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st 發表於 2007-9-1 08:04:10

硬碟越來越多,如何放置在電腦裡?

我想大家一定都跟我一樣,有這個困擾...

這一篇電電更適合來寫.因為我只提出想法,組裝都是電電來克服的

機殼
SATA 2 RAID卡
SATA 2 擴充卡
西華 2轉3 硬碟熱抽取盒
電源供應器

west 發表於 2007-9-1 08:35:57

先貼圖

hhp 發表於 2007-9-1 08:53:16

請問同時裝這麼多顆會不會很耗電? PSU用幾瓦的?

west 發表於 2007-9-1 08:55:29

720w
編輯好的文章會有說明

akito0917 發表於 2007-9-1 10:49:33

個人建議如果有預算可以用nas方式來集中架設與儲存

也方便管理,現在主機板上都有內建ESATA裝置

亞瑪遜戰士 發表於 2007-9-2 08:23:27

嚇然發現~原來西楓大..您CPU也是用原廠INTEL風扇.
小弟以為這樣龐然大物...應該須要個超大的純銅散熱塔的...來
作CPU的配件.
小弟也是用原廠附的.:D
期待西楓大的正式分享文...一排一排的硬碟~溫度上,不知道是否很嚇人:-/

cabin 發表於 2007-9-2 08:33:17

原帖由 亞瑪遜戰士 於 2007-9-2 08:23 發表 http://www.hd.club.tw/images/common/back.gif
嚇然發現~原來西楓大..您CPU也是用原廠INTEL風扇.
小弟以為這樣龐然大物...應該須要個超大的純銅散熱塔的...來
作CPU的配件.
小弟也是用原廠附的.:D
期待西楓大的正式分享文...一排一排的硬碟~溫度上,不知道是否 ...

西楓兄沒用側版,前面直接放一台電風扇在吹
人涼電腦涼    一舉兩得,摸蛤仔兼洗褲:D

[ 本帖最後由 cabin 於 2007-9-2 08:37 編輯 ]

lienly 發表於 2007-10-17 13:53:16

winter is coming

原帖由 cabin 於 2007-9-2 08:33 發表 http://www.hd.club.tw/images/common/back.gif
西楓兄沒用側版,前面直接放一台電風扇在吹
人涼電腦涼    一舉兩得,摸蛤仔兼洗褲:D

superyfc 發表於 2007-10-18 13:12:25

由於硬碟不多, 經費有限, 所以新買了這個玩具: ICY DOCK MB664US-1S 硬碟外接盒.
http://211.78.161.57/res/gdsale/st_pic/0574/st-574521-s200.jpg
好處是裝卸硬碟方便, 不用螺絲幾秒內搞定, 也不用花錢替每顆硬碟裝抽取盒.
缺點是沒法熱插拔, 換硬碟時要從新開機.
如果不需要隨時隨地馬上看到你所收集的影片, 可以等個機分鐘(看電腦重開多快)換上你要用的那顆硬碟, 可以試試這種的外接盒.至於拆卸來的硬碟, 就標示好收到櫃子裏放著, 或是龜毛點幫每個硬碟買100多塊的果凍矽膠保護套裝著(不過每次裝卸保護套又要個幾秒鐘).

DreamWorks 發表於 2007-10-20 10:49:16

原帖由 superyfc 於 2007-10-18 13:12 發表 http://www.hd.club.tw/images/common/back.gif
由於硬碟不多, 經費有限, 所以新買了這個玩具: ICY DOCK MB664US-1S 硬碟外接盒.
好處是裝卸硬碟方便, 不用螺絲幾秒內搞定, 也不用花錢替每顆硬碟 ...

這個外接盒我也有買一個, 搭配 asus p35k-deluxe 有一個問題, 只要我把連接線接上
外接盒不管有沒有打開電源都會照成我的系統一頓一頓的, 由滑鼠的游標就可以感
覺的出來, 為了這個問題我重裝了 windows 也還是一樣, 還以為是中了什麼鬼病毒,
後來才發現是外接盒搞的鬼..

