖然從拍攝成本與全球票房來看,可能沒有賺錢,但是該片後來發行的DVD相當暢銷,出租情形也頗佳,最後應該仍有利潤,在電影獎方面也讓福斯有面子。而澳大利亞無論是評價、口碑以及票房,都可以算是失敗的作品。某種程度來說,魯曼到好萊塢執導的三部作品,拍攝成本愈高,成績相對愈差,包括評價、口碑與票房。

李奧納多在本片中飾演男主角,也就是片名的那位大亨Jay Gatsby。而他在神鬼玩家(The Aviator,2004)一片中,飾演過真實的大亨-霍華休斯(Howard Hughes,1905-1976),雖然兩個角色以及兩部電影應該不儘相同,但從某種程度來看也有頗多類似處。而神鬼玩家在當年的奧斯卡金像獎獲得包括影片、導演、男主角(李奧納多)、男配角、原著劇本、音響等11項提名,最後拿下女配角(凱特布蘭琪)、藝術指導、攝影、服裝設計以及剪輯五項獎,以得到的獎項數量來說算是豐收。而在票房上,該片製作成本高達1.1億美元,北美最終票房1.026億美元,海外收入1.111億美元,由於該片是以預售全球各地版權的方式籌資,所以大致上沒有虧損與否的問題。神鬼玩家在全球的票房與奧斯卡金像獎兩個方面,其實都有相當不錯的表現,而這主要應該歸功於年底在北美的上片檔期安排,加上電影獎季節(Awards season)的操作得宜,全球票房在電影獎的操作過程中開出了紅盤。

本片若是仍然安排在去年聖誕節檔期,在即將公佈提名名單的金像獎,應該有機會獲得不少提名,而這也是文學名著改編電影在市場上勝出的主要策略。Herald Sun的報導也提到,華納對於記者詢問只回答魯曼仍在繼續「調整(本片的)音樂與視覺效果(fine-tune the music and visual effects)」。消息來源則透露,「電影公司已經將該片從(華納的)電影獎名單中剔除,現在只希望利用暑假(大批)觀眾來撈回成本(the studio has written the film off as an award winner and are now just hoping to capitalise on big summer audiences)」。本片目前在北美的上片檔期,已經可以確定與電影獎無緣,而且5月10日在北美的上片檔期,正好夾在鋼鐵人3(Iron Man 3,北美5月3日上片)以及闇黑無界:星際爭霸戰(Star Trek Into Darkness,北美5月17日上片)之間,這兩部都是3D動作大片,暑假檔本來就是這類大製作動作片的天下,一部3D文藝片夾在中間,幾乎擺明是犧牲打,如同去年暑假檔也是華納的黑影家族(Dark Shadows),在復仇者聯盟(The Avengers)上片第二個週末首映,票房慘敗。也許有人會提到本片男主角是李奧納多,他主演電影的票房並不穩,雖然除了鐵達尼號(Titanic,1997)之外,有5部電影的北美票房超過一億美元,但是這些電影大賣的原因,並不全然與李奧納多有關。另外,強‧艾德格(J. Edgar,2011)拍攝成本3500萬美元,全球票房只有7900萬美元,絕對沒有賺錢,而他在片中演的很賣力,該片在奧斯卡金像獎的提名卻全軍覆沒。

而魯曼到好萊塢拍攝的第一部作品羅密歐與茱麗葉,是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同名名劇的現代化版本,從票房來看,顯然是獲得了青少年觀眾的青睞。而在90年代的後期,好萊塢針對青少年觀眾,拍攝了好幾部根據文學名著改編的現代版本,除了羅密歐與茱麗葉之外,還有希斯萊傑(Heath Ledger)主演的對面惡女看過來(10 Things I Hate About You,1999),是莎翁名劇馴悍記(The Taming of the Shrew)的現代版;獨領風騷(Clueless,1995),原型是珍奧斯汀(Jane Austen)的小說Emma窈窕美眉(She's All That,1999),原型是窈窕淑女(My Fair Lady,1964);危險性遊戲(Cruel Intentions,1999),原型是危險關係(Dangerous Liaisons)。這些電影基本上成本都不高,都以年輕演員為主角,票房表現大多不錯。但是,本片仍以20年代為背景,不太像是以青少年為主要訴求對象,而這大概就是華納表示魯曼仍在「調整(本片的)音樂與視覺效果」的主要原因,因為這可能是本片的賣點。在他過去的四部電影中,音樂與視覺效果的確也是他的強項,國外有記者曾特別提到他在視覺上有獨到之處,在已經公佈的預告片中也可以明顯看到。

至於音樂的部份,他的前三部作品在音樂的選用上,的確可見識到他對流行音樂的敏銳度,羅密歐與茱麗葉和紅磨坊的電影原聲帶(soundtrack)就各發行了兩張專輯CD。而休傑克曼(Hugh Jackman)主持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的那一年,魯曼也參與典禮中歌舞節目的編排。最新消息指出,Hip Hop教父傑斯(Jay-Z)將為本片創作配樂,加上之前傳聞王子(Prince)女神卡卡(Lady Gaga)也將為本片製作新曲,顯然本片的音樂風格可能會走羅密歐與茱麗葉和紅磨坊的路線(應該比較傾向前者),在片中使用大量現代流行音樂。而本片是文學名著改編,時代背景是1920年代,太現代的音樂雖然可以吸引年輕觀眾,但對於電影本身是相輔相成或是隔隔不入,目前還看不出來,但有可能發生的情況是,年輕觀眾喜歡(也就是屬於前者),但是書迷看不下去(也就是認為隔隔不入)。Collider記者在傑斯將為本片配樂的報導中表示,「完全有可能這整件事(指本片)最後完全成為一場災難(It's entirely possible that the whole thing may turn out to be a complete disaster)」,某種程度上可能認為魯曼大量使用熱門音樂,會搞砸根據經典文學名著改編的本片。而前一陣子公佈的預告片,雖可看出他將會重現20年代的爵士風華(Jazz age),也就是說可能會出現類似芝加哥(Chicago,2002)開場All That Jazz歌舞的型態(那個時代背景也是20年代),但是本片應該沒有被拍成音樂劇(musical),至少李奧納多等主角應該不會像妮可基曼(Nicole Kidman)在紅磨坊片中一樣地載歌載舞。至於文藝片拍成3D版,預告片中也還看不出效果如何,但屆時恐怕確定會陷入與其他大片爭奪3D放映廳的窘境。本片在台灣的上片檔期據說是5月17日,比闇黑無界:星際爭霸戰晚一天,大概可以肯定屆時全台比較好的3D放映廳都在播放後者。

以下是Herald Sun相關報導的網路連結,有興趣的朋友請自行前往閱讀。

http://www.heraldsun.com.au/news/national/baz-luhrmann-needs-more-bucks-to-finish-the-great-gatsby/story-fndo317g-1226452897210

評分

參與人數 1名聲 +10 精幣 +10 收起 理由
popo + 10 + 1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1-3 00:05:56 | 顯示全部樓層

Part 3:末日之戰 大規模重拍,最後關頭重寫劇本,創作爭議 布萊德彼特的僵屍戰爭大片 幕後卻是惡夢一場

本文章最後由 IVANSHAN 於 2013-1-3 00:06 編輯

「布萊德彼特的僵屍惡夢:末日之戰混亂拍攝過程的內幕(Brad Pitt's Zombie Nightmare: Inside the Troubled 'World War Z' Production)」,這是The Hollywood Reporter(後面簡稱THR)去年6月22日出刊的雜誌版一則內幕報導的主標題,而副標題則是:「大規模的重拍最後關頭劇本重寫,以及創作爭議,迫使派拉蒙成本至少1.7億美元的大製作僵屍戰爭電影,上片檔期從2012年12月延後到2013年6月21日(Extensive re-shoots, a last-minute script rewrite and creative issues force Paramount's $170 million-plus zombie war movie to June 2013 from a planned December release.)。」

末日之戰(World War Z)是根據Max Brooks的同名暢銷小說改編,布萊德彼特(Brad Pitt)除了掛頭牌擔綱男主角,他所擁有的B計劃娛樂(Plan B Entertainment)製片公司也參與製作,導演馬克佛斯特(Marc Forster)也是由他欽點的導演人選,派拉蒙希望可以發展成三部曲(trilogy),不過目前首部曲的拍攝已經成為一場惡夢(Nightmare),不但是派拉蒙的惡夢,也是小布的惡夢。THR這則內幕報導有點長,內容也有點亂,我花了一些時間看完之後,將所有重點做了一個比較有系統的整理。雖然去年11月首支預告片出爐後,一般反應好像還不錯,但從預告片是看不出幕後的亂象,也不容易看出電影的真正品質,更不要說預告片推出之際,電影才剛開始進行最後的補拍,派拉蒙搶救本片的動作目前仍在持續進行中。

THR的新聞提到,新手、第一次執導真人版電影,或是缺乏商業大片製作經驗的導演,在拍攝大製作且牽涉到大型特效的電影時,會面臨許多的風險。THR舉的例子除了本片之外,還提到曾拍過兩部成功動畫長片的Andrew Stanton(怪獸電力公司、瓦力),他為迪士尼執導的異星戰場:強卡特戰記(John Carter)賠掉至少2億美元,而這是他首度執導真人版電影;基努李維(Keanu Reeves)主演、新手導演Carl Rinsch首次執導的3D大片浪人47(47 Ronin,這是五大可能有問題電影的Part 5),拍攝過程也是一場災難,上片檔期一延再延。本片的情形則是,攝製概念與劇本都還沒有完成(concept and script that were not fully baked),派拉蒙就開綠燈放行整個拍攝計劃。關鍵在於派拉蒙執行長兼主席(chairman and CEO of Paramount Pictures)Brad Grey,他曾經是小布的經理人以及B計劃娛樂的合夥人。THR在這裡提到,當Grey接任派拉蒙的現職後,B計劃的辦公室也跟著從華納搬到派拉蒙。而本片的拍攝計劃得以迅速通過,主要原因就在於Grey與小布的長期關係,當然小布的大明星地位也是關鍵。

THR另外也提到,派拉蒙還找來兩家製片公司(也是本片的金主之一)來分擔風險,而包括製片Graham King(他的GK Film公司),以及David EllisonSkydance製片公司(Skydance Productions),也因為干預本片的拍攝製造了一些麻煩。THR雖然提到這兩家金主兼製片公司,但沒有具體提到他們為本片的拍攝製造了哪些麻煩。

消息來源透露,本片的拍攝過程(production)「從頭到尾都是一場惡夢(A nightmare from top to bottom)」,因為一開始就「缺乏明確的創意方向(lack of clear creative direction)」。這個部份的核心是小布欽點的導演佛斯特。佛斯特過去執導的幾部電影,像是尋找新樂園(Finding Neverland,2004)、口白人生(Stranger Than Fiction,2006)、追風箏的孩子(The Kite Runner,2007),以及007第22集量子危機(Quantum of Solace,2008),其中前三部基本上屬於成本較低的文藝小品,也都有相當不錯的評價與口碑,只有量子危機是大製作動作片,而這也可以看出問題之所在。佛斯特雖然拍過量子危機,但是報導提到他缺乏拍攝特效比例高的大製作電影(effects-heavy tentpoles)的經驗。量子危機的拍攝過程就曾傳出問題重重,佛斯特在這一類大片的領導統御能力當時就受到質疑,丹尼爾克雷格(Daniel Craig)在為空降危機(Skyfall)宣傳時,就提過當時曾幫忙救量子危機,但電影完成後的口碑仍然不太好。

