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603|回覆: 13
收起左側

[影評心得] 飢餓遊戲(觀影心得,或有雷)

[複製連結]

發表於 2012-3-26 11:08:1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x
先暖身一下

沒看過原著
或者有聽過人家說「飢餓遊戲」與「大逃殺」這個日本作品的相似處
先看看小弟之前寫的書評

晚一點我會PO出我的觀影心得

飢餓遊戲vs.大逃殺

飢餓遊戲三部曲

飢餓遊戲、星火燎原、自由幻夢,這一套3本的書,雖然在千呼萬喚下出爐的結尾相對前二集是稍微弱了點,但整體而言我仍然覺得是很好看的三部曲。

這三部曲描述的是未來的世界因為一場戰爭之後,形成了一個專制獨裁的施惠國:以<都城>為核心,由都城的領導用高壓統治的方式,管理其他12個地區。既然是高壓統治,就一定有些製造人民恐懼的作法:

第一、有個叫做<13區>的廢墟,就是之前因為資源相對富足因此像都城反抗,挑起了之前戰爭的地區,最後自然是戰敗被滅;都城留著這裡提醒其他地區,如果反抗就是這種下場。
第二、基本上每個地區的人是吃不飽的,這樣你才不會胡思亂想作怪(子曰:飽暖思淫慾嘛!)。
第三、也是本書的重點,一年一度要舉辦「飢餓遊戲」,這場年度大戲從每個地區用抽籤的方式選出1組少男少女,然後這24個年輕人會被送到都城去進行生存遊戲,遊戲的勝利者只有1個人。

關於這個遊戲有些有趣之處:

1.最後贏的那一區,下年度會因此得到飽食的待遇,一整年都不用擔心飢餓的問題。當然冠軍得到的待遇是不必工作還能有高級住宅,社經地位大幅提高。同時冠軍也肩負指導本區未來的參賽選手的責任。
2.這是一個宣傳的儀式,要記得比賽的目的是“教化人心不可造反”,所以這些上場廝殺的少男少女會有專業團隊打扮他們,並且要在媒體前宣傳自己,還有戰技與武器的訓練課程,最後再轟轟烈烈地死在大家(特別是家人)眼前。
3.每個地區的資源稟賦不同(例如有的是農業區,有的是採礦區...),跟都城的關係也不同(有的地區資源富裕點,成為走狗派),參賽選手的素質與得到的幫助也不同。其中在比賽過程中允許贊助者花錢買東西(可能是食物或藥品)來幫助他們所支持的選手。
所以整個遊戲過程是一場大鬧劇,挑戰人性的鬧劇,用華麗的死亡來凸顯專制下的可笑。都城人的奢靡傲慢,對應的是其他地區的貧脊卑微,正所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以上僅僅是背景的粗淺介紹...三部曲的故事就環繞在一個EQ很低的女孩子凱妮絲,為了替代被抽到生死籤的妹妹小櫻而參加這場生死鬥,她那不經大腦思考時常暴衝的行為模式,結果反而讓她成為最受大家歡迎的選手,但卻得罪了當權者...因為當權者要的是“魁儡”,結果來了個血液內留著反骨元素的麻煩人物...

其他的劇情說多了會影響大家閱讀時的驚喜,因此就不介紹了。但是「驚喜」2個字確實是我看本書過程中一再碰到的,特別是第一集驚喜的結局後,心裡想的是那第二集如果飢餓遊戲再來一遍也不會更突出啊...結果真的又來了一遍,而且有更大的變化,重點是合情合理!

第二個好看的地方是故事的節奏感快,且有許多的轉折,前二集猶是如此,簡單說是「絕無冷場」。一面看一面腦中隨著各種情節出現了豐富的畫面...果然好萊烏已經由Liongate製片公司取得原著的電影拍攝權,而且已經開始在規劃作業了~~~

第三個是主題的設定。為了生存下去,你願意放棄人性的普世價值嗎?過程中凱妮絲面對的就是這樣的衝突,同時到底要追求理性還是感性(書中安排了2男1女的三角愛情)?這都讓整個情節變得層次感十足,既不會流於簡單的浪漫,也不必擔心像教條式的八股,這是作者很成功的一點。




大逃殺(上)(下)

在翻過「飢餓遊戲」時(其實最早翻過一下,本來還不怎麼想買的),心裡就先想到「大逃殺」這個日本的作品(雖然我並沒看過),這應該是很多人看到飢餓遊戲背景設定時的第一印象吧!

