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012|回覆: 11
收起左側

[業界新聞] 華納為了在諾蘭新片參一腳 讓渡13號星期五與南方公園的權利給派拉蒙;華納宣佈9月13日發行13號星期五電影大全集;總裁確定走人,華納電影高層人事底定;傳奇娛樂確

[複製連結]

發表於 2013-6-6 17:46:3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x
本文章最後由 IVANSHAN 於 2013-6-25 15:59 編輯

總裁確定走人,華納電影高層人事底定;傳奇娛樂確定與華納拆夥,詳見本人七樓的發言。

華納電影總裁走人,諾蘭是否跟進?報導顯示華納與派拉蒙兩大之間是平等合作,詳見本人五樓的發言。

華納宣佈9月13日發行13號星期五12部電影大全集藍光,請參考本人四樓的發言。

好萊塢六大歷年來彼此競爭激烈,其中一家公司要參與另外一家公司的案子,會付出什麼樣的代價?Sony當初為了拿下空降危機(Skyfall,2012)的發行權,讓米高梅在多部Sony電影插股(不確定是否插乾股),如今派拉蒙與華納之間似乎也有類似的情事正在檯面下發展,讓The Hollywood Reporter(後面簡稱THR)感到好奇的地方就是:「華納是如何做到在競爭對手(電影公司)的案子中參一腳(how Warners made its way on board a project set up at a rival studio)」。

全面啟動(Inception,2010)導演克里斯多夫諾蘭(Christopher Nolan)下一部作品Interstellar,THR最新一期雜誌版有一則相當有趣的內幕報導指出,華納為了在諾蘭的下一部作品「參一腳」,讓渡了一些權利給派拉蒙,以換取該片的海外發行權。根據THR的報導,華納讓渡的內容,包括13號星期五(Friday the 13th)南方公園(South Park)系列的角色,派拉蒙可以用來拍攝新片,以及投資「尚未決定內容的華納A級電影(a to-be-determined A-list Warners property)」的協議,而派拉蒙與華納都拒絕回應THR報導的相關內容。

今年初傳出諾蘭將擔任Interstellar的導演並重新改寫劇本,將他的原創構想(original idea)與弟弟Jonathan早就寫好的劇本重新整合。這部電影幾年前原本是夢工廠的案子,史帝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曾經想要執導但後來放棄,夢工廠結束與派拉蒙的合作關係並轉投迪士尼後,這個案子留在派拉蒙,今年初才確定諾蘭將接任導演兼編劇。THR的報導提到,華納與諾蘭的製片公司Syncopy有overall deal(可以翻成全面的合約,但適合的翻譯必須視合約內容而定),雙方從蝙蝠俠:開戰時刻(Batman Begins,2005)開始,已經連續合作了8年,合約目前也仍然持續,這大概就是派拉蒙要找諾蘭拍片,華納可以切入的點。以諾蘭電影近年來的賣座紀錄,華納當然不會輕言放棄Interstellar這塊肥肉。而消息傳出之後,影迷與好萊塢關注的焦點,當然是諾蘭要怎麼拍以及選擇哪些明星演出,但好萊塢媒體更加關切的是,華納到底是如何做到在派拉蒙備受矚目的案子中參一腳。

先來說13號星期五這個系列電影,這個系列電影的第一集是於1980年由製片Sean Cunningham製作,並由波士頓的戲院業者投資(with investments from Boston theater owners),派拉蒙取得北美的發行權,華納則是拿下海外的發行權(從上面兩張第一集的海報的下方,就可以分別看到兩家公司的Logo),這也就是第一集的DVD/藍光產品在北美是派拉蒙、海外地區則由華納出品的原因,而第2到8集則是由派拉蒙發行。到了90年代,相關版權最終回到Cunningham的手裡,他並將之帶到新線影業(New Line Cinema),當時企圖啟動佛萊迪大戰傑森(Freddy vs. Jason)電影。佛萊迪(Freddy Krueger)是半夜鬼上床(A Nightmare on Elm Street)系列電影的核心主角,這個系列電影全部都是由新線出品,也就是版權在新線手上,所以Cunningham將13號星期五的版權帶到新線。而在佛萊迪大戰傑森還沒有拍成之前,新線又拍了兩集13號星期五系列電影。新線已經在幾年前正式成為華納的子公司,4年前上片的黑色星期五籌拍期間,發現派拉蒙仍保有原始版本某些權利(Paramount had certain rights to the original),所以派拉蒙與華納在這部重拍版本是平等的合作夥伴(50-50 partners),由新線負責北美的發行(包括DVD/藍光),派拉蒙則負責海外的發行。以下是13號星期五系列的12部電影(中文片名的部份,本人只確定第一集以及最後三部):


13號星期五 (Friday the 13th,1980)
13號星期五2(Friday The 13th Part 2,1981)
13號星期五3(Friday the 13th Part 3 3D,1982),這個系列唯一被拍成3D的一集
13號星期五4(Friday the 13th: The Final Chapter,1984)
13號星期五5(Friday the 13th: A New Beginning,1985)
13號星期五6(Friday The 13th Part 6:Jason Lives,1986)
13號星期五7(Friday The 13th Part 7:The New Blood,1988)
13號星期五8(Friday The 13th Part 8:Jason Takes Manhattan,1989)
13號星期五9(Jason Goes to Hell: The Final Friday,1993)
星際公敵(Jason X,2002)
佛萊迪大戰傑森之開膛破肚(Freddy vs. Jason,2003)
黑色星期五(Friday The 13th,2009)

