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人:鋼鐵英雄(Man of Steel)即將於本月中旬上片,相關的行銷活動早已如火如荼地展開,Collider記者當初到本片拍攝現場的相關採訪新聞,前兩天也獲得華納的同意,在網路上釋出。Collider記者是於2011年8月30日到洛杉磯的本片拍攝現場進行採訪,並整理了五條新聞,其中主新聞的標題是「與超人:鋼鐵英雄有關的60件事;以及我們在拍攝時的見聞(60 Things to Know About MAN OF STEEL From Our Set Visit; Plus a Recap of What We Saw Being Filmed)」。以下是本人將所謂的60件事重新歸類整併、並去掉屬於花絮性質的幾條之後,所整理的31點內容。
克里斯多夫諾蘭(Christopher Nolan)是本片的製片,並與David S. Goyer一起擔任編劇,很多人以為是華納要求諾蘭幫忙讓本片得以拍攝,但實際上是在黑暗騎士:黎明昇起(The Dark Knight Rises,2012,後面簡稱TDKR)的劇本創作期間(writing session),才產生本片的故事構想。由於TDKR劇本的第三幕(third act)一直搞不定,諾蘭建議先暫時休息一個星期。而Goyer在那段時間讀了很多的超人漫畫,雖然沒有為TDKR的第三幕找到新的想法,但卻為本片故事找到新的構想。一個星期的休息時間結束後,諾蘭問Goyer是否為TDKR的第三幕找到新的想法,沒想到Goyer卻告訴他關於本片的想法,諾蘭聽完之後立刻決定要擔任本片的製片,並隨即拿起電話打給華納的高層。華納高層當然是高興死了,不但立刻同意並將之前為本片發展的其他提案全部報廢,而諾蘭與Goyer也正式接下本片,Goyer也開始為本片寫劇本。
與之前的電影與電視版本超人不同的是,本片嘗試儘可能的寫實(Man of Steel is trying to make everything as realistic as possible),但這不表示本片會像諾蘭版的黑暗騎士三部曲一樣黑暗。本片絕對是一部超人電影,但編導會嘗試用科學與邏輯來解釋所有的事物,使本片不止是一部漫畫改編電影,也使所有的元素不會卡通化(played like a cartoon)。超人在太空中並無法一直飛行,他仍有極限,就像諾蘭為蝙蝠俠做的設計。Collider在這一段有舉例,由於電影即將上片,這裡就略過不提,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電影上片時再來體會。
本片完全使用手提攝影機拍攝(the entire movie is being shot handheld),導演查克史奈德(Zack Snyder)為了本片完全改變他的視覺風格(Snyder has completely changed his visual style for this film.)。而史奈德為本片設定的視覺效果採取寫實的立場,幾乎整部電影都採用手提攝影機拍攝,是很早就已經決定的。而史奈德決定本片的3D採取後製轉換(post convert the film to 3D),就是因為他不願意改變手持攝影機拍攝的風格,以遷就3D攝影機(Snyder wasn't going to change his handheld style to accommodate the 3D cameras)。由於本片將會在拍完後再轉製為3D版本(they will be post converting Man of Steel for a 3D release),Collider特別提到很好奇完全手提攝影機拍攝要用什麼方式轉製3D才行得通。
本片並非數位拍攝(The movie is not being shot digitally),而是使用了35厘米膠捲,但沒有使用IMAX攝影機(they're using 35mm and no IMAX);同時本片也使用寬銀幕鏡頭拍攝。[It's also being shot using anamorphic (widescreen) lenses.]
與諾蘭的拍攝方式相同,本片沒有第二組(There is no second unit on Man of Steel.),所有的拍攝都由史奈德自己來(Snyder is shooting everything himself.)。
美國國防部(The Department of Defense)參與本片的拍攝:本片劇組要求軍事方面的支援,而國防部審核本片劇本後同意提供支援。
本片劇情很大的一個部份,是關於這個世界發現超人的存在。Goyer大概解釋了幾乎所有版本的超人,從克拉克青少年時期,一直到他成為超人。Goyer認為如果超人真的在地球上存在,將會是人類歷史最重要的時刻之一(one of the biggest moments in human history),而他的存在也會導致人類的質疑,質疑包括宗教以及我們所處世界的一切事物,而這是本片劇情的一大重點。
本片劇組為氪星(Krypton)創造了大量的背景故事(The production has created a huge backstory for Krypton.)。根據Goyer提供的資料,氪星的文明發展已經有10萬年,在星際之間旅行超過2.5萬年。氪星的地心引力是地球的4到10倍,人類在氪星無法呼吸。而這些都將解釋超人為何可以飛行,他如何獲得他的力量,以及所有相關的科學理論。劇組不但為氪星創造了一個外星世界,也創造了氪星的語言。