劇組原先設定的作法是,佛斯特專注在角色與故事(Forster could focus on character and story),劇組中則另外安排有經驗的人,在動作與特效場面上指導佛斯特。這個有經驗的人是第二組導演(second-unit director)Simon Crane,他曾經與小布合作過史密斯任務(Mr. & Mrs. Smith,2005),但拍攝過程仍然波折不斷。消息來源透露:「導演未獲授權(The director was not empowered)」,「(拍攝現場)無人掌舵(There was nobody that steered the ship.)」,工作人員根本不知道要聽誰的指揮。THR還提到,佛斯特雖然是小布親手挑選的導演,但卻只能單槍匹馬到劇組,而不能帶他自己的人馬進駐,劇組另外聘僱了一些「經驗老練的人(seasoned players)」來協助。THR提到根據多位消息來源透露,這樣運作產生的結果就是多頭馬車,不但群龍無首而且衝突不斷(a seemingly headless enterprise driven by conflicts)

拍攝成本已經超越1.7億美元,又為了重寫第三幕(third act)而暫停作業,直到去年感恩節前再度補拍。THR的報導提到復拍需要花五個星期的時間,停拍加上恢復拍攝增加的經費不知道有多少。派拉蒙最早的應變措施包括:在去年3月份宣佈將上片檔期由原訂的去年聖誕節檔期,延後到今年暑假檔(6月21日),另外還聘請了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的編劇Damon Lindelof來重寫第三幕的劇本,原本預計至少會在9月恢復拍攝,但延到11月才復拍,而且在復拍前先釋出了第一支預告片。Lindelof受僱重寫劇本的消息,大概是在去年6月份左右、也就是普羅米修斯上片的那陣子傳出,顯然這個劇本重寫工作花了大概五個月左右,中間應該也有不少干擾發生,所以原訂9月復拍卻延到11月才恢復拍攝。

本片拍攝過程的混亂開始的很早,在開拍前三個星期-2011年6月就開始了。對於原訂去年聖誕節上片的大片來說,2011年6月開拍是很正常的。本片英文片名中的Z指的就是僵屍(zombie),可以想見僵屍在片中的份量很重,但是對於片中僵屍的外貌以及動作,佛斯特卻沒有作出必要的決策(critical decisions)。而人事傾軋也是混亂的原因之一,前面提到請來協助的「經驗老練的人(seasoned players)」,受僱工作一陣子後又被換掉。THR具體點名了三位,三位不是曾經獲得奧斯卡金像獎,就是曾在賣座大片中擔任重要職務,包括曾經獲得三座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攝影獎Robert Richardson(得獎作品:誰殺了甘迺迪神鬼玩家雨果的冒險)、曾經以神鬼戰士(Gladiator)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視覺效果獎John Nelson,以及在阿凡達(Avatar)掛名監製(executive producer)Colin Wilson,他在本片的角色是製作統籌(line producer)。THR的新聞指稱,這三位都曾不止一次被要求離開劇組(to have asked to leave the production on more than one occasion),而這三人也都不願意回應THR的詢問,顯然他們都不想得罪好萊塢六大。

本片在2011年春天進行籌拍的前置作業時,小布與他的製片夥伴(producing partner)Dede Gardner正忙著拍攝殺戮行動(Killing Them Softly,去年11月底在北美上片,台灣則是去年10月中旬上片),小布在拍完殺戮行動之後,就回去陪他那個大家庭,Gardner女士則開始將焦點擺在本片的籌拍,但是等到她介入之時,「災難已經發展到相當的規模(the disaster was already well in the making)」。至於本片幕後的災難,THR舉了一個例子就是拍攝時間不夠,THR以第二組為例,第二組導演Crane要求60天的作業時間,後來只被核准三分之一,應該就是20個工作天。劇組有些人希望小布利用與Grey的關係為本片爭取更多的時間與經費,但派拉蒙兩個都不給,派拉蒙的因應措施則是更換劇組的主要人員,THR提到被換掉的人是負責製作統籌的Wilson,派拉蒙找來接替的是Ian Bryce(他在四部變形金剛搶救雷恩大兵與舊版蜘蛛人第一集掛名製片)。

本片在英國的倫敦、格拉斯哥(Glasgow),以及馬爾他(Malta)與布達佩斯(Budapest)等地進行拍攝,麻煩更多,顯然主要在於現場發號司令的人(應該指的是導演),以及工作人員之間氣氛不睦。THR提到現場工作人員認為攝影Richardson非常有才華(所以才會獲得三座金像獎),但在拍攝現場顯然適應不良,對於收到的指令(應該就是來自導演)感到相當掙扎,不知道如何執行,更不要提還要對抗其他的工作人員。

2011年10月在匈牙利外景地還遭遇到嚴重干擾,使當時拍攝進度已經落後又超支的情形雪上加霜。匈牙利的反恐單位搜查機場倉庫,沒收了85支拍片用、但功能完備的自動攻擊步槍(fully functional automatic assault rifles)。這些步槍應該是專供拍片用,無法正常操作,而這些槍顯然違反當地法令。這個事件發生當時,據說小布臉色鐵青,顯然他相當憂心本片不知道什麼時候可以拍完,他當時大概想不到一年後,也就是去年感恩節前要再度進行補拍。

THR這則內幕報導的內容,幾乎都是關於本片的負面消息,派拉蒙高層顯然必須提供一些可以平衡報導的說法。派拉蒙電影集團的總裁(Paramount film group president)Adam Goodman對THR表示:「這部電影的片段看起來好極了,但我們也都同意它可以有一個更好的結尾(The footage from this film looks fantastic, but we all agreed it can have a better ending)」,「末日之戰是暑假檔大片,當它在2013年6月發行時,我們有信心它將會是全球賣座大片( World War Z is a giant summer movie and we are confident it will be a global hit when it's released June 2013.)。」顯然,派拉蒙有信心可以搶救成功。而一位與本片有關的消息來源認為,本片可以救得起來,「它的前45分鐘、也許前一個小時很棒(It's a great first 45 minutes, maybe even an hour)」。這個消息來源的說法,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意思好像是指由Lindelof重寫的第三幕可能很長,最起碼半小時以上。本片拍攝成本至少1.7億美元,應該不太可能只有90分鐘,除非派拉蒙仍將三部曲視為選項。但如果連作為首部曲的本片都救不起來,應該也不必考慮續集了,至少我相信Skydance製片公司應該不會再投資續集,David Ellison的老爸雖然超有錢,但應該不會想作賠本生意,若本片票房不如預期,派拉蒙應該也很難再找其他金主投資續集。

本片在去年感恩節前除了推出了首支預告片,也差不多同時在英國進行最後的補拍。依照THR的報導,補拍要花五個星期,若是扣除感恩節與聖誕節的假期,目前可能仍在進行補拍。而由於去年底的八卦新聞拍到小布帶著一大家子正在渡假,也有可能是已經補拍完畢。從THR的整個報導可以推估,本片是於2011年6月左右開拍,應該是拍到年底,去年的上半年開始進行後製,然後因為發現片子拍的有問題而停工,去年6月決定另外找編劇重寫第三幕,重寫劇本又花了約五個月,去年11月開始進行最後的補拍。整個情況與MIB星際戰警3 3D(Men in Black 3)幾乎如出一轍,但是本片中途停工的時間,比星際戰警3的4個月要久,應該最起碼停工超過半年以上。而整個過程的複雜程度卻比星際戰警3高出許多,星際戰警3的主要問題是男主角威爾史密斯(Will Smith,他不滿意開拍的劇本,Sony只好在開拍一個多月後停工4個月進行重寫,連重寫劇本都先後找了幾個人參與),本片則是整個劇組似乎都有問題。至於THR報導中提到的拍攝成本超過1.7億美元,那已經是去年6月左右的事,若說最後整個拍攝成本超越2億美元,應該不會讓人太意外。而由於本片沒有拍成3D版,因此未來在海外市場無法靠3D加收票價膨脹票房,對於回收成本的難度也升高。至於本片的品質,我想就不要太奢求了。

以下是The Hollywood Reporter相關新聞的網路連結,有興趣的朋友請自行前往閱讀。

http://www.hollywoodreporter.com/news/brad-pitt-world-war-z-production-nightmare-336422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1-4 00:07:45 | 顯示全部樓層

Part 4:獨行俠 拍攝過程災難不斷 預算暴增 工作人員死亡 強尼戴普墜馬 西部片型在海外難賣 票房前景難測

本文章最後由 IVANSHAN 於 2013-1-4 00:08 編輯

迪士尼將於今年7月1日在北美推出的大製作-獨行俠(The Lone Ranger),是由神鬼奇航系列電影的製片Jerry Bruckheimer製作,由強尼戴普(Johnny Depp)掛頭牌主演,神鬼奇航前三集的導演高爾凡賓斯基(Gore Verbinski)執導。這部拍攝成本超過2.6億美元的大製作,從前置作業開始,一直到拍攝過程都可說是災難不斷、問題重重,甚至有工作人員在拍攝過程中死亡,整部電影的實際拍攝時程更長達7個月。由於本片是根據40年代的電視影集改編,又屬於西部片(Western)的類型,西部片在海外市場並不容易行銷,觀眾的接受度也不高,而電視影集改編電影的票房,也不一定會有出色表現,本片的票房前景其實很難說。

迪士尼原本規劃本片的上片檔期是2012年12月,但由於拍片預算狂飆到超過2.6億美元,迪士尼於2011年8月時暫停本片的前置作業,要求劇組縮減預算規模,也就是重編預算。THR當時的報導提到,迪士尼集團的執行長(CEO)Robert Iger設定了2.15億美元的嚴格標準,然後男主角戴普將片酬減為低於2000萬美元,製片Bruckheimer與導演凡賓斯基的酬勞也減為低於1000萬美元,都低於他們原來拍攝大片的水準。合理推測他們的因應方式應該是比照阿湯哥,少拿前金但是提高後謝、也就是票房分紅比率。THR的報導提到,導演凡賓斯基也刪減了劇本中比較花錢的橋段,將預算砍到2.15億美元左右,才獲得當時迪士尼電影部門的執行長Rich Ross的放行。在預算獲得通過後,迪士尼方面決定將上片檔期安排於今年5月31日,但因為拍攝過程不順利,迪士尼又將北美的上片檔期延到7月3日,等於前後兩度延期。

根據THR的報導,本片於去年2月28日在新墨西哥州開拍,原訂拍攝時程是120天,也就是應該到6月底左右殺青。但是去年5月中旬卻傳出原本預算被砍到2.15億美元左右,但電影還沒拍完卻已經花了2.5億美元。關於超支的這個部份,迪士尼的發言人當然是否認,但根據THR的報導,迪士尼方面也只否認金額的部份,所以報導的其他部份應該都是真的。更麻煩的是,超支還不是最大的問題,拍攝進度嚴重落後,也就是說原訂的6月底無法殺青,最後是拖到了9月底左右才全部拍完,然後才開始進行後製,整個拍攝時程大概在140到150個工作天之間(a total of between 140 and 150 shooting days)。在這段期間,由於Ross於4月中旬請辭下台,繼任的執行長Alan Horn要到6月11日才上任,本片顯然曾一度停工,除了重新搭景以外,還要解決超支以及進度落後等問題,畢竟已經花掉了2.5億美元,頭已經洗了一大半,總是得要洗完;更何況迪士尼目前不想得罪戴普,還巴望他繼續演出神鬼奇航5。

THR的新聞提到,凡賓斯基拍片花錢如流水的習性,在好萊塢幾乎是眾所週知的惡名昭彰。而新聞裡也提到,本片拍攝不順的主要原因,與天氣有關,據說在拍片過程中,沙塵暴損害了不少花了大錢搭建的場景。而火車在本片似乎佔了相當重要的地位,凡賓斯基寧願打造片中專用的火車載具,而不願改裝既有的火車,天氣與火車兩大因素相信是本片成本狂飆的最主要原因。而拍片過程已經很不順利,又發生工作人員死亡的不幸事件。去年9月21日傳出一位48歲的工作人員,在準備一場水下動作戲(underwater action scene)時溺水,送醫後仍不治死亡,洛杉磯法醫後來透露死亡原因是溺水時發生心臟病。而戴普本人也曾在一場戲中,從馬背上摔下來而受傷,大概就像瑪丹娜(Madonna)幾年前一樣。