至於南方公園的情形也很複雜,南方公園是美國有線電視頻道Comedy Central的動畫節目,而Comedy Central是由兩個頻道合併而成,分別是Comedy Channel以及Ha!,前者是HBO成立的頻道,而HBO是時代華納(Time Warner)的子公司,後者則是Viacom成立的頻道,Viacom則是派拉蒙的母公司。這也就是南方公園電影版(South Park: Bigger Longer & Uncut,1999,上面的海報左下與右下可以看到兩家公司的Logo)當時在全球發行時,派拉蒙負責北美的發行(包括DVD/藍光),而華納則負責海外地區。華納雖然已經退出Comedy Central的經營(目前是Viacom旗下的頻道),但仍然保有南方公園的部份權利(這樣才有錢可以分)。

經由前面複雜的版權歸屬問題說明之後,粉絲應該也可以了解為何黑色星期五的續集,以及第二部南方公園電影會難產的原因。華納決定『暫時』放棄包括Jason Voorhees(13號星期五系列電影中戴面具的殺人魔)在內的13號星期五相關權利,以及包括Cartman等角色在內的南方公園相關權利,並讓渡給派拉蒙以換取在諾蘭新片中參一腳,並取得海外發行權。這也表示,恐怖片粉絲期待的黑色星期五續集應該有機會開拍,南方公園也可能會有第二部電影版,兩個系列甚至有可能推出不止一部電影。另外,關於「尚未決定內容的華納A級電影」的協議,THR的報導只有在第二段最後提到,但報導沒有提到細節或是進一步的內容。鑒於前幾年Sony為了取得空降危機以及007第24集的發行權,所付出的龐大代價,派拉蒙與華納協議的這個部份肯定會讓好萊塢非常好奇。

2年多前(2011年2月),洛杉磯時報指出,Sony為了拿下空降危機的全球發行權,願意接受不到8%的電影發行費用。8%的發行費用是電影業的最低標準,一般行情範圍都是在8%到12%。而除了不到8%的發行費用之外,Sony與米高梅於2011年4月發佈的空降危機新聞稿(當時還不確定片名),裡面提到除了第23集007空降危機以外,原本是屬於Sony自家的電影,也就是原本由Sony完全出資、自負盈虧的好幾部電影,現在都打開大門讓米高梅加入投資。新聞稿列出的片單包括了Sony去年暑假檔的所有大片,包括蜘蛛人:驚奇再起(The Amazing Spider-Man)MIB星際戰警3 3D(Men in Black 3)攔截記憶碼(Total Recall)、肉腳擂台(Here Comes the Boom),以及龍虎少年隊(21 Jump Street)惡靈古堡5:天譴日(Resident Evil: Retribution)等大片,都被Sony放上了供桌,邀請米高梅來分享,可以看出Sony真的是非常、非常、非常....想要007電影。

看起來,派拉蒙以及米高梅的兩位經營者Gary BarberRoger Birnbaum都很會作生意,派拉蒙這兩年雖然電影本業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但是業外收入相當不錯,光是復仇者聯盟(The Avengers,2012)與鋼鐵人3(Iron Man 3)兩部電影,完全沒有參與製作就可以進帳超過3億美元。不過,派拉蒙雖然拿到13號星期五與南方公園的權利,若是要拿來拍片賺錢,手腳要快。THR的報導最後提到,派拉蒙與華納雙方的協議開了個巧門(catch)消息來源指稱派拉蒙只能享用5年,派拉蒙必須在這5年內拍攝這兩個系列的相關電影(Sources say Paramount only enjoys the rights for both titles for the next five years and has that amount of time to make follow-up movies.)

以下是The Hollywood Reporter這則報導的網路連結,有興趣的朋友請自行前往閱讀。

http://www.hollywoodreporter.com/heat-vision/christopher-nolans-interstellar-warner-bros-562879

評分

參與人數 1名聲 +15 精幣 +20 收起 理由
popo + 15 + 2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發表於 2013-6-6 17:56:37 | 顯示全部樓層
商場如戰場, 但沒有永遠的敵人啊,
把店賣掉, 轉行了唄!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6-6 21:15:25 | 顯示全部樓層
感謝報導,今天有看到這則新聞果然透過IVANSHAN的整理編寫,清楚明瞭許多再次感謝。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6-12 15:24:53 | 顯示全部樓層
華納家庭娛樂(Warner Bros. Home Entertainment)在端午節前一天發佈了新聞稿正式宣佈,13號星期五大全集(Friday The 13th: The Complete Collection)、內容包括全系列12部電影的9張藍光與1張DVD,將於9月13日、那一天當然是星期五發行高畫質的HD藍光版本。對於恐怖片的粉絲來說,這當然是好消息,可以一次收齊全套12部電影HD版本,當然這一切都要感謝導演克里斯多夫諾蘭(Christopher Nolan,黑暗騎士三部曲、全面啟動)。
[img=709,415]http://cdn2-[/img]
先來看這一套首度問世的大全集內容,在9張藍光之中,前四集每一集各佔一片,其中,這個系列唯一被拍成3D的第三集收錄的是3D版本(沒有特別說明是否也包括2D版本);第四到第十集星際公敵是這個系列電影,第一次發行藍光HD版本,而從第五集開始是採用一張藍光收錄兩集的方式;佛萊迪大戰傑森之開膛破肚單獨收錄在一張藍光,2009年的重拍版本-黑色星期五,將會同時收錄戲院版與所謂的「殺手剪輯版(Killer Cut)」的加長版本(Extended Version)。至於第10片是DVD,這片名為Killer Bonus DVD Disc的內容,新聞稿中提到全部都是這個系列電影的拍攝幕後花絮(a killer DVD bonus disc full of special features on the making of the famous franchise)。

