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返回列表 發新文
樓主: chenxin
收起左側

[新品速報] 松下Panasonic AG-AF100業務級M4/3換鏡攝影機正式發表

[複製連結]

發表於 2010-9-30 17:20:01 | 顯示全部樓層
本文章最後由 haoys12 於 2010-9-30 17:29 編輯

应该不会太贵吧,否则过不了5DⅡ&7D这一关。

但愿这台在解析度上有所突破!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10-1 00:50:32 | 顯示全部樓層
机器不错,我很是喜欢,呵呵,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10-15 08:19:25 | 顯示全部樓層
is an independent evaluation by members of CREWS.TV of the Panasonic AG AF 101/102 micro 4/3 camera.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10-15 08:29:56 | 顯示全部樓層
剛剛邊吃早餐邊看網路新聞,
看到癮科技說 Panasonic AG-AF100 確定 12月27日上市,
看到結尾說:
「不知道AG-AF100感光元件的散熱能力如何,不然發生類似A33/A55的錄影過熱可能就不太好,
但相信一開始就是為商用設 ...
BlueMark 發表於 2010-10-15 07:56


3DA1算是業務級了,還是很愛當給你看!!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10-15 08:52:28 | 顯示全部樓層
剛剛邊吃早餐邊看網路新聞,
看到癮科技說 Panasonic AG-AF100 確定 12月27日上市,
看到結尾說:
「不知道AG-AF100感光元件的散熱能力如何,不然發生類似A33/A55的錄影過熱可能就不太好,
:
:
這種比較對雙方來說都是一種傷害,我猜想這篇報導內有引擎!BlueMark 發表於 2010-10-15 07:56


不曉得是幾cc的引擎.
內有.jpg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10-15 09:01:33 | 顯示全部樓層
我猜想這篇報導內有引擎!
BlueMark 發表於 2010-10-15 07:56


"內有引擎"  呵呵~ 馬力十足 :p (可惡,被夏米搶先破梗了)

講到會不會太熱情,我也覺得拿相機來跟攝影機做比較的確不太恰當,應該拿來跟 RED one 做比較才是

另外,不知道有沒有人看過這台機器較詳細規格,目前只在網路上找到兩頁的型錄
http://panasonic.biz/sav/broch_bdf/AG-AF100.pdf
但遍尋不著4/3吋感光元件的有效像素,ISO範圍,跟動態範圍等等資訊
也可能是因為離正式上市還有兩個多月,一些規格都還有變動的可能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10-15 10:24:23 | 顯示全部樓層
這個畫質看起來就很屌了,以這個價格來說實在很不錯,
就是不知道這台同樣是 GHX 系列的傳感器,要怎麼解決影像鋸齒的問題,
如果這台能解決,那 GHX 系列又如何面對?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10-15 16:15:24 | 顯示全部樓層
Panasonic confirms December 27 ship date, $4,995 price for AG-AF100 Micro Four Thirds video camera
<-還好不是之前傳的99XX美金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10-15 16:40:54 | 顯示全部樓層
GH系列一样是有锯齿的,100%观看就看得出来,只是他的干扰色轻微很多。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10-15 21:14:20 | 顯示全部樓層
不知道 GH2 和 Panasonic AG-AF100
畫質差別上 會不會很大
還是Panasonic AG-AF100 只是多了專業上的功能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10-16 14:14:30 | 顯示全部樓層
本文章最後由 CineAlta 於 2010-10-16 14:24 編輯
不知道 GH2 和 Panasonic AG-AF100
畫質差別上 會不會很大
還是Panasonic AG-AF100 只是多了專業上的功能
gescal 發表於 2010-10-15 21:14


二者画质不会有多大差别。传感器一模一样,连像素的隔几行的抽样取样方式都一样。而且最终输出的编码压缩规格都一样,均是 AVCHD的内核。 码流都不高于 24Mbps。

AG-AF100相对的区别只是多了 HD-SDI。

这个实际上是Panasonic的产品线定位比较尴尬造成的。 因为Panasonic的专门针对 24p数字电影拍摄推出的正宗专业线产品:VariCam系列的顶级机:AJ-HPX3700/3100/2700 它们的输出记录格式,以自带的 P2-HD记录单元记录的话,最高只能支持到:Y\U\V 4:2:2 的 100Mbps码流。所以给下级机的记录格式方面的迂回的余地就很小了。