THR的報導提到,本片的整個拍攝時程大概在140到150個工作天之間,對於一部大製作電影來說,這是相當長的工作時程。昆丁塔倫提諾(Quentin Tarantino)執導的新片決殺令(Django Unchained)同樣被歸類為西部片,去年7月25日殺青,總共花了130個工作天;史帝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大白鯊(Jaws,1975)花了116個工作天,法櫃奇兵(Raiders of the Lost Ark,1981)只花了75個工作天;彼得傑克森(Peter Jackson)魔戒三部曲(The Lord of the Rings trilogy)一共花了274個工作天,但他是一次把三集全部拍完;目前被金氏世界紀錄認證最長拍攝時程的電影,是大師史丹利庫柏利克(Stanley Kubrick)的遺作大開眼戒(Eyes Wide Shut,1999),一共拍了400天。我想,金氏世界紀錄大概是沒有訪查王家衛的拍片進度,至少應該去查一下2046一代宗師究竟花了多少個工作天,國外記者應該也都很好奇。

THR中也提到了本片比較有利的部份,根據看過部份片段的人指稱,凡賓斯基有機會將屬於西部片類型的本片,像他當初拍神鬼奇航一樣,讓西部片這個類型再度於國際流行。不過,2011年暑假檔的星際飆客(Cowboys & Aliens),將西部片與外星人題材結合,但無論是票房或是口碑都不理想,Box Office Mojo網站當時就指稱,西部片在海外市場並不討好。星際飆客拍攝成本高達1.63億美元,北美最終票房1.002億美元,海外總收入7458.17萬美元,若是比照雨果的冒險(Hugo,2011)的情形來估算,虧損金額應該至少有8000萬美元以上。迪士尼方面在電影還沒有完全拍完之前,就在網路上釋出了影音檔,顯然是對外表示超支與進度落後的問題獲得了解決,但不表示本片已經脫困。除了西部片題材在海外市場的行銷可能有困難之外,2011年重編預算的同時,凡賓斯基也刪減了原始劇本中較花錢的一些段落,那些段落據說也是與火車有關,如果說超支的解決方式是再砍掉一些比較花錢的段落,本片還剩下多少賣點將是一大疑問。

而戴普的票房魅力是否依舊是另外一個疑問,同樣改編自60年代電視影集的黑影家族(Dark Shadow,2011),戴普擔任第一主角掛頭牌演出,全球票房都垮掉了。他去年又因為家務事鬧上影劇新聞,而且成為狗仔扒糞的首要對象。由於家務事是因為戴普外遇引發,他的形象下滑,華納前幾個月將他籌備已久的瘦子(The Thin Man)後續籌拍工作喊停,應該與他的新片票房與口碑都不佳(黑影家族是華納的片子),加上形象下滑,票房前景出現疑慮有關。更不要提本片的男主角獨行俠,其實是由Armie Hammer(社群網戰片中的雙胞胎)演出,戴普的角色可能是配角,但將來仍會像魔境夢遊(Alice in Wonderland,2010)一樣,由戴普掛頭牌演出,至少目前媒體的焦點都是放在他的身上。而除了黑影家族以外,神鬼奇航:幽靈海(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On Stranger Tides,2011)的票房其實已經出現落差,拍攝成本超過2.5億美元再加上至少1.5億美元的行銷費用,包括3D加收票價在內,北美票房2.41億美元,比前三集至少出現6000萬到1.8億美元的落差,而海外票房雖然高達8.02億美元,但是扣掉3D加收票價的效益,比前兩集的人氣(也就是購票觀眾數)其實並沒有多少的成長,而本片並沒有拍成3D版本,所以在海外少了一項吸金利器,本片的票房前景不無疑問。

以下是凡賓斯基過去比較重要的導演作品,由拍攝成本與票房看來,可以明顯看出從神鬼奇航第二集開始,他的電影拍攝成本飆升的很快,連動畫片都花掉1.35億美元。

捕鼠氣(Mouse Hunt,1997)拍攝成本3800萬美元,北美最終票房6191.73萬美元,海外總收入6050萬美元

危險情人(The Mexican,2000)拍攝成本5700萬美元,北美最終票房6684.50萬美元,海外總收入8100萬美元

七夜怪談西洋篇(The Ring,2002)拍攝成本4800萬美元,北美最終票房1.291億美元,海外總收入1.202億美元

神鬼奇航:鬼盜船魔咒(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The Curse of the Black Pearl,2003)拍攝成本1.4億美元,北美最終票房3.054億美元,海外總收入3.488億美元

神鬼奇航2:加勒比海盜(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Dead Man's Chest,2006)拍攝成本2.25億美元,北美最終票房4.233億美元,海外總收入6.428億美元

神鬼奇航3:世界的盡頭(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At Worlds End,2007)拍攝成本3億美元,北美最終票房3.094億美元,海外總收入6.540億美元

飆風雷哥(Rango,2011)拍攝成本1.35億美元,北美最終票房1.234億萬美元,海外總收入1.218億美元

合理推估本片的拍攝成本應該至少在2.7億美元以上,行銷費用應該也會比照接近神鬼奇航:幽靈海的1.5億美元(或更高)規模,全球票房應該起碼要有六、七億美元才得以收支平衡。而戴普主演大片的票房最近兩年在北美有滑落的趨勢,本片的西部片類型在海外並不好賣,再加上無論是拍攝方式或後製都沒有3D,很明顯無法靠3D加收票價在海外大幅吸金,加上拍攝前後的波折,尤其是為了重編預算刪除較花錢、應該也是較有賣點的戲,本片的內容以及全球票房競爭力相當有問題。製片Bruckheimer於2011年10月中旬接受THR專訪時,提到2012年12月本片將會面臨哈比人:意外旅程(The Hobbit: An Unexpected Journey)末日之戰(World War Z)的強力挑戰(當時這幾部片的檔期都是訂在去年聖誕節檔),沒想到哈比人全球票房都不如預期,末日之戰的檔期也延後,而且與本片只差兩個星期。而本片的上片檔期屆時也將夾在查寧塔圖(Channing Tatum)傑米福克斯(Jamie Foxx)合作的大型動作片白宮末日(White House Down,北美6月28日上片),以及華納的3D大片環太平洋(Pacific Rim,北美7月12日上片)之間,另外還有3D動畫神偷奶爸2(Despicable Me2)在同一個檔期競爭,迪士尼的壓力應該相當大。

以下是The Hollywood Reporter相關新聞的網路連結,有興趣的朋友請自行前往閱讀。

http://www.hollywoodreporter.com/heat-vision/lone-ranger-budget-johnny-depp-336526?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twitter

http://www.hollywoodreporter.com/news/disney-the-lone-ranger-johnny-depp-shoot-end-374198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1-4 14:14:27 | 顯示全部樓層
真佩服如此詳細又豐富的資訊整理提供
可惜不能替兄臺加分

GI2是我比較期待的續集電影
因為看第一集時總覺得沒搔到癢處
以前小時候看卡通(當時翻譯為「大英雄」)
印象最深刻的是二件事情:

第一是正派除暴突擊隊與反派眼鏡蛇的多個角色
讓人看得眼花撩亂

第二是卡通用了很多蒙太奇手法
常常是雙方在多個戰場同時開打
熱鬧非凡

但第一集只有在角色上花了功夫
戰線的鋪陳與延伸都頗為單調,殊為可惜

現在第二集又如此多災多難....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1-5 00:05:32 | 顯示全部樓層

Part 5:浪人47 日本歷史故事改編或虛構?基努李維戲份由配角補拍後變主角?新手導演無法駕馭大製作 上映檔期一延再延

本文章最後由 IVANSHAN 於 2013-1-5 00:05 編輯

由環球電影公司製作、基努李維(Keanu Reeves)掛頭牌主演的3D電影浪人47(47 Ronin),The Wrap網站在去年9月有一則內容相當長的獨家報導,提到該片的拍攝過程麻煩不斷,製作成本已經飆高到2.25億美元;幾天後Deadline網站的資深記者Mike Fleming Jr.難得地跟進The Wrap的報導,不過內容大致上像是在澄清The Wrap報導的部份內容,不知道是不是環球那邊動用了一些關係,想藉Deadline的報導進行消毒。

這部3D大片的明星陣容除了李維之外,還有真田廣之柴崎幸淺野忠信,以及菊地凜子等在日本與亞洲地區有相當知名度的日本明星搭配演出,並由第一次擔任導演的Carl Rinsch執導。Rinsch於4年前曾經有機會擔任當時仍為異形前傳(Alien Prequel)後來更名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的導演。「以西方的角度講述日本著名歷史『忠臣藏』的故事,這是關於在18世紀時,一群日本武士為自己主公報仇的事件」,這是我大概查了幾個台灣電影相關網站得到的本片故事概要,應該是來自UIP提供的資料。而The Wrap的報導則提到本片故事是『虛構的(fictionalizes)』,是李維繼駭客任務(The Matrix)三部曲之後,第一部主演的大製作電影。而本片原本排定的上片檔期是去年11月的感恩節檔期,去年4月突然宣佈延後到今年2月8日,環球的理由(或說是藉口)是要做3D視覺效果,派拉蒙後來有樣學樣,拿同樣的藉口用在特種部隊2:正面對決(G.I. Joe: Retaliation)上;然後環球又決定延到今年聖誕節當天,這一次的理由是需要重拍與後製(reshoots and post-production),上片檔期一延再延,其實已經暗示幕後麻煩一籮筐。

The Wrap的報導提到,環球的共同主席(co-chairwoman)Donna Langley已經全面接管(taken over),代替導演來負責監督剪接工作。報導提到本片在報導刊出前一個星期(大約是在去年9月),才完成在倫敦的一系列重拍(a series of reshoots in London),重拍的目的是為了重新捕捉李維的關鍵特寫畫面,以及將李維放在片中動作高潮戲的中心位置(recapture key close-ups of lead actor Keanu Reeves and put him back in the center of the action in the film's most climactic scene)

消息來源描述整個拍攝過程就是一場惡夢(nightmare),拍攝成本已經升高到2.25億美元,若是再加上行銷費用,環球至少需要全球票房超過5億美元才得以收支平衡(Universal would need more than half a billion dollars at the global box office just to break even.)。第一次執導電影的Rinsch,是資深廣告片導演,The Wrap提到他曾經拍過海尼根(Heineken)啤酒以及BMW的廣告,但是環球並不滿意他的拍攝成績,因而收回本片的控制權(seized control from Rinsch)。消息來源向The Wrap記者透露,Rinsch在前製作業(preproduction)時期,表現得似乎很有創意以及勝任導演的工作(during preproduction seemed creative and competent)。等到正式的拍攝作業展開時,卻由看似勝任轉為舉步維艱,很艱困地控制拍片過程(struggled to control the filmmaking process),此時環球開始介入,在洛杉磯監控整個過程(The studio then stepped in to oversee the project from Los Angeles)。這個部份顯示,環球應該是在LA透過第三者遠程遙控與監督拍攝過程。

看到這裡,也許會有人問環球為何不乾脆解聘Rinsch,換一個導演。報導提到,因為美國導演公會(Directors Guild of America,DGA)要求,若是導演已經親自完成所有的拍攝工作,後續的重拍也必須讓該導演參與(as the Directors Guild of America requires that if a director completes physical production he must also take part in the reshoots),所以把Rinsch給fire掉完全不能成為選項。而當所有的拍攝工作、包括重拍在內都完成之後,導演就被擺到一邊,環球全面接手後續的工作。