另外,新聞稿還提到大全集將會有一個鐵盒(a collectible tin case)包裝,裡面還會附上一本40頁的畫冊,以及一個水晶湖夏令營輔導員的官方版Patch(official Camp Crystal Lake embroidered Counselor Patch,請見上圖左)。關於那本40頁的畫冊,新聞稿提到是從一本名叫「水晶湖的回憶:13號星期五的歷史(Crystal Lake Memories: The Complete History of Friday The 13th,見上圖右)」一書中節錄而來,而這本書中收錄有200個訪談、600張照片、分鏡圖、概念設計圖...等(200 interviews, 600 photos, storyboards, concept art and more),看起來這本書是另外發售,大全集中的那本40頁畫冊不只是節錄版,也像是為這本書製作的廣告。新聞稿也提到,大全集內會有超過11個小時從未發行的特別收錄(11 hours of previously released special features),由於一張DVD裝不下那麼多內容,因此9張電影藍光中應該仍會有特別收錄(special features)。

以下是大全集的內容分佈:

Disc 1:
13號星期五 (Friday the 13th,1980)

Disc 2:
13號星期五2(Friday The 13th Part 2,1981)

Disc 3:
13號星期五3 3D(Friday the 13th Part 3 3D,1982)

Disc 4:
13號星期五4(Friday the 13th: The Final Chapter,1984)

Disc 5:
13號星期五5(Friday the 13th: A New Beginning,1985)
13號星期五6(Friday The 13th Part 6:Jason Lives,1986)

Disc 6:
13號星期五7(Friday The 13th Part 7:The New Blood,1988)
13號星期五8(Friday The 13th Part 8:Jason Takes Manhattan,1989)

Disc 7:
13號星期五9(Jason Goes to Hell: The Final Friday,1993)
星際公敵(Jason X,2002)

Disc 8:
佛萊迪大戰傑森之開膛破肚(Freddy vs. Jason,2003)

Disc 9:
黑色星期五(Friday The 13th,2009)(Theatrical Version and "Killer Cut" Extended Version)

Disc 10:
Killer Bonus DVD Disc

由於這個系列電影的版權分佈複雜,新聞稿雖由華納發佈,但是海外地區的發行是否仍由華納負責,可能要看各地區的發行狀況而定。

最後,來看一下華納這份新聞稿第一段提到的有趣內容。這一套大全集是「派拉蒙與華納於去年秋天宣佈的一項策略發行聯盟的產物,這項策略聯盟將使華納擁有派拉蒙600部電影的獨家發行權利(as a result of a strategic distribution alliance between Paramount and Warner announced last fall, granting Warner exclusive video distribution rights to over 600 Paramount titles)」。顯然,諾蘭的下一部作品Interstellar雖然是今年初才對外宣佈,但華納與派拉蒙去年秋天就已經開始在談,而且為了在諾蘭新片中參一腳,華納並沒有單方面讓渡13號星期五、南方公園(South Park)系列的權利給派拉蒙,派拉蒙也將600部電影的DVD/藍光發行權獨家給了華納,看起來雙方應該是處於平等互惠的狀態。

老實說,華納在舊片修復的成果上可說是有目共睹,在DVD時代就已經超越派拉蒙,我個人認為藍光時代可說是更勝一籌,派拉蒙若是將經典老片交由華納來修復與發行,對於有心收藏的消費者來說是好事一件。

以下是Fear Net網站相關報導的網路連結,報導第二段開始就是華納的新聞稿全文,有興趣的朋友請自行前往閱讀。

http://www.fearnet.com/news/news-article/friday-13th-complete-blu-ray-collection-coming-913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6-22 01:31:07 | 顯示全部樓層
關於華納娛樂(Warner Bros. Entertainment)旗下的電影部門(Motion Pictures Group)主席Jeff Robinov(下圖)傳出走人的消息,Deadline網站的創辦人兼總編輯Nikki Finke在她的獨家報導中提到:「好萊塢永遠在(你)成功的時候開除你(Hollywood always fires people in success.)」,這句話與華人圈中「見不得別人好」的心態是一致的。而Robinov走人的重要性,班艾佛列克這句話應該最具代表性:「(好萊塢六大)電影公司有權,而且不常把權利讓給導演(Studios have the power and don't often cede the power to the director.)」,而Robinov並不屬於這類電影公司的掌權高層。

今天下午在小勞勃道尼簽下復仇者聯盟兩部續集片約的討論串,我提到今天最重要的新聞(我個人認為應該是今年上半年最重要的電影新聞),其實是Robinov走人。而這則新聞牽涉到很多人事,比較適合放在與克里斯多夫諾蘭有關的這個討論串。所以,我把相關內容放在這裡。而在繼續寫相關內容之前,下面這一段文字,是今年初華納娛樂的執行長職務確定由Kevin Tsujihara接任時,我在正義聯盟討論串發言中的一段文字。要了解Robinov走人的相關內幕,必須先初步了解華納的高層架構。

