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主 |
發表於 2016-4-30 01:49:10
|
顯示全部樓層
高動態範圍(High Dynamic Range,簡稱HDR)未來的規格戰,可能比我在樓上提到的更複雜,根據The Hollywood Reporter(THR)前兩天的報導,所謂的4K電視搭載HDR並不是一件單純的事。如果消費者買所謂的4K電視看電視節目(包括美劇、韓劇、日劇、大陸劇、台灣電視節目...)的時間,遠超過看電影BD、UHD BD(目前的4K藍光仍只是HDR-ready Ultra Blu-Ray)或網路串流服務(例如Netflix與Amazon...等streaming services)提供的高畫質影片,那目前市售所謂HDR ready的4K電視甚至可以稱為陷阱。
雖然在甫閉幕的全美廣播業者聯盟(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roadcasters,簡稱NAB)年會,李安新片的3D、4K再加上120 fps(每秒120格畫面)超高規格11分鐘畫面,引起與會的相關影視技術從業人士廣泛注意與討論,但THR的NAB年會相關報導也有一則是以HDR的規格為核心,報導標題是「在買一台新HDR ready電視之前必須要知道的事(What You Need to Know Before Buying a New HDR-Ready TV)」,我在下面先轉貼THR這則報導的一段文字:
There are primarily two approaches to broadcasting that are being reviewed by standards bodies, and broadcasters ultimately will decide which one to use. The two are Perceptual Quantizer (PQ), which was primarily developed and led by Dolby, and Hybrid Log Gamma (HLG), developed by The BBC and Japan public broadcaster NHK.這段文字的意思是,目前美國影視界主要在評估的兩種HDR規格,分別是視覺感知量化(Perceptual Quantizer,簡稱PQ)以及Hybrid Log Gamma(簡稱HLG),前者主要是由杜比(Dolby)主導研發,後者則是由英國的BBC以及日本的NHK兩大電視界巨人共同主導研發。
PQ規格的HDR
THR的報導進一步提到,已經在好萊塢電影後製中使用到的PQ規格,又分為兩種HDR格式(two HDR formats),分別是杜比視界(Dolby Vision,迪士尼、華納以及派拉蒙去年開始已經有大片使用)以及HDR 10,這兩種HDR格式目前支援新的Blu-ray標準(the new Blu-Ray standard,指的應該是4K藍光UHD BD),以及特定串流服務與部份電影公司提供的電影(The PQ effort already has some traction in Hollywood, as it is the basis of both Dolby Vision and HDR10, two HDR formats that are currently supported by the new Blu-Ray standard, as well as content from certain streaming services and select studios.)。目前Sony與三星的所謂4K電視支援的是HDR 10,LG與Vizio的則是兩種都支援(While TVs from Sony and Samsung support HDR10, LG and Vizio offer TVs that can play both formats.)。杜比視界我之前已經寫過很多,有興趣的朋友請自行爬文。
Hybrid Log Gamma規格的HDR
HLG是一種免收專利費用(royalty-free)的HDR技術,可兼容僅支援標準動態範圍(standard dynamic range,簡稱SDR)的顯示器(亦即舊型電視),也就是說沒有搭載HDR的舊型顯示器仍然可以看得到以HLG格式HDR調校畫面的節目。所以,電視節目製作者、包括目前的各大電視網或有線電視業者,只需要製作一種以HLG格式HDR版本的母帶,就可以同時兼容搭載HDR的4K電視(或顯示器)以及舊型電視(或顯示器)。下面是THR引述BBC的首席技術專家(Principal Technologist)Andrew Cotton的說法:
The BBC’s Andrew Cotton, explaining that the idea for HLG started in early 2013 when BBC execs saw the Dolby Vision HDR system. “They showed spectacular TV pictures … but it would have required a complicated encoding system to deliver to both standard dynamic range [today’s TVs] as well as HDR displays. And it would have needed two separate color grades [for each version]. We just couldn’t see how we could deliver that type of experience to our audiences. TV is run on a shoestring budget and can’t afford two color grades.這段文字的意思是,BBC高層在2013年初就已經看了杜比視界的HDR系統,的確展示出驚人的電視畫面,但杜比的HDR需要複雜的編碼系統,才能產生標準動態範圍(SDR)以及高動態範圍(HDR)兩種畫面,而兩種畫面分別需要不同的color grades,我們不知道要如何將這樣的畫面傳達給觀眾,而且電視業的預算有限(言下之意是不像好萊塢可以花一、兩億美元只拍一部電影)。
