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的新聞報導,指稱是福斯影業作出的宣佈。福斯影業是Fox Filmed Entertainment,但是如果去看Deadline的新聞,可以發現出來宣佈的是Twentieth Century Fox International,後者是前者的子公司。而Deadline的新聞引用福斯高層的發言,那位福斯高層是資深副總兼亞太區管理總監,他是Twentieth Century Fox International的高層。所以,聯合報的新聞就有問題,福斯影業並不會管到這種層級的事務,這是屬於發行業務的範疇,而香港與澳門的發行業務,是屬於亞太區管理總監的勢力範圍。
好萊塢電影的發行即將開始步入衛星時代,數位拷貝未來可望將經由衛星傳送的方式送到戲院,好萊塢六大(派拉蒙、環球、Sony/哥倫比亞、華納、迪士尼,以及福斯)中的大部份公司已經簽約加入,這是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後面簡稱WSJ)的一則消息。
WSJ的報導指出,數位電影發行聯盟(The Digital Cinema Distribution Coalition,後面簡稱DCDC)發佈聲明指出,已經與迪士尼、Viacom旗下的派拉蒙,以及Lionsgate簽約,未來將利用衛星傳送數位拷貝為這幾家公司發行電影。而時代華納(Time Warner)旗下的華納,以及Comcast旗下的環球早就已經加入,並與北美前三大連鎖戲院Regal、現為萬達旗下的AMC,以及喜滿客(Cinemark)一起提供資金。至於新聞集團(News Corp.)旗下的福斯,以及Sony旗下的Sony電影娛樂(Sony Pictures Entertainment),根據了解情形的人士透露,這兩家公司目前則仍在進行協商之中。
衛星發行(satellite distribution)目前仍在進行測試,預定今年稍晚完全上線,這套系統提供電影公司比運送硬碟更便宜、快速的運送數位拷貝方式。華納的技術部門主管(Chief Technology Officer)Darcy Antonellis指出,「它(指經由衛星傳送數位拷貝)運作只要幾小時而不是幾天(It's a function of hours rather than days,)」,他也表示衛星發行不會是唯一的一種發行方式,但當然被建設為非常令人信服且經濟的方式。
看起來好萊塢電影衛星發行(satellite distribution)已經策試成功,The Hollywood Reporter(後面簡稱THR)報導指出,環球的神偷奶爸2(Despicable Me 2)成為第一部利用衛星發行的電影。
THR的報導提到,為了順利趕上墨西哥週五的上片檔期,拉丁美洲的數位發行公司Contenido Alternativo(後面簡稱CA)順利使用衛星發行方式,將神偷奶爸2的數位拷貝送到Cinepolis影城的281家戲院。Cinepolis是拉丁美洲連鎖戲院業的領導品牌,並且已經完全數位化。
CA負責人Juan Manuel Borbolla表示,「比起以往拷貝(到硬碟),然後將硬碟分送到各戲院需要花三或四天的時間,(整個衛星傳送)只花了幾個小時就完成(It took only a few hours to deliver the film, compared to three or four days that it usually takes to copy and distribute hard drives to all the theaters)」,更不要提衛星發行所省下的費用。接下來,大概就是看衛星發行何時會全面普及。
以下是The Hollywood Reporter這則簡短報導的網路連結,有興趣的朋友請自行前往閱讀。
根據The Hollywood Reporter(後面簡稱THR)的報導,派拉蒙與華納的宣佈提到,仍然有35厘米與70厘米膠捲放映機的戲院,將可以提前自11月5日開始放映本片,其中包括41個IMAX放映廳。THR提到有多家戲院將播放膠捲的放映機拿出來,準備屆時放映本片的膠捲版本,其中包括知名的TCL中國IMAX戲院(TCL's Chinese Imax theater,見下圖)。
「這是在貶抑我們過去所做的努力(將戲院全面數位化)(This devalues what we've done)」,一家位於喬治亞州的小型連鎖戲院Spotlight Theatres的執行長兼創辦人Joe Paletta繼續抱怨:「我無法為了這兩天(提早放映搶錢)而冒險將膠捲放映機從倉庫中搬出來,而且我也沒有人可以操作(這些膠捲放映機)(I can't afford to get the projectors out of the warehouse for two days, and I don't even have anyone to operate them.)。」另外一家位於德州、擁有4家戲院的Foothills影城(Foothills Cinemas)總裁兼執行長Byron Berkley同意Paletta的說法:「走回頭路(重新播放膠捲版)根本就沒有道理(It makes no sense to step back in time)」。
當好萊塢大型電影公司逐漸停止供應膠捲拷貝的同時,幾乎全美國所有戲院都已經轉型為數位放映。負責在北美發行本片的派拉蒙,今年稍早才正式宣佈停止供應膠捲拷貝,成為好萊塢六大中第一家全面數位化的電影公司,但本片則讓派拉蒙破例。派拉蒙副董事長Rob Moore則表示,決定用膠捲版來發行本片,就只是為了鼓勵觀眾前往電影院看片經驗,沒有別的意思(Paramount vice chairman Rob Moore said the decision to release Interstellar in film is about encouraging the moviegoing experience, period.)。但是對於像Spotlight或是Foothills這類小型戲院業者來說,全面轉型數位放映從財政角度來說是特別嚴峻,即使好萊塢藉由減收數位拷貝費用的方式補助。
THR的報導最後提到,諾蘭拍攝本片採用了35厘米膠捲(35mm film),以及65厘米的IMAX膠捲(65mm Imax film);美國屆時將會有189家戲院放映35厘米膠捲拷貝,10家放映70厘米拷貝,41個IMAX放映廳放映加強版70厘米拷貝(enhanced 70mm prints)、應該指的就是1.44:1銀幕比例的版本。(上圖為德國一家放映70厘米拷貝的戲院,對照座位可以推估銀幕的size,這也就是本人之前在另外一個討論串提到,即使是如下圖的三台65吋曲面電視接合,仍然無法與70厘米銀幕相提並論,因為Size Does Matter,戲院大銀幕的觀影經驗是很難在家中複製的。)
最後提一下,本片已經在台灣開始宣傳,目前的廣告仍然是11月7日上片,個人好奇美麗華是否有可能比照北美的情況辦理,也就是提早兩天放映1.44:1的IMAX拷貝。
以下是The Hollywood Reporter這則報導的網路連結,有興趣的朋友請自行前往閱讀。
3年前我才在6樓與8樓的發言中提到衛星傳送數位拷貝的電影發行方式,沒想到在北美的相關進展非常快速。根據Deadline網站最新獨家報導,3年前才成立的數位電影發行聯盟(The Digital Cinema Distribution Coalition,後面簡稱DCDC),已經讓北美超過62%的放映廳透過衛星傳送方式接收數位拷貝。報導提到,2014年底時北美僅有44%的放映廳透過衛星接收數位拷貝。根據美國戲院業者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Theatre Owners,NATO)的統計資料,美國境內截至2015年底總共有40174個放映廳,DCDC指出目前已有接近25000個放映廳(close to 25,000)使用衛星接收數位拷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