關於華納娛樂,根據去年11月的洛杉磯時報一則更長的內幕報導,下面分為三個部門,分別是電視部門(Television Group),主席(President)是Bruce Rosenblum;電影部門(Motion Pictures Group),主席是Jeff Robinov;以及家庭娛樂部門(Home Entertainment Group)主席是Kevin Tsujihara(上圖)。洛杉磯時報的報導中提到,2010年9月現任的華納娛樂執行長Barry Meyer決定延後他的退休,期限是到今年底。而時代華納(Time Warner Inc.)的執行長Jeff Bewkes隨後將華納娛樂切割成電視、電影以及家庭娛樂三個集團(也就是前面提到的三個部門),分別任命三位執行長,他希望這三個執行長能夠像是一個team一樣地合作,洛杉磯時報報導的內幕主要就是這三位CEO為了爭奪華納娛樂執行長的位置內鬥不斷。Deadline新聞提到兩週前就聽說Tsujihara將更上一層樓接任華納娛樂的CEO,當時感覺難以置信,新聞中也提到,電視部門的Rosenblum第一時間反應是相當失望,因為電視部門的收入在整個華納娛樂佔了高達50%的比例(Warner Bros Television Group accounts for 50% of overall Warner Bros revenues)。(這一段內容是洛杉磯時報與Deadline新聞關於這個人事案以及相關背景的一個簡單版,對於看不懂結構的朋友,時代華納是最高一層,華納娛樂是下面其中一個子公司,華納娛樂下面再區分電視、電影以及家庭娛樂三個集團,整個時代華納與迪士尼,我無法確定哪一個比較龐大)

Deadline今天的獨家報導提到,在華納娛樂執行長一職仍處於競爭階段時,Tsujihara與Robinov據說私交很好,兩家人還曾一起出遊。但是等到Tsujihara上台後,態勢大幅轉變,顯然他開始整肅(我不太想用異己這兩個字,但應該是差不多)。電視部門主席Rosenblum,已經於上個月走人,上週傳出他要到傳奇娛樂(Legendary Entertainment)新成立的電視暨數位媒體部門擔任總裁。而傳奇與華納維持了長期的合作,包括最近的超人:鋼鐵英雄、黑暗騎士三部曲到下個月的大片環太平洋,都是兩家公司共同投資(大致上都是50/50,但是環太平洋除外,傳奇在該片的股份高達75%,也就是說華納只有25%),是華納相當重要的金主(可能除了迪士尼以外,好萊塢六大其實另外有不少金主幫忙分攤投資)。而傳奇可能離開華納獨立運作的傳聞,已經傳了一陣子,傳奇的執行長Thomas Tull前兩天才對記者表示,是否獨立運作,兩個月內會決定。這應該是華納將面臨的另外一個隱憂,暑假結束前就會水落石出。

Rosenblum已經走人,所以現在輪到Robinov。Deadline提到,自從Tsujihara上台之後,Robinov就一直處於「你是否會被開除(Are you being fired?)」的工作氛圍。他的手下,包括Sue Kroll(華納電影全球發行部總裁)、Dan Fellman(華納電影北美發行部總裁),以及Greg Silverman(華納電影製作部門總裁),都被要求直接向Tsujihara報告,意思就是Robinov已經被架空,華納電影部門現在等於是由他的三個手下在執政。Deadline還提到,Robinov的位子的可能接任人選中,新線(New Line)的Toby Emmerich可能性很低,因為新線已經連垮三部電影(搖滾時代、傑克:巨人戰記,以及名魔生死鬥)。

Deadline還提到現實的冷酷,超人:鋼鐵英雄創下今年第二高的北美首映票房紀錄,但無論是Tsujihara或是時代華納的執行長Jeff Bewkes,至今沒有一通道賀電話。6月10日超人:鋼鐵英雄於紐約林肯中心舉行首映典禮,在洛杉磯飛紐約的飛機上,Tsujihara就坐在Robinov對面,5小時的航程間兩人完全不講話,Tsujihara連同行的製片諾蘭也不理。超人:鋼鐵英雄在首映典禮前,在市調與預售票方面已經展現強大氣勢,首映典禮應該是Robinov的勝利時刻,他卻只在典禮上待了15分鐘,就落寞地離開現場。

雖然Variety的報導推翻了Deadline的獨家,指Robinov還沒有請辭。但是The Hollywood Reporter的跟進報導證實,雖然他的合約要到明年底才會到期,但他會與華納協商提前走人。而Deadline最新的更新報導則提到,他的律師Skip Brittenham已經知會華納,指他的合約有缺口,要與華納協商走人。

Deadline提到Robinov將諾蘭、李奧納多迪卡皮歐、巴茲魯曼(大亨小傳)、Todd Phillips(醉後大丈夫三部曲)、Zack Snyder(300壯士:斯巴達的逆襲),以及班艾佛列克等人帶到華納。Deadline的報導中,有一些篇幅是來自由Robinov帶到華納的電影人的說法。小班提到,他2007年拍完失蹤人口之後,雖然電影頗受好評,但是沒有賺錢,電影上片後好萊塢完全沒人理他。但是Robinov打電話給他,表示很喜歡失蹤人口,希望兩人可以見面談拍片,然後就問他想拍什麼。之後的情形是,從完全沒有劇本發展到收到15份劇本。小班說他在華納拍片,從來沒有聽到「試片反應不佳,修改一下(It tested poorly. Fix it.)」這類的話,Robinov表現出完全地支持,即使是需要額外的100萬美元補拍竊盜城,也沒有遭遇刁難。喬治克隆尼將他的合約移出華納時,與他有關的案子仍然留在華納,Robinov將亞果出任務的劇本拿給小班,並召回克隆尼與編劇回來幫忙。小班表示他的感覺一直都是,「如果遇到問題,可以打電話給Robinov(I always felt if I had a problem I could call Jeff.)」他也很感激Robinov的支持,才得以拿到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是頒給製片,小班是製片之一)。小班並且公開表示(on the record,off the record是希望不要公開,也就是私下表示就好):「如果Robinov不在那裡(指華納),我不知道會怎麼做(I don't know what I would do if Jeff weren't there.)。」(小班的說法,是Deadline報導中以淺藍色標記的部份,有興趣的可以自行去看全文,我個人認為他寫的很好,很有人情味,也展現他的道義)