後來在等待飢餓遊戲完結篇前,我也去買了「大逃殺」來看。其實二個作品雖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呈現出來的風味卻是大大不同,各有想要強調之處。

「大逃殺」的故事設定也是未來的國家,好像叫東亞國,就好像施惠國是美國的化身,東亞國自然是日本了。同樣的東亞國也是高壓統治,“然後不知道是甚麼原因”(這個理由本身凸顯專制下的悲哀),每年全國會有一個國三的畢業班級會被抽中參加生存遊戲,在前往畢業旅行時改變行程被送到島嶼上。

與「飢餓遊戲」相同的是都是只有一個人能活下來,而且都是原本天真無暇的少男/少女要面對成人世界的殘酷,所不同的是「飢餓遊戲」裡面敵人有認識的(來自同一區),但有更多不認識的,但「大逃殺」裡面每一個對手都是相處三年的同班同學,所以衝突感更大。

第二個相似又不同的是第三者對遊戲的操控,以及各式各樣的死亡手法。飢餓遊戲中遊戲設計師會改變競賽環境增加刺激度,大逃殺則是利用每個參加者脖子上的項圈(會引爆)來促使大家加快廝殺。不過大逃殺用的是傳統武器(槍、刀、炸藥、毒品...)且隨機分發,不像飢餓遊戲裡選手的武器是自己拿手的高科技產品十分華麗。所以展現的結果就是大逃殺在描寫死亡的部分相當血腥。

基本上「飢餓遊戲」要嚴肅討論的應該是『自由意志』,而「大逃殺」則是藉這場荒謬的國中生競賽凸顯『體制的僵固』,這也部分反映了二個原生設定社會本質的差異。

有意思的一點是大逃殺的作者也就只寫了這麼一本書...我自己是覺得飢餓遊戲好看的程度高出許多,畢竟競賽不是唯一,競賽場之外是另一場大型的生存遊戲,這樣的架構比大逃殺侷限在一個島嶼內的廝殺是大了許多。






評分

參與人數 2名聲 +30 精幣 +30 收起 理由
小許 + 10 + 10 精品文章
popo + 20 + 20 加分先~~~期待中

查看全部評分


 樓主| 發表於 2012-3-26 12:06:22 | 顯示全部樓層
電影的困擾

一直以來我都認為飢餓遊戲改編為電影是很值得期待的,除了是故事很精彩,有包含友情、親情與愛情的元素在內,同時也有令人驚奇的動作場景與華麗舞台。事實上一邊在咀嚼著文字時,我的腦海中也浮現著自己想像中的畫面。

當然,在有限的時間裡要充分演繹出小說的內容,都會是原著改編電影的困擾。以電影來說,飢餓遊戲的導演算是很忠於原著了,儘可能的把一些重要的故事情節交代過去,只在很少的地方做了小變動。

不過就是這種作法暴露出導演的有限才華。

我這麼舉例好了,我們在語言翻譯的時候會有二種作法,一種是「直譯」的方式,這是等而下之的作法;另一種則是以「意譯」的方式,在吸收了解原作者要表達的意思之後,重點放在原意的呈現,會是種比較困難的作法。

現在的飢餓遊戲電影就有點這種味道在,乍看之下該交代的都交代了,卻少了原著的內涵...

