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abc00 發表於 2008-7-1 12:06:42

Many be too many. is it really need?

sleepliu 發表於 2008-7-17 13:15:16

原帖由 jkidd 於 2007-12-3 20:55 發表 http://www.hd.club.tw/images/common/back.gif


就是說買類似的零件可以自己DIY外接硬碟的支架, 比方說下面的架子,
這種長度我可以鎖8顆 hdd 上去.
http://www.lubic.jp/com/0K6a0I8r3E1n/img/2568.jpg

之前有跟該公司直接購買零件, 來自己組裝需要的架子, 搞超 ...
這個我們公司的產品有使用,但是向日本進口,原來台灣也有作
個人之前就很想作一個自由組裝的機殼
但一直都在搆想階段

alexraun0622 發表於 2008-8-29 16:13:09

好議題,值得收藏鼓掌= 鼓掌= 鼓掌=

一正大神 發表於 2008-9-28 04:04:50

我還是用我的cyberslim外接硬碟座好了,要哪顆硬碟插哪顆,沒用到的硬碟放防潮箱就好了...

貧民玩法...

風風的 發表於 2008-11-27 16:46:28

我家的貧民玩法    在M01爬文看到的作法也學起來了   

目前還欠一張卡片usb to ide 等貨運

420w的power 粉安全

[ 本帖最後由 風風的 於 2008-11-27 16:47 編輯 ]

autumn 發表於 2008-11-28 04:00:28

最近在偷看這個@吹口哨@ =P~

http://www1.ap.dell.com/content/ ... tab=specstab#tabtop

1



[ 本帖最後由 autumn 於 2008-11-28 04:04 編輯 ]

風風的 發表於 2008-11-29 12:42:37

ㄛ種麼核電廠被說成.......核爆廠了  好歹也安全使用了四~五年的power了

硬碟只有存放大量動畫自己用沒有帶出門  所以沒有抽取對個人沒有差別  
因為是就硬碟容量都不大 ,四個200,一個一百多,一個80 
所以解決以前IDE硬碟的方案就是這樣做了

以後買 Sata硬碟就可以用熱拔的方式了 ~O)

alfonso 發表於 2008-12-2 00:17:25

最近在DIY NAS
因為受不了太多磁碟機代號跟管理磁碟機的痛苦

於是從FREENAS一路搞到OPENSOLARIS

由於openSolaris的中文文件不多,其實安裝起來還蠻辛苦的。
看了一堆英文的文件。

ZFS檔案格式非常適合大量磁碟機的NAS。

http://docs.sun.com/app/docs/doc/819-0362/gbzxz?l=zh_TW&a=view


簡單來說,再也沒有磁碟機代號,
而且可以一直加硬碟進入POOL,
不需要去對硬碟做管理,哪顆放什麼,
對我來說只要管總容量即可。

目前還沒有完全上線,等我上線,我打算寫個完整教學。
因為我還在等我的HP Procurve 1800-24G Switch
所以想瞭解的人,可能要等等。

enchung2001 發表於 2008-12-3 22:11:30

原帖由 autumn 於 2008-11-28 04:00 發表 http://www.hd.club.tw/images/common/back.gif
最近在偷看這個@吹口哨@ =P~

http://www1.ap.dell.com/content/ ... tab=specstab#tabtop

1

37172

MD3000放家裡可能有點吵喔!如果家裡有專屬機房倒是還好

實驗室有MD1000,搭配 Dell PERC/6E 控制卡使用,感覺效能還不錯

接五顆 Seagate ES2 1TB HD 以RAID 0(Strip Size: 128KB)做測試,讀取可以衝到大約 1000MB/S左右

接八顆 Seagate ES2 1TB HD 以RAID 5(Strip Size: 128KB)做測試,讀取則降到大約700MB/S左右

不過這些配備在家裡應該用不到

另外, Seagate ES2系列效能比Seagate ES系列好很多,可以作為採購的選擇

enchung2001 發表於 2008-12-3 23:48:30

原帖由 ky25 於 2008-12-3 22:40 發表 http://www.hd.club.tw/images/common/back.gif

How about HP MSA2000?

剛剛看了一下 HP MSA2000的規格,MSA2000分為MSA2000fc與MSA2000i

其中fc系列是走Fiber Channel,MSA2000i則是走iSCSI

看起來比較像用在 SAN(MSA2000fc)或 iSCSI(MSA2000i)之儲存裝置,跟Dell MD3000的定位不太相同

MD3000後面有兩個控制器,每個控制器上有兩個接頭,這些接頭的規格是 SFF-8470(一般作為SAS外接連接介面)

(控制器上其中一個接頭接主機之SAS Controller Card,另一個接頭可作為擴充串接使用)

因此MD3000比較像一個磁碟陣列盒,其上可以插SAS HD或SATA HD

通常在使用MD3000時,必須與主機的 SAS Controller Card連接,否則無法讀寫其資料

如果明年有計畫可以繼續執行,那麼下一個目標之一就是要買MD3000

實驗室內還有 EMC CX-300與CX3,不過EMC實在太貴8-X

alfonso 發表於 2008-12-6 09:32:05

原帖由 ky25 於 2008-12-3 22:49 發表 http://www.hd.club.tw/images/common/back.gif



SLES LVM seems same as Solaris ZFS, which is better?
What's the hardware used?