粉紅色那一封是巴茲魯曼的說法,他也很感激Robinov的支持,在大亨小傳拍攝完之後,因為視覺效果的後製時間不夠,Robinov決定延後半年,讓他有更充裕的時間來完成。

Deadline報導最後的一大段,是關於諾蘭的部份,提到諾蘭在拍完記憶拼圖之後,他的經紀人Dan Aloni打電話向Robinov介紹諾蘭。諾蘭剛到華納時,原本可能執導特洛伊(2004),但諾蘭感覺不對。之後發現,諾蘭對蝙蝠俠一直有興趣,而當時華納還找不到reboot蝙蝠俠的角度。可以說黑暗騎士三部曲是在Robinov的全力支持下,才得以逐一完成。超人:鋼鐵英雄若不是諾蘭答應加入,也不可能再度飛上青天,而導演Snyder已經連垮幾部電影,但是諾蘭仍然選擇他來執導。諾蘭的忠誠也反應在他正在籌拍的Interstellar。Deadline報導最後提到,「諾蘭最近堅持華納必須被包括在與派拉蒙的Interstellar電影交易之中(Nolan recently insisted that the studio be included in the deal for Interstellar at Paramount)」。而如今Robinov決定走人,沒有電影製作經驗的Tsujihara準備全面接手,諾蘭的未來動向備受關注。(諾蘭的忠誠,其實我在黑暗騎士:黎明昇起討論串的第28頁544與545樓的發言中已經提到,他的經紀人Aloni跳槽,諾蘭雖然正好在該片的後製階段,仍然忠心跟隨;另外,小班的弟弟Casey Affleck,向Elle雜誌爆料今年秋天要拍諾蘭的電影,應該表示他也將加入Interstellar的演出。不過,不知道喜歡保持神秘的諾蘭,會不會不高興有人主動爆料)

由於Deadline報導最後提到的這個部份,可以發現當初THR的獨家內容並不完整,至少THR的記者的訪查不夠全面,若是將Deadline報導提到的這個部份,以及13號星期五藍光大全集的華納新聞稿部份內容,來對照THR的報導,可以發現派拉蒙與華納之間立足點算是很平等,雙方藉著諾蘭的新片同時展開其他方面的合作,只是雙方的合作細節,目前曝光的可能還不夠多。

以上是關於Robinov走人的部份相關內容,以下是Deadline、Variety以及The Hollywood Reporter相關報導的網路連結,有興趣了解詳情的朋友請自行前往閱讀。

http://www.deadline.com/2013/06/yet-another-warner-bros-shake-up-jeff-robinov-quitting-movie-studio-after-no-new-contract-offered-and-kevin-tsujiharas-war-of-silence-sue-kroll-dan-fellman-greg-silverman-may-lead-as-triumvira/

http://variety.com/2013/film/news/jeff-robinov-has-not-quit-warner-bros-1200500338/

http://www.hollywoodreporter.com/news/jeff-robinov-set-negotiate-warner-572663

評分

參與人數 1名聲 +15 精幣 +20 收起 理由
popo + 15 + 2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6-22 11:19:38 | 顯示全部樓層
感謝分享!
15號星期5真的是一系列很棒的片。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6-25 15:57:17 | 顯示全部樓層
好萊塢的人顯然每天都在工作,週末大家去戲院看電影,好萊塢的人則要關注票房發展。好萊塢的新聞發展,也真的非常快速,重大人事案即使是週末也仍然在檯面下迅速發展,而且是週一正式上班就公佈。

上週末前爆發的華納高層大地震,華納娛樂(Warner Bros. Entertainment)旗下電影集團(Motion Pictures Group)的主席Jeff Robinov(下圖左),已經確定走人,只是雙方的條件還沒有談攏,應該主要就是華納要付多少遣散費(應該還包括封口費)。另外,傳奇娛樂(Legendary Entertainment)雖然日前才表示會在兩個月內決定是否與華納分手,但是Variety的最新報導已經確定,雙方將結束長達8年的合作關係,這個部份Deadline在上週末期間,已經有簡短的獨家報導提到這個風向。傳奇娛樂的未來動向,宅男粉絲(fanboys)應該會比較關注,因為好幾部符合宅男粉絲口味的大製片,都是由傳奇娛樂主導,包括下個月即將上片的環太平洋在內。

先來看華納的部份,一如Deadline上週末前的獨家報導內容,Robinov的三個手下將管理華納電影部門。根據華納週一發佈的正式新聞稿,將負責管理華納電影部門的,分別是華納電影全球行銷暨國際發行部(Worldwide Marketing and International Distribution)總裁Sue Kroll(上圖右,這裡要更正一下我在樓上的發言內容,她之前的職務應該是華納電影全球行銷部總裁)、華納電影的創意發展暨全球製作部(Creative Development and Worldwide Production)總裁Greg Silverman(之前是華納電影製作部門總裁)、Toby Emmerich仍然是新線(New Line)的總裁兼財務長,而Dan Fellman的工作合約獲得延長,仍然是華納電影的北美發行部總裁,他們日後都要直接向今年初新上任的華納娛樂執行長Kevin Tsujihara(下圖)報告。