松下的下级机(尤其像 AG-AF100这种手持定位的准专业机),它的自身记录格式绝对不可能去超过 VariCam系列。 而且不能采用 4:2:2的编码取样方式。 否则的话,将直接威胁到自己的 VariCam系列产品,产生产品思路上的定位模糊,造成自己的产品打自己的产品的杯具局面。

所以类似 AG-AF100这种手持机,在压缩编码方式上就非常尴尬, 由于Panasonic自己的正宗广播级格式没有什么回旋余地,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选用民用的 4:2:0 的码流不高于 24Mbps的 AVCHD(造成在格式方面巨大的短板)。



说个题外话,  类似的产品, SONY要聪明得多。 SONY的 35mm手持电影机,采用了简化版的HDCAM-SR格式的: SR-Lite@220Mbps(RGB4:4:4---4:2:2自由可变换)。

SONY顶级的 CineAlta 24p产品线的 F35/F23/SRW-9000PL/SRW-9000 采用的均是 HDCAM-SR,它可以实现:RGB 4:4:4 的高达:880Mbps码流。 这个就给下级机的记录格式留下了最大的回旋余地。  由于 HDCAM-SR拥有巨高的 880Mbps码流和原始的 RGB 4:4:4取样。 所以下级产品很容易就能选择 100--200Mbps 的 4:2:2(甚至4:4:4)方式记录。  另得在输出记录格式上不会有什么技术短板。让整部机器的完成度上要远高出一个台阶!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10-19 11:49:09 | 顯示全部樓層
本文章最後由 haoys12 於 2010-10-19 12:32 編輯

说的极是!

TM700居然和EX1的画质不相上下。(低照、色彩、解析度):

http://vimeo.com/12867432

TM700 1/4“  24M  ;EX1 1/2" 35M

其实SONY 的高码率现在应该说比较落伍了。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10-19 13:59:54 | 顯示全部樓層
TM700居然和EX1的画质不相上下。(低照、色彩、解析度):
http://vimeo.com/12867432
haoys12 發表於 2010-10-19 11:49


snapshot from vimeo video
TM700-outside-0dB.png EX1-outside-0dB.png

TM700-inside-0dB.png EX1-inside-0dB.png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10-19 14:50:36 | 顯示全部樓層
本文章最後由 CineAlta 於 2010-10-19 15:12 編輯
说的极是!

TM700居然和EX1的画质不相上下。(低照、色彩、解析度):

http://vimeo.com/12867432

TM700 1/4“  24M  ;EX1 1/2" 35M

其实SONY 的高码率现在应该说比较落伍了。 ...
haoys12 發表於 2010-10-19 11:49


这种码率对比没什么意义!  TM700的码流最高是 28Mbps。 EX1是35Mbps。

但二者实际上压缩规格上区别不大,因为都是: 4:2:0。 那多出来的几Mbps基本造不成实际差别。

更何况 TM700使用的是更高效的 AVC.264编码, 而 EX1使用的是老式的 MPEG-2 Long GOP编码。

还有你的概念有错误,清晰度和码率及传感器的大小没有直接关系, 清晰度最主要的是由传感器的采样方式和记录分辨率决定。

TM700虽然传感器比EX1小,但它的传感器和EX1的传感器的采样方式是完全一样的,都是三片式,每片 1920 x 1080的足样的 207万像素采样结构,所以在清晰度上它们不会有大的差别。 


这种25--35Mbps 的4:2:0的压缩规格的码率,你去和真正的 4:2:2的 50Mbps码率及以上规格的真正专业制式比较,那差距就巨大了!