第一個內涵是那種「飢餓感」。

你看過電影之後,會感覺出這個比賽跟“飢餓”這件事情有啥關聯嗎?凱妮絲看到豐富的食物時,並沒有瘋狂的去吃,然後又充滿罪惡感。(電影裡倒是有2個麵包的小橋段)

甚至長的白白胖胖的男女主角(包括參加遊戲的配角們),也讓人感覺不到這群人大多數的時候是處在飢餓狀態下。

第二個內涵是凱妮絲的「火藥味」。

事實上凱妮絲從參加飢餓遊戲以來就像個不定時炸藥,充滿攻擊感,就想要宣洩自己的火藥,才會符合“燃燒的女孩”的真義...片中唯一感覺她生氣了,大概是掐著比德的脖子質問為何會說他暗戀著她~~

還有一個小地方...凱妮絲射了遊戲設計師一箭會得高分,其實是設計師們對她的報復...你大概在電影裡是看不出這種味道的...,這就是一個不管後果、EQ超低的凱妮絲,但你看不出來。

第三個內涵是帝國的「宣傳戰」。

飢餓遊戲的重要性,其實是一種宣傳戰,甚至是如水銀瀉地、無孔不入的針孔大作戰,那種感覺大概就如同「楚門的世界」...這是最後讓事情擦槍走火的重大關鍵,很可惜沒有拍出這種味道。

沒有感覺到收視率的高低(這可是會影響到生存機率)、沒有感覺到街頭巷議萬人空巷、沒有感覺到都城居民是在看熱鬧(而其他行政區居民是在看辛酸)...



迷失了的導演

本片的賣點除了在暢銷小說改編的號召之外,一堆俊男美女也是重點,特別是「暮光之城」的成功殷鑑不遠。

所以本片「超多特寫」,特寫我們的俊男美女群...,畫面或許賞心悅目,卻讓這部片子缺乏那種史詩片的格局。三角愛情是本片的重要元素沒錯,但大方向這可是對抗帝國啊~~~

然後導演加強了「首席遊戲設計師」的戲份,以及透過他與史諾總統的對話來交代遊戲存在的必要性。

實際的故事情節應該是:凱妮絲像個火藥一樣,同時豁出去了就是不想讓事事都造著安排的計畫走,這惹惱了遊戲真正的幕後黑手史諾總統,所以決定逞罰她,讓她在比賽前心神不寧。而笨蛋的首席設計師在發現最終可能會沒有冠軍誕生時,因為遊戲的重要性自以為是地做了最終的決定,反而是打了史諾總統一巴掌。

劇情演繹的失敗之處「之外」,沒錯,還有這可是一部「未來世界」的電影,結果未來感在哪裡咧???看不出來...



後續的發展

暢銷的小說改編成電影,有如同「魔戒」與「哈利波特」一樣,前者三集大賣座後在拍前傳中,後者更是海撈了8集電影(最後一集的小說分成2部電影)。

不過也有無疾而終的...例如「墨水三部曲」(墨水心、墨水血、墨水死),首集改拍電影的成果差強人意,這麼多年過去了,好像還沒等到續集的誕生。

關於飢餓遊戲,好消息是上映首周的票房數據還不錯(3/23~3/25),還創下了製片公司Lionsgate的票房佳績、北美三月非續集電影票房有史以來第三高...,連IMDb目前的電影評價都有8.0。

所以我是異類嗎?

總之我覺得很可惜,我也強力建議大家去看原著小說,真的。

評分

參與人數 1名聲 +15 精幣 +15 收起 理由
popo + 15 + 15 原創內容

查看全部評分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3-26 12:31:29 | 顯示全部樓層
看完也準備好來看,從頭一頁來看,至少解答出我當初觀看的頭一個問題,就是鐵絲網?
電影上就是因為要考量到片長的問題,也因此就不會對這方面的細節著墨太多,
就如同kuen1972說的強力建議大家去看原著小說!

screenshot_2012-03-26_1153.png

screenshot_2012-03-26_1153_1.png

screenshot_2012-03-26_1153_2.png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3-26 15:40:56 | 顯示全部樓層
版大如果看過"大逃殺"的原作漫畫版(生存遊戲)....
你會更驚豔喔~~電影拍的沒有漫畫版 1/10 好看....
不過這套漫畫在台灣拜偉大的立委"豬"公所賜....
被禁賣了...但網路還是看得到喔!~~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3-26 18:36:04 | 顯示全部樓層
popo0121 發表於 2012-3-26 12:31
看完也準備好來看,從頭一頁來看,至少解答出我當初觀看的頭一個問題,就是鐵絲網?
電影上就是因為要考量到 ...