Variety的報導則是指出,Tsujihara大概六週前才剛剛完成重組華納娛樂的電視部門,現在則是重組電影部門,而電影部門雖然有了新的三人執政小組,但是在關鍵決策上Tsujihara才有最後決定權,包括電影案是否核准開拍(Tsujihara's new management structure will give him direct say-so over key decisions including which projects receive the green light),而之前有權決定電影是否開拍的是Robinov,這也確定了目前的華納娛樂完全是由Tsujihara一人掌控。而最後提一下,華納發佈的這則新聞稿,完全沒有一個字提到Robinov,而且在最後三段介紹幾位新任高層時,將黑暗騎士三部曲後面兩部、超人:鋼鐵英雄、全面啟動、300壯士:斯巴達的逆襲、亞果出任務、大亨小傳...等片的credit,給了掛名華納高層的兩位,事實上這些賣座大片是由Robinov促成(他實際網羅了這些人才來拍這些大片)。

至於傳奇娛樂,Deadline週日時才有一則簡短的獨家(相信Nikki Finke仍在挖相關內幕),提到傳奇的執行長Thomas Tull(上圖中)仍在與華納、環球、Sony以及福斯洽談,其中比較特別的是他與NBCUniversal的Steve Burke見了兩次面,而那顯示出環球可能是傳奇未來的合作對象。Burke是NBCU的執行長以及母公司Comcast的二號頭目,據說Tull在與Burke洽談時要求清場,把銀行代表與律師全部請出去。報導提到,目前真正的問題就只有Comcast/NBCU的律師需要多久可以作出建議,Tull雖然於上週對記者表示會在兩個月決定是否離開華納,但是當他需要什麼東西的時候,動作會非常快(when he wants something and to move pretty quickly)。而Variety週一的報導則指稱,Tull其實已經決定結束與華納的8年合作關係,意思就是華納電影必須另外再找共同投資的金主。華納目前合作的金主中,比較有名的就是威秀電影集團(Village Roadshow Pictures Group),合作電影中比較有名的就駭客任務三部曲、瞞天過海三部曲,以及福爾摩斯等片。華納與威秀是在去年感恩節前後簽約,合約到2017年(應該是年底)為止。

根據Variety的報導,Tull決定結束與華納合作關係的主要原因,與DC娛樂(DC Entertainment)有關,因為在經過黑暗騎士三部曲(全球票房25億美元)以及超人:鋼鐵英雄之後,華納打算今後的DC漫畫改編電影,要比照哈利波特的模式,也就是華納獨資自己賺(不過,哈利波特的利潤要分給原著作者羅琳)。黑暗騎士:黎明昇起籌拍期間,曾經傳出華納要與傳奇重新協商投資比例,華納希望在TDKR佔的股份可以增加,因為華納認為該片一定會在全球大賣(這個部份我在該片討論串中已經提過)。而Variety報導提到在傳奇娛樂未來合作夥伴的競賽中,環球目前比較有勝算的一個原因與主題公園(theme parks)有關。好萊塢六大中,只有迪士尼與環球擁有主題公園(迪士尼樂園與環球影城)。Variety的報導提到:「(環球)公司的主題公園可以很容易地容納傳奇娛樂即將上片電影(為主題的設施),那些電影是由傳奇製作,以及投資大部份金額(Company's theme parks could easily house attractions based on Legendary's upcoming pics that it's producing and financing mostly on its own.)

Variety提到,環球目前仍在發展包括玩命關頭7以及侏儸紀公園4等大片,環球的金主之一-對沖基金Elliott Management財源快要枯竭,可以用得上新的金主。而傳奇手上也有籌碼可以與好萊塢這幾大談判,傳奇5月才宣佈與中國的China Film Group聯合成立了以北京為基地的Legendary East,雙方有三年的合約,因此提供了前往中國的門路,而中國市場已經是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也是目前好萊塢競相爭取的大市場。

華納與傳奇合作8年來,大部份電影都是雙方對等投資(50/50),例如黑暗騎士三部曲、兩部超人(包括超人再起)、超世紀封神榜系列、300壯士:斯巴達的逆襲以及延後到明年3月上片的續集等。不過,即將上片的環太平洋、正在拍攝中的Godzilla,傳奇的股份都高達75%,也就是說華納只有25%。Variety還提到,烈火悍將(Heat)導演Michael Mann的未訂名網路驚悚新片(雷神擔任男主角,湯唯據說是女主角的那部),以及電玩遊戲Warcraft的電影版,也都是傳奇的片子,而這些片子顯然都屬於宅男粉絲熱愛的大片。不過,宅男粉絲非常期待的環太平洋,Variety的報導提到在北美的初期市調反應不佳,北美觀眾對同一天(7月12日)上片的亞當等大人2(Grown Ups 2)更有興趣,報導提到有些北美觀眾將該片與以兒童觀眾為主力的Power Rangers,以及日本動漫(Japanese anime)相比擬。

老實說,華納的高層人事底定之後,我個人對DC漫畫改編電影的未來,信心已經開始大幅下滑。完全沒有拍攝電影相關經驗的Tsujihara當家作主,無法讓人放心,就算他未來可以找到好的導演與編劇,他是否會放手(或說是授權多少)讓編導發揮或至少不干預,也是另外一個大問題。這也就是我在樓上的發言中,將班艾佛列克這句話:「(好萊塢六大)電影公司有權,而且不常把權利讓給導演(Studios have the power and don't often cede the power to the director.)」放在第一段的主要原因,顯然Robinov不但會挖掘人才,也會知人善任。諾蘭目前已經在為Interstellar的籌拍工作中,該片實際上是派拉蒙的案子,但是否會成為諾蘭離開華納的第一部作品,有待觀察。