根據Goyer的說法,超人在片中會被給予駭人的選擇,而且沒有好的或安全的解答(Superman is given horrible choices where there is no good or safe answer),基本上無論超人決定如何做,最終都會有特定的一些人有很糟的結局(Basically, no matter what he does, it will end badly for certain people.)。
克拉克肯特/超人(Clark Kent/Superman)與路易絲蓮恩(Lois Lane)第一次見面並非一見鍾情(It is not love at first sight),Collider記者在這裡還特別提到,他不確定第一次見到蓮恩的是肯特還是超人。蓮恩在本片中是由艾美亞當斯(Amy Adams,燃燒鬥魂、曼哈頓奇緣)飾演。
應該是因為這幾年華納/DC,與超人漫畫原著作者的家人仍有著作權歸屬官司未解,史奈德原本想讓小村(Smallville,肯特與地球上的養父母所居住的地區)在片中的所在地保持神秘,但是在華納的律師要求下,他必須為片中的小村選擇一個特定的位置以免可能被告(the lawyers at Warner Bros. made him decide on a specific place so they couldn't get sued),至於大都會(Metropolis)則是位於美國東岸(east coast)、實際上則是在位於伊利諾州的芝加哥(Chicago)拍攝,與黑暗騎士片中的高譚市(Gotham City)一樣。而小村在片中位於堪薩斯(Kansas)、實際上則是在德州的Plano拍攝,史奈德認為在片中向觀眾展示肯特成長的地方,將有助於觀眾更加了解這個角色。另外,本片的外景地點還包括加拿大的溫哥華(Vancouver)。(華納/DC的著作權相關官司最近已經陸續獲得勝訴,華納也得以開始為超人問世75週年舉行相關活動)
在拍攝TDKR的期間(2011年5到11月),諾蘭仍與Goyer以及參與拍攝本片的其他人保持聯繫,他有時會在一週內與Goyer聯絡好幾次,以便了解本片拍攝狀況。諾蘭與Goyer除了是本片編劇以外,也同時兼任本片的製片。而諾蘭向史奈德特別提到的第一場戲,是關於肯特的童年而不是片中的動作場面或是超人出現的場景,讓人想到蝙蝠俠:開戰時刻(Batman Begins,2005),布魯斯韋恩(Bruce Wayne)的童年在整部電影、甚至整個三部曲都佔了相當重要且關鍵的位置,想來是因為諾蘭認為童年的影響將為長大後的版本設定基調。身為製片的諾蘭,在本片主要關注的是故事與劇本(Christopher Nolan focused on story and script issues),他的製片老婆Emma Thomas與另外一位製片Charles Roven,則是關注與拍攝有關的部份。
本片會處理這個問題:「為何Kal-El(超人的氪星名字)會被送到地球(Why was Kal-El sent to Earth?)?」Kal-El同時也會是超人在片中的名字。
本片選擇Man of Steel作為英文片名,因為本片就是以他為主,而不必然是那個超能英雄(superhero)-超人。而Goyer在前一陣子的訪談中提到,鋼鐵之軀(Man of Steel)是與血肉之軀(Man of flesh)作一個對照,地球上的人類是後者,超人則是前者。
除了漫畫原著之外,對本片有最大影響的是舊約與新約聖經(The biggest influence on the film other than the comics was the Old Testament and New Testament.)。
本片中的肯特將不會走克里斯多夫李維(Christopher Reeve)在舊版中的嘲諷、書呆子路線(not the mocky, nerdy Clark that was seen in the previous films),由亨利卡維爾(Henry Cavill)所飾演的版本將會有不同的切入角度。
而卡維爾首次以超人造型亮相的定裝照發佈的同時,最受到關注的是以往外穿的紅內褲不見了。史奈德表示,他們在確定超人在本片中的服裝之前,幾乎試過可能的所有版本,而幾乎是標誌的紅內褲,因為找不到實用的理由最後決定拿掉(Ultimately, they decided not to depict the underwear on the outside of the suit because they couldn't come up with a practical reason for that to exist.)。
來自英國的卡維爾,每次要花15到25分鐘才能穿上超人裝;他為本片所受的訓練很多,包括廣泛的美式口音正音訓練,正確地說應該是美國中西部(Midwestern)口音;嚴格的體能訓練則包括高熱量的飲食,以及舉重,而且是很重、很重(lifting very, very heavy weights)。
卡維爾當初只比媒體早幾小時知道他獲得了這個角色。而劇組當初在選角時,卡維爾的名字一直都在那份短名單(shortlist)上,直到他來參加試鏡後,劇組才確定他就是最適當的人選。他與華納的合約是標準的三部片約(a standard three-film option deal)。還好他的簽約對象不是Marvel,Marvel的片約不會只有三部,應該至少是兩倍。
Goyer表示本片的劇本是他寫過最困難的一部(Goyer said Man of Steel is the hardest script he's ever written.);而本片是先決定電影的主題(themes)與故事後,才決定要用哪個壞人。
Man of Steel續集預定?? deadline獨家報導,多家媒體也跟著報導,報導內容的記者們似乎對這個新聞並不會感到太大的驚喜,
應該是說大家都知道華納應該預定續集的機率很高,而報導內容導演編劇部分仍是Zack Snyder與David S. Goyer,
不過目前華納還沒正式發布新聞稿,還有待後續正式新聞。