至於重拍與最初拍攝的版本有什麼差別?報導提到最主要的差別在於由李維所飾演的Kai這個角色。在最初拍攝的版本,Kai的角色被邊緣化,環球在重拍時讓Kai出現在電影最後的動作高潮戲(major fight scene near the end of the film),而Kai原本完全沒有出現在這場戲,重拍版本讓Kai對抗一個「超自然的生物(supernatural creature)」。還有其他一些戲的焦點,也重新凝聚在Kai身上。環球另外還增加了一場愛情戲(a love scene)一些特寫鏡頭(close-ups),以及一些獨立的支線故事,來強化李維在片中的存在性。顯然李維的角色原本應該是配角,環球應該是為了全球市場而增強李維的戲份。「超自然的生物」這個部份,除了顯示了本片為何要拍攝成3D版本,也顯示本片不完全是依據18世紀日本忠臣藏的故事改編,所以報導提到本片是『虛構的』,Kai的角色顯然也加強了虛構的成份。

在倫敦的重拍受到奧運以及李維的導演處女作Man of Tai Chi影響,從8月下旬(late August)開始,為期大約一個星期左右。重拍對電影來說並不一定表示是一場災難,但成本勢必需要追加,所以為了控制重拍的花費,環球先叫停一些視覺效果的製作程序、縮編工作人員,以及只製作確定會放在電影中的部份。然而成本仍不斷在激增,而這是繼超級戰艦(Battleship)虧損8000萬美元之後,環球目前最不需要的結果。

至於Deadline像是澄清的跟進報導,篇幅大概只有The Wrap那篇的一半不到,但是基本上只澄清了兩件事,那就是導演Rinsch仍然與環球並肩(side by side with the studio)在剪接室一起工作,以及拍片成本並沒有超越2億美元。至於The Wrap報導的其他部份,Deadline則隻字未提,報導大部份內容像是在說教,而Deadline新聞通常除了自家的獨家新聞之外,很少跟進其他媒體的獨家作後續追蹤或消毒報導。而雖然Deadline報導Rinsch仍然在剪接室工作,但不一定表示他仍然有掌控權;至於拍攝成本的問題,我只能說好萊塢對外宣佈的那些數字,低報的情況相當普遍。

Mike Fleming Jr.身為資深影劇記者,他在Deadline寫的報導中有一句話,個人其實相當認同,那句話是:「我不禁納悶這樣是不是比較好,如果讓一位新手導演以一部獨立製片(indie)、或是中型成本的電影作為處女作,在跳進大製作電影的苦難深淵之前,先磨練以電影來說故事的技巧(I just wonder if it's better to let a budding director take on an indie or mid budget film to hone feature storytelling chops before jumping in the deep end with a tent pole.)。」而這也可以看出他的立場其實是傾向同情新手導演,尤其是第一次擔任導演就是拍攝好萊塢六大的高成本電影(因而我使用了苦難深淵這樣的用辭),所以我才會說他這次的報導內容有點像在說教。

我是沒有讀過『忠臣藏』的故事,也對日本古裝片的題材不是很有興趣,所以有點好奇環球拍這個故事,為何會用李維來掛頭牌,是因為在這個歷史故事中,原本就有外國人的角色介入嗎?而就算有外國人的角色,也應該是配角才對,主要角色應該仍然是日本人,李維有四分之一的中國血統,外型對日本人來說仍然是外國人,硬要化妝成日本人,說服力可能不足(可以參考史恩康納萊雷霆谷,以及馬龍白蘭度秋月茶室中的扮像)。環球原始的構想應該是要拍忠臣藏的故事,所以大概在兩年前左右就發佈了新聞,同時還有一張包括李維、真田廣之、柴崎幸...等人合影的宣傳照,不知道是否因為電影開拍後,問題層出不窮,環球為了挽救大筆投資,才會大幅改寫劇本,加強李維的戲份,李維加入大概就是所謂「西方的角度」吧?而那個「超自然的生物」,可能會讓對日本古裝片有興趣的朋友感到傻眼,若是要拍成酷斯拉(或稱做哥吉拉)那類電影,華納已經有一部Godzilla正在籌拍,預定2014年推出,要看正宗怪獸電影,Godzilla可能才是首選;而且若是讓一群日本武士,在18世紀拿著武士刀對抗大怪獸,是惡搞嗎?打得過嗎?若是要拍變種人題材,以日本為背景的金剛狼2(The Wolverine)今年暑假就要上片了,本片晚了將近半年推出,還有票房競爭力嗎?很難想像環球究竟在打什麼算盤,難道找李維掛帥再加上3D,主要著眼的是中國與俄國的3D電影市場,那環球最好期盼年底上片時,釣魚台已經不成問題,Sony的惡靈古堡V: 天譴日3D(Resident Evil: Retribution)到現在都還沒有在中國上片,被懷疑就是卡在釣魚台問題。由The Wrap的報導看來,本片應該也經歷了類似末日之戰(World War Z)MIB星際戰警3 3D(Men in Black 3)的情形,也就是中途停拍然後重新檢視整部電影要如何收尾(個人判斷中途停拍的時間可能不會比末日之戰短),才會兩度延期上片,最後決定的上片檔期與最早訂下的檔期差了超過一年(約13個月),顯然內情相當複雜與嚴重,必須花一年多來收拾殘局,也完全錯過了環球的100週年。

以下是Thr Wrap與Deadline相關報導的網路連結,有興趣的朋友請自行前往閱讀。

http://www.thewrap.com/movies/article/universal-pulls-47-ronin-director-budget-swells-225m-exclusive-57111?page=0,0

http://www.deadline.com/2012/09/despite-reports-carl-rinsch-is-still-working-on-47-ronin/#more-344167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1-7 00:58:33 | 顯示全部樓層
特種部隊2:正面對決(GI Joe: Retaliation)大亨小傳(The Great Gatsby)末日之戰(World War Z)獨行俠(The Lone Ranger),以及浪人47(47 Ronin)這五部電影,是本人從今年元旦起一連五天介紹的2013年五部可能有問題的好萊塢大製作,以下列出幾家國外電影網站,包括IMDB、Box Office Mojo、Screen Rant、Play List,以及The Hollywood Reporter,他們也都各自選出了2013年「最受期待(Most Anticipated)」的電影。不過,這些網站的「最受期待(Most Anticipated)」,不一定完全如同字面上的含義,若是讀完他們的看法可能會發現,有些「期待」反而有「看好戲」的心態,想要看好萊塢六大的「搶救」成果。

Screen Rant網站前幾天選出了2013年最受期待的25部電影(Screen Rant's 25 Most Anticipated Movies of 2013),本人列出的5部可能有問題的大製作,沒有一部入選,顯然他們也不認為這五部電影值得期待。以下是Screen Rant這則報導的網路連結:

http://screenrant.com/most-anticipated-movies-2013/

Play List網站前幾天有兩則分為上下兩篇、標題是:2013年最受期待的100部電影(The 100 Most Anticipated Films Of 2013)的報導,以下是這兩篇報導的網路連結:

http://blogs.indiewire.com/theplaylist/the-100-most-anticipated-films-of-2013-20130101

http://blogs.indiewire.com/theplaylist/the-100-most-anticipated-films-of-2013-part-2-20130103

Play List這兩篇報導中,在上篇(Part 1)的第二頁有大亨小傳;在下篇(Part 2)的第三頁有獨行俠,在第五頁有末日之戰。

大亨小傳的部份,Play List先提到本片原訂上片檔期是去年聖誕節,突然延期到暑期檔,也就是從原先的金像獎戰局,重新變身為暑假檔的大片。基本上這個部份的看法,與本人在三樓提到的看法是相同的。然後報導提到本片的明星陣容,尤其是童年玩伴李奧納多與陶比麥奎爾首次的大銀幕合作。最後提到,如果傳聞是真的,這部電影至少可以讓觀眾的耳朵感到振奮(And if the rumors are true, 'Gatsby' will at least be exciting to the ear),然後提到傑斯(Jay-Z)與女神卡卡(Lady Gaga)的名字。基本上,Play List大概是認為,這部電影可能最後只有音樂部份會讓人印象深刻。

獨行俠的部份,Play List很難避免不提到從開拍前重編預算就已經開始的幕後麻煩過程,也提到決殺令(Django Unchained)真實的勇氣(True Grit)的票房。不過,雖然同樣被歸類為西部片的這兩片,在北美的票房都開出紅盤,但拍攝成本高達一億美元的決殺令,還沒有在海外上片,而拍攝成本僅3800萬美元的真實的勇氣,雖然北美開出1.712億美元的票房,但是海外票房只有7988.07萬美元,差了將近一億美元,基本上充分說明了西部片在海外難以行銷的現實。所以報導雖然看好凡賓斯基的導演功力,但在獨行俠這段的最後,仍加上這一句:「讓我們祈禱閃電第二次仍可擊中同樣的地方(Let's keep our fingers crossed that lightning can strike twice.)。」閃電兩次都擊中同一個地方,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凡賓斯基10年前振興了海盜題材電影,這句話的意思,其實是暗示他10年後再度振興西部片的機率,與閃電兩次都擊中同一個地方的機率差不多。

至於末日之戰的部份,Play List提到「慘敗(fiasco)」還不足以形容整個幕後的混亂;然後提到派拉蒙找了普羅米修斯的Damon Lindelof,以及科洛弗檔案與詭屋的Drew Goddard,來重寫第三幕劇本;接著又提到男主角兼製片小布,與他親手挑選的導演佛斯特在拍片現場發生衝突;以及Max Brooks的原著被好萊塢「扭曲(contorted)」成大明星掛帥的大製作,而首支預告片與原著看來是大異其趣;最後再提到僵屍電影通常是低成本電影的設定,所以Play List的記者們有「足夠好奇(intrigued enough )」想要看這部電影。

基本上這三部電影被Play List選入2013年最受期待的100部電影,「看好戲」的心態可能才是最主要的,他們想要看好萊塢六大花了至少一年多的時間以及大筆經費,「搶救」出什麼結果。

然後,在Play List另外一篇標題是:這些電影會很爛嗎?2013年有問題的電影(Will These Films Suck? The Question Mark Films Of 2013),以下是這則報導的網路連結:

http://blogs.indiewire.com/theplaylist/will-these-films-suck-the-question-mark-films-of-2013-20130104

在Play List這篇報導第一頁的第四部電影就是特種部隊2:正面對決,相關說明也提到去年5月下旬、也就是原訂上片檔期的五個星期前,突然決定延後9個月上片,以及相關問題。Play List關於這部電影最重的一句話,其實是為導演朱浩偉「抱屈」,因為延後上片補拍與製作3D,「他並無法再做什麼,來抽掉本片比Stephen Sommers執導的上一集更差的片段(Director Jon Chu didn't have much work to do to pull out something less incredibly terrible than Stephen Sommers' original)」,意思是上一集拍得已經不太好,延後9個月其實無法再做出任何有效的補救。