Cotton接著補充指出:“Also I can not see how you can realistically use PQ for TV workflows where you have to have a continuous output,” he added. “Dolby has shown demos of PQ … but they don’t fully represent the complexity of TV’s challenges.”,這段文字的前半段意思,是他不認為杜比主導研發的PQ格式HDR要如何實際使用在電視(製播)流程,電視製播必須是持續不間斷的。我想,他沒有說出來的其實是,一部電影通常是2小時左右,但是現在的電視頻道幾乎都是24小時不停播放,PQ格式的HDR大概無法持續那麼久。至於後半段文字的意思,是杜比展示的PQ格式HDR測示片段,並無法將電視業目前所面對挑戰的複雜性展示出來,我相信這個複雜性也包括並不是全部的觀眾(消費者)都已經換購4K電視,仍然有很多人在使用2K甚至CRT電視。
Cottonh的說法反應出PQ不適合電視業使用,這可以從BBC與NHK共同參與研發HLG格式HDR就可以看出,THR報導雖然提到杜比不具名高層提出反駁,但在實際行動上顯然並未被接受。NHK已經在今年NAB年會展示了HLG版本的HDR,並預定在今年夏季舉行的巴西奧運開始測試使用HLG版本HDR的8K系統(NHK, which demonstrated HLG at NAB, is scheduled to begin test broadcasting of its 8K Super Hi Vision system this summer during the Rio de Janeiro Olympics.),而前面提到幾個廠牌的4K電視都是使用PQ版本的HDR。NHK要測試8K放送的消息,很早就有朋友在本站發佈,但是這些朋友應該沒有想到現實中還有不同格式的HDR,而NHK要測試的8K也不是使用這些朋友較熟悉的PQ格式,而是比較適合電視轉播作業的HLG格式。
結 語:
NAB年會是全美廣播業者聯盟(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roadcasters)年會,而廣播業者(Broadcasters)指的其實是美國的電影與電視界,後者也包括了提供影片節目的串流業者,參與NAB的人士都是這些業者的技術人員。今年的NAB年會除了李安的超高規格影片播放與研討之外,還有與4K相關產品(例如4K ready的顯示器)或內容(例如環球宣佈今年將發行百部4K藍光)的訊息發佈或展出。THR這次的報導其實是訪問這些與會的專業技術人員,這些在前端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除了表示看法,也提出他們對於HDR可能引發規格戰的疑慮。It’s quite possible that both HLG and PQ could end up in use, either in different countries or used by different broadcasters.報導這段文字推測,HLG與PQ這兩種不同的HDR格式,最終很有可能會在不同國家被不同的業者使用。這段話讓我想到當年類比電視的時代,就有NTSC.PAL以及SECAM三種不同的影像格式,台灣、日本都跟著美國選擇NTSC,包括英國在內的歐洲部份地區、香港則是使用PAL,前蘇聯以及歐洲與中東的部份地區則使用SECAM。
而目前的4K ready顯示器,支援的都是PQ格式的HDR。PQ格式的HDR在電影的後製與發行上不會有太多問題,但是等到這些電影準備開始進入家庭娛樂市場、無論是串流服務或是實體的UHD BD銷售時,應該才是問題的開始。去年10月的THR報導提到,HDR包括亮度等級(brightness levels)、壓縮(compression)...等,美國電影電視工程師協會(Society of Motion Picture and Television Engineers,後面簡稱SMPTE)都還沒有制定標準,而這應該是指PQ格式的HDR,SMPTE當時還發佈了一份50頁的報告。而如果是想兼顧看電視節目需求的消費者,應該會希望新的4K電視可以支援HLG格式的HDR,但這種格式應該無法正確播放顯然以PQ格式HDR調校畫面的UHD BD。而且消費者無論是使用4K或2K電視,大多數應該仍以看電視節目為主,看電影BD或UHD BD的比例相對較少,這應該是消費者與廠商都要思考的問題。不過,我提的這些問題,對於口袋很深的發燒友應該都不成問題。
關於HDR的部份,由於專業程度已超越本人的理解,以下是The Hollywood Reporter這則報導的網路連結,有興趣的朋友請自行前往閱讀,也希望了解相關技術的朋友補充更多資料。
http://www.hollywoodreporter.com/behind-screen/nab-high-dynamic-range-has-886797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