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表於 2013-9-27 00:58:06
|
顯示全部樓層
popo0121 發表於 2013-9-23 18:08 
決戰終點線起初也是認為F1背景,但其實主要的內容還在描述兩位F1賽車手詹姆斯亨特以及尼基勞達不論是公領域 ...
因為台中大遠百的威秀影城明天就會將本片換到比較小的廳,今天趕緊抽空前往觀賞,老實說本片是我今年在戲院看的電影中,最值得一看的片子,希望未來台版藍光會有豐富的特別收錄。
台灣的觀眾可能比較多是因為「雷神」克里斯漢斯沃,以及本片的F1賽車故事背景,而買票進場。而我個人感興趣的是本片編劇彼得摩根(Peter Morgan),其次是導演朗霍華,我很喜歡他們兩人上次合作的請問總統先生。不過,本片基本上是劇情片,但因為F1的故事背景以及部份關鍵劇情的需要,必須有一些賽車場面,對於想看類似玩命關頭系列電影的朋友,應該會感到失望(因為本片是劇情片而不是動作片)。因為雷神索爾而買票進場的朋友,若是期待錯誤(將他的角色與雷神這類漫畫改編電影連結)可能也不會喜歡本片。
而如同影評人聞天祥所言,本片編劇摩根相當擅長編寫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劇本,而且幾個著名的劇本都是以兩位主角之間的互動為主,黛妃與女皇(英國女王VS當時的首相布萊爾)、最後的蘇格蘭王(烏干達獨裁者阿敏VS醫生Garrigan)、請問總統先生(尼克森VS佛斯特),以及HBO電視電影The Special Relationship(柯林頓VS布萊爾),本片也是以漢斯沃飾演的詹姆斯杭特與丹尼爾布爾飾演的尼基勞達兩人為主,本片的劇情對於兩人在賽車場上的相遇、互相厭惡,到相知相惜的過程,以及兩人個別的戲份,編導都處理的很好。
本片其實是獨立製片,所以對於看慣好萊塢電影的朋友來說,本片的劇情與人物處理方式也完全不同於好萊塢大片,且由於兩位主角分屬不同國籍,人物性格的塑造與描寫也完全不同於好萊塢電影。雖然故事背景是70年代,但兩位主角在媒體上所受到的對待,與現代其實完全一致,像杭特這樣的性格特質,的確是比較受到媒體以及女性朋友的歡迎,就像是現代的媒體寵兒。而我個人是從一開始就喜歡勞達的角色,而且是愈到後面愈喜歡。勞達的個性是很典型的德國人,實事求是,且是全面的賽車手,除了開車技術之外,他也懂車,這個部份符合日爾曼民族的特性。而杭特除了在賽車上敢衝,開車技術略勝一籌之外,沒有賽車的時候就是花天酒地,也難怪45歲就掛了。杭特的角色在某種程度上來看,有點像詹姆斯龐德,不過只有在女人以及開車這兩個部份有類似的地方,其他的時候就很空虛、甚至散漫。而勞達的角色在賽車場外的時間,他先是研究車子,之後研究飛機,完全懂得如何調適,而不是讓賽車佔據全部的生活。本片關於這兩個角色,可以說是除了個性、待人處事(包括同僚與女人)、民族性(英國人VS德國人)...,本片都提供了豐富的細節,相當值得一看,對於想看以人物為主劇情片的朋友,本片是絕對沒有冷場。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