以上是Robinov下台以及傳奇娛樂有關新聞的簡易版本,以下是Deadline與Variety相關報導的網路連結,Deadline的內容就是華納的新聞稿,有興趣的朋友請自行前往閱讀。

http://www.deadline.com/2013/06/toby-emmericj-stays-at-new-linwarner-bros-unveils-studio-restructure/#more-528037

http://variety.com/2013/biz/news/warner-bros-no-longer-in-legendarys-future-1200501572/

http://variety.com/2013/film/news/kevin-tsujihara-creates-jeff-robinov-quirky-management-structure-at-warner-bros-1200501276/

評分

參與人數 1名聲 +15 精幣 +15 收起 理由
popo + 15 + 15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6-25 19:57:08 | 顯示全部樓層
IVANSHAN大我有問題想請教.
既然好萊屋高層的權力這麼大.可以控制電影的走向.那我們看到的電影.有多少是導演自己決定的.我的意思是我們看到的電影.有多少是導演要給我們看得.還是高層決定的內容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6-27 01:44:08 | 顯示全部樓層
king3333 發表於 2013-6-25 19:57
IVANSHAN大我有問題想請教.
既然好萊屋高層的權力這麼大.可以控制電影的走向.那我們看到的電影.有多少是導 ...

你的問題真是大哉問,但是這個問題沒有簡單的答案,實際情形很複雜,不但是每一家電影公司、每一個當權者(當時掌權的人)、面對的人(導演、演員或製片)的態度也都不同。

我想你應該看了我在上個月中旬寫的末日之戰混亂拍攝幕後的系列文,末日之戰可以說就是一個範例,顯示派拉蒙的權力有多大。當然你可能會說,我在那一系列文中提到,末日之戰導演馬克佛斯特在補拍完後有參與剪接工作,所以上片版本應該就是導演版。但是導演除了參與剪接工作之外,還必須參與劇本的創作,雖然不一定要親自下去寫,但起碼編劇寫出來的東西,導演要給意見,權力大的導演甚至可以要求編劇根據他的要求來改寫(例如普羅米修斯)。佛斯特至少在派拉蒙決定重寫與補拍第三幕之後,就趨於沈寂,有點像是默默地將工作完成,愈早脫離苦海愈好。這個部份我在派拉蒙找編劇來開會的部份有很具體的提到,顯然整個混亂拍攝幕後導致男主角兼製片小布與他欽點的導演到了拍片後期是真的不講話,娛樂週刊三月底的報導也有提到。(最近的報導還提到,Damon Lindelof雖然是被找來重寫第三幕,但是最後的上映版本,除了整個第三幕之外,連前面有幾場文戲都是他加進去的,例如小布一家在疫情爆發前在家裡吃早點的文戲就是,感覺上Lindelof在本片的地位已經接近第二位導演,他日後若是編而優則導,我不會感到意外)

我在末日之戰混亂拍攝過程的Part 4部份,也提到亂世佳人與現代啟示錄都曾經發生類似的情形,其中亂世佳人的拍攝更延遲了兩年,前後一共換了三位導演。但是你可能不知道一件事,亂世佳人後來拿下8項奧斯卡金像獎,同年參展的還有綠野仙蹤,也拿下了兩項音樂獎,而這兩部現在被列為經典的電影,導演都是維多佛萊明(Victor Fleming),兩部電影都是米高梅出品,由此可見好萊塢大片廠的權力與實力有多驚人,一直以來都是,只是現在若是遇上大明星,好萊塢高層也會低頭,末日之戰又是範例(派拉蒙會為了小布在片中的形象著想),迪士尼對待強尼戴普、派拉蒙對待阿湯哥、Sony對待威爾史密斯、小勞勃道尼在迪士尼與華納都吃得開,也都是很好的證明。

而對於製片,若是金牌製片持續拍攝會賺錢的大片,好萊塢也會很禮遇,就像本世紀初期的Jerry Bruckheimer,他在迪士尼拍的神鬼奇航四部曲、世界末日、絕地任務...等大片都賺大錢,但是前幾年的波斯王子:時之刃、魔法師的學徒票房口、碑都不佳,獨行俠有強尼戴普,但是開拍前仍被要求刪預算,顯示的是迪士尼對於Bruckheimer的實力開始存疑。勞勃辛密克斯以製片公司名義在迪士尼拍的第一部作品聖誕夜怪譚票房不如預期,接下來花了1.5億美元拍的Mars Needs Moms全球票房只有3899.27萬美元,迪士尼的回應是與辛密克斯的ImageMovers製片公司解約。

至於導演的部份,像是馬丁史柯西斯這樣地位的導演,應該是可以掌握他執導電影的主導權,包括最後的導演剪接版在內,但是他與好萊塢六大的緣份已盡,這個世紀他唯一一部屬於六大的片子是隔離島(派拉蒙),雨果的冒險派拉蒙只有幫忙在全球市場發行,他拿下奧斯卡導演獎的神鬼無間,華納只有在北美發行,他已經很久沒有拍過六大的片子,因為不賺錢。雷利史考特也是有一定地位的導演,他自己承認普羅米修斯的戲院版,其實是與福斯妥協後的版本,他自己有一家Scott Free製片公司,了解電影公司經營的辛苦與困境,所以他在剪接時有所妥協,而該片在北美是R級(相當於台灣的限制級),但是海外卻不一定是限制級,像英國就是類似輔導級的15歲以下觀眾不能看。

我猜你可能想問導演版的問題,以007電影為例,23部電影都是由Eon Productions製作(該公司擁有007版權的50%),在Albert R. Broccoli當家的時代,導演不但沒有最後剪輯版的權利(李安以臥虎藏龍在好萊塢成名之後,就有報導提到這點,認為李安因而不會拍007),更沒有分紅的權利(所以,史帝芬史匹柏沒有機會拍)。不過,現在已經是由他的繼子(step son)Michael G. Wilson與女兒Barbara Broccoli 在管事,他們的觀念已經在改變。