而在第三頁的全文最後,提到不確定浪人47的品質,顯然這部電影的品質也被Play List認為有疑慮。

The Hollywood Reporterchief film critic(我想可以翻譯為電影評論的總主筆)Todd McCarthy,他選出了2013年他最期待的15部電影(Todd McCarthy Picks 15 Films to Look Forward to in 2013),以下是這則新聞的網路連結:

http://www.hollywoodreporter.com/news/todd-mccarthy-picks-15-films-407396

McCarthy選出的15部電影包括了大亨小傳,另外四部都沒有入選。但是在大亨小傳的部份,McCarth提到他一直相信(remain convinced)原著在基本上無法改編(unadaptable)為影視作品或舞台劇(fundamentally unadaptable to the stage and screen),而他仍然期待的原因是,他認為有很多的方法可以分析、拆解、爭論...這本小說。而他最後提到很有趣的一點,那就是本片的第一個重拍版本,也就是1949年由Alan Ladd飾演男主角的那個版本才修復完成不久。這個版本相當罕見,但是McCarthy提到Ladd所飾演的男主角Gatsby,是這個角色的完美典範(Alan Ladd, who was ideal in the title role)。所以,李奧納多的演出將會是這個第三度重拍版本的觀察焦點。

IMDBBox Office Mojo(後面簡稱BOM)兩家網站聯合提出了一一份2013年最受『期待』的20部電影(What to Watch: Our Most-Anticipated 2013 Releases),以下是相關網路連結:

http://www.imdb.com/list/6UyR1eTkyG8/#1

其中,大亨小傳被兩家網站列為第六部,但是兩家網站都列出了受『期待』的原因(請注意我在期待的前後加上了雙引號)。BOM提到原著小說是劃時代(landmark)的小說,包含了一大堆紅燈(landmark novel has tons of red flags),然後又延後將近半年上片。延後上片已經顯示出不好的跡象(原文用的是never a good sign for an awards-bait movie like this),再加上小說中的一大堆紅燈(red flags),意思與改編難度有直接關係。BOM提到此片唯一的可看性、也就是受到期待的原因是演員陣容。IMDB那邊的話就更難聽了,「導演魯曼在預算低時可能會把故事說得更好(he was a better narrative filmmaker when he had no money,那也是本人將魯曼過去三部電影的成本與票房列出的原因)」。我必須說IMDB的這句話相當毒,但後面的話可能更毒。IMDB甚至建議,將預算砍掉75%,然後把剩下的25%預算交給Tom Ford,他一定可以拍出更好的第二部作品。Ford是知名的時尚名牌設計師(量子危機與空降危機中,龐德的服裝都是Tom Ford的設計),他的導演處女作A Simple Man(2009)相當受到好評,並在威尼斯影展拿下兩項獎,包括柯林佛斯(Colin Firth)的最佳男演員獎。

末日之戰也被IMDB與BOM列為第八部,但兩方都提到拍攝幕後的混亂、預算暴漲,以及重拍第三幕的問題,沒有直接表示看好此片。BOM還提到此片雖然不是第一部重拍整個第三幕的電影,但大概是其中最貴的一部。BOM更明白指出,此片在暑假檔大片中,位於想看電影名單的後面(among 2013's Summer blockbusters this is low on my list)。從這裡可以看出IMDB與BOM的最受『期待』,可能是想看看電影被拍成什麼樣的「災難」。

最後,提一下獨行俠。Comic Book Movie網站昨天有一則引述Movie Hole網站的報導,但是今天就被迪士尼方面否認。被迪士尼否認的新聞,剛看到的時候,我不知道該感到震驚、還是該傻眼,電影再過不到六個月就要上片(北美7月3日上片),竟然傳聞在這個月底還要再回頭重拍(reshoot)。Movie Hole的報導提到重拍的內容,是「他們正在寫一個新的角色...(記者忍不住疑問)在這麼晚的階段?(they're writing in another character.. at this late stage!?)」,意思是最近還要再選角(cast)嗎?還好迪士尼已經否認相關內容,但並無法掩飾這部電影的問題。

因為包括Movie Hole與The Hollywood Reporter的報導都提到,華爾街BTIG的分析師Richard Geeenfield已經預測,獨行俠的票房會很難看(報導中的原文是it'll do very little bank,意思是票房進帳會很少,那至少2.7億美元的拍攝成本怎麼辦?)。Geeenfield於2011年5月下旬即指出3D電影票房在北美崩盤,而且崩盤態勢將會擴及全球,而目前這樣的態勢的確仍在持續進行。由於Movie Hole的那則報導好像已經因為迪士尼抗議而被拿掉,以下是The Hollywood Reporter相關報導的網路連結:

http://www.hollywoodreporter.com/news/wall-street-prediction-hunger-games-408785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1-22 00:35:06 | 顯示全部樓層

2013年10大票房風險最高的電影(上)

本文章最後由 IVANSHAN 於 2013-1-22 00:35 編輯

Screen Rant網站(後面簡稱SR)前兩個星期製作了一個專題,標題是「2013年10大票房風險最高的電影(2013 Movies: The 10 Riskiest Box Office Bets)」。在導言的部份,SR提到好萊塢總是希望他們製作的電影,全部都可以在票房與評論上獲得雙贏,但殘酷的現實是有少數電影會成為一場災難。有些電影的前(錢)景風險極高,讓人們好奇電影公司為何會投入鉅資拍攝。最好的例子當然就是異星戰場:強卡特戰記(John Carter,2012),迪士尼花了至少2.5億美元拍攝(不包括行銷費用),北美票房卻只有7307.81億美元,是高風險、低報酬(high risk, low reward)的最佳範例。

SR提到他們從預定今年上片的超過130部電影中,選出了10部票房風險最高的電影(Riskiest Box Office Bets of 2013)。SR在結論時也提到,他們並不是希望或暗示這10部電影絕對會失敗,只是認為這些電影有各自的障礙或困難需要克服,才不會在票房上滑鐵盧。SR的宅男粉絲(fanboys)記者提出的一些觀點,個人其實相當認同。

以下是SR選出的這10部票房風險最高的電影,依照目前知道的上片順序排列,本人則將分三天以上、中、下三篇在這裡提出:

一、女巫獵人(Hansel and Gretel: Witch Hunters):拍攝成本6000萬美元,北美上片檔期1月25日(台灣則是1月23日)

SR對於本片的看法一開頭就指出,元月份首映電影幾乎總是有一個徵兆,就是有(票房)表現不佳的潛在性(having it open in January is almost always an omen that a film has the potential to underperform)。而過去10年來最成功的元月份首映電影,在北美的平均票房約8600萬美元,以本片的成本(不包括行銷費用)來說,是不可能賺錢的,所以SR認為上片時機是本片的第一個風險。而本片的原訂上片檔期是去年3月,但是派拉蒙在一年前臨時決定延後到本週末上片,主要原因很明顯是希望男主角傑瑞米雷納(Jeremy Renner),在去年暑假檔的兩部大片復仇者聯盟(The Avengers)神鬼認證4(The Bourne Legacy)先後上片後,知名度得以在全球獲得大幅度的提昇,對本片的票房會比較有幫助。

SR提到的第二個風險,是本片在北美被列為R級(相當於台灣的限制級)。SR在這裡指出,改編自童話故事的動畫電影,票房表現通常都很成功,但是以童話故事為基礎改編的恐怖/動作導向電影(horror/action-oriented film from a child's tale),在潛在觀眾群遭到限縮下,票房前(錢)景永遠都有風險。

SR提到的第三個風險,是本片的R級定位加上看起來誇張做作的調性(campy tone),很難讓觀眾認真看待,也就是說觀眾可能會選擇跳過本片不看。

SR提到的元月份首映電影票房很難有好表現,從Box Office Mojo(後面簡稱BOM)網站的資料也可以明顯看出。過去10年(2003到2013年)元月首映電影在北美最終票房超過一億美元以上的一共只有3部,分別是即刻救援(Taken,2009)1.450億美元、Paul Blart: Mall Cop(2009)1.463億美元,以及經典老爺車(Gran Torino,2009)1.480億美元,而由BOM的資料看來,SR提到的8600萬美元平均數字大致上沒錯。而本片的6000萬美元成本再加上行銷費用,全球票房應該至少需要2.5億美元以上才可以收支平衡。由於本片有3D與IMAX 3D版本同時上映,在海外市場、尤其是好萊塢3D電影在海外的兩大票房重鎮-中、俄兩國的幫助下,應該可以讓本片的全球票房超過2.5億美元,個人認為本片的票房風險應該沒有那麼大,除非北美票房出包,而且表現相當差,否則派拉蒙至少應該可以在票房上小賺一筆。而本片上週末已經在俄國率先上映,730萬美元的首映票房,不但是當地票房冠軍,派拉蒙更指出3D票房佔有率高達98%,這樣的比例在北美與大部份的海外市場都已經是天文數字。

以下是Box Office Mojo網站歷年來元月份首映票房排行的網路連結,有興趣的朋友請自行前往閱讀。

http://www.boxofficemojo.com/alltime/weekends/month/?mo=01&p=.htm

二、激愛543(Movie 43):北美上片檔期:1月25日(台灣據說安排4月26日上片)

廚房裡有太多的廚師(Too many cooks in the kitchen)」,這是SR提到本片的第一個風險。本片雖然有令人難以置信的明星陣容參與演出,在如同『電影(票房)死刑』的一月("movie death-sentence" month of January)上片,也許並不是一件好事。而本片有11位導演、15位編劇,要告訴觀眾12個不同故事,則像是將喜劇的短劇拼湊成一部電影,賣相似乎不太好。而本片究竟有哪些明星參與演出,目前可以看到至少有艾瑪史東(Emma Stone)克蘿伊摩蕾茲(Chloe Moretz)傑瑞德巴特勒(Gerard Butler)伊莉莎白班克絲(Elizabeth Banks)休傑克曼(Hugh Jackman)喬許杜哈明(Josh Duhamel)克斯汀貝爾(Kristen Bell)荷莉貝瑞(Halle Berry)凱特溫斯蕾(Kate Winslet)安娜法芮絲(Anna Faris)娜歐蜜華茲(Naomi Watts)烏瑪舒曼(Uma Thurman李察吉爾(Richard Gere)...等明星加入(而這只是舉例而已,還有更多明星),雖然有這麼多明星參與,但顯然他們的戲份都很少,現在的觀眾愈來愈聰明,他們是否願意因為這些明星而購票入場,疑問的確很大。

拍攝延誤(Production Delays)」則是SR提到的第二點,SR沒有標示本片的拍攝成本,以本片延誤的情形看來,的確有相當大的可能導致最後成本飆高。SR提到導演兼編劇的Peter Farrelly(哈啦瑪莉、一個頭兩個大),於2010年3月開始製作本片,但因為有相當多的知名明星與導演加入,為了配合這些人的檔期,拍攝不時需要暫停,以等待他們有空檔的時候,本片的品質應該也受到相當大的影響,未來的票房挑戰顯然也很嚴峻。

本片與女巫獵人是同一天在北美上片,從SR的說法看來,再加上本片並沒有3D版本,票房風險的確比女巫獵人要大很多。若是有人指出本片有相當多的明星參與,應該可以吸引觀眾捧場,我想101次新年快樂(New Year's Eve,2011)應該是一個很好的反證,該片也有相當多的明星參與演出,但是5600萬美元的拍攝成本再加上行銷費用,北美票房5454.46萬美元,加上海外的8750萬美元票房,全球票房1.420億美元絕對沒有賺錢,除非票房收入的每一分錢全部都進了電影公司的口袋,才可能會有一些利潤。

三、奧茲大帝(Oz: The Great and Powerful):拍攝成本2億美元,北美上片檔期3月8日(台灣據說安排3月15日上片)

不必要的前傳(Uncalled for prequel)」,這是SR提到的第一點。SR提到本片男主角詹姆斯法蘭柯(James Franco)上一次演出的前傳電影是猩球崛起(Rise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2011),SR提到猩球崛起拍攝期間,法蘭柯並沒有受到什麼關注,沒想到電影上片後叫好又叫座。以拍攝前傳來說,一部45年歷史的科幻片(指猩球崛起系列的前身-浩劫餘生),與一部有74年歷史、且備受美國人喜愛的經典電影是完全不同的情形。本片是綠野仙蹤(The Wizard Of Oz,1939)的前傳,在美國的經典地位可說是很難挑戰,為這部經典拍攝前傳,SR認為相當有潛力在評論上以及在票房上受到強烈「反彈」(has the potential for ugly critical and financial repercussions)