不过高码率最大的优势并不是拍完了直接观看中的差别,而是在后期编辑当中,高码率压缩比小的格式拥有更大的可调整空间。

如果比清晰度的话,三片式传感器采样的肯定比单片式传感器要好很多。

很多人都看中 Canon 5D Mark II的大尺寸传感器, 但它的优势主要就是体现在电影感的浅景深 和 弱光的高感画面上。 你要说清晰度和真正的三片式专业机比起来差距是巨大的。

这是 5D Mark II  和 SONY的 HDCAM格式的 HDW-650的对比。(以码率来说, 5D Mark II 是 Mov 4:2:2的 40Mbps码率; 而HDCAM的HDW-650是帧内压缩的:4:2:2的 144Mbps码率)。

传感器是: 5D Mark II  35mm全幅CMOS; 而 HDW-650是三片2/3英寸的CCD。

但5D Mark II 的记录分辨率是:1,920 x 1,080

而 HDCAM的HDW-650的记录分辨率只有:1,440 x 1,080

但由于在传感器的采样模式上, HDW-650是三片式,每片1920 x 1080的足样采样率(总共:1920 x 1080 x 3 的 622万RGB像素采样率)。所以虽然最终的记录分辨率只有:1,440 x 1,080, 但实际对比中,其画面清晰度依然要比 1,920 x 1,080记录的 5D Mark II高很多。

http://bbs.kakaku.com/bbs/K0000064742/SortID=10626140/ImageID=518008/



5D-II.jpg HDW-650.jpg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10-19 15:36:05 | 顯示全部樓層
偏偏外国就有人作测试比较的时候,发现 GH1 的画质 比 5D2 好,
所以说,摄影机的表现不能只是看规格,规格强者,不一定真的那么好用。BlueMark 發表於 2010-10-18 22:24


如果不破解固件的 GH1光一个果冻现象就要比 5D MarkII严重多了,不破解固件的话, GH1没法和 5D II比的。

但问题就是 松下故意耍了下手段, GH1的固件是可破解的。破解后, GH1能和5D Mark II记录相同格式的: MOV 4:2:2的视频(而不是 AVCHD的 4:2:0),而且记录码率能达到惊人的:50Mbps--106Mbps(远高于 5D Mark II 的 40Mbps)。

所以当破解以后的 GH1,在综合视频画质方面当然要比 5D Mark II强大。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10-19 16:14:15 | 顯示全部樓層
破解就像是兩面刃。 好處是可以在相同的硬體下將功能變強,但壞處就是穩定度恐怕會因此犧牲了

其實就像電腦一樣,處理器、記憶體等等都可以玩超頻,將原本是拿來確保穩定的空間給壓榨出來
短期看來,可以立即得到了效能的提升,但相對電子零件的壽命也在這樣飆速過程中加速老化

這也讓我想到以前有一般的遊戲顯示卡,號稱稍微動點手腳就可以變成繪圖卡一樣
像這樣透過非正式管道丟出的改機資訊,一來可刺激買氣,二來廠商也不用對改機所帶來的損害負責

但也因為現在產品替換週期越來越短,抱著操壞了就再買新的這樣「及時行樂」的心態也大有人在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10-19 16:54:31 |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10-19 16:59:19 | 顯示全部樓層
TM750

关键是信噪比不错。
HDC-TM750 room2_00000.jpg
HDC-TM750 room1_00000.jpg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10-19 17:07:09 | 顯示全部樓層
tm700@tm750比较:如出一辙。带3D镜头叫SDT750
http://camcorder-test.slashcam.c ... md-i-vergleich.html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10-24 13:00:53 |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文 登入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熱門推薦

丹爸影音實驗室之中置揚聲器「遊記」
丹爸影音實驗室之中置揚聲
丹爸影音實驗室之中置揚聲器「遊記」 前言 幾乎所有玩劇院的
帶動4K經濟就是要靠這一味,韓國4K UHD頻道強力放送(下載-少女時代L.A演出現場)
帶動4K經濟就是要靠這一味
目前韓國已經擁有5個UHD超高清頻道,分別是:UMAX, CJ E&M
(KK 700 Pro開箱聆聽感想) 小空間,大規格,低聲量,高細節
(KK 700 Pro開箱聆聽感想)
(KK 700 Pro開箱聆聽感想) 小空間,大規格,低聲量,高細節 一切
《創:光速》主題風暴家庭劇院,達到最佳性能表現
《創:光速》主題風暴家庭
《創:光速》主題風暴家庭劇院,達到最佳性能表現全文譯自:Stor
身歷其境的聲音-StormAudio ISR Fusion 20 環繞綜合擴大機器評
身歷其境的聲音-StormAud
身歷其境的聲音-StormAudio ISR Fusion 20 環繞綜合擴大機器評

聯絡我們| 問題反映| 小黑屋| 手機版| Archiver|  本網站特別聘請 蔡家豪律師 為本站法律顧問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