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表於 2009-6-1 03:48:58
|
顯示全部樓層
大直美麗華IMAX vs 日新威秀IMAX
前言
在設備正常未損壞的情況下,只做數據及硬體上的客觀比較.比較主觀的部份,例如聲音好壞(因為每個人的聽覺喜好不同,台灣跟歐美日地區的音響調整也存在有地區性差異,這點從國人比較推崇的戲院聲音特色就可看出端倪)就不做評論.事實上,除了這兩家做商業放映的IMAX戲院之外,在台灣還有另外四家教育機構的IMAX設備的維修保養都是由原廠派來的工程師執行,所以正常情況下,設備的妥善率應該不會有多大的差異.
銀幕大小
大直美麗華 寬度28.80公尺,高度21.16公尺(台灣最大商業放映用銀幕,最好不要以樓高來做度量單位,因為每個人心中的樓高都不同)
日新威秀 寬度21公尺,高度11.3公尺(改建IMAX前的銀幕寬度是22公尺,不過改建後仍然比國賓的19公尺大,如果網路上找到的數據都沒錯的話)
前者勝出
銀幕比例
大直美麗華 約1.43:1
日新威秀 約1.9:1
前者勝出,不論銀幕比例為何,在放映IMAX商業影片的時候,前者銀幕上下有較多的黑邊,這點對於以IMAX攝影機拍攝部份場景的影片是很重要的(例如黑暗騎士,變形金剛續集,鋼鐵人2......),在遇到這些場景時,畫面會被填滿,原本黑邊越多的,代表填滿後可看到的畫面更多.
座位數
大直美麗華 座位數404席
日新威秀 座位數623席
後者勝出,其實比較在意座位數的應該是戲院吧!而且在放映3D影片時,受限於光學折射角度的效果,有很多座位是不會售出的.
3D眼鏡
大直美麗華 有分大中小三種尺寸,是較高級的眼鏡.
日新威秀 現場只有看到一種尺寸,且看起來較廉價.
前者勝出
字幕
大直美麗華 由於IMAX專用的70mm膠卷上無法打字幕,所以是另外以投影機投射在銀幕上的方式.且銀幕較大,字幕相對看起來較小,故會投射在較高的位置,以避免觀眾眼睛疲於上下運動.最大的缺點是在放映3D影片時,字幕仍是2D的,容易造成眼睛不適.
日新威秀 字幕與數位畫面同時由放映機投射,字幕高度較符合一般國人的觀影習慣,且和畫面的對比也較清楚明顯.
後者勝出
影廳格局
大直美麗華 傳統IMAX設計,影廳前後較窄,上下較高,接近立方體的形狀,坐太前面可能會有壓迫感,所以好的觀影位置在最後幾排.
日新威秀 非傳統IMAX設計,影廳前後較長的長方體形狀,為一般標準影廳的設計.因為此廳前後落差不大,所以觀影時容易被前座的人檔住,比較好的位置在中間幾排,但是也有可能會被欄杆檔到.
前者勝出,IMAX獨特的影廳形狀是配合其大畫面和Sonic-DDP的音效系統所設計的,傳統的影廳形狀只適合Dolby或DTS的音效系統.
票價
大直美麗華 巨型銀幕版 全票350元 優待票 330元
3D立體版 全票400元 優待票 370元
日新威秀 巨型銀幕版 全票330元 優待票 310元 早場優待票 290元
3D立體版 全票380元 優待票 360元 早場優待票 340元
後者勝出
音效系統
大直美麗華 雖然是膠卷放映,但是IMAX專用的70mm膠卷上無法放置音軌,所以是以無壓縮LPCM方式存放於Sonic-DDP音效系統的硬碟裏.
日新威秀 從影廳裏面只有左後方和右後方兩顆環繞的配置來看,應該也是IMAX專用的Sonic-DDP音效系統
Sonic-DDP音效系統不同於Dolby或DTS的音效系統,它的聲道配置除了在影廳後方看到的兩顆環繞之外,在銀幕後方則分為左,中,右,上,下共五個,很明顯的是針對大銀幕所設計的,所以應該不是5.1聲道,也不適合用Dolby或DTS的聆聽經驗來比較.不過在日新威秀外面的看版上寫到了5.1 聲道,所以目前不確定是IMAX為了配合數位化而改了系統還是在宣材上面寫錯了.
廣預告
大直美麗華 IMAX專用的70mm膠卷是特殊的規格,沒有可以相對應的廣告可以放映,偶而會有一支預告,但可能不會有字幕.
日新威秀 除了數位IMAX的預告之外,也可以放映數位版本的廣告,不過目前也不多.
正片前面的東西並不多,所以通常不到五分鐘就會進入正片了,如果沒有準時入場,不但會錯過開頭,更會干擾到其他人觀影.
結論
在這份比較裏,我並沒有提到解析度的部份,主要是因為銀幕大小差很多.IMAX專用的70mm膠卷無疑是現在商業放映用畫質最高的格式,若數位IMAX的兩台2K投影機的畫面投射到像美麗華IMAX影廳那麼大的銀幕上,畫面應該就會慘不忍睹了.道理同用家裡的電視看DVD或BD感覺會很清楚,但是若放大到戲院的銀幕那麼大一樣也不能看.傳統膠卷與數位放映的優劣應該不用多說了,其實這兩家可以看個人的需求去.想省錢的可去後者,想看大銀幕的可去前者.看3D影片的話,頭太大的可以去前者,希望眼睛舒服點可去後者.至於使用IMAX攝影機拍攝部份場景的IMAX商業影片,那前者就是唯一選擇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