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x
本文章最後由 popo0121 於 2016-9-27 10:11 編輯
http://taiyupian60th.weebly.com/24433236373034035441.html
1956年1月4日,第一部35毫米電影《薛平貴與王寶釧》在台北的中央和大觀戲院聯映,大為轟動,一舉帶起了台語電影風潮。從1956年起算至今,曾在台灣街頭巷尾引發笑淚的台語片,也已走過一甲子歲月。1960、70年代那段台語片的黃金時代,究竟是一段甚麼樣的日子呢?對於台灣觀眾而言,當時的觀影歲月跟現在衝影展、看院線的心情,又有甚麼樣的落差?那段歲月還可能被理解和修復嗎?
這許多年來,大小影展培養了一群為數不小的影迷,這群異常幸福且胃口越來越大的影迷們,已輕鬆得見各國影片在自己的眼前輪番上陣,甚至當你任性地將私房片單投向影展的許願池,還有不小的機會能得償宿願,在大銀幕上看到許多經典電影風華再現。
在企劃「台語片60週年」活動的同時,其實持續挑戰我們對電影與影展、甚至是「經典」想像的品味僵固性。台語片獨特的產製背景、敘事邏輯、埋藏其間的各種符號是極具視覺慣習的顛覆性的。你會發現看台語片也是一門訓練,是對復古又新穎的視角不斷地復訪與再拾獲;而其實這種觀影的挑戰,絲毫不亞於實驗電影、藝術片或紀錄片的影像視讀,更是一種昔時觀影型態的追索、修復與今日的再造。
2016年的今天,我們以更切進當代影展與劇情片語彙的單元分類——奇幻電影(台語片范特西)、公路電影(台語片昂得路)、愛情片(台語片羅曼史)、動作片(台語片愛克遜)以及一系列關鍵字——期能為年輕觀眾找到一條通向、切回台語片的新鮮路徑。然而,我們更期待觀眾抱著開放的心態,自行另闢蹊徑,讓這群至今仍生猛有勁的台語片,再次衝擊你我對電影與影展的既定想像,讓台語片綻開你的全新視界,也請你為台語片的詮釋再創造無限可能。
【台語片60週年】關於台語片01 - 北投的好萊塢
【台語片60週年】關於台語片02 -《薛平貴與王寶釧》
【台語片60週年】關於台語片03 - 推行國語運動的社會影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