這我就不懂了,我只是單純有實驗精神去嘗試了Solaris.....@吹口哨@

mhliu 發表於 2008-12-7 15:28:47

還是覺得利用NAS來做比較方便,5顆硬碟*1.5T=7.5T,應該可以用上一陣子了。
要做RAID0,1,5,6都可以。

armiba 發表於 2008-12-8 15:33:28

Windows 也支援將磁碟機掛載在某NTFS 目錄下(代號/掛載可以單一或同時支援)
留在Wiondows 平台還有些好處, 至少出問題時比較容易找到解決的方案

原帖由 alfonso 於 2008-12-2 00:17 發表 http://www.hd.club.tw/images/common/back.gif
最近在DIY NAS
因為受不了太多磁碟機代號跟管理磁碟機的痛苦

於是從FREENAS一路搞到OPENSOLARIS

由於openSolaris的中文文件不多,其實安裝起來還蠻辛苦的。
看了一堆英文的文件。

ZFS檔案格式非常適合大量磁碟機的N ...

alfonso 發表於 2008-12-12 15:03:17

原帖由 ky25 於 2008-12-7 00:47 發表 http://www.hd.club.tw/images/common/back.gif


最近有機會裝了一下 Solaris 10 u6 & SuSE 10 SP2, 基本上發現目前 Unix or Linux 在安裝及操作上都已方便不少, 跟Windows 愈來愈像, 在設定上如果使用 webmin 感覺不輪給 Windows 的 Control Panel, 不過 webmi ...


不...SUN上面就有webmin可用
套件為sunwwebmin

ZFS也有
如果是安裝SOLARIS

我已經開始安裝了,暫時不斷更新
目前記錄在友站,
請移駕共同討論,或是這裡我再開個主題。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110&t=867675&p=1#9389426
我會在把所有安裝重點重新編輯後,重新貼,因為目前好像寫的很亂,硬體也還沒完全測試完。

[ 本帖最後由 alfonso 於 2008-12-14 09:54 編輯 ]

unknownun 發表於 2008-12-14 14:00:05

Solaris 和 Linux本來就不太一樣 ~

設定上要注意(基本上大同小異拉)

alfonso 發表於 2008-12-17 13:29:32

我已經實做完成NAS 採用SUN的OpenSolaris,
剩下的都是一些軟體上的調整跟設定。

大致上目前測出來是50~70MB/s 網路芳鄰
FTP更快。

不過我並沒有採用Raid功能。
後面會繼續測試在RAID下,網芳可以拉快到多少速度。

因為不夠快就無法用HD的檔案,想一次搞定。

armiba 發表於 2008-12-25 14:12:50

不否認Windows Mount Disk 的效能及穩定性較Unix/Linux 平台差
通常移動或複製檔案至另一顆硬碟時, 拷貝訊息視窗常常不會立即出現
(有時還得等上幾分鐘, 不過此時資料是有在處理)
若以8 小時500G計算, 每秒也有17M bytes左右的速度了, 若是USB 外接勉強
還可以接受
不過個人測試通常有24M Bytes/Sec. 左右的速度, 會不會是USB 晶片效能有差?

原帖由 ky25 於 2008-12-25 08:57 發表 http://www.hd.club.tw/images/common/back.gif
樓上有位大大說在 windows 下可用掛載的方式, 我測了一下, 效能很差哦...苦臉@

拷 500G 一晚做不完 I-|

n0423321346 發表於 2009-2-9 02:44:37

原帖由 ky25 於 2008-12-25 14:52 發表 http://www.hd.club.tw/images/common/back.gif


我是內接的 HD 不是外接式的, 而且速度只有 13M 左右, 不知是不是 driver 的問題?
不過 Windows 2008 是用內建的 AHCI driver, 給磁碟代號可以到在 17M~2xM,有空會
試試 intel driver 看看.

MB 是 MSI Eclipse...
我的是server2003 wd500 to wd 1t (都內建)
速度剛剛測了一下,有達到62mb/s均值左右

pping1218 發表於 2009-2-9 04:39:16

大家是在比硬碟堆堆樂嗎...
部之大大裡面到底是放了多少經典的東西

adelin 發表於 2009-2-18 14:05:52

為何不用外接的硬碟櫃 or NAS or iSCSI呢?
頁: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硬碟越來越多,如何放置在電腦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