我已發信去問了 icy dock 看看是不是外接盒壞了

這個外接盒在裝 hd 時還是不如 icute 那個方便, 都不知道到底 hd 是不是裝好了, 前面
板的塑膠感太重了, 質感不太好, 外加還要使用一個變壓器方便性還是差了點 (不過最
近icy dock 出了一個 esata + power 的背板, 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cabin 發表於 2007-10-20 10:59:56

當初為硬碟外接的問題也是頭痛了很久,後來靈機一動採用以下方法

搞了兩個長了多條尾巴之奇怪的盒子

http://www.hd.club.tw/attachments/month_0707/20070703_6585d10faf80f2fd100fYqVbTb38BX77.jpg

DIY版之外接SATA抽取盒,重點是<免內盒&美觀>
料理方法:
1.買兩個順眼的5.25吋光碟外接盒
2.買回來後把它的內臟(USB模組)取出
3.買兩個免內盒的SATA內接抽取盒
4.兩組SATA電源線 & SATA-ESATA CABLE
5.加上螺絲大火快炒一下
~~然後就完成了~~

食用方法可以有:
1.從機殼的POWER接出1大4P-->轉3大4P外接檔版 (電腦開外接盒跟著開)
2.或是拿一種市電轉大4P含變壓器的線,再去把大4P分接 (可獨立控制電源)

當然SATA訊號方面要從機殼外接出來~~~可用SATA-SATA外接檔版 or SATA-ESATA外接檔版, 我是用後者,因為ESATA的線可以買到比較粗的感覺比較爽ccc

至於風扇也是從大4p去轉小3pin

http://www.hd.club.tw/attachments/month_0707/20070703_e27d451931ce52bdd55bdSQ2HUfOeGDt.jpg

這張又迷幻了..........
蓋上蓋子後~~照片看不出來但他確實是鋼琴烤漆的喔

http://www.hd.club.tw/attachments/month_0707/20070703_508a0c0b298f1182ef3aB6ejoD3ZlNxz.jpg

原文
http://www.hd.club.tw/thread-1726-1-1.html

後來又拿去水刀切割直接在外接盒的下方切了一個8cm的風扇孔,捨棄原本有點吵的4cm小風扇.然後又加裝了一組風扇調速器來控制轉速
現在安靜又涼爽

其實這應該算內接,因為外接盒內沒有任何模組,只是把它拉出來外面用,熱抽拔完全OK
有興趣的網兄可以參考
比較下來,西華的這組抽取盒還是最方便簡單好用的!

另外西華的這組抽取盒也有2轉3~~3轉4~~也可以如法泡製,甚至對外觀不在意的話還不用另外再買外殼,這兩種原本就有外殼了
如要選擇外殼也只有對拷機的外殼可選擇

http://211.78.161.57/res/gdsale/st_pic/0484/st-484960-s200.jpg

http://211.78.161.57/res/gdsale/st_pic/0461/st-461746-s200.jpg

但外接越多組,相對轉出的SATA & 大4P PORT要更多,這點要先盤算一下~~

[ 本帖最後由 cabin 於 2007-10-20 11:23 編輯 ]

superyfc 發表於 2007-10-21 00:10:24

回復 #14 DreamWorks 的帖子

可能我運氣較好, ICY DOCK + XPC沒這樣的問題. 不過也是XPC太小的關係, 沒多的空間, 要不這icute有支援熱插拔的還真是不錯!

jkidd 發表於 2007-12-3 17:26:49

各位老爺要不要享受一下DIY的樂趣? ^_^;;
lubic framepc 零件都是 MIT, 公司在土城.
http://www.lubic.jp

http://www.lubic.jp/com/0K6a0I8r3E1n/img/2450.jpg

west 發表於 2007-12-3 20:27:31

樓上的能說明清楚一點嗎?

jkidd 發表於 2007-12-3 20:55:03

原帖由 west 於 2007-12-3 20:27 發表 http://www.hd.club.tw/images/common/back.gif
樓上的能說明清楚一點嗎?

就是說買類似的零件可以自己DIY外接硬碟的支架, 比方說下面的架子,
這種長度我可以鎖8顆 hdd 上去.
http://www.lubic.jp/com/0K6a0I8r3E1n/img/2568.jpg

之前有跟該公司直接購買零件, 來自己組裝需要的架子, 搞超小型pc... 類似下面的長相.. ^_^b
http://www.lubic.jp/com/0K6a0I8r3E1n/img/1017.jpg

這公司就是推出類似樂高玩具的方式自己利用長短支架跟接合來搞...
west大有興趣的話我可以送些剩下的框架給您玩玩.
等您真的有需要就殺去土城的公司買, 因為這東西台灣推不起來, 所以台灣沒賣..
(以前購買接洽時, sales說得很鬱悶.. >_< )

<PS> 不知道怎麼用代碼縮圖.. >_< 圖都好大一張..