其實我也想過原著改編這件事情
為何我會覺得怪怪的
可能某部分原因原著是以第一人稱來說故事
(電影要用第一人稱敘事很少見,多半以第三人稱的角度)

所以身為飢餓三部曲故事的核心:凱妮絲
電影再怎麼看就覺得不夠到位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3-27 00:04:53 | 顯示全部樓層
kuen1972 發表於 2012-3-26 18:36
其實我也想過原著改編這件事情
為何我會覺得怪怪的
可能某部分原因原著是以第一人稱來說故事

我想,好萊塢無論是重拍、改編、reboot、重新想像(目前最流行的)...,電影版與原版都會出現很大的落差,這一點必須說有時候好萊塢的編劇功力真的很強。不過,有時候也是因為原著的寫作方式並不適合直接改編。另外還有電影公司高層、製片、導演等人也會有不同的意見,若是有大明星主演可能更麻煩(我現在就很好奇阿湯哥要如何演李查德小說改編的電影)。

至於Kuen1972兄提到的原著改編問題,我想原著的第一人稱改編難度對好萊塢來說應該還好,二十幾年前的那部危險關係改編難度才大,原著小說的內容就是一百五十幾封信,聽說柯波拉拍的吸血鬼原著也是書信體小說。所以,重點應該在於文化與國情的差異。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3-27 10:20:23 | 顯示全部樓層
IVANSHAN 發表於 2012-3-27 00:04
我想,好萊塢無論是重拍、改編、reboot、重新想像(目前最流行的)...,電影版與原版都會出現很大的落差, ...

柯波拉的<吸血鬼>確實是經典
前半段是基努李維的第一人稱(寫信給未婚妻)
後半段是薇諾娜瑞德的第一人稱(寫信給未婚夫)
然後2條線交織在一起

不過人家是大師啊...

<危險關係>也拍得很好,不過今日方知識150+的信件改編而成



我提到本片改編的落差,最主要是根本沒有呈現出<飢餓遊戲>的內涵
1.沒有人給人家感覺,有誰是長期處在飢餓狀態下
2.沒有給大家感覺這是一場超級炫、超級豪華,萬眾矚目的大秀(而且你不想看還不行,這是強迫收視的宣傳戰)
同時幾個主要角色
1.凱妮絲的火爆與反骨性格???
2.黑密契爛醉如泥自我放逐的性格???

當然本片導演有想要賦予一些形而上的意涵
包括死亡畫面的處理方式(手搖式攝影帶來的混亂感)
包括誇張的主持人、首席遊戲設計師與都城居民的裝扮(大概想要有反諷的意味吧)
不能說他沒有努力過,只是根本的東西沒顧好,反而很怪....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3-27 10:27:38 | 顯示全部樓層
對於第一人稱很難改編好的電影
我覺得是史蒂芬金的恐怖片系列
包括早期的克莉絲汀、玉米田孩子、寵物墳場
到比較近期的後窗、迷霧驚魂
我都覺得還是原著比較恐怖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3-27 13:23:18 | 顯示全部樓層
kuen1972 發表於 2012-3-27 10:27
對於第一人稱很難改編好的電影
我覺得是史蒂芬金的恐怖片系列
包括早期的克莉絲汀、玉米田孩子、寵物墳場

史蒂芬金的小說改編成的影視作品數量相當多,品質也參差不齊,但有時候原著作者的版本不一定比較好。像是極少數恐怖片被列為經典電影的鬼店,金先生就不太滿意庫伯利克大師的版本,所以他後來才自己出來再拍成電視版。我是看過原著也看過庫伯利克的版本,我反而比較喜歡大師的電影版,原著看完後一直不想再看第二遍,倒是電影版不知道看過幾次了。至於迷霧驚魂,原著是短篇小說,電影版算是相當忠實的改編,一票演員的選角與表演也相當成功,雖然結局與原著不同,但我必須說電影版的結局好很多,連金先生看完電影版也說,如果當時寫作時有想到,也會這樣寫(意思是他在寫作當時沒想到,他也認為電影版的結局比較好)。而說到迷霧驚魂,就必須提一下導演兼編劇法蘭克戴拉邦,除了迷片之外,他之前執導的刺激一九九五,也是改編自金先生原著,電影版現在差不多已經被視為經典。只能說小說改編成電影,成功與失敗的原因很多,即使成功也無法令絕大多數的書迷滿意,電影版無論拍得如何,小說都還是在那裡,大家就各取所需。而且經常有原著小說不怎麼樣,但是電影版成績卻相當好,聽說波蘭斯基的名片失嬰記,原著就不怎麼樣,電影版卻是恐怖片經典之一。

