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238|回覆: 8
收起左側

[技術文章] 電影環繞立體聲的技術演變

[複製連結]

發表於 2016-2-13 10:06:1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x
本文章最後由 popo0121 於 2016-2-13 14:33 編輯

電影環繞立體聲的技術演變


Dolby Headphone Mix


1.jpg

1926 - Vitaphone
1927 - Movietone
1940 - Fantasound
1952 - Cinerama
1953 - Cinemascope
1954 - Perspecta
1955 - Todd AO 70mm
1976 - Dolby Stereo
1976 - Dolby Stereo 70mm Six Track ‘Baby Boom’
1979 - Dolby Stereo 70mm Six Track
1986 - Dolby SR
1991 - CDS
1992 - Dolby Digital
1993 - DTS / Datastat
1993 - SDDS 8 Channel
1999 - Dolby Digital Surround EX
2010 - Dolby Surround 7.1
2012 - Barco Auro 11.1
2012 - Dolby Atmos
2015 - DTS:X
2015 - AuroMax

1926 - Vitaphone
2.jpg

1940 - Fantasound
3.jpg

1952 - Cinerama
1952.jpg

1953 - Cinemascope
1953.jpg

1979 - Dolby Stereo 70mm Six Track
1979.jpg

1986 - Dolby SR
1986.jpg

1991 - CDS
1991.jpg

1992 - Dolby Digital
1992.jpg

1993 - DTS / Datastat
1993.jpg

1993 - SDDS 8 Channe
1993-1.jpg

1999 - Dolby Digital Surround EX
1999.jpg

2010 - Dolby Surround 7.1
2010.jpg

2012 - Barco Auro 11.1
2012.jpg

2012 - Dolby Atmos
2012-1.jpg

2015 - DTS:X
2015.jpg

發表於 2016-2-13 13:13:19 | 顯示全部樓層
宛如技術的進化史一樣~!

是入門的好教材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6-2-13 14:46:03 | 顯示全部樓層
不是還有THX嗎?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6-2-13 15:13:55 | 顯示全部樓層
影片當中確實有帶到THX,不過THX比較像是真對單一院廳內的設備(銀幕投影、音響設備)調整達到很高的一致性的認證。而目前台灣戲院業者有THX認證的
就只有信義威秀10、11廳,不過在網路曾有看到網友說這兩廳的認證牌子已取消不再有THX的認證了,是否正確就不太清楚了。

影片中開門後的THX認證牌子
THX.jpg

在THX認證戲院資料裡目前還可以找到威秀的訊息
http://www.thx.com/consumer/movi ... AN&distance=250
Snap1.jpg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6-2-13 15:27:45 | 顯示全部樓層
本文章最後由 popo0121 於 2016-2-13 15:38 編輯

北京電影學院錄音系-金字塔論壇 轉貼相關文章 作者克莱汤普森  
5.1聲道環繞聲方案的歷史溯源 http://www.cnbfa.com/thread-1824-1-1.html

01. 30年代貝爾實驗室最早提出的左中右身歷聲系統,在華盛頓的音樂廳用三個聲道的系統通過電話線直播了在費城的現場演出,指揮是Leopold Stokowski。

02. 40年代迪士尼的幻想曲Fantasy及Fantasound身歷聲系統。

Fantasound有四個光學聲跡,其中三個對應銀幕後的左中右音箱,第四軌則是用來控制另外三軌的重播音量,具體原因後面說。同時還有左中右環繞音箱,但只是在必要的時候播放和主聲道相同的內容,通過Panpot實現聲音撲面而來前後移動的效果。Leopold Stokowski的名字和幻想曲是連在一起的。這個二流的音樂家對於電影聲音的確做出很大的貢獻。

但Fantasound太貴,太複雜,一共只賣出去兩套。

Fantasound的光學聲跡:

1.jpg

Fantasound的聲道分配簡圖:

03. 50年代寬銀幕所帶來的多聲道系統,Todd-AO,Cinerama,CineScope。

由於電視對於電影帶來的衝擊,寬銀幕,70mm等紛紛走進電影院中,以「大」來拉開和電視的區別,更大的畫面,更大的音量。

03.1 Cinerama

使用一整本35mm寬磁記錄七軌聲音,分別對應銀幕後的5個主音箱,左環,右環。Cinerama的放映系統由三台放映機構成,銀幕寬達175英尺。

Cinerama放映系統:

2.jpg

Cinerama所使用的寬磁答錄機:

3.jpg

03.2 CineScope

最著名的就是變形寬銀幕鏡頭,35mm膠片用變形鏡頭拍攝,用變形鏡頭放映。而聲音則是四個聲道,左中右環繞也就是LCRS,分佈和後來的杜比424系統一致。磁性記錄,聲跡在膠片的左右兩側的尺孔的兩側。但是因為磁性聲跡在放映過程中極易磨損,在較多次數放映後,磁性聲跡音質劣化明顯。另外CineScope還有一種增加一軌單聲道的光學聲跡的版本,這也在日後被Dolby Digital採用。

CinemaScope磁跡分佈:

4.jpg

帶有光學聲跡的CinemaScope聲跡分佈:

5.jpg

03.3 Todd-AO

主要是一個放映格式,將70mm膠片留出左右各2.5mm寬度給聲音。磁性記錄,6聲道,但分配給銀幕後方音箱5個,只留一個給環繞。後來主要用於將35mm原底的內容放大到70mm膠片上做拷貝放映,具體可參看@堂主。順便說一句,Mike Todd曾經在Cinerama,清楚的意識到它的缺陷所在,因此後來找到AO開發出Todd-AO。Todd-AO也是杜比出現之前70mm膠片的放映標準。Todd-AO至今依然是好萊塢著名的音視頻後期公司。

Todd-AO的磁跡分佈:

6.jpg

04. 60年代杜比降噪系統DolbyA,主要用於磁性錄音的降噪。

04.1 Dolby

主角終於出現了,降噪表面是降低噪音,實質上提高了類比錄音的動態範圍,意味著有限的空間裡可以容納更多的聲音資訊。

04.2 IMAX

最大的螢幕最響的聲音,影像上將70mm膠片橫向放映,而不像Cinerama那樣用多台放映機;聲音則延續Cinerama的35mm寬磁高轉速還音系統,只是軌道分配有所不同,左中右左環右環外還有一個Top Centre聲道。並配備了獨立的高功率低音系統。

IMAX與其它格式的對比:

7.jpg

70年代DolbyA降噪用於光學聲跡降噪,424系統誕生,基於Todd-AO的杜比多聲道磁性聲軌用於星球大戰,現代啟示錄等影片。

杜比聯合柯達和RCA共同推出了身歷聲光學聲跡,正是因為降噪器的應用才使得膠片能夠承載兩軌足夠動態範圍的光學聲跡。

之後,杜比將CineScope的環繞聲方案LCRS,通過矩陣編碼方式,編成兩軌,以光學聲跡記錄在放映拷貝上,並在放映時通過矩陣解碼還原為四個聲道,也就是424系統。

杜比身歷聲的光學聲跡:
8.jpg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6-2-13 15:37:24 | 顯示全部樓層
本文章最後由 popo0121 於 2016-2-13 15:38 編輯

北京電影學院錄音系-金字塔論壇 轉貼相關文章 作者克莱汤普森  
5.1聲道環繞聲方案的歷史溯源 http://www.cnbfa.com/thread-1824-1-1.html

杜比身歷聲的四聲道還原:

1.jpg   

星球大戰採用了杜比的Baby Boom,改進自Todd-AO的聲音系統,主要就是採用了DolbyA降噪器,並將左中和右中改為LFE聲道,以增強電影聲音的響度。

Baby Boom和Split Surround的聲跡

2.jpg   

Baby Boom的聲道分佈:

3.jpg   

而後現代啟示錄則第一次確立沿用至今的5.1聲道分配方式,聲音記錄則是Todd-AO,被稱為Split Surround。

Split Surround的聲道分佈:

4.jpg

80年代Dolby SR降噪系統。

SR為類比光學聲跡帶來最佳的聲音品質。

SR不僅僅是降噪,杜比把更多的私貨挾藏在裡面,比如動態範圍的控制,均衡等等,一方面推動電影聲音技術和創作的進步,一方面也建立了極為牢固的行業標準。

90年代Dolby Digital,DTS,SDDS

隨著數位技術的成熟,各種多聲道數位格式出現。軌道分配方式幾乎都沿用了Split Surround所確立的標準。

區別主要在記錄方式上:Dolby Digital的數位聲跡在單側尺孔之間,並使用類比光學聲跡作為備份,源自CineScope。

DTS只在膠片上記錄時間碼,而將聲音存儲在外部光碟,雙系統,源自Cinerama-IMAX。

SDDS則繼承了Cinerama的螢幕後5聲道,觀眾席雙聲道環繞的方式,外加LFE。

主流數位聲軌在膠片上的位置:

5.jpg

囉嗦以上,我們可以看到,5.1系統包含三前LCR,二後LsRs,和.1LFE。

前三從30年代就提出,在50年代因為銀幕尺寸革命一度提升為前五前,最終還是回到三前,當然還有SDDS的迴光返照。

二後從Fantasound為了體現聲音前後移動開始出現最初概念,並在50年代得到單聲道版本的普及,並出現雙聲道的嘗試,由於相對而言地位不高,所以直到數位時代才確立雙聲道的環繞聲。

LFE的前身我個人理解是IMAX的低音分配系統,但當時僅僅是從其餘聲道中分割出低音信號再進行放大,正是現在很多假5.1的做法。真正的LFE還是Baby Boom,算得上是杜比的貢獻吧。

聲像移動Panpot的概念最早也是來自Fantasound,直到今天的Dolby Atmos還在延續這個創意。

至於採用最終採用以上配置的原因,鬫歐禮老師說的很清楚了,我不重複。

另外我還想再就幾個關鍵字多說幾句,

頻響/動態/同步/成本:

35mm寬磁的音質極佳,擁有極好的頻率回應和動態範圍,我估計至今可能都還有電影會以35mm寬磁作混音母帶,為的就是它自然的類比特性曲線,這一點可以類比膠片。據說當年角鬥士的國際聲素材拿到上海電影技術廠,就是35mm寬磁(一般都是DA88),混音工程師對那音質如癡如醉。這麼好的音質在50年代就已經採用,卻無法普及,原因很簡單,1.太笨重,2.太貴,3.聲音和畫面如果在發行拷貝階段還是分開的,會帶來太多的麻煩。

光學聲跡的優勢則是成本低,不存在同步問題,不存在額外存儲問題,但受限於膠片尺寸和化學特性,頻響和動態都很差,直到杜比推出了降噪系統後,才能夠實現在35mm膠片廠記錄兩軌光學聲跡。

拷貝上的磁性聲跡特點介乎上述兩者之間,最大的缺點是較易磨損,CineScope的35mm磁性聲跡就會在多次放映後磨損嚴重而音質嚴重劣化,相對來說Todd-AO的情況會好些。

當光學聲跡通過降噪系統獲得了可以讓人接受的動態範圍之後,424的系統逐漸的稱為主流,並且又通過SR的無縫升級,杜比進一步鞏固了類比四聲道系統的地位,這樣就基本走過了20年。而70mm上的六聲道磁跡方式一直處於高端路線,直到20年後數位技術逐漸成熟,杜比推出了與類比系統較好相容性的Dolby Digital,用AC3的壓縮方式將6個聲軌以數位方式用更少的空間和畫面存放在一起,並用SR的類比光學聲跡備份,儘管不是最佳音質,卻最終很好的融合了頻響,動態,同步,成本這些關鍵字。

以上。

以下為簡答部分,有些地方不嚴謹,供參考。

這個問題可以擴展多講,我先簡答:

5.1提出之前主流的環繞聲制式是dolby SR,也就是424。

還音時有螢幕後的三個主音箱負責左中右三個主聲道,環繞聲單聲道由懸掛在影院左右後牆的一組喇叭來完成。

之所以不能增加更多聲道是因為當年的聲音是在膠片上的光學聲跡,空間很寶貴,實際上只編碼記錄了兩軌,通過dolby的解碼器還原成4個聲道。

當數位技術成熟後,環繞聲道的局限性是首先需要解決的,一個聲道要管三面牆,所有的數字多聲道格式都把重點之一放在環繞聲道的數量上。

dolby和dts都是5.1,左中右不變,但環繞變成左環和右環,環繞聲道的空間感立刻就升級了,不妨想像一下單聲道和身歷聲的區別。

還有sony的sdds,7.1。在左右兩側牆各增加一個聲道,但效果提升有限。

為什麼不做更多,因為空間限制,類比時代膠片的化學特性和面積決定只能有兩軌,數位時代,dolby digital數位聲軌記錄在膠片齒孔之間,dts有專門的dts cd,但還是有空間限制。打個比方,只給你1M的空間,你是選擇大約1分鐘左右160k碼率的身歷聲mp3,還是兩分鐘碼率/音質更低的mp3?

5.1是在那個時代最佳音質/空間比的選擇。

另外再說一句,424到5.1的升級對於錄音棚和影院來說都不很困難,因為音箱排布幾乎不用變,這也為5.1的快速推廣起到很大作用,但如今dolby強推全景聲,收效甚微,很大的原因我覺得還是因為這個升級太麻煩,而且效果又不那麼明顯,我個人雖然對此很有興趣,但其實它遇到的是和3d一樣的困境。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6-2-14 10:55:32 | 顯示全部樓層
以您的認知.目前哪種音效聽比較順耳.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6-3-2 11:56:35 | 顯示全部樓層
dts 7.1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6-6-30 12:39:19 | 顯示全部樓層
Evolution of Cinema Surround Sound - 360 VR Version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文 登入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熱門推薦

風暴StormAudio 家庭劇院巡禮 : 來自新加坡頂層公寓的聲音饗宴
風暴StormAudio 家庭劇院
風暴StormAudio 家庭劇院巡禮 : 來自新加坡頂層公寓的聲音饗宴
何止錦上添花!?Zidoo Neo Alpha的最佳Wingman - HD Fury Vrroom V3
何止錦上添花!?Zidoo Ne
何止錦上添花!?Zidoo Neo Alpha的最佳Wingman - HD Fury 8K VR
風暴StormAudio/Goldmund家庭劇院巡禮 "KazCorporation:為音樂愛好者實現家庭劇院夢想"
風暴StormAudio/Goldmund
風暴StormAudio/Goldmund家庭劇院巡禮"KazCorporation:為音樂愛
風暴StormAudio 4.6r0韌體釋出囉!
風暴StormAudio 4.6r0韌體
風暴StormAudio 4.6r0韌體釋出囉! 新功能和增強功能 系統控
劇毒!DIVA EX-7/EX-mini賢昆仲相汝以沫Hi-End音響網路交換器體驗心得分享
劇毒!DIVA EX-7/EX-mini
劇毒!DIVA EX-7/EX-mini賢昆仲相汝以沫Hi-End音響網路交換器體

聯絡我們| 問題反映| 小黑屋| 手機版| Archiver|  本網站特別聘請 蔡家豪律師 為本站法律顧問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