我想,好萊塢高層的權力一直都很大,不太可能改變,最多因為時代改變,有些施行細則會隨著調整,但是控制電影的權力不太可能改變,特別是大製作電影,事關至少上億美元的投資(另外還要加上也是至少上億美元的行銷費用),不太可能放手不管,像末日之戰就真的是近年來最好的例子,我想迪士尼高層最近大概會想,為何沒有對去年的異星戰場:強卡特戰記採取取類似的手段,若是比照派拉蒙的作法或許不會虧損至少2億美元。至於我們在電影院看到的片子,是不是導演要給我們看的,或是高層決定的內容,末日之戰又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因為目前看來觀眾評價還不差,雖然感覺上應該是恐怖、緊張的電影,好像成了很歡樂的喜劇,但是只要派拉蒙能夠降低虧損(我還無法看出是否可以收支平衡,不過全球最終票房至少要6億美元,在少了中國市場後,難度非常高),觀眾也看得高興(暑假檔無腦爽片就不要計較太多了),目前看來好像是皆大歡喜。(我個人仍然決定等到該片的出租版DVD變成舊片後,再租來看看,我對於不流血、不咬人又面目模糊的僵屍缺乏興趣)

最後,我補充一些關於傳奇娛樂的新聞,我昨天寫完7樓的發言後,就看到Deadline新的獨家,指出傳奇執行長Thomas Tull本週還要找Lionsgate談,看起來好萊塢除了迪士尼與派拉蒙婉拒之外,其他重要的公司他都要談(只有華納是談走人,其他則是談未來可能的合作),看起來,好萊塢最近大概都在看好戲,看Tull要怎麼玩。我在7樓發言曾經提到黑暗騎士:黎明昇起(TDKR)的部份,Deadline這則獨家新聞具體提到數字,華納剛下台的Jeff Robinov當時找Tull談,給的條件是華納要佔75%,傳奇只能佔25%,不像黑暗騎士前兩部曲一樣雙方是50/50對等投資,想必Tull很不高興(所以聽說Tull接收了從華納出走的Bruce Rosenblum,但若是其他公司接收了Robinov,Tull可能就不會與該公司合作),也顯示我在7樓發言提到的傳奇與華納結束合作與DC有關,導火線應該是從TDKR開始的。Deadline這則內容頗長的獨家還提到,Tull的胃口很大,除了電影以及剛成立的電視暨數位媒體之外,他還想要主題公園,可能是迪士尼有的項目他也都想要玩。看起來Tull與夢工廠動畫(DWA)的執行長有類似的眼光,只不過DWA口袋有限,中國金主也否決DWA的提議,而DWA的執行長是出身迪士尼,有類似的眼界不足為奇,Tull的金源好像很充足,但野心好像太大了。

評分

參與人數 1名聲 +15 精幣 +10 收起 理由
popo + 15 + 10 熱心助人

查看全部評分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6-27 13:03:17 | 顯示全部樓層
台灣不知會不會發?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9-17 14:51:19 | 顯示全部樓層
13號星期五 藍光銷售宣傳影片


Friday the 13th Part V: A New Beginning (1985)


Friday the 13th Part V: A New Beginning (1985)


Friday The 13Th Part Vi : Jason Lives (1986)


Friday The 13Th Part Vi : Jason Lives (1986)


Friday The 13Th Part Vi : Jason Lives (1986)


Friday the 13th Part VII: The New Blood (1988)


Friday the 13th Part VII: The New Blood (1988)


Friday the 13th Part VII: The New Blood (1988)


Friday the 13th Part VII: The New Blood (1988)


Friday the 13th Part VIII: Jason Takes Manhattan


Friday the 13th Part VIII: Jason Takes Manhattan


Friday the 13th Part VIII: Jason Takes Manhattan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11-27 22:02:51 | 顯示全部樓層

派拉蒙宣布重新啟動13號星期五電影並訂於2015年3月13號星期五上映

派拉蒙宣布重新啟動13號星期五電影並訂於2015年3月13號星期五上映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文 登入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熱門推薦

這是C/P值最高的錄音室監聽揚聲器?我推薦:Barefoot Footprint 02!
這是C/P值最高的錄音室監
這是C/P值最高的錄音室監聽揚聲器?我推薦:Barefoot Footprint
桃園Genelec+風暴EVO的相遇(轉載網友蔡先生家訪專文)
桃園Genelec+風暴EVO的相
桃園Genelec+風暴EVO的相遇(轉載網友蔡先生家訪專文) ●器材組
StormAudio風暴多聲道處理器掀起家用數位狂潮 - 台中許醫師MK3 16 + AES/EBU搭Burmester DAC雙系統成軍!
StormAudio風暴多聲道處理
StormAudio風暴多聲道處理器掀起家用數位狂潮 - 台中許醫師MK3 1
採訪亞洲首座217吋MicroLED顯示巨幕,結合風暴32聲道的超頂級私人家庭劇院!
採訪亞洲首座217吋MicroLE
採訪亞洲首座217吋MicroLED顯示巨幕,結合風暴32聲道的超頂級私
家庭劇院與遊戲娛樂兼顧 - ViewSonic LX700-4K RGB雷射投影機開箱
家庭劇院與遊戲娛樂兼顧 -
影片呈現高畫質影像、遊戲、介面、音效,能更迅速了解LX700-4K R

聯絡我們| 問題反映| 小黑屋| 手機版| Archiver|  本網站特別聘請 蔡家豪律師 為本站法律顧問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