另外,被好萊塢看中買下改編權,有時候不一定是好事,因為好萊塢看中的不一定是整本書(或是整部電影),可能只是其中部份元素。無間道的好萊塢版神鬼無間可能就是很好的例子,奧斯卡金像獎把影片、導演與改編劇本獎都給了這部電影,但是台港觀眾嫌棄者眾。這樣的例子也出現在重拍,The Italian Job的2003年重拍版片名是偷天換日,與1969年的舊版大淘金,英文片名完全相同,但是除了搶黃金以及Mini車參與搶劫的橋段之外,人物與故事幾乎是兩回事,完全看不出兩者之間的關係。而好萊塢買下改編權,就算原著作者有參與(飢餓遊戲的原作者就有參與改編劇本),但是寫書的時候,作者大概有絕對的主控權,但是好萊塢介入之後,作者的意見不見得會被全盤接受,好萊塢有他們專業以及商業上的考量,這些考量與經驗,原著作者不一定了解,畢竟隔行如隔山,九把刀當導演都還必須找兩個有經驗的導演從旁協助,大家可以試想如果那一年(片名太長懶得打全片)是九把刀一個人蠻幹,電影的成績與票房會是什麼樣子?

最後再說一下金先生的小說,我個人是認為,金先生的小說細節豐富,而且是太豐富了,拍成電視影集絕對比電影要適合,電影版的劇本一定會刪除相當多的細節,劇情走味的可能性大增,拍成電視影集比較可以忠於原著。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3-27 18:19:24 | 顯示全部樓層
IVANSHAN 發表於 2012-3-27 13:23
史蒂芬金的小說改編成的影視作品數量相當多,品質也參差不齊,但有時候原著作者的版本不一定比較好。像是 ...

其實<後窗>的電影結局也是跟原著有點小出入
我只是覺得第一人稱在閱讀起來時,讀者很容易把自己帶入
所以會有那種親身經歷的毛骨悚然感
這個要搬上不管是大銀幕或是小螢幕
效果總是差了一皮~~~


有趣的是反而在非恐怖小說改編的成果
例如您提到的<刺激1995>
還有另一部<Stand by me><綠色奇蹟>
都是我覺得還不錯的成品


<鬼店>很可惜
這是我第一部接觸到史蒂芬金的作品(當時還是看好時年出版社的版本)
不過電影我始終沒看過....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3-27 23:59:08 | 顯示全部樓層
kuen1972 發表於 2012-3-27 18:19
其實的電影結局也是跟原著有點小出入
我只是覺得第一人稱在閱讀起來時,讀者很容易把自己帶入
所以會有那 ...

後窗我沒有看過原著,但是電影版拍得不怎麼樣,看完之後完全不想再看第二次

刺激一九九五與站在我這邊(Stand by Me)都是四季奇譚中的短篇,其實若論篇幅應該算是中篇了。四季奇譚裡共有四篇短篇故事,其中還有一篇也被拍成電影Apt Pupil,DVD的片名好像是誰在跟我玩遊戲,裡面一老一少鬥的很厲害,老的就是伊恩麥克連(魔戒的甘道夫),導演則是布萊恩辛格,是他拍完刺激驚爆點之後拍的電影,拍完後大概因為合作愉快,所以他接下去拍X戰警時,就找麥克連來演萬磁王。我個人是有收遠流版的四季奇譚,三部電影版也都有收DVD,刺激一九九五後來換成美版書本版的藍光。

