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表於 2013-6-8 00:19:19
|
顯示全部樓層
popo0121 發表於 2013-6-6 21:23 
地球過後(AFTER EARTH)幕後花絮
如果本片的焦點只剩下4K,那只能說威爾史密斯的努力(他為本片構思了故事,參與劇本的編寫)完全不成功,北美票房又垮了,裡子與面子全失。而且若只有4K能看(就像版主大人所提的:看來也許4K或許是救活了一些對於這部的評價),是否表示上演其他版本的放映廳都可以下片了?
4K的畫質用想的也可以揣摩出應該很棒,追求高畫質的表現應該是本站網友的目標,但我個人一直相信,當畫質與節目(當然包括電影)內容無法兼得(或兼顧)時,身為觀眾的我們應該以何者為優先?我個人絕對是選擇節目內容,若是節目內容有一定水準,又有高畫質(以及爆棚音效)那是最上等的。但若是像本片這種情況呢?在另外一個討論串的-sdds-網友提到「帶人去 被人念 看這甚麼東西 一點感覺都沒有! 」,最後一句話「一點感覺都沒有!」就是我的重點,花了不少錢(一張票錢應該可以買三、四個便當吧?)、花了兩個小時看一場電影,看起來是完全沒有娛樂到,只是花錢進戲院吹冷氣。但若是內容精彩的節目,就算沒有高畫質,也可以讓人津津有味地看下去,這也就是我很重視劇本的原因,劇本若是沒有搞好,大製作電影也只剩下一些大場面可以看,其他的部份觀眾可能會很難熬。
看節目(包括電影)當然要選擇內容好的,我在週一寫的上週末票房就已經提到這位導演,也提到本片在相關網站的評價(爛蕃茄網站的觀眾口碑已經跌破5成)。這位導演的電影,我最後一部進戲院看的是陰森林,當時就已經發現問題,接下來的水中的女人與破‧天‧慌,我都只有租DVD來看,看完後還抱怨應該等到變成舊片再租來看(因為比較便宜),或者是等HBO播再隨便看看就好,所以降世神通:最後的氣宗上片後,無論是上電影院或是租片都沒有列入選項,因為不想浪費時間。玩命關頭6在台灣上片5天進帳2億元台幣,本片同樣在週三上片,也只有2D版本,不知道是否可以超過一億元台幣,大概下週一就可以知道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