[ 本帖最後由 jkidd 於 2007-12-4 17:16 編輯 ]

jkidd 發表於 2007-12-3 21:08:07

當然如果要美觀的老爺夫人可以直上rackmount chassis, 不過要花的成本就高不少了.
3U, 3.5" bay*16
http://www.genesysrack.com.tw/images/e350b-top.jpg
4U, 3.5" bay*24
http://www.genesysrack.com.tw/images/s460b-top.jpg
6U, 3.5" bay*32
http://www.genesysrack.com.tw/images/s670b-top.jpg

GSR 公司在新莊五股工業區裡面, 小弟以前有跑去買過 3U 機殼.
服務還不錯, 不過rack的東東真的價位高人一等, 雖然 GSR 公司賣的已經頗便宜了.. >_<
http://www.genesysrack.com.tw/product.htm

後來想想, 自己生意沒搞這麼大, 加減用lubic framepc搞搞就可以了..
真的省不少荷包.. :)

[ 本帖最後由 jkidd 於 2007-12-3 21:12 編輯 ]

steveyy0421 發表於 2007-12-7 11:26:13

真是DIY 好東西 適合開發階段使用 鼓掌=
HTPC 不適合裸露 更講究外觀很多會員會無從著手吧
光是硬體規格 軟體設定 就要畫很多時間了

cabin 發表於 2007-12-8 00:54:18

原帖由 jkidd 於 2007-12-3 21:08 發表 http://www.hd.club.tw/images/common/back.gif
當然如果要美觀的老爺夫人可以直上rackmount chassis, 不過要花的成本就高不少了.
3U, 3.5" bay*16
http://www.genesysrack.com.tw/images/e350b-top.jpg
4U, 3.5" bay*24
http://www.genesysrack.com.tw/images/s46 ...

呵呵,這東西看好幾次了,每次看還是會覺得很威猛:D

不過要是真放在家裡,每天面對這樣一台怪獸,想到那堆硬碟,壓力好像也頗大的ccc

jerrytai 發表於 2007-12-8 01:45:58

當初我也是一堆NAS、RAID來裝,後來還是想開了
工作時用RAID,常用資料用NAS 配Gigabit 網路
看電影時用最簡單的USB外接盒
然後把影硬碟當成以前的磁片使用
想看什麼就換硬碟片了
不然一堆東西除了很耗電又吵
夏天還真熱.......
現在最需要的是找個放硬碟的專用片櫃

[ 本帖最後由 jerrytai 於 2007-12-8 01:49 編輯 ]

jkidd 發表於 2007-12-10 10:14:21

原帖由 jerrytai 於 2007-12-8 01:45 發表 http://www.hd.club.tw/images/common/back.gif
當初我也是一堆NAS、RAID來裝,後來還是想開了
工作時用RAID,常用資料用NAS 配Gigabit 網路
看電影時用最簡單的USB外接盒
然後把影硬碟當成以前的磁片使用
想看什麼就換硬碟片了
不然一堆東西除了很耗電又吵
夏天還真熱 ...

上了 rackmount chassis 應該就是要定位成外部storage system使用了(ex. NAS... etc)
當然 HDD 可以隨時要上要下都沒問題,

M$ 明年大力推廣的 Windows Home Server 應該就是要推這種市場.
(今年只是在米/日小試水溫)

storage system(Home Server) -- -- HTPC(Vista Home Basic/.. etc)

http://zh.wikipedia.org/wiki/Windows_Home_Server

http://www.watch.impress.co.jp/akiba/hotline/20071027/etc_vistaawhs.html
http://www.watch.impress.co.jp/akiba/hotline/20071027/etc_shopwatch.html
http://www.watch.impress.co.jp/akiba/hotline/20070929/etc_whsmsale.html

http://www.watch.impress.co.jp/akiba/hotline/20070929/image/kwhs23.jpg

Home server 要求的硬體不高, EPIA mini-itx板子就可以跑了..
插張 4 port 支援 PM 的 SATA 擴充卡就可以接到 20 顆 hdd 了.. ^_^;;

http://www.watch.impress.co.jp/akiba/hotline/20071013/etc_miniitx3.html

http://www.watch.impress.co.jp/akiba/hotline/20071013/image/nmi35.jpg
頁: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硬碟越來越多,如何放置在電腦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