鬼店當年在沒有著作權時由好時年發行的中文版,書名是幽光,我手上有一本,當時的翻譯品質沒有現在的好,未來就看皇冠是否會取得版權來發中文版。至於藍光,我手上有一張港版,以及一張143分鐘長度的美版DVD。我個人建議這一部電影版,有空的話可以找來看一下,真的拍得很棒。

另外,前面我提到的危險關係,我要更正一下之前的說法。這本小說是由175封信所組成,寫信的人是包括三位主角在內的13個人,在讀信的過程就可以慢慢了解劇情的進展。台灣的野人文化公司去年4月發了精裝中文版,這個中文版除了包裝很好之外,內容的編輯也做的相當好,在一開始的編者序之後,有人物關係圖與人物介紹,然後就是構成小說的那175封信,之後還有附錄,附錄中又補了2封信,以及譯註、書與作者的簡介、波特萊爾評論,以及包括米蘭昆德拉在內的幾位名家推薦。二十幾年前的那部電影版真的拍得好極了,可惜沒有發藍光,DVD的畫質現在看來有點恐怖。電影版的編劇前幾年也改編了贖罪(英國的那部),也是拍得很好的電影,我手上除了有藍光之外,還有兩種不同版本的中文版小說。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3-28 09:19:01 | 顯示全部樓層
IVANSHAN 發表於 2012-3-27 23:59
後窗我沒有看過原著,但是電影版拍得不怎麼樣,看完之後完全不想再看第二次

刺激一九九五與站在我這邊(S ...

可惜不能對兄臺加分

史蒂芬金多數的作品
我是K皇冠一開始的無著作權版本較多
我也很喜歡<刺激1995>,還跑去買了電影原聲帶
我想應該去找<鬼店>的電影來看
畢竟是大師級的手法(我自己就很喜歡大師的<金甲部隊>)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3-28 13:56:16 | 顯示全部樓層
飢餓遊戲基本上以小說改編拍成電影來說算是不錯了
畢竟電編劇就是作者自己..
小說中的精隨都有抓到..甚至電影台詞與小說裡都一模一樣
不過動作場面真是拍得不夠好..
明明可以發揮得很好的 可惜~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4-1 01:22:42 | 顯示全部樓層
也許 北野武的大逃殺 映象太強烈深刻 看完飢餓遊戲並沒有太大驚喜

有種狗尾續貂的感覺 太多類似的梗 如果不是抄襲 那巧合也未免太多

像是致敬般的味道  我沒看原著  但個人覺得主角過度肥胖 確實不具說服力

片長兩小時半 中途上洗手間 也能無縫接上  只能說緊張有餘 精彩不足

還在期待 就冷掉了 也許是為續集鋪梗吧  希望如此 期待續集能耳目一新 值回票價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文 登入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熱門推薦

Starke Sound Stereo A2.640 後級擴大機:在高階音響世界中罕見的重量與驚人能量
Starke Sound Stereo A2.6
Starke Sound Stereo A2.640 後級擴大機:在高階音響世界中罕見
屢獲殊榮的 Habitech 體驗中心仰賴 StormAudio 打造震撼人心的音效體驗
屢獲殊榮的 Habitech 體驗
屢獲殊榮的 Habitech 體驗中心仰賴 StormAudio 打造震撼人心的音
南臺灣首座Storm Audio風暴EVO AoIP/Starke Sound P 11.6.6.7超級劇院落成!
南臺灣首座Storm Audio風
南臺灣首座Storm Audio風暴EVO AoIP/Starke Sound P 11.6.6.7超
這是C/P值最高的錄音室監聽揚聲器?我推薦:Barefoot Footprint 02!
這是C/P值最高的錄音室監
這是C/P值最高的錄音室監聽揚聲器?我推薦:Barefoot Footprint
桃園Genelec+風暴EVO的相遇(轉載網友蔡先生家訪專文)
桃園Genelec+風暴EVO的相
桃園Genelec+風暴EVO的相遇(轉載網友蔡先生家訪專文) ●器材組

聯絡我們| 問題反映| 小黑屋| 手機版| Archiver|  本網站特別聘請 蔡家豪律師 為本站法律顧問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