改變(原始的)故事(Changing the story)」,這是SR提到的第二個可能風險。本片導演山姆雷米(Sam Raimi)再度在一個廣為人知的故事上享有創作自由,就像他拍攝舊版蜘蛛人(Spider-Man)三部曲一樣。不過,綠野仙蹤仍在美國各世代觀眾間廣受歡迎(original Oz remains popular with audiences of all generations)觀眾會期待看到比較熟悉的情節(viewers will watch expecting to see something familiar),如果看到「一些他們感覺嚴重偏離原始素材的情節(something they feel is an extreme departure from the source material)」,觀眾不但可能會抗拒,SR甚至提到本片可能在首映午夜場就會開始垮掉,迪士尼最不希望看到的情況,就是類似異星戰場:強卡特戰記的情形發生在本片。

老實說,前兩年聽說本片是綠野仙蹤的前傳,但卻不是拍成音樂劇(musical),而且還是拍成3D版本,我就已經開始興趣缺缺。綠野仙蹤之所以經典,片中的音樂相信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片中最經典的Over the Rainbow這首歌,74年來不知道有多少翻唱版本就是最好的證明。若是要拍攝前傳,我個人比較期待的反而是環球仍在發展中的Wicked電影版。Wicked是百老匯近年來最叫好叫座的音樂劇之一,以綠野仙蹤一片中的壞女巫為主角,我聽過劇中的一、兩首歌曲,對於它的電影版期待度相當高,至少比本片要高出很多很多。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1-22 10:16:35 | 顯示全部樓層
聽大大的說明之後
也開始對奧茲大帝有點擔心了~
確實
1939年版本是完全無法超越的經典!!
小弟非常認同~
因為他是我最愛的電影~百看不厭~
所以我對奧茲大帝有期待~
但若真的拍的太偏離主軸....
不要說是老美~
我自己也無法接受....
第2點~不是音樂劇~
這點我感到很惋惜~
畢竟1939版本搭配音樂呈現非常完美的結合~
不過稍微可以接受~只要電影好看~
最終我想只能待電影上映才能知曉了!!!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1-23 00:14:58 | 顯示全部樓層

2013年10大票房風險最高的電影(中)

本文章最後由 IVANSHAN 於 2013-1-23 00:15 編輯

四、特種部隊2:正面對決(G.I. Joe: Retaliation):拍攝成本1.85億美元,北美上片檔期3月29日(台灣據說安排3月28日上片)

重寫(劇本)、重拍,以及延後上檔(Rewrited,Re-shoot & release delays)」,這是SR提到本片的第一個風險,後面還用括號補上一句「我的天啊!(Oh My !)」。本片這個風險的重點部份,我已經在二樓的發言中詳細提過了,這裡就不再重複。不過,SR在這裡用的比喻,個人認為很實際也很有趣。SR認為派拉蒙的補救動作,就像是蛋糕已經烤好了,而且從烤箱裡拿出來讓人試吃過了,現在再花九個月的時間,似乎只能再增加一些糖霜(all you can really do is add more frosting)。也就是說,在SR記者眼中,後製轉3D只不過是調味用的糖霜。

「太少也太晚(Too litter,too late)」,是SR提到的第二點,指的應該就是本片修正的幅度與時間點,修正幅度太少、時間也太晚。SR也提到「第一部電影(指上一集)因為使用太多的電腦動畫、一個不必要的愛情故事、不好笑的幽默,以及整體而言偏弱勢的明星陣容,而在票房上受苦(The first film suffered from too much CGI, an unneeded love story, unfunny humor and overall weak casting.)。」從之前發佈的預告片看來,本片似乎以更實際的特效(more practical effects),以及加入知名動作明星(老布與巨石強森)來改善這些缺點,但觀眾對於根據玩具或遊戲改編的電影,態度愈來愈多疑(more skeptical)與厭倦(weary),要重塑這個系列電影仍然是相當艱困的工作。

另外,本片的製片Lorenzo di Bonaventura上週在Crave Online的獨家訪問中,針對兩個外界最為關切的傳聞作出澄清。首先,是關於延後上檔九個月,本片到底做了些什麼改變,Bonaventura的說法卻是:「(與之前的版本相比)沒有太多的不同(It's not much different)」,因為「正確地說,我們只多拍了三天。我們只是在之前的版本中增加了一些像是解說的情節(Literally, we shot for three extra days. We just added sort of explanation in what we did afterwards.)。」這裡的「像是解說的情節(sort of explanation)」指的應該就是解說上一集的真正主角查寧塔圖(Channing Tatum),他的角色在第二集中為何會有這樣的下場。最後,是關於外界傳聞延後九個月就是要增加塔圖的戲份,Bonaventura的說法卻是:「不,沒有這回事。(No, it's not,)」,他接著說,「那完全是個謠言。我不知道(謠言)從哪開始的。正確地說,如果我有說錯,誤差大概只有一小時,塔圖(為了重拍)只花了四、五個小時。所以,真的與這(指增加塔圖戲份)無關(That is a complete rumor. I don't know where that started. Literally, Channing shot for - if I have it wrong, I'm off by an hour - four hours, five hours? So it wasn't really about that at all.)。」

以下是Crave Online這則獨家新聞的網路連結,有興趣的朋友請自行前往閱讀。

http://www.craveonline.com/film/articles/202851-exclusive-new-gi-joe-retaliation-cut-is-not-more-channing-tatum

連恩尼遜(Liam Neeson)黑暗騎士:黎明昇起(The Dark Knight Rises)客串的戲份大概只有一分鐘左右,他在2011年5月份只花了大概一天左右的時間拍攝。所以,塔圖只花了四、五個小時補拍,他的戲份應該不可能像娛樂週刊之前所說的,增加幅度達20%(娛樂週刊的這個說法,也只是從去年底發佈的最新版預告片與海報來判斷)。而Bonaventura也提到延後九個月,真正進行的補拍只有三天,很顯然與去年原訂要上映的版本,是真的「沒有太多的不同」也就是說這九個月的時間,就真的只是為了後製轉成3D,也就是SR所說的「增加一些糖霜(add more frosting)」三天的補拍加上後製轉3D,就可以大幅度扭轉試片觀感不佳的印象嗎?我個人是相當懷疑。而SR的報導提到本片成本1.85億美元,已經與本人在二樓發言中提到派拉蒙強調不會超過1.3億美元差了相當多,若是再加上去年已經支出以及今年仍在陸續支出的行銷費用(而且還不知道下個月初即將舉行的美式足球超級盃,派拉蒙是否仍將砸大錢買廣告),本片的全球票房應該至少需要達到4、5億美元以上才得以收支平衡,上一集拍攝成本高達1.75億美元,全球票房只有3.024億美元,本片的票房前(錢)景真的很難樂觀。

五、醉後大丈夫3(The Hangover III):拍攝成本1.1億美元,北美上片檔期5月24日(台灣據說安排5月30日上片)

「公式改變(Formula Change)」,是SR提到本片的第一個風險。SR提到第二集雖仍全球大賣,但是影評與口碑都很差。前兩集的導演陶德菲利浦斯(Todd Phillips)這一次據說改變了第三集的公式,沒有婚禮也沒有單身漢派對(no weddings, no bachelor parties),傳聞劇情是查克葛里芬納奇(Zach Galifianakis)所飾演的角色住進了精神病院(mental hospital),另外兩位主角(大概還要加上在第一集中失蹤的那位)要把他從杜鵑窩弄出來。SR認為改變前兩集的公式是危險的舉動(risky move),無論是對票房前景或是觀眾來說都是,上一集雖然評價與口碑都不佳,但至少仍然大賣。

「曾經宿醉的觀眾(Hungover audience)」,是SR提到本片的第二個風險。SR提到很多第一集的粉絲並不相信第二集的惡評,仍然前往戲院觀賞第二集,但是在走出戲院後大搖其頭。SR認為看過第二集的觀眾很可能會對本片採取觀望態度(There is a good chance that because the second film was so disappointing audiences might take the "wait and see" approach to the third film),而這就是本片最大的票房風險。

而上一集的製作成本因為遠赴泰國拍攝,加上主要演員與導演大幅漲價,而飆高到8000萬美元。這一次不需要出國,而是全部在洛杉磯拍攝,卻多出3000萬美元的成本,再加上三位主角(相信導演也一樣)除了片酬再度大漲之外(從第二集的每人500萬美元,漲到每人1500萬美元外加票房分紅),票房分紅比例應該也是跟著大幅調漲,本片的全球票房若是不如前兩集,華納可能會無利可圖;而本片沒有3D版本,所以不會有3D加收票價幫忙在海外市場再多搶些錢,風險是真的很大。

六、超人:鋼鐵英雄(Man of Steel):拍攝成本1.75億美元,北美上片檔期6月14日(台灣據說同一天上片)

「很大的責任(Big Shoulders)」,這是SR提到本片的第一個風險。Shoulders的字面翻譯雖然是指肩膀,但是在這裡的意思指的是超人(Superman)要扛起的責任。SR提到超人也許是地球上最強壯的人,但是對於DC漫畫(DC Comic)的電影世界,超人可能仍然無法獨立將票房完全扛起來。雖然無法假定本片可以開啟正義聯盟(Justice League)系列電影,但是Marvel的復仇者聯盟(The Avengers,2012)全球票房成功,已經讓華納躁動(scramble)不已。SR提到本片的劇本在一年多前曾經重寫,傳聞蝙蝠俠(Batman)神力女超人(Wonder Woman)會在片中出現一個鏡頭,顯示華納方面想要將DC漫畫中的其他角色硬塞進本片中,而那可能反而會破壞本片的整體故事,而那個劇本可是由克里斯多夫諾蘭(Christopher Nolan)David S. Goyer合寫的。

「冷與熱(Hot & Cold)」,這是SR提到本片的第二個風險。這裡的冷與熱可以分兩方面來說,第一方面當然與超人有關。華納的DC漫畫電影角色目前只有超人與蝙蝠俠兩個角色可以單獨拍成電影,但是其中也只有蝙蝠俠近年來在諾蘭的掌舵之下,票房、口碑與影評上都有極佳的反應,所以可以說超人的灶仍然是冷的,至少還沒有熱起來,但是蝙蝠俠的灶仍然燒燙燙。SR也提到,本片導演柴克史奈德(Zack Snyder)必須讓本片的票房像300壯士:斯巴達的逆襲(300,2006)一樣成功,而不是像殺客同萌(Sucker Punch,2011)一樣讓人失望。而從這兩部電影(以及中間的兩部電影)的票房與口碑也可以發現,史奈德的導演運勢是一路在走下坡。而本片還有另外一個未知數,那就是本片的男主角亨利卡維爾(Henry Cavill),他飾演克拉克肯特/超人(Clark Kent/Superman)也必須有說服力。顯然導演與男主角都是本片的風險,

而本片雖然有諾蘭擔任製片,並兼任本片的編劇,但是本片在黑暗騎士:黎明昇起(The Dark Knight Rises,後面簡稱TDKR)開拍不久後,也開始進行拍攝工作,也就是說諾蘭在寫完劇本之後,就全程投入TDKR的拍攝、後製與宣傳,並沒有什麼時間兼顧到本片的拍攝。他在TDKR的宣傳期間也曾對媒體表示,本片已經是史奈德的電影,意思很像是責任已經到史奈德的肩上。雖然諾蘭在TDKR上片後,開始參與本片的後製工作,但目前很難看出諾蘭對本片的影響。而前面提到本片在一年多前曾經重寫劇本,有可能是因應復仇者聯盟全球狂賣,在華納要求下重新組裝原來的劇本,這應該也是本片的風險之一。由於超人再起(Superman Returns,2006)的票房與口碑都不如預期,超人這個角色能否再度風雲再起,變數其實相當多。不過,超人再起當年北美最終票房2億美元,海外也有1.91億美元,本片屆時將會後製轉3D以及IMAX 3D版本,在兩者的加收票價幫助下,海外票房應該會比超人再起有更好的表現。(超人再起當年同時有IMAX版本,而且是有四段加起來約20分鐘左右的IMAX 3D片段)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1-23 01:19:48 | 顯示全部樓層

RE: (專題)2013年5部可能有問題的好萊塢大片:特種部隊2:正面對決,大亨小傳,末日之戰,獨行

IVANSHAN 發表於 2013-1-23 00:14
四、特種部隊2:正面對決(G.I. Joe: Retaliation):拍攝成本1.85億美元,北美上片檔期3月29日(台灣據說安排 ...

