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表於 2012-10-25 15:40:15
|
顯示全部樓層
popo0121 發表於 2012-10-25 08:20 
Dolby Atmos音響系統 聽聞台灣有可能會引進,至於是哪一家?(近期4K 007)
感謝版主大人的暗示,如果是武昌街尾的那一家,我可能就要考慮一下。如果那一家仍是維持80年代分為樓上樓下的一整間大戲院模式,我可能比較有興趣,至少戲院內的格局會比較接近國賓大廳或是日新,現在的格局一直都不是很吸引我,印象中上一次去看應該是看史瑞克3,大概是五年多前的事了。如果是國賓大廳,以院內的格局應該可以裝設台灣所有放映廳能裝的最多支喇叭,以國賓過去調校的水準,細節一定會非常豐富。至於日新因為已經成了IMAX廳,音響系統無法更換,不然以日新大廳的格局,應該也很適合。
其實,我個人是認為,IMAX的吸引力最主要就是在大畫面,這也是IMAX這個名字的來源。而IMAX會在最近十幾年崛起,我想主因應該是多廳式戲院開始盛行,而多廳式影城的放映廳,即使是最大的廳銀幕也受到限制,無法做得太大,而一些大製作、大場面的好萊塢大片,在這類放映廳的表現也受到抑制。而由於IMAX在近年快速竄起,顯見有愈來愈多的觀眾喜愛在這類巨型銀幕觀賞大製作電影,所以國外的一些連鎖影城也發展自家的所謂large format,也就是特殊格式的大銀幕放映廳。我個人相信這一類大銀幕的size應該是接近多廳式影城崛起前的大型戲院銀幕,以台北來說,最好的例子應該就是西門國賓大廳、日新大廳、樂聲大廳以及豪華大廳,但其中大概只有國賓仍然維持幾十年以來的格局,日新的大廳則是接近幾十年以來的格局,樂聲與豪華大廳則是只有銀幕大致上維持幾十年來的格局。雖然有人用實際尺寸作比較,認為美麗華IMAX廳有全台灣最大的銀幕,我則是認為美麗華的銀幕是很大,但它的大除了本身就做得非常大之外,最主要還是靠座位安排襯托出銀幕的巨大,一共只有12排左右的座位安放在一個比國賓大廳(從幾十年前接近40排一路縮編為不到30排)還要大的銀幕,那個臨場感與張力很容易被突顯,如果去國賓大廳看電影坐在前幾排,應該也會有類似的效果(只是真正會去坐那幾排的人應該很少),或者是在豪華大廳的前幾排(豪華大廳的前幾排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傾斜度,可能更類似IMAX的感覺,但是那個斜度對於觀影來說,可能不會很舒服,可能會讓人在看太刺激的電影時想吐)。
至於傳說中的4K,老實說,我目前看台灣的2K數位放映以及家裡1080P投影機呈現的接近2K畫質已經看得很習慣、也很高興,暫時還不想太快提昇「眼界」。站長大人不是曾經提過,每一次看完4K(還是更高等級的?)的影片之後,再回頭去看2K(或是1080P)畫質的影片,都要花很長的時間再適應。雖然追求更高的品質(包括畫質與音質在內吧?)是一種進步,但是進步太多是很難回頭的。而且以現實狀況來說,目前超過2K的訊源其實還不夠多,絕大多數的訊源可能連720P都沒有,以我家裡訂的MOD來說,我相信那些所謂的HD頻道的畫質大多應該是介於1080P到720P之間,可能不少只有720P,把眼睛養得太刁,會發現可以看的節目變得非常少,對於愛看片的我來說會很難過。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