"華納的DC漫畫電影角色目前只有超人與蝙蝠俠兩個角色可以單獨拍成電影"
這句話有錯誤,其他比較小的角色就算了,近期 DC 漫畫至少還有 Green Lantern (綠光戰警) 這部電影,雖然評價不是很好...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1-23 02:25:49 | 顯示全部樓層
yujohn 發表於 2013-1-23 01:19
"華納的DC漫畫電影角色目前只有超人與蝙蝠俠兩個角色可以單獨拍成電影"
這句話有錯誤,其他比較小的角色 ...

"可以"應該指的是較有賣相
綠燈俠(個人不喜歡戰警這個蠢名字)根本慘不忍睹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1-23 14:38:31 | 顯示全部樓層
浪人47

149377_1907801119359126_1326696579_n.jpg
196353_10151214523617060_1636054988_n.jpg
428068_1907801182692453_820790981_n.jpg
399150_1907801159359122_752301119_n.jpg



評分

參與人數 1名聲 +5 精幣 +10 收起 理由
popo + 5 + 10 熱心助人

查看全部評分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1-24 00:05:51 | 顯示全部樓層

2013年10大票房風險最高的電影(下)

本文章最後由 IVANSHAN 於 2013-1-24 00:06 編輯

七、末日之戰(World War Z):拍攝成本1.5億美元,北美上片檔期6月21日(台灣據說6月20日上片)

「延遲的活死人(Delay of the Living Dead)」,是SR提到本片的第一個問題,本片拍攝延遲的部份,本人已經在四樓的發言中有詳細的說明,這裡就不再重複。SR的報導提到了兩項新內容,首先是本片的編劇到底有幾個人,在IMDB目前可以查到Damon Lindelof(普羅米修斯、星際飆客)與Matthew Michael Carnahan(反恐戰場、權力風暴)這兩位,SR則再加上了J. Michael Straczynski(決戰異世界:未來復甦、陌生的孩子),以及Drew Goddard(科洛弗檔案、詭屋),前後至少有4位編劇參與,而Lindelof與其中一位(目前無法確定是剩下三位中的哪一位)是在電影拍完(或說是第一度拍完之後)才加入重寫劇本的行列,這大概是SR認為本片延遲的一個原因;另外一個新的內容則是補拍,本人四樓的發言中已經提過本片是2011年下半年進行拍攝,去年11月再度進行補拍,SR則引述了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去年5月的報導,原來在去年5月下旬即曾在英國展開為期七週的補拍(extensive seven-week long re-shoot),所以去年11月的補拍是第二度補拍,補拍內容應該就是以Lindelof重寫的第三幕(third act)為主。一部好萊塢大製作竟然在正式拍攝結束之後,又兩度進行補拍,對於電影的品質來說絕對不是一個好兆頭。

「非典型僵屍(Unconventional Zombies)」是SR提到本片的第二個風險。SR在這裡提到,除了極少數的例外,電影中的僵屍通常都被描繪成散漫(unorganized)動作慢(slow moving)嗜血(bloodthirsty)殘酷(relentless),以及笨拙(dumb),但由去年11月發佈的首支預告片看來,本片的僵屍似乎是反其道而行,不但動作超級快(super quick),而且極度有組織(ultra-organized),SR對於後者還以括號補充提到類似螞蟻(similar to ants)一樣的組織化。SR認為實際的僵屍特效(practical zombie effects)在包括電視影集陰屍路(The Walking Dead)在內的影視作品中,已經可以發現效果相當進步,本片採用電腦動畫(CGI)的作法,可能不止是風險而已。

SR在這裡提到本片的拍攝成本1.5億美元,我猜大概是派拉蒙方面最新的對外說法,去年6月The Hollywood Reporter報導提到,本片成本已超過1.7億美元,而不但報導刊出當時仍在進行補拍,之後還要重寫第三幕,去年11月更為了重拍第三幕二度進行補拍,目前仍在進行後製,最終拍攝成本若是低於2億美元,應該很難讓人相信。而花了這麼多的錢,我想風險最大的應該是男主角布萊德彼特(Brad Pitt)的明星指數,若是票房垮了,對他的明星地位會有相當大的負面影響。

八、獨行俠(The Lone Ranger):拍攝成本2.5億美元,北美上片檔期7月3日(台灣據說安排7月19日)

「電視影集的電影版(票房)失敗(TV show movies fail)」,這是SR提到的本片第一個風險,SR提到已經有超過100部根據電視影集改編的電影,但只有極少數在票房上獲得成功。SR指出,好萊塢幾十年來一直在投資這些電視影集改編的電影,希望這些電影可以成為星艦迷航記(Star Trek,新版中文片名改為星際爭霸戰)或不可能的任務(Mission Impossible)一樣,發展為一系列賣座大片。SR認為好萊塢是繼續從事成功率僅有5%的類似投資,而本人在五樓的發言中已經提過類似看法,至少本片男主角強尼戴普(Johnny Depp)去年暑假檔推出的大片黑影家族(Dark Shadow,2012)就屬於那95%的失敗案例之一。而本片的成本高達2.5億美元,應該是迪士尼方面已經定調的對外說法,實際金額應該遠高於此,本人五樓發言中提到的THR報導是去年6月刊出,當時已經花了至少2.6億美元,而且本片一直拍到9月底才殺青,還造成一名工作人員死亡,2.5億美元只是粉飾太平的說法,當然也是本片最主要的風險之一。

「白人演員選角(White man casting)」,這是SR提到本片的第二個風險。SR認為好萊塢似乎在少數民族角色(ethnic characters)的選角上有困難,至少不敢真的選擇少數民族演員來演出屬於少數民族的角色。本片劇情中獨行俠的忠實盟友Tonto一角是少數民族,也是片中的重要角色,迪士尼選擇由戴普來飾演。本人在七樓浪人47(47 Ronin)的發言中,提到史恩康納萊(Sean Connery)雷霆谷(You Only Live Twice,1967),以及馬龍白蘭度(Marlon Brando)秋月茶室(The Teahouse of the August Moon,1956)都曾化妝演出日本人,但在銀幕上實際呈現出來的效果其實不是很好。而SR的報導中提到戴普有部份少數民族的血統,但就算現在的化妝技術高超,但觀眾仍然知道那個角色是戴普演出,而不是由真正的少數民族演出,例如在40年代獨行俠電視影集中飾演Tonto的Jay Silverheels就是真正的少數民族。也許海外觀眾不會很關心這樣的問題,他們可能只想看戴普,但如同本人在五樓發言中提到的,本片的西部片定位,主要市場是在北美,在海外市場將很難促銷;而且北美現在比較會注意少數民族的議題,因此戴普的選角有可能會成為北美觀眾排斥本片的理由之一。

九、環太平洋(Pacific Rim):拍攝成本2億美元,北美上片檔期7月12日(台灣據說安排在同一天)

「電影公司干預(Studio meddling)」,這是SR提到本片的第一個風險。關於這一點,SR首先指出本片導演吉勒摩戴托羅(Guillermo del Toro,羊男的迷宮、地獄怪客)對於創作獨特的怪物(unique monsters),然後用來拍攝很棒的科幻/恐怖片上有極佳的眼光(fantastic eye)。SR認為他在擅長的這個領域是一個天才(genius),電影公司應該相信他可以持續拍出一流電影(top-notch films)。顯然SR的記者是他的忠實粉絲。而SR的記者接著指出,華納顯然對於本片砸了大錢拍攝,在沒有3D的幫助之下是否可以收回成本這方面並沒有信心,因此華納施壓要求本片後製轉成3D版本,即使戴托羅表示3D這個格式在他的電影上行不通(del Toro said the format wouldn't work for his film)。SR接下來繼續提到觀眾已經逐漸厭倦後製轉換的3D電影,寧願選擇觀賞2D版本,除非電影是原生3D拍攝的才願意多花一點錢(Audiences are slowly growing tired of post-converted 3D films, choosing to watch 2D versions of movies and spending the few extra bucks only on films shot in native 3D.)。戴托羅在去年7月份舉行的Comice Con時,公開表示本片完全是2D拍攝,當時電影已經差不多殺青了,即將開始進行後製。華納則是於去年9月才對外宣佈,本片將會有3D版本同時推出,顯然這就是SR所謂的「電影公司干預」。

「觀眾的期待(Audience Expectations)」,是SR提到本片的第二個風險。SR首先提到,本片同時也被他們選為2013年最受期待的電影(Most Anticipated Movies of 2013)之一(這個部份,我在八樓的發言開頭有稍微提到,並附上了相關的網路連結)。SR表示他們都是宅男粉絲(fanboys),所以會相當期待本片。但SR接著提到,自從變形金剛(Transformers)系列電影獲得成功之後,人們會期待所有的機器人在打鬥時會有同樣快速的動作(people may go in expecting all robots to have the same quick movements during fight scenes)但是本片中的Jaegers機器人相對來說動作會非常緩慢(but the Jaegers in PR will move very slow in comparison)。若是觀眾覺得本片的「明星們(stars,也就是那些Jaegers機器人)」不符合期待(don't live up to expectations)那本片的票房可能會面臨厄運(then this flick could be doomed, financially)

十、Oldboy,北美上片檔期10月11日

「爭議性主題(Controversial topics)」,是SR提到本片的第一個風險。SR提到本片是根據韓國導演朴贊郁執導的原罪犯(Oldboy,2005)重新翻拍,原版當年曾獲得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但是原罪犯是一部冷酷的限制級電影(a hard  R-rated film),內容包括過度血腥的暴力(ultra-bloody violence),以及一些令人反胃的劇情轉折(some stomach-wrenching twists)。好萊塢版的導演史派克李(Spike Lee)對於這類爭議性題材並不陌生,但他也許會使用比較溫和的方式(kid gloves)來述說這個故事。SR也提到,好萊塢通常會在這類題材添加幽默來加以調和(Hollywood usually defuses this type of situation with humor),但如此黑暗的復仇故事讓觀眾心神不寧,幽默可能還不足以讓美國的主流觀眾適應。我個人的感覺則是,好萊塢版本可能無法呈現出韓國原版的生猛,而那是朴贊郁讓人印象深刻的地方。

「難以行銷(Hard sell)」,則是SR提到本片的第二個風險。SR在這裡提到好萊塢翻拍亞洲電影,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了,其中有一些熱門大片,SR在這裡舉的例子有神鬼無間(The Departed,2006,原版是香港於2002年推出的無間道),以及豪勇七蛟龍(The Magnificent Seven,1960,原版是黑澤明於1954年推出的七武士);SR接著提到,更多的情形是翻拍版本失敗,SR舉的例子有不死咒怨(The Grudge,2004,原版是日本於2003年推出的電影版咒怨,或是1999年推出的錄影帶版咒怨),以及變眼(The Eye,2008,原版是香港於2002年推出的見鬼)。SR最後提到最實際的問題,就是美國觀眾其實是難以捉摸(fickle)的一群人,所以很難精確預測他們對於本片的胃口,而電影成功的關鍵總是與一個好故事(a great story)有關。

以下是Screen Rant這個專題的網路連結,有興趣的朋友請自行前往閱讀。

http://screenrant.com/2013-movie-preview-box-office-sucess-failures/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1-24 00:14:28 | 顯示全部樓層
galantby 發表於 2013-1-23 14:38
浪人47

感謝galantby轉貼的浪人47海報,從這幾張海報可以發現本人七樓發言中提到的幾點,例如本片故事顯然真的是虛構的,而不是直接改編日本著名歷史『忠臣藏』的故事。而其中幾張海報也可以看到那個顯然是「超自然的生物(supernatural creature)」,個人感覺是福斯可能會比較關切,因為福斯今年暑假會有故事背景設在日本的金剛狼2(The Wolverine)要上片,而片中會有一個變種人-銀色武士(Silver Samurai)。不過,福斯應該不用太擔心,因為金剛狼2比較早上片,影響應該不大。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1-24 00:29:27 | 顯示全部樓層
yujohn 發表於 2013-1-23 01:19
"華納的DC漫畫電影角色目前只有超人與蝙蝠俠兩個角色可以單獨拍成電影"
這句話有錯誤,其他比較小的角色 ...

感謝sharivan幫忙解釋,我的文標題是票房風險,內容當然以票房風險為主,能否單獨拍成電影也都是以票房是否有風險來看。若是要談DC漫畫家族的電影,康斯坦汀:驅魔神探、V怪客、Jonah Hex...等都是DC家族的電影,但是他們並不在我的發言範圍內。至於那個綠燈籠,老實說不論是要稱為戰警或是俠,重點仍然是票房。該片拍攝成本高達2億美元,行銷費用至少一億美元,北美票房1.166億美元,海外票房1.032億美元,雖然不會像異星戰場:強卡特戰記一樣造成迪士尼帳面虧損2億美元(這只是迪士尼宣佈的數字,實際數字應該更高,國外媒體報導2.5億美元以上),但個人猜測華納應該會賠1.5億美元左右。而票房與口碑都不佳,這隻燈籠目前在華納的位置也相當尷尬,華納還無法決定是要重拍、reboot,或是乾脆放棄。基本上,目前在華納的DC家族角色,的確只有蝙蝠俠與超人比較有發展前(錢)途,其他角色距離發展為單獨的電影版,檯面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1-26 13:52:38 | 顯示全部樓層

強化出屏效果能否挽救3D電影票房?

本文章最後由 IVANSHAN 於 2013-1-26 13:53 編輯

被Screen Rant(後面簡稱SR)列為「2013年10大票房風險最高的電影(2013 Movies: The 10 Riskiest Box Office Bets)」之一的女巫獵人(Hansel and Gretel: Witch Hunters),週三起在台灣上片了。而該片的3D效果很顯然在後製時,特別加強了直逼觀眾眼前的視覺效果,例如血漿四濺、血肉或屍塊橫飛、子彈飛射....等直接朝向觀眾的視覺效果,這類被某些人稱為出屏效果相當明顯的視效,明顯與過去幾年強調層次、景深,被某些人認為自然的3D效果有相當大的差異。但即使是這類被某些人稱之為凹屏效果,在女巫獵人的一些鏡頭仍可以發現層次與景深似乎也在後製時作了特別處理,雖然不會直逼觀眾眼前,但是觀眾應該仍可透過3D眼鏡看到特別明顯的層次感,而且明顯程度比前幾年3D電影的類似鏡頭強化不少。而雖然沒有與美國觀眾同步看到特種部隊2:正面對決(G.I. Joe: Retaliation)4分鐘長度的3D版片段,但是電影放映前也可以看到該片約2分鐘長度的3D版預告片,在預告片中也可以看到不少出屏效果明顯的3D視效,例如片中的忍者武器凌空飛射之類的畫面,出屏效果應該讓人印象深刻。

雖然不像Deadline、The Hollywood Reporter,或Variety等知名且專業的影劇新聞網站,SR比較屬於宅男粉絲(fanboys)的網站,內容以宅男粉絲感興趣的影視作品為主,但是這些宅男粉絲對好萊塢的觀察角度,尤其是對於好萊塢大製作的看法,對於一般觀眾來說仍然有相當的參考價值。而SR這一次製作的「2013年10大票房風險最高的電影」專題,其中就有5部是3D電影,在這5部片中至少包括特種部隊2:正面對決、超人:鋼鐵英雄(Man of Steel),以及環太平洋(Pacific Rim)都是在拍攝完工後,電影公司才決定後製轉成3D版本,女巫獵人根據導演的說法,則是一半採用3D拍攝、另外一半採用後製轉3D,奧茲大帝(Oz: The Great and Powerful)則好像是採用3D攝影機拍攝以及3D後製。包括華納在內的大部份好萊塢六大的成員,顯然仍相信(或迷信)3D的吸金力,但應該與包括RealDIMAX等3D放映設備廠商的介入有關,這些廠商還在向海外的戲院業者賣3D放映設備,好萊塢的3D電影可不能斷糧,不過至少目前看來六大高層的腦袋還算清醒,知道3D目前只有海外市場還算得上吸金,北美的3D電影票房早就從2011年暑假開始在持續崩盤中。

不過,3D電影在海外市場的吸金力,除了中國與俄國之外,去年也已經開始出現崩盤效應。總的來說,2011年好萊塢有3部電影(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Ⅱ、變形金剛3,以及神鬼奇航:幽靈海)的全球票房超越10億美元,而三部都是3D電影去年(2012)也有三部電影(復仇者聯盟、黑暗騎士:黎明昇起,以及空降危機)全球票房突破10億美元,但只有一部(復仇者聯盟)是3D電影,顯然3D電影在海外市場的吸金力已經在加速下滑,除了中國與俄國兩大3D電影票房重鎮之外。因此,SR提到的「電影公司干預」強迫導演後製轉換3D的確會是風險。

前幾天The Hollywood Reporter(後面簡稱THR)的海外票房新聞,有大約三分之一的部份是報導好萊塢電影去年在海外市場的營收概況,其中提到好萊塢電影在海外的10大市場,按收入高低排名的順序分別是英國中國俄國墨西哥法國德國澳洲日本巴西,以及南韓。我查了一下Box Office Mojo網站的資料,除了中國資料不完整以外,其他的9個地區除了俄國以外,都可以發現3D電影的票房出現幅度不一的下滑趨勢。

英國2011年度賣座前20名有9部3D電影,冠軍的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Ⅱ票房高達1.172億美元,亞軍神鬼奇航:幽靈海也有5418.73萬美元;2012年賣座前20名雖然仍有10部3D電影,但前2名都是2D電影(空降危機與黑暗騎士:黎明昇起),票房分別高達1.646億美元與9026.41萬美元,復仇者聯盟票房8056.30萬美元,排行第三。

俄國2011年度賣座前20名有15部好萊塢電影(包括前8名),其中10部是3D電影(包括前5名);2012年度賣座前20名則有19部好萊塢電影,其中12部是3D電影(前10名就有7部,異星戰場:強卡特戰記排名第七),俄國被列入好萊塢3D電影海外票房重鎮的原因相當明顯。

墨西哥2011年度賣座前10名有9部3D電影,2012年則只有7部(這兩年的年度賣座前10名都是好萊塢電影)。

法國2011年度賣座前20名有16部好萊塢電影(包括王者之聲),其中9部是3D電影(6部在前10名),2012年前20名電影中有13部好萊塢電影,其中有8部3D電影(但只有3部在前10名)。

德國2011年賣座前20名有16部好萊塢電影,其中有8部3D電影(前10名有5部,包括冠亞軍與第五名)。2012年度賣座前20名有18部是好萊塢電影,其中10部3D電影(前10名有5部,但是冠軍的空降危機只有2D版,哈比人:意外旅程則排名第二)。

澳洲2011年度賣座前10名有6部3D電影,2012年則只有4部(這兩年的年度賣座前10名都是好萊塢電影)。

日本2011年度賣座前20名中有9部好萊塢電影(前5名就有4部),其中有6部3D電影(有2部票房超過一億美元),2012年度賣座前20名中則有6部好萊塢電影(前6名都是日本電影),其中只有4部3D電影(沒有一部超過5000萬美元)。

巴西2011年度賣座前10名都是好萊塢電影,其中有8部3D電影;2012年年度賣座前10名則有9部是好萊塢電影,其中3D電影只有6部。

南韓2011年度賣座前20名中有8部好萊塢電影(前5名就有3部,包括冠亞軍),其中有4部3D電影(全部都在前10名);2012年度賣座前20名中則有7部好萊塢電影(前10名有4部,成績最好的是復仇者聯盟排名年度第三),其中有4部3D(只有2部在前10名)。

由好萊塢電影海外10大市場2011與2012兩年的年度票房看來,可以發現在中俄兩國之外的八個國家,除了德國衰退不太明顯之外,其他7大國家的3D電影票房已經出現幅度不一的衰退。北美3D電影票房從2011年暑假開始崩盤,去年崩盤效應開始往除了中俄兩國之外的海外市場擴散,這大概就是女巫獵人加強3D出屏效果的主要原因。而從特種部隊2:正面對決的預告看來,有可能是好萊塢電影加強3D出屏效果的開始,畢竟出屏效果雖然被喜愛自然3D視效的人認為太誇張,但顯然喜愛出屏效果的朋友比較多,出屏效果可能被好萊塢認為可以恢復3D電影的票房生機。至於結果如何,本週末陸續開始在全球上片的女巫獵人將會是未來票房觀察的起點。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1-26 14:00:34 | 顯示全部樓層
3D 電影的比例真的太少少少,
幾百部新片中, 也才會有一部 3D 咧,
太少了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1-26 14:03:48 | 顯示全部樓層
sharivan 發表於 2013-1-23 02:25
"可以"應該指的是較有賣相
綠燈俠(個人不喜歡戰警這個蠢名字)根本慘不忍睹 ...

綠燈俠也不夠好,
要符合台灣習慣,
要用'綠燈人'

不然用'提綠燈籠的男人' 這也 OK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文 登入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熱門推薦

風暴StormAudio/Goldmund家庭劇院巡禮 "KazCorporation:為音樂愛好者實現家庭劇院夢想"
風暴StormAudio/Goldmund
風暴StormAudio/Goldmund家庭劇院巡禮"KazCorporation:為音樂愛
風暴StormAudio 4.6r0韌體釋出囉!
風暴StormAudio 4.6r0韌體
風暴StormAudio 4.6r0韌體釋出囉! 新功能和增強功能 系統控
劇毒!DIVA EX-7/EX-mini賢昆仲相汝以沫Hi-End音響網路交換器體驗心得分享
劇毒!DIVA EX-7/EX-mini
劇毒!DIVA EX-7/EX-mini賢昆仲相汝以沫Hi-End音響網路交換器體
TechRadar器評:Paradigm Signature Sub 2  - 「史上最強大的主動式超低音揚聲器」
TechRadar器評:Paradigm
TechRadar器評:Paradigm Signature Sub 2 - 「史上最強大的主
hometheaterhifi.com器評 : StormAudio的ISP Core 16多聲道劇院處理前級與PA 16 MK十六聲道後級擴大機
hometheaterhifi.com器評
hometheaterhifi.com器評 : StormAudio的ISP Core 16多聲道劇院

聯絡我們| 問題反映| 小黑屋| 手機版| Archiver|  本網站特別聘請 蔡家豪律